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4)
2023(6757)
2022(5478)
2021(4949)
2020(3989)
2019(8891)
2018(8783)
2017(15262)
2016(9171)
2015(10179)
2014(10426)
2013(9659)
2012(8870)
2011(8139)
2010(8265)
2009(7056)
2008(6878)
2007(6224)
2006(5567)
2005(5080)
作者
(23059)
(19058)
(18966)
(18294)
(12032)
(9098)
(8940)
(7466)
(7424)
(6927)
(6609)
(6367)
(6179)
(6080)
(5962)
(5864)
(5852)
(5838)
(5595)
(5367)
(5041)
(4875)
(4662)
(4398)
(4389)
(4306)
(4262)
(4181)
(3873)
(3850)
学科
(37644)
经济(37630)
教育(18679)
管理(18021)
(16219)
中国(15086)
地方(14734)
(12292)
企业(12292)
方法(12189)
数学(10757)
数学方法(10628)
地方经济(10018)
(9165)
产业(9060)
业经(8571)
(8093)
理论(7912)
技术(7386)
(7232)
教学(6160)
农业(6139)
发展(5922)
(5799)
环境(5638)
结构(5635)
(5141)
(5106)
(4610)
贸易(4606)
机构
大学(121220)
学院(118761)
研究(45876)
(44963)
经济(43892)
管理(40212)
理学(34965)
理学院(34412)
管理学(33771)
管理学院(33502)
教育(28028)
(27500)
师范(27394)
(27110)
中国(26912)
科学(26798)
师范大学(22773)
(22125)
研究所(20311)
中心(19889)
(19877)
(17833)
北京(17700)
(17045)
技术(16454)
(15367)
职业(14911)
(14846)
业大(14612)
财经(14395)
基金
项目(81816)
研究(68015)
科学(67665)
基金(55943)
(47643)
国家(47156)
社会(42772)
社会科(40490)
社会科学(40482)
科学基金(40475)
教育(38124)
(34979)
(30820)
编号(29337)
基金项目(29202)
成果(25023)
课题(24194)
自然(23000)
自然科(22429)
自然科学(22424)
自然科学基金(22004)
(21871)
资助(21090)
重点(20526)
(19985)
规划(19367)
(19318)
发展(18646)
(18310)
(18008)
期刊
(49563)
经济(49563)
教育(46663)
研究(44807)
中国(33226)
科学(14825)
技术(14570)
学报(14152)
管理(14122)
(13200)
大学(12160)
(11816)
职业(11733)
学学(9856)
农业(9566)
业经(9043)
经济研究(8084)
技术教育(7692)
职业技术(7692)
职业技术教育(7692)
(7448)
论坛(7448)
(7060)
(6889)
金融(6889)
财经(6829)
问题(6456)
(6230)
科技(5799)
商业(5567)
共检索到184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韦吉飞  张学敏  
基于教育红利指标衡量的探索与教育分级理论,实证分析教育红利在不同区域的集聚差距及其与产业升级的层级关系。研究表明:经济结构转型中,经济差距形成的不同教育红利积累机制,以及劳动力的加速流动,促成了教育红利尤其是高级教育红利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的集中释放。高级教育红利对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呈明显的梯度递减之势,而初级教育红利的影响则依次递增,反映出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所处的层级特征。从总体上看,高级教育红利对产业升级的贡献进入了快速上升通道。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永利  那明祺  
地域性建筑概念中,地域范围与有效性的关系一直模糊不清。将地域分出层级并逐层解析,最终指出:地域层级越低,其对地域建筑创作的影响越直接、有效;与自然特征相比,地域层级越低,地域文化特征影响越明显。城市的地域性需要城市设计来控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海  
乡村处于国家行政权力和基层自治权力的结合部,由此决定了乡村治理呈现为一种超越科层治理与运动式治理的超常规治理模式,在实践中表现出党建引领协同型治理的运作逻辑。本文基于陕西省Z县推行的党建引领“人盯人”+基层治理机制创新实践的田野调查,从党政互动与组织联结、任务量化与压力传导、社会动员与资源整合等维度对党建引领协同型治理的实践运行样态及其逻辑机理展开考察。研究发现,党建引领协同型治理是乡村超常规治理实践中生发并运行有致的一套治理机制,具有领导小组模式下的组织系统虚实结合与条块统合、指挥部模式下治理资源的跨部门协同与跨层级整合、中心工作模式下治理力量的组织动员与伦理聚合的逻辑机理。这为我国特定制度情境和实践场域中重新审视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诠释视角与研究理路。未来在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探索中,必须通过优化治理结构体系、完善治理体制机制和增强治理本领等举措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以持续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昌兵  李小倩  曹帅  杨兴旺  
建立包含多层级储备库协同选址及物流配送的应急响应决策模型,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物资需求的不确定性、动态变化等特性。该决策模型将应急响应时间划分为多个连续的决策阶段,每一阶段包含疫情扩散行为预测、多层级储备库协同选址、物资需求配送、需求确定及参数调整。其中,多层级储备库选址模型以物资储备库、临时分拨中心及应急配送点三级运输之间的距离最小化为目标。以2019年“COVID-19”疫情下的武汉市为背景,设计算法框架对多层级储备库选址及物流配送问题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本文选址及配送方案对应急救援效率具有较大提升,应急响应决策模型能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供良好的决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裴长洪  
众所周知,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提升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迈进的阶段,大力发展服务业并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有效缓解目前我国能源资源短缺与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唐贤衡  
首先分析了典型的物联网层级架构,接着阐述了基于六域模型的物联网架构,比较了典型物联网三架构与基于六域模型的物联网架构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六域模型的物联网产业的需求培育策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喜芳  颜世富  钟根元  
