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85)
2023(18007)
2022(15469)
2021(14754)
2020(11998)
2019(27662)
2018(27636)
2017(51464)
2016(28830)
2015(32608)
2014(32965)
2013(31998)
2012(29796)
2011(26942)
2010(27270)
2009(24860)
2008(24471)
2007(21823)
2006(19439)
2005(17586)
作者
(81360)
(67358)
(67037)
(63696)
(43139)
(32372)
(30516)
(26259)
(25851)
(24394)
(23117)
(22766)
(21557)
(21470)
(20774)
(20729)
(20086)
(19873)
(19297)
(19290)
(16929)
(16733)
(16216)
(15414)
(15245)
(15139)
(15035)
(15009)
(13512)
(13340)
学科
(110184)
经济(110036)
管理(79139)
(75669)
(60594)
企业(60594)
方法(42711)
中国(36562)
数学(35422)
数学方法(34975)
(34482)
地方(29711)
(28771)
业经(27436)
(25061)
(24888)
教育(24877)
农业(23698)
理论(21589)
(19052)
银行(19005)
(18977)
贸易(18959)
技术(18386)
环境(18352)
(18319)
(18289)
(18186)
(18005)
金融(17997)
机构
大学(400363)
学院(397117)
(151135)
管理(149448)
经济(147334)
研究(139427)
理学(127493)
理学院(125900)
管理学(123719)
管理学院(122971)
中国(101976)
(88425)
科学(85065)
(73630)
(70362)
(64210)
研究所(63372)
中心(62939)
(62779)
(62707)
师范(62251)
业大(57197)
北京(56941)
财经(56461)
(51068)
师范大学(50633)
(50541)
(50499)
农业(49394)
教育(44926)
基金
项目(261970)
科学(205996)
研究(199897)
基金(185016)
(159535)
国家(157959)
科学基金(134907)
社会(123311)
社会科(116394)
社会科学(116364)
(105053)
基金项目(98003)
教育(96100)
(88217)
自然(85015)
编号(84795)
自然科(82924)
自然科学(82906)
自然科学基金(81383)
资助(74890)
成果(72123)
课题(60890)
重点(59369)
(59206)
(58324)
(54281)
项目编号(51361)
创新(50378)
教育部(50348)
(50092)
期刊
(178869)
经济(178869)
研究(129174)
中国(93905)
教育(73020)
学报(60960)
(60364)
(57046)
科学(56349)
管理(56311)
大学(47478)
学学(43086)
农业(41307)
技术(37171)
(36973)
金融(36973)
业经(30035)
财经(27533)
经济研究(26316)
(23527)
图书(23440)
问题(23017)
(21186)
科技(19061)
(18933)
(18429)
论坛(18429)
理论(18426)
职业(18404)
(18269)
共检索到620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璐琳  乔枫  
教育是最有生命力的减贫方式,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和机遇,能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脱贫攻坚起到积极的双赢作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在民族贫困地区具有特殊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本文以青海省热贡唐卡为例,详述教育精准扶贫对该地区脱贫攻坚和唐卡传承保护的重要机制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应加强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建设、增强个体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认知、发挥文化企业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教育精准减贫氛围,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钟志勇  
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活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同时对提升民族个体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知具有决定作用。然而,学校教育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文章在深入分析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及传承现状的基础上,强调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系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巧云   王星星   瞿连贵  
民族传统文化与社区教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乡村振兴背景下,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民族传统文化及其社区教育传承发挥了巨大作用,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多元功能。但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依然面临一些困境,需要我们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强化社区教育传承意识;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提升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健全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优化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加强立法和行政指导,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赋能民族传统文化的社区教育传承与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娟丽  安定明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贫困较为集中的区域,在诸多致贫因素中,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渠道滞后是民族地区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整合智慧城市中的各种资源及信息化平台、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于帮助我国民族地区实现智慧化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青海省实施的精准扶贫工作为例,分析了青海省智慧化精准扶贫的框架,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对西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推动因素,同时针对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现状,在PDCA循环圈理论指导下,对"智慧城市+精准扶贫"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并基于精准扶贫的6个精准内容和4个扶贫模块提出了5种扶贫效果,最后,总结了民族地区大数据平台构建、互联网+政务与服务、保障机制、智慧产业、智慧农业与旅游、智慧教育等有效的精准扶贫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文彤  
