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63)
- 2023(4175)
- 2022(3308)
- 2021(3203)
- 2020(2480)
- 2019(5788)
- 2018(5521)
- 2017(8829)
- 2016(5870)
- 2015(6447)
- 2014(6512)
- 2013(5682)
- 2012(5180)
- 2011(4829)
- 2010(4906)
- 2009(3980)
- 2008(3789)
- 2007(3575)
- 2006(3171)
- 2005(2880)
- 学科
- 教育(18171)
- 济(15675)
- 经济(15653)
- 中国(11067)
- 管理(9745)
- 业(8534)
- 方法(7987)
- 数学(7477)
- 数学方法(7393)
- 理论(6047)
- 企(5480)
- 企业(5480)
- 教学(5285)
- 财(4871)
- 学(4801)
- 农(4599)
- 发(4214)
- 技术(4072)
- 发展(3899)
- 展(3777)
- 收入(3686)
- 农业(3285)
- 革(3185)
- 人民(3155)
- 改革(3118)
- 思想(3044)
- 高等(2987)
- 研究(2974)
- 政治(2952)
- 思想政治(2791)
- 机构
- 大学(76845)
- 学院(71734)
- 研究(27154)
- 教育(25720)
- 济(25307)
- 经济(24667)
- 管理(21387)
- 范(20607)
- 师范(20557)
- 理学(19266)
- 理学院(18909)
- 管理学(18407)
- 管理学院(18236)
- 师范大学(17334)
- 京(16928)
- 科学(14541)
- 所(12703)
- 中国(12617)
- 财(11817)
- 研究所(11766)
- 北京(11423)
- 江(11265)
- 中心(10961)
- 职业(10899)
- 技术(10440)
- 财经(10001)
- 教育学(9952)
- 院(9766)
- 经(9305)
- 经济学(9017)
- 基金
- 项目(48428)
- 研究(42288)
- 科学(41001)
- 基金(33556)
- 教育(28695)
- 家(28348)
- 国家(27953)
- 社会(26645)
- 社会科(25111)
- 社会科学(25108)
- 科学基金(24013)
- 省(19375)
- 划(18727)
- 编号(18640)
- 基金项目(17130)
- 成果(16939)
- 课题(16292)
- 年(13906)
- 自然(13306)
- 部(13301)
- 规划(13060)
- 自然科(13055)
- 自然科学(13054)
- 资助(12968)
- 自然科学基金(12830)
- 教育部(12590)
- 重点(12354)
- 性(11327)
- 发(11317)
- 项目编号(11063)
共检索到109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宏兵 高娜娜
教育是推动综合国力提升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核心力量,也被认为是提高个人收入水平和幸福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采用CHIP2013数据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我国是否存在"教育与幸福悖论",探讨教育"致幸福"的路径和机制,分析教育"致幸福"的城乡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高等教育扩招前后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尚不存在"教育与幸福悖论";教育"致幸福"的机制包含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并且以直接效应为主;教育"致幸福"存在城乡差异,教育对农村居民的直接效应大于城镇居民,而中介效应小于城镇居民;高等教育扩招前,教育对城镇居民幸福感提升的直接效应和收入中介效应均大于农村居民,扩招后,教育对农村居民幸福感提升的直接效应大幅提高,收入中介效应依然小于城镇居民。为此,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资源的均等化,让农村居民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庆华 张明 姜松 涂先进
当前农村居民家庭在负担较高的教育支出甚至发生"因教致贫"后,对教育的功能与效用产生了一定的质疑。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采用有序响应probit模型半参数估计,实证检验了教育对于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更高。检验发现,受教育程度的提升确实能够增进农村居民幸福感。通过提高收入水平、购买住房和改善健康状况是教育增进居民幸福感的主要渠道。分区域研究发现,虽然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幸福感提升都具有促进作用,但中西部教育增进幸福感的主要作用机制体现在教育的收入效应上,而东部地区这种影响机制更主要表现在教育带来的健康状况改善和住房偏好满足。
关键词:
教育 幸福感 半参数估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庆华 张明 姜松 涂先进
当前农村居民家庭在负担较高的教育支出甚至发生"因教致贫"后,对教育的功能与效用产生了一定的质疑。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采用有序响应probit模型半参数估计,实证检验了教育对于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更高。检验发现,受教育程度的提升确实能够增进农村居民幸福感。通过提高收入水平、购买住房和改善健康状况是教育增进居民幸福感的主要渠道。分区域研究发现,虽然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幸福感提升都具有促进作用,但中西部教育增进幸
关键词:
教育 幸福感 半参数估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钊 徐彤 刘晓峰
基于上海和深圳市的社区入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社区层面上的收入差距会产生较强的示范效应,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但是,这种示范效应存在着人际差异,在外来居民中,较低教育水平者获得更强的示范效应,在本地居民中,较高教育水平者获得更强的示范效应。本文将这一发现归因于城市内部高低端人才的互补性,以及户籍制度导致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对外来高教育水平者的进入壁垒。
关键词:
幸福感 示范效应 户籍制度 城市社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郑显亮 丁亮 袁浅香
采用网络测验法对887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运用"总效应调节模型"方法,探讨了网络利他行为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利他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2)责任感对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调节了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具体来讲,网络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效应随责任感的增加而增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尹志超 王丽娜 张诚
稳步提升居民幸福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数字金融发展或是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指数提升的重要因素。运用2013—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居民幸福感,上述效应是通过网络购物、保险参与度和金融知识水平等渠道实现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老年群体、风险厌恶群体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居民群体的幸福感无显著性影响,反映出数字金融发展可能存在数字鸿沟问题。因此,为进一步增强居民幸福感,相关部门应继续推动数字金融发展,提高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和教育水平,积极促进弱势群体享受数字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佟孟华 郭娜娜 李剑培
