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88)
2023(16269)
2022(13509)
2021(12711)
2020(10200)
2019(23487)
2018(23665)
2017(43988)
2016(24834)
2015(28035)
2014(28404)
2013(27397)
2012(25360)
2011(23040)
2010(23252)
2009(20987)
2008(20382)
2007(18287)
2006(16519)
2005(14840)
作者
(70607)
(58172)
(57989)
(55191)
(37246)
(27980)
(26500)
(22945)
(22503)
(21029)
(19915)
(19719)
(18638)
(18571)
(18076)
(17928)
(17336)
(17290)
(16776)
(16688)
(14821)
(14529)
(14018)
(13455)
(13132)
(13104)
(13061)
(12987)
(11768)
(11591)
学科
(99691)
经济(99505)
管理(63722)
(61531)
(49741)
企业(49741)
方法(38357)
中国(34990)
数学(31096)
数学方法(30727)
(28974)
地方(25863)
业经(25158)
(24739)
教育(23693)
(21301)
理论(20663)
农业(19486)
(17341)
(17219)
(17019)
技术(16311)
(16070)
贸易(16055)
(15571)
银行(15528)
(15455)
环境(15332)
(15043)
金融(15041)
机构
大学(348559)
学院(344590)
(131158)
管理(129998)
经济(128006)
研究(122865)
理学(111260)
理学院(109877)
管理学(107892)
管理学院(107241)
中国(87097)
(77396)
科学(76139)
(62240)
(59918)
研究所(56550)
(55851)
师范(55407)
(55121)
中心(54079)
(52933)
北京(50103)
业大(49498)
财经(47303)
师范大学(45097)
(44218)
(43096)
(42892)
农业(42623)
教育(41694)
基金
项目(229158)
科学(180475)
研究(174745)
基金(161723)
(139735)
国家(138347)
科学基金(117918)
社会(108415)
社会科(101706)
社会科学(101678)
(91145)
基金项目(85318)
教育(84828)
(77634)
编号(74124)
自然(74032)
自然科(72257)
自然科学(72242)
自然科学基金(70920)
资助(65446)
成果(62960)
课题(53504)
(52784)
重点(52195)
(50828)
(47423)
项目编号(45150)
教育部(43910)
创新(43885)
(43470)
期刊
(153216)
经济(153216)
研究(112295)
中国(77707)
教育(67122)
学报(53778)
(51968)
科学(49896)
管理(48634)
(43656)
大学(41377)
学学(37287)
农业(36265)
技术(32740)
(29771)
金融(29771)
业经(25983)
经济研究(23539)
财经(22952)
图书(21393)
问题(19942)
(19599)
(18400)
科技(16437)
职业(16430)
理论(16164)
(16102)
论坛(16102)
(15752)
技术经济(15718)
共检索到529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房石  千春玉  徐国玲  
在高教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主张要求实现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的目标,将我的国民性话语融入到高教教育中,从而实现自身文化在教育中占主体的目标。文章从高等教育中社会教育学的本土化出发,进一步探究了推进教育社会学本土化进程的途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有升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式的核心在于其对教育现实的特定的"问题化"的方式,由此确立起该学科相对独到的研究问题领域及基本理论范式。英国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在发展过程中所建构出的研究问题聚焦及由此所形成的理论范式代表着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方向。对教育获得与家庭背景之显性关联的聚焦;对教育实践问题的深度洞察;对教育治理与教育政策的批判性审视;以及对教育之民主改进与社会重建的总体探讨,是英国教育社会学在发展过程中所确立的主要问题领域。以伯恩斯坦及扬为代表的对教育实践问题的社会学洞察代表着教育社会学思想的大成。这可为当今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雪龙  
教育社会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在理论建设上非常薄弱的学科。本文通过梳理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的文献,从教育社会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学科内部各种研究取向的关系、理论发展趋势等方面,探究了教育社会学理论建设薄弱的原因。教育社会学的"弱语法"正体现了其作为"领域性"(region)学科的特征,超越了传统"学科模式"(discipline)的框架,形成了多种知识体系的融合。目前教育社会学的主要问题或困境是多学科要素之间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融合、整合与统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云杉  
本文从两个角度透析国外教育社会学20年来的发展:在研究对象上,“建构”(Make)取代“接受”(Take)——研究取向中解释主义取代了自然主义;在研究主体上,追问“研究者是谁”——立场理论的凸现。以此透析西方,准确地说是国外——包括崛起中的非西方,教育社会学的“新”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袁昱明  
远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远程教育学的关系型范畴,也是核心范畴,是学科范畴群的中心概念或基本属性,能够统帅范畴群,并注入新的内容,做到纲举目张。关系型范畴是范畴史的最高级形态。唯有辩证关系的机制,才能解释社会学习化的基本原理:即在对象中返回到自身,也就是社会把学习的进程作为自身发展的机制,反之亦然。关系范畴能够解释、预测重大发展,解释终身学习、继续教育如何使人的"继续社会化"与社会的学习化统一起来,等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阳  
回顾与评论教育知识社会学的发展,从19世纪中叶斯宾塞之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以及他对科学知识价值的推崇,到20世纪涂尔干科学理性源于社会结构与宗教的知识观;从20世纪70年代新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以及伯恩斯坦提出的四对知识论范畴,到扬对他的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从社会建构主义向社会实在论的转变;集中讨论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理性知识与经验知识、能力教学模式与表现教学模式、强有力者的知识与强有力知识的矛盾关系;厘清这些知识论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对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精明  张丽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历程,重点就学科定位、学科自觉意识、学科知识体系及主要学术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梳理。目前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已经建立,其分支领域、分支学科的研究得到较快发展,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注重实际问题的"规范性研究"、教育与社会分层的研究以及解释性教育社会学研究——都取得了较大成就,而具有独特学科性格、学科知识构型的系统性理论研究应是本学科未来发展的首要内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同友  张德强  