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以组织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静态纳什均衡模型及动态序贯博弈模型,分析了既定情境下的高低层级群体互动博弈过程及其对策。模型的演绎机制揭示:在提供顶层设计前提下,短期内,组织对高层级群体绩效与奖惩紧密挂钩,将提升组织监管有效性;而组织越过高层级群体对低层级群体加重惩罚是无效的;长期看,无论对高层级群体还是低层级群体,组织必须配有一定程度的负激励,负激励是更为有效和持久的激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曦  朱建华  李国平  
从空间视角审视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协同集聚,基于地级市层面各制造业细分行业两两之间的产业间协同集聚指数,探究了各产业组合产业间协同集聚程度的空间差异性,并利用计量回归实证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产业间协同集聚水平较高的地级市更多地分布在东部地区,城市规模等级也相对较高,而产业间协同集聚水平较低的地级市则以西部地区居多,并以中等城市和Ⅰ型小城市为主。我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的区域差异主要受到制度和政策、信息传输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制造业劳动力供给和交通设施水平等因素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学敏  冯太学  
运用近2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教育发展与国民收入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教育投入和教育发展规模适应并促进了国民收入的提升。现阶段,我国正从中等偏下收入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我国将面临由于人口年龄结构优势产生的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国民收入层级的提升将主要依靠人力资本积累和科技进步,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要继续增加教育投入,提升国民整体素养;扩大教育规模,变人口年龄结构优势为人才结构优势;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质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安俊  孙久文  
文章从产业布局的规划需求出发,将产业布局分为国家、区域和城市三个层级,系统归纳各个层级上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与原理模式,搭建产业布局学的体系。国家层级的产业布局是从整个国家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发展阶段和国家战略,形成产业布局的总体框架;区域层级的产业布局是在区域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探讨第一自然、第二自然、第三自然与区域竞争四类因素作用下,产业布局的要素指向、市场指向、枢纽网络与政策指向等模式。新时代区域产业布局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本与信息网络构成的第三自然的作用,积极建设枢纽网络空间;城市层级的产业布局则是以创造有序的城市生产生活空间为本质任务,研究聚集经济与功能分区、聚集不经济与功能疏解、多维转向与产城融合等规律。最后对产业布局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罗怀良  
山地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市早期以钢铁基地建设和钢铁生产为中心,地域空间快速扩大。随后,工业发展使城市实体空间由东西向组团式分散结构向东西、南北双轴网络化结构演化。该市地域相对独立,社会经济二元结构典型,其转型与地域协同应考虑以下策略:政府多级协同主导与激发企业、公众主动参与,拓展多层次域外协作,探索山地资源型城市地域空间发展模式,依托山水景观、融合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型,推进城市实体地域功能优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盈盈  杨虹  
2020年后,扶贫工作将转入解决次生性新增型相对贫困的新阶段。将职业教育扶贫与区域产业扶贫协同推进,对于新时期推动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遵循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扶贫的机理,进一步优化资源布局、畅通交流渠道、深化项目对接是后脱贫攻坚时代推进产教协同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提升扶贫深度和力度的关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玉林  谷军健  
本文分析了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作用机制,通过构建高技术产业制度创新指数,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关系,并测算了两者对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与政府干预下降、市场发育和产权制度创新具有显著协同关系,通过"技术→制度"和"制度→技术"两条路径对产业生产率升级产生协同效应,其中市场发育与技术创新协同效应最大,产权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效应次之,政府干预下降与技术创新协同效应最小。除政府干预下降与技术创新外,"技术→制度"路径协同效应大于"制度→技术"路径协同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建华  
产业升级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已达成共识的三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也是金融协同发展得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金融协同支持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颖  尹少华  
长江经济带地域辽阔,流域沿线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相对较高,生态环境污染跨区扩散现象严重,行政区碎化且综合治理难度较大,生态治理体系呈相对“结构化割裂”特征。基于多层级治理视角,从高位统筹、机构机制、组织结构、人员安排、经费投入等方面入手,纵向构建四个治理层级,强调层级间的交互关系;横向建立“市场—政府—社会”治理主体结构,并强调层级内的协作关系,形成了多层级、多主体的网格化协同治理组织框架。新的协同治理体系采取“正金字塔与倒金字塔叠加”方式构建的整体治理体系,由统分结合的生态治理府际竞合权力配置结构、“四层级+三主体”的网格化协同组织结构、生态治理过程中跨层级执行协同系统等构成,采取公司化运作的多维生态治理机构,以治理问题库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型多层级协同治理模式,全面融合“治理目标、治理方案、利益协调、利益主体”,有效协调多方利益诉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