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7)
- 2023(8683)
- 2022(7290)
- 2021(6798)
- 2020(5228)
- 2019(12036)
- 2018(12000)
- 2017(20879)
- 2016(12222)
- 2015(13782)
- 2014(13941)
- 2013(13331)
- 2012(12944)
- 2011(12310)
- 2010(12862)
- 2009(11700)
- 2008(11569)
- 2007(10936)
- 2006(10328)
- 2005(9604)
- 学科
- 济(51862)
- 经济(51714)
- 管理(27654)
- 业(26408)
- 中国(23647)
- 企(21408)
- 企业(21408)
- 教育(20846)
- 地方(17546)
- 学(15838)
- 农(15532)
- 业经(15092)
- 理论(14997)
- 方法(13562)
- 发(11741)
- 和(11127)
- 农业(10481)
- 技术(10087)
- 地方经济(9971)
- 融(9397)
- 金融(9395)
- 发展(9314)
- 展(9186)
- 银(9170)
- 银行(9158)
- 制(9132)
- 行(9023)
- 财(8801)
- 数学(8067)
- 数学方法(7930)
- 机构
- 大学(179723)
- 学院(175778)
- 研究(69021)
- 济(64818)
- 经济(63132)
- 管理(57409)
- 理学(46860)
- 中国(46644)
- 理学院(46125)
- 管理学(45297)
- 管理学院(44911)
- 京(41429)
- 科学(40526)
- 范(37049)
- 师范(36842)
- 所(35451)
- 教育(33628)
- 财(31655)
- 研究所(31646)
- 江(30580)
- 师范大学(29990)
- 中心(29285)
- 北京(27730)
- 农(25607)
- 州(24869)
- 院(23914)
- 财经(23745)
- 技术(22025)
- 经(21198)
- 业大(20788)
- 基金
- 项目(101831)
- 研究(85761)
- 科学(81097)
- 基金(68024)
- 家(57280)
- 国家(56522)
- 社会(53408)
- 社会科(49179)
- 社会科学(49164)
- 科学基金(47224)
- 教育(45711)
- 省(42195)
- 编号(38783)
- 划(36596)
- 成果(36413)
- 基金项目(34561)
- 课题(30123)
- 发(28433)
- 资助(26414)
- 年(25563)
- 自然(25511)
- 自然科(24862)
- 自然科学(24858)
- 自然科学基金(24406)
- 重点(24248)
- 发展(23537)
- 项目编号(23497)
- 部(23342)
- 展(23060)
- 规划(23051)
共检索到303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阳
回顾与评论教育知识社会学的发展,从19世纪中叶斯宾塞之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以及他对科学知识价值的推崇,到20世纪涂尔干科学理性源于社会结构与宗教的知识观;从20世纪70年代新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以及伯恩斯坦提出的四对知识论范畴,到扬对他的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从社会建构主义向社会实在论的转变;集中讨论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理性知识与经验知识、能力教学模式与表现教学模式、强有力者的知识与强有力知识的矛盾关系;厘清这些知识论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对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钱扑
教育社会学对知识社会学的接纳存在一个过程 ,从背景看 :70年代教育社会学发展出现研究重点的转移 ;从学术取向看 ,教育社会学表现出对知识社会学从理念到方法的巨大认同 ;从交融结果看 ,教育社会学将知识社会学辟为其微观研究中一个专有的领地 ,酿就了教育知识社会学的诞生
关键词:
知识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建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雪龙
教育社会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在理论建设上非常薄弱的学科。本文通过梳理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的文献,从教育社会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学科内部各种研究取向的关系、理论发展趋势等方面,探究了教育社会学理论建设薄弱的原因。教育社会学的"弱语法"正体现了其作为"领域性"(region)学科的特征,超越了传统"学科模式"(discipline)的框架,形成了多种知识体系的融合。目前教育社会学的主要问题或困境是多学科要素之间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融合、整合与统整。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强语法 理论建设 领域性学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房石 千春玉 徐国玲
在高教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主张要求实现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的目标,将我的国民性话语融入到高教教育中,从而实现自身文化在教育中占主体的目标。文章从高等教育中社会教育学的本土化出发,进一步探究了推进教育社会学本土化进程的途径。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本土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云杉
本文从两个角度透析国外教育社会学20年来的发展:在研究对象上,“建构”(Make)取代“接受”(Take)——研究取向中解释主义取代了自然主义;在研究主体上,追问“研究者是谁”——立场理论的凸现。以此透析西方,准确地说是国外——包括崛起中的非西方,教育社会学的“新”发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有升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式的核心在于其对教育现实的特定的"问题化"的方式,由此确立起该学科相对独到的研究问题领域及基本理论范式。英国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在发展过程中所建构出的研究问题聚焦及由此所形成的理论范式代表着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方向。对教育获得与家庭背景之显性关联的聚焦;对教育实践问题的深度洞察;对教育治理与教育政策的批判性审视;以及对教育之民主改进与社会重建的总体探讨,是英国教育社会学在发展过程中所确立的主要问题领域。以伯恩斯坦及扬为代表的对教育实践问题的社会学洞察代表着教育社会学思想的大成。这可为当今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璐 徐国庆