教育学本土化是许多"后发型"现代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20世纪上半叶,韩国教育学是日本输入的"殖民教育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流行美国的"科学的民主教育学",专业共同体、课程结构、学术论文的方法和选题都具有浓重的美国特征。韩国对美国教育学的单方面依赖造成了理论脱离实践的严重问题。基于这种困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开始全力推进教育学本土化。其路径主要有四条:一是国家层面的倡导,建立本土化研究机构;二是学术界对外来理论和本土经验的持续反思;三是对韩国文化教育史的系统深入研究,推崇对韩国现实教育问题的实证研究;四是师法多种资源,不再"一边倒"地学习美国。韩国教育学从日本"殖民教育学"到美国"科学的民主教育学",再到韩国"美式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彰显了韩国社会在融入世界主流文明与保留民族特色之间的平衡所做的努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立德  
《教育社会学新论》评介●吴立德在我国社会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社会也在经历着加速演进和根本性重建。怎样科学地审视和把握这一历史性巨变,合理地建构教育社会的现代形态,是教育社会学理论工作者面临的艰巨的理论课题。青年学者傅松涛同志以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程天君  
教育社会学的经典理论大约共享一个根本的思想前提或日研究范式,即教育与社会二分,且教育从属于社会——可谓之"教育/社会"学,即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学。这种范式的研究在学理上产生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关系说"之难题,在观念上产生教育万能论或教育无用论之吊诡成见。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和新制度主义理论检视发现:教育与社会是互嵌的,且教育日益成为型塑社会的主导与根本制度而非后者的"随从"和"反应","教育社会"业已浮现,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似也随之呼之欲出——从"教育/社会"学到"教育社会"学。这一转换或可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郭晶  
本研究借鉴经济学领域中的指数工具,首次提出"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指数"概念,并构建了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指数模型。该指数体系构成内容包括:中文融入当地国民教育体系情况、中文师资和中文教学资源情况。由3个一级维度指标和4个二级单项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中文教育政策本土化发展指数、中文师资本土化发展指数和中文教学资源本土化发展指数。二级指标包括:法律和政令中的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指数、中文教师本土化发展指数和中文教材本土化发展指数。该指数是客观评价各国中文教育本土化成效的有效手段,有助于了解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进程,对把握世界各国中文教育本土化状况,精准对接各国中文教育需求,提高项目支持效益,促进中文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傅松涛  
1995年全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会暨全国社区教育委员会年会于5月28—31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近9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教育同社会、社区协调发展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原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同志出席了会议,国家教委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郝克明主任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一、理论视角的转换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教育同社会协调发展是社会稳定而持续地进步、人民生活不断得以提高和改善的基本要求和保障机制,是教育健康发展、有效运作的具体表现,因而也是教育社会学自诞生以来一直十分关注的理论课题。然而,教育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态势并不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闫引堂  
1977年哈尔西(A.H.Halsey)和卡拉贝尔(Jerome Karabel)为其主编的《教育中的权力与意识形态》撰写的导言已经成为窥探二战以来教育社会学理论演化的经典文献,他们把西方二战以来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归结为结构功能理论、冲突理论、符号互动论、人力资本理论。事实上,这种理论谱系只是界定了1970年代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局面,此后西方教育社会学研究并没有受这些理论的束缚。在这些经典理论范式之下,一些理论暗流在不断涌动,经验研究日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金平  
雷通群是中国教育社会学领域中最早提出"中国化"且加以实践的学者。考察其教育社会学方面的著作及其相关论述,他对教育社会学中国化的诉求,与其孜孜追求的科学化、规范化并行不悖。他所理解的"中国化",并非以争夺学术话语权为动机,而以改造中国教育为最终目标。他强调中国化的教育社会学,应以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科学化或规范化为实现中国化的必要前提,同时并不排斥对某些西方理论进行中国化改造,且以建构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为重要目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旋新  
国际化和本土化,是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战略。研究其发展背景与趋势,分析现状与问题,确立开放合作融通创新的发展理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品质的职教体制及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和加快"中国模式"本土化构建的必由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