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匹配后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机制和效应。基准分析表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整体上能够显著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但不同类型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中高收入群体和不健康群体,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主要通过降低城市的客观环境污染、降低居民感知的主观环境污染和增强居民对政府满意度来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政府和公众环境关注度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本文为客观评估城市层面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居民主观福利效应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同时也为实现环境治理和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双赢”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超 付金梅
研究直接主管赋权使能对下属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并探讨互动公正与员工"主人翁"角色认知对上述影响过程的中介作用与调节效应。以广东省16家组织内对偶的127名主管与346名下属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主管赋权使能可以显著提升下属互动公正知觉,进而提升下属幸福感水平;下属的"主人翁"角色认知越强,则主管赋权使能对下属员工幸福感的正向影响关系越强;反之,较低的"主人翁"角色认知会削弱上述影响关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魏霞 李利平 王笑天
情绪幸福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与管理者探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压力源——脱离模型,通过分阶段收集834名在职工作人群样本,构建并检验了工作影响情绪幸福感的双变量模型。研究发现:(1)工作要求和情绪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即工作要求越高,情绪幸福感越低;(2)工作资源与情绪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即工作资源越高,情绪幸福感越高;(3)心理脱离在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与情绪幸福感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工作影响员工情绪幸福感的内在心理机制。这些研究发现对于管理实践如何提升员工的情绪幸福感也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魏霞 李利平 王笑天
情绪幸福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与管理者探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压力源——脱离模型,通过分阶段收集834名在职工作人群样本,构建并检验了工作影响情绪幸福感的双变量模型。研究发现:(1)工作要求和情绪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即工作要求越高,情绪幸福感越低;(2)工作资源与情绪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即工作资源越高,情绪幸福感越高;(3)心理脱离在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与情绪幸福感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工作影响员工情绪幸福感的内在心理机制。这些研究发现对于管理实践如何提升员工的情绪幸福感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康君
本文对幸福概念做了操作性界定,并引入行为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作为分析框架,提出了若干基于政策效应的幸福测量指标,并设计了民众幸福感测量框架(问卷)。
关键词:
幸福感 行为经济学 科学测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浩杰 张广胜
数字金融发展质量对居民幸福感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1—2017年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后发现,数字金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U型,即早期低水平的数字金融降低了居民主观幸福感,但中后期高水平的数字金融能有效提升幸福感。这意味着数字金融发展存在两面性,既可能损害居民利益降低幸福水平,也可能通过提高效率和促进公平增强幸福水平,需要建立完备的数字金融发展与监管体系。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通过影响个体的经济状况、精神状况和主观社会地位作用于主观幸福感。因此,应在完善监管制度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数字金融的建设力度,通过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建立多品类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居民增强幸福感赋能。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全
“阅读使人幸福”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但尚未有足够的经验证据表明阅读能够对提升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的因果影响,且对阅读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过程机制缺乏了解。文章基于全国性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值匹配构建“反事实框架”,就阅读对主观幸福感的因果影响及其中介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阅读和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之间具有显著的因果关系;相对剥夺感和抑郁情绪在阅读和主观幸福感间发挥着多重中介作用,一方面,阅读能够通过降低相对剥夺感来增进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阅读能够通过疏导抑郁情绪来提升主观幸福感。本研究拓展了对阅读的幸福效应的认知空间,也发现阅读在满足文化需求之外,还能通过优化个人心态和情绪体验的方式增进主观幸福感。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前恒 职嘉男
运用中国中西部地区4个省8个县64个村庄956个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村庄直接民主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庄直接民主能够显著增加农村居民幸福感,村民大会召开次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增加相当于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62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增加;把穷人与非穷人分开进行分析时,村庄直接民主对非穷人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穷人幸福感的增加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展村庄直接民主仍是必要的,并应采取适当的政策促使村庄直接民主能够增进穷人的幸福。
关键词:
村庄直接民主 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树 陈刚
幸福不仅是人们生活的最主要目标,而且也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使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本文评估了主观幸福感对劳动力就业和隐性再就业概率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发现,幸福感上升不仅显著地提高了劳动力的就业概率,而且也显著地提高了失业劳动力实现隐性再就业的概率。同时,幸福感上升增加了劳动力享有的"关系"等社会资本,以及促进了劳动力的工作搜寻努力,是幸福感影响劳动力就业概率的主要机制。因此,以改善民生和提高居民幸福感为目标的增长方式转型,可能不仅不会加剧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压力,反而可能缓解劳动力市场上"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