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57)
- 2023(7552)
- 2022(6282)
- 2021(6160)
- 2020(5118)
- 2019(11942)
- 2018(12401)
- 2017(21977)
- 2016(13051)
- 2015(15069)
- 2014(15254)
- 2013(14035)
- 2012(12650)
- 2011(11425)
- 2010(12103)
- 2009(10454)
- 2008(10334)
- 2007(9538)
- 2006(8345)
- 2005(7437)
- 学科
- 济(43937)
- 经济(43907)
- 管理(33241)
- 业(32230)
- 企(26617)
- 企业(26617)
- 方法(24523)
- 数学(22194)
- 数学方法(21582)
- 教育(20137)
- 中国(17246)
- 技术(14909)
- 理论(13105)
- 农(11740)
- 学(11039)
- 教学(10759)
- 财(9069)
- 业经(8285)
- 农业(7878)
- 贸(7099)
- 贸易(7095)
- 技术管理(7073)
- 易(6941)
- 发(6533)
- 地方(6325)
- 和(6263)
- 制(6098)
- 学法(5876)
- 教学法(5876)
- 划(5686)
- 机构
- 大学(174403)
- 学院(172506)
- 管理(62102)
- 济(59613)
- 研究(58361)
- 经济(58045)
- 理学(53840)
- 理学院(53200)
- 管理学(51505)
- 管理学院(51177)
- 京(38864)
- 中国(37127)
- 科学(36683)
- 教育(31888)
- 范(31803)
- 师范(31567)
- 所(29492)
- 江(27330)
- 研究所(27046)
- 技术(26495)
- 中心(26036)
- 财(25630)
- 师范大学(25608)
- 农(25521)
- 北京(25331)
- 业大(25318)
- 州(21674)
- 职业(21439)
- 院(21028)
- 财经(20546)
- 基金
- 项目(114990)
- 科学(91615)
- 研究(89221)
- 基金(78650)
- 家(68174)
- 国家(67486)
- 科学基金(57674)
- 社会(52121)
- 教育(50963)
- 社会科(49293)
- 社会科学(49278)
- 省(48352)
- 划(42088)
- 基金项目(39931)
- 编号(39562)
- 自然(37080)
- 自然科(36323)
- 自然科学(36318)
- 自然科学基金(35598)
- 成果(33866)
- 资助(33612)
- 课题(30659)
- 重点(27512)
- 部(26352)
- 年(25301)
- 发(25008)
- 创(24952)
- 项目编号(24133)
- 规划(23686)
- 教育部(23163)
- 期刊
- 济(59799)
- 经济(59799)
- 教育(55886)
- 研究(55364)
- 中国(46231)
- 技术(25373)
- 学报(25084)
- 管理(23359)
- 科学(23323)
- 农(22295)
- 大学(20151)
- 财(19822)
- 学学(17339)
- 农业(15886)
- 职业(15746)
- 统计(10890)
- 技术教育(10488)
- 职业技术(10488)
- 职业技术教育(10488)
- 坛(10247)
- 论坛(10247)
- 技术经济(10121)
- 策(10090)
- 融(9705)
- 金融(9705)
- 经济研究(9671)
- 财经(9562)
- 业(9489)
- 业经(9437)
- 科技(9146)
共检索到260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军 程文婷
[目的 /意义]从成人视角出发,研究成人对儿童使用教育类移动应用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过程]采用卡片分类法收集数据,来自北京、陕西、浙江、上海等21个省份的102位参与者参加了此次调研。要求研究参与者撰写支持或反对儿童使用教育类移动应用的理由,以小组形式对理由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 /结论]构建教育类移动应用技术接受模型,用以解释成人对儿童使用教育类移动应用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该模型包含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相容性和态度等变量,尤其强调了感知风险对态度及行为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毕新华 苏婉 齐晓云
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础,引入网络外部性理论的感知用户数量,结合物联网环境下交易类移动商务的自身特征,分析用户接受的影响因素,提出一个扩展的TAM模型。利用AMOS7.0对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易类移动商务的用户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技术成熟度、感知用户数量、感知风险、感知成本影响用户态度和使用意向。该模型对解释和预测物联网环境下交易类移动商务用户接受问题具有较好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接受模型 移动商务 物联网 网络外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军红 莫赞 刘洪伟 艾丹祥
移动营销作为一种新兴营销方式,在企业界已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论文首先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技术因素对移动营销消费者接受意愿的影响,并提出研究假设。然后,在预试量表的基础上形成正式量表。接着,用SPSS软件与AMOS软件对正式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量表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并检验技术因素与移动营销消费者接受意愿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移动营销 结构方程 技术 意愿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福
[目的/意义]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适配为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场景,也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和精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奠定了基础,掌握情境适配机理有助于实现情境再造和对用户行为的调控引导。[方法/过程]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构建,情境适配的内涵、模式和路径出发,分析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功能,梳理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效用,构建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应用机理。[结果/结论]以信息接受情境的元数据、本体和关联数据构建为基础,构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模式、机理,进而以云舟知识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福 毕强
[目的/意义]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粘滞是阻碍信息接受的活跃性因素。降低信息接受情境粘滞度,增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场景—行为—情境"适配功效,是提升移动图书馆场景服务能力、实现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关键。[方法/过程]通过探索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粘滞的形成动因,运用情境适配理论和阻滞增长模型理论,构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粘滞模型;运用Matlab动态模拟移动图书信息接受的场景要素、情境要素和适配要素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粘滞的影响。[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粘滞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粘滞度过小会使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对移动服务场景产生剧烈的震荡作用,粘滞度过大则会使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场景过分依赖于信息接受情境。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余世英 明均仁
