- 年份
- 2024(13324)
- 2023(18863)
- 2022(15867)
- 2021(14927)
- 2020(12593)
- 2019(29050)
- 2018(28680)
- 2017(54075)
- 2016(29970)
- 2015(33946)
- 2014(33849)
- 2013(33253)
- 2012(30632)
- 2011(27738)
- 2010(27973)
- 2009(26088)
- 2008(25969)
- 2007(23039)
- 2006(20572)
- 2005(18882)
- 学科
- 济(122836)
- 经济(122662)
- 业(102467)
- 管理(97802)
- 企(90509)
- 企业(90509)
- 方法(55808)
- 数学(45414)
- 数学方法(44993)
- 财(38358)
- 中国(37122)
- 农(35910)
- 业经(34125)
- 制(27543)
- 务(25600)
- 财务(25530)
- 财务管理(25492)
- 贸(24621)
- 贸易(24608)
- 农业(24447)
- 理论(24231)
- 企业财务(24179)
- 易(23974)
- 教育(23508)
- 学(23036)
- 技术(22856)
- 和(21300)
- 地方(21031)
- 体(19878)
- 银(19723)
- 机构
- 大学(432467)
- 学院(428257)
- 济(177738)
- 经济(174117)
- 管理(168276)
- 理学(144831)
- 研究(144727)
- 理学院(143225)
- 管理学(141139)
- 管理学院(140315)
- 中国(109489)
- 京(93286)
- 财(85463)
- 科学(83842)
- 所(71663)
- 财经(67612)
- 研究所(64550)
- 农(64427)
- 中心(64007)
- 江(63702)
- 经(61614)
- 范(60390)
- 北京(59992)
- 师范(59986)
- 业大(58321)
- 经济学(54147)
- 院(51920)
- 州(50638)
- 农业(50249)
- 财经大学(50167)
- 基金
- 项目(278391)
- 科学(222393)
- 研究(211934)
- 基金(203329)
- 家(174521)
- 国家(172952)
- 科学基金(149923)
- 社会(135366)
- 社会科(128211)
- 社会科学(128180)
- 基金项目(106410)
- 省(106408)
- 教育(101479)
- 自然(94458)
- 自然科(92275)
- 自然科学(92254)
- 自然科学基金(90689)
- 划(90579)
- 编号(86757)
- 资助(83878)
- 成果(72873)
- 部(64394)
- 重点(62411)
- 课题(61324)
- 发(59354)
- 创(59033)
- 教育部(56550)
- 国家社会(55473)
- 制(54906)
- 创新(54504)
- 期刊
- 济(198745)
- 经济(198745)
- 研究(139135)
- 中国(88897)
- 财(67582)
- 教育(66516)
- 管理(65546)
- 学报(59902)
- 农(59528)
- 科学(57690)
- 大学(47731)
- 学学(43801)
- 农业(41179)
- 融(40170)
- 金融(40170)
- 技术(39454)
- 财经(34256)
- 业经(31965)
- 经济研究(31669)
- 经(29398)
- 问题(25860)
- 业(23620)
- 贸(22872)
- 技术经济(21816)
- 国际(20721)
- 世界(20420)
- 理论(19723)
- 现代(19711)
- 图书(18828)
- 科技(18587)
共检索到652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远淼 曾利飞 陈志昂
现有文献部分解释了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来源,但尚未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中国出口竞争力持续提高之谜。本文提出教育红利是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并认为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红利通过效率转移、规模经济和工资成本效应等中间渠道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作用。基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相对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教育红利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效率转移和规模效应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产生正向效应,而通过工资成本产生负面效应。教育发展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要内生源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明身 田兰章 王俊杰
由于关系到我国的信息安全以及降低信息化成本、IT技术生命周期的原因,提升中国IT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的紧迫性。本文使用比较常用的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市场占有率指数、质量与附加值指数等指标对中国IT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中国IT制造业在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型等产品领域具有比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高附加值、高技术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但在这些领域,中国IT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提升我国IT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资源禀赋的改善和升级、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企业的技术跟踪和技术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具有较高抱负水平和企...