智能时代下工作任务的变化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工作知识为知识论基础的职业教育课程已无法满足新的时代背景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深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灵活的工作情境分析与判断为核心、熟练的规范操作与权变创新为表征、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为追求的专业知识成为职业教育课程的知识论基础的新发展。由此,职业教育课程需要从理论知识的培养、具体工作情境的融入、现代学徒制的开展三个方面进行革新。
关键词:
智能时代 专业知识 工作知识 现代学徒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精明 张丽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历程,重点就学科定位、学科自觉意识、学科知识体系及主要学术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梳理。目前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已经建立,其分支领域、分支学科的研究得到较快发展,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注重实际问题的"规范性研究"、教育与社会分层的研究以及解释性教育社会学研究——都取得了较大成就,而具有独特学科性格、学科知识构型的系统性理论研究应是本学科未来发展的首要内容。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学科发展 30年回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立德
《教育社会学新论》评介●吴立德在我国社会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社会也在经历着加速演进和根本性重建。怎样科学地审视和把握这一历史性巨变,合理地建构教育社会的现代形态,是教育社会学理论工作者面临的艰巨的理论课题。青年学者傅松涛同志以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珲
图书馆知识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要求知识论和社会学在图书馆学中的结合,并形成两种基于不同中心的结合模式。谢拉的"社会知识论"以社会学为中心,知识论在其中尽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却局限于传统立场。他的理论因此在实质上接近于"知识社会学"。引入个体知识论或社会学的规范性不能使之转变为社会知识论,应采取以知识论为中心,在其规范性中包含社会学因素的结合模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马红亮 丁新
远程教育的学科发展需要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研究,社会学便是一种必要的和可行的研究视角。随着远程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远程教育社会学有望从远程教育学的分支研究领域迈向分支学科。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远程教育社会学与教育社会学虽然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但也有诸多不同之处,后者显然不能替代或涵盖前者。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袁昱明
远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远程教育学的关系型范畴,也是核心范畴,是学科范畴群的中心概念或基本属性,能够统帅范畴群,并注入新的内容,做到纲举目张。关系型范畴是范畴史的最高级形态。唯有辩证关系的机制,才能解释社会学习化的基本原理:即在对象中返回到自身,也就是社会把学习的进程作为自身发展的机制,反之亦然。关系范畴能够解释、预测重大发展,解释终身学习、继续教育如何使人的"继续社会化"与社会的学习化统一起来,等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程天君
教育社会学学科论包括学科要素与学科历史两个基本论域,学科要素则主要由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方法论三者构成。通览我国教育社会学近百年的学科论,可概括大要为如下四则:"一涉",即研究方法论上的"价值涉性";"二说",即研究对象上的"社会化过程说"与"相互关系说";"三论",即学科性质上的"规范学科论"、"事实学科论"及"事实与规范兼有论";"四段",即学科历史上的"初创"、"停滞"、"重建"及"转型"四个阶段。本文以史带论地检视了我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论中的四个困扰性问题:研究对象上长期主导的"关系说"其实并不能标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独特性,学科性质上不得不坚持的"事实学科论"事实上难以成立,学科历史上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振京 杨昌勇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思潮,现代性是当代教育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共同的核心主题。从当代教育社会学中可以区分出后现代教育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教育社会学。当代教育社会学从阶层和性别向度对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的资本主义教育进行反思和批判,表明其具有了后现代意蕴,这也标志着后现代教育社会学的产生。批判教育学是当代教育社会学的后现代实践,是后现代主义教育社会学的具体表现形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振京 杨昌勇
基于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之关系的角度,侧重研究主题、研究旨趣和研究范式对当代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特征进行了探讨。当代教育社会学方法论具有三个特征:研究主题:追随、反映社会变迁及教育变革;研究旨趣: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性;研究范式:由过去的二元对立走向现在的整合。全面深入地认识当代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特征,有助于创建我国的教育社会学学派。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方法论 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