借助香港元朗天后诞实例分析发现,民众在城市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当中发挥着基础性核心角色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持与恢复重现其公共价值和社会价值,引发政府、企业等主体参与这一进程,从而推动城市传统文化的强化与发展,避免衰落或消亡的结局。这一"自下而上"的机制与政府、企业主导的"自上而下"机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无功利性,正是这一特性保证了前者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使得诸多传统文化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能够得到延续发展,尤其对于那些缺乏市场价值的城市传统文化而言更为关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国栋  巴登尼玛  
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对民族个体有着重要的教化与培育功能。通过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内部构成与关系,以及它所面临的传承与发展困境,得出人才是制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瓶颈,而这一问题要靠校园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先发展来解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娟  孟宪辉  
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源泉,作为原生态的民族传统文化,它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水之源、木之本作用。文章针对承德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种类和现状,提出了系列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举措,对目前我们建设幸福中国、创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娟  孟宪辉  
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源泉,作为原生态的民族传统文化,它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水之源、木之本作用。文章针对承德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种类和现状,提出了系列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举措,对目前我们建设幸福中国、创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娃  
蒙古民族是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民族,有自己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日益频繁的民族交往,外来文化对蒙古民族文化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如何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保持、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已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学校管理工作经验,从开展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几点体会入手,归纳了如何在新形势下把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引向深入的几点粗浅看法。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霞  
传统工艺的传承是在文化逻辑支配下大浪淘沙式的动态传承,其传承特质由核心符号和随机符号组成。核心符号是必须坚守的传统工艺的核心技艺部分,体现为工艺的本质特征、评价体系与价值观及其生命力。随机符号是传统工艺可以变异和革新的部分,体现为工艺技术的有效性和功利性以及在时代发展中的适应性。获得两种符号协调发展的传统工艺表现为坚守传统与发展创新相结合的积极传承模式。非遗传承与保护一方面要做好断裂或失传的传统工艺的保存、记录等抢救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其衍生产品的研发。同时,要树立中华文化的自信心,相信传统文化"自愈机制"在适当时机下可能被激发并发挥作用,某些断裂的传统工艺可能重新活化,并回归社会生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艺鸣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真挚情感,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存在着教师队伍建设不力、教学资源短缺、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促进高校民族传统音乐教学发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精神,成为广大民族音乐工作者和音乐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海  史丽  洪瑶琪  
赣鄱传统工艺是江西民间传统艺术的统称,其覆盖面广,包括绘画、雕刻、刺绣等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在内容上多以民间故事、神话、市井生活等为题材;在技法上代代相承,各有特色,自成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传统工艺的内涵与技法,导致赣鄱部分传统工艺即将失传。因此如何保护与传承赣鄱传统工艺,并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与不可推卸的责任。江西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专业院校,理应在继承传统手工技术上肩负一定的责任与使命,对赣鄱文化产业与传统工艺传承的发展策略上起到主导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秦燕华  
文章首先介绍了文化产业的内涵,然后分析了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最后阐述了借助文化产业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具体方法,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息息相关,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势必会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伟  
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环境设计,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既能提高和强化学生的文化修养,实现高职艺术设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又能使环境设计彰显文化价值与精神魅力。文章阐述了职业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提出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探索传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表达,启发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去思考现代设计,实现职业教育和传统文化共同发展的态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宏  王德清  
现代化是每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但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陷入现代性危机的境域,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存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功能缺失的事实。本研究构建了学校教育活动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联动共生机制,以链接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生态链出现的断裂,从而实现两者间和谐互动、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