关键词:
中国IT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明远 范爱军
本文针对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运用多元回归、费景汉-拉尼斯分解等方法研究人口红利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形成的影响及贡献度,分析了人口红利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和制约因素。研究表明,人口红利、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地理集聚度、对外开放度的增加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物质资本水平越高、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劳动力市场灵活度越高,人口红利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效果越明显,人口红利提升国际竞争力相关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程度因行业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铁球
从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国际技术溢出、产业内资源再配置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产品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并就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发现产品内分工对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虹 李赠铨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要求,并确定十大领域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重点。以十大领域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文章通过对1995—2016年22年间中国、美国等国家先进制造业产品进出口的分析,发现中国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仍与制造业强国差距较大。利用实证方法从绝对量、相对量,国家间、国家内部等不同方面对中国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如何提升中国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结果表明,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行业内科研投入,增加外商直接投资额以及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是提升中国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李钢 陈志
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不断提升。比较来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加入WTO后提升则不明显。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产业竞争力 WTO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旭红,屈驳韵,李春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任若恩
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初步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若恩导言自80年代早期以来,中国进行了两个调整过程:一个是工业化过程,另一个是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中国成功地采用了贸易驱动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在调鳖过程的两个方面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佳
文章选取2000—2019年处于智能制造发展“引领型”和“先进型”的12个国家,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前12位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国家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弱于“引领型”第一梯队的三个国家,2000—2019年中国的三项评价指标增长趋势明显,在“先进型”第二梯队中居于前列。最后从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人才机制改革和加强区域资源整合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智能制造业 竞争力评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佳
文章选取2000—2019年处于智能制造发展“引领型”和“先进型”的12个国家,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前12位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国家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弱于“引领型”第一梯队的三个国家,2000—2019年中国的三项评价指标增长趋势明显,在“先进型”第二梯队中居于前列。最后从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人才机制改革和加强区域资源整合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智能制造业 竞争力评价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庆华
本文在计算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这两个指标的基础上,结合钻石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集聚显著地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这种提升存在行业结构上的差异。产业地理集聚度及其变化对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差异可以为政府的产业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国际竞争力 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立敏 谭力文
本文应用内容分析法,对近年来发表在国内权威和核心期刊上有关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重要实证文献进行了回顾与综述,分析了这些实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取之处,并就两个关键点进行了探讨一是在进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时,应该如何选取方法和指标;二是在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时,应当采用何种产业分类法。经过对产业竞争力四个层次的划分及与波特方法的比较,得出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的方法结论以产业利润率、全球市场份额和劳动生产率/平均工资率三者为评价指标;用相当于ISIC二分位的国内28个制造业部门进行产业分类。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实证方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婷 余东华
《中国制造2025》方案的出台,表明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已十分迫切。但是,中国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阻碍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为了深入研究如何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该文采用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原材料、劳动力和资本要素价格变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该文研究发现,要素价格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在行业与要素层面均呈现出方向性差异。具体来看,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而实际工资和资本价格上涨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因此,该文提出可以通过健全要素市场...
关键词:
要素价格 中国制造业 中国劳动力成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甄峰 赵彦云
我国经济总量和制造业增加值总量已进入世界前列,但从产出、效率、市场、制度、创新等全方位衡量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却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番不尽人意的景象。本文应用综合评价、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通过与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国际比较和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硬实力具有较高的水平,优势体现在低成本和大市场,但也面临挑战;软实力则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有待全面提升和改善。此项国际比较有助于全面理解我国制造业所处国际竞争地位,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指明方向。
关键词:
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创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跃 欧阳新琳
本文采用RCA指数、RRCA指数、TC指数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方面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与RCA指数、TC指数的关系。研究表明近10年以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不断增强,RCA指数对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影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