移动图书馆作为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方式,用户对其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其使用行为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接受模型的构建是以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为基础,并引入相关性、系统帮助、可访问性、领域知识、自我效能、社会影响、感知愉悦性和感知成本8个外部变量。针对该用户模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证分析可以确定影响用户接受移动图书馆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赵玉明 明均仁 杨艳妮
移动图书馆的成功应用不仅仅在于技术本身先进与否,还在于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问题的解决。文章在技术接受模型基础上,系统梳理国内外已开展移动服务的用户接受研究、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接受理论,构建了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接受模型。通过对用户模型的实证分析,探究移动环境下影响用户接受的各种因素,进而改进移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不足。
关键词:
移动图书馆 用户接受 技术接受模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萍 龙秋易 蒋健
[目的/意义]以移动办公类应用为例,旨在探索技术的开发与更新如何高效响应用户需求,用户如何高效地适应技术的功能以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识别用户与技术的双向适应行为路径,并挖掘用户与技术的适应模式。[方法/过程]选取i OS平台商务类应用畅销榜排名前10的移动办公APP,获取2020年1月1日到2022年12月10日的235 216条评论数据和553条版本更新日志数据。利用BERTopic主题模型对移动办公类APP更新日志文本和用户评论文本进行主题分析,对比技术与用户方供需差异。随后利用基于BERT的文本匹配算法将用户评论与更新日志项目进行相似度匹配,结合评论文本和更新日志文本时间维度特征,识别双向的适应路径。[结果/结论 ]用户与技术存在“用户技术适应路径”“(技术)用户技术用户双向适应路径”“技术用户适应路径”3种交互适应行为路径,同时存在用户和技术的两种单向发布行为路径。研究总结得到3种技术与用户的适应模式,并发现,对于排名前十的移动办公类APP,用户主导的适应模式以及用户技术双向适应模式为最重要的交互适应模式,技术主导的适应模式为占比最小的适应模式。
关键词:
主题分析 APP 适应性使用 用户 交互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姚昱旻 温岚
本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TAM)理论基础,结合具体调研情况,构建了一个由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市民化倾向性、社群影响和使用意向组成的新生代农民工移动学习接受模型。实证研究通过对217份有效问卷样本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并讨论了该模型的各种预设研究假设。本研究表明:感知易用性、市民化倾向对使用意向均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向影响最强;另外,市民化倾向对社群影响有正向影响,社群影响又对感知易用性有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同时对使用意向和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移动学习 TAM 接受模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遗志 刘煜
在移动购物蓬勃发展背景下,研究消费者移动购物接受意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扩展的技术接受模型,就消费者创新性对移动购物意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消费者创新性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娱乐性;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消费者移动渠道信息搜寻满意;感知有用性通过信息搜寻满意的中介作用显著影响移动购物意愿;感知娱乐性显著影响信息搜寻满意;信息搜寻满意显著影响移动购物意愿。
关键词:
消费者创新性 移动购物 技术接受模型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明均仁 郭财强 张俊
近年我国学者关注移动图书馆用户的感知行为问题,并将技术接受模型(TAM)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除考虑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及行为意向等传统TAM变量因素外,还引入其他外部变量和内部变量,对用户感知行为进行不同程度解释和验证。为整体了解我国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研究进展,文章统计我国TAM研究文献,重点对移动图书馆TAM模型构建及扩展路径、潜变量、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归纳与讨论,对后续有关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研究提出建议,以进一步动态预测与解释用户行为,提高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晶 李霞
文章基于扩展技术接受模型研究了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研究结果表明,对移动支付的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态度决定了消费者的使用意愿;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个人创新性、主观规范则通过感知有用性间接影响使用意愿;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态度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移动支付 扩展技术接受模型 信息支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向东 何丹丹
文章根据当今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使用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具体情景和感知行为深入分析,在TAM理论基础上,充分关注用户泛在化和信息安全感知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互联网相关情景因素,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信息安全感知和移动性对用户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有重要影响,同时得出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观点:网络外部性对感知易用性影响不显著,感知成本对使用意愿影响不显著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福 郭红
提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构成要素、结构、功能和效用及其构建内涵。以此为基础,指出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接受情境的适配程度。由此可知,如何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各要素的融合适配是其构建目的的关键。以信息接受情境现有适配中存在的缺陷为研究基础,从用户信息行为出发,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进行细化后重组,并对各要素进行生态性适配。掌握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对情境的作用机理不仅有助于改造、优化和配置情境,实现情境的有机融合,也有利于对用户信息行为特征和规律的揭示,进一步实现信息行为与情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张志梅 郑起运
尽管技术接受模型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接受程度,但技术接受模型在教育中的应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国内。本文运用元分析方法梳理了1998年至今的主要相关研究,共选定了40篇研究文献,从研究特征、技术环境、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分析技术接受模型在教育中应用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出影响教师、学生技术接受的因素,并提出今后研究的设想。
关键词:
技术接受模型 信息技术 元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