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15)
- 2023(7341)
- 2022(6324)
- 2021(6179)
- 2020(5317)
- 2019(12563)
- 2018(12597)
- 2017(22874)
- 2016(13652)
- 2015(15790)
- 2014(16382)
- 2013(15696)
- 2012(14990)
- 2011(13692)
- 2010(14166)
- 2009(13031)
- 2008(13258)
- 2007(12418)
- 2006(10874)
- 2005(9814)
- 学科
- 济(53145)
- 经济(52995)
- 管理(30694)
- 业(28569)
- 方法(26541)
- 企(23282)
- 企业(23282)
- 数学(21799)
- 数学方法(21589)
- 教育(20386)
- 中国(19369)
- 学(17089)
- 农(14788)
- 理论(13993)
- 财(12942)
- 业经(10592)
- 和(10184)
- 地方(9370)
- 农业(9255)
- 制(8901)
- 贸(8697)
- 贸易(8696)
- 易(8414)
- 教学(7621)
- 务(7377)
- 财务(7360)
- 财务管理(7338)
- 发(7223)
- 技术(7098)
- 银(7098)
- 机构
- 大学(200610)
- 学院(193624)
- 济(73563)
- 经济(71728)
- 研究(70138)
- 管理(66385)
- 理学(56746)
- 理学院(55963)
- 管理学(54789)
- 管理学院(54389)
- 中国(46158)
- 京(43966)
- 科学(42824)
- 范(36198)
- 所(36169)
- 师范(35955)
- 财(34253)
- 教育(33218)
- 研究所(32882)
- 农(32872)
- 中心(31208)
- 江(31142)
- 师范大学(29436)
- 北京(28704)
- 业大(28245)
- 财经(27317)
- 农业(25974)
- 经(24649)
- 院(24247)
- 州(24126)
- 基金
- 项目(121098)
- 科学(95141)
- 研究(94575)
- 基金(83710)
- 家(71854)
- 国家(71095)
- 科学基金(59139)
- 社会(57916)
- 社会科(53382)
- 社会科学(53359)
- 教育(51800)
- 省(48586)
- 基金项目(43649)
- 划(42829)
- 编号(41808)
- 成果(37516)
- 自然(36267)
- 自然科(35366)
- 自然科学(35353)
- 自然科学基金(34740)
- 资助(34467)
- 课题(31349)
- 部(29112)
- 重点(28820)
- 发(26776)
- 年(25840)
- 教育部(25389)
- 性(24972)
- 项目编号(24909)
- 创(24599)
共检索到296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
本文首先回顾了教育社会学思想先驱的研究,然后探讨自帕森斯的功能主义以来教育社会学宏观分析的主要成果。从"能人治国"理论开始,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着眼于分析教育对社会秩序与社会功能维持的作用;但批判社会学对这种理论假设提出了质疑,由布迪厄等人提出的"再生产"理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结构和不平等的再生产的工具。于是。对教育的功能的讨论成为不同观点交锋的焦点。但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的文凭理论则提出了另外一些视角,这些研究推动了一个多世纪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使之成为教育理论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学科。
关键词:
教育功能 机会均等 社会再生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冲锋
课堂里的各种声音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教师的声音既可能霸占了学生的言语权,又表明教师成为言语受害者。学生的声音是其参与意识与反抗行为的表现。师生问答往往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师生对话才能实现权力分享。课堂里的沉默可以表现教育失效,也可表明理智探索与情感体验。应该尊重教师与学生的言语权、参与权、提问权、沉默权、选择权等权力,打破课堂教学霸权,实现权力分享。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言语权 参与权 沉默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立德
《教育社会学新论》评介●吴立德在我国社会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社会也在经历着加速演进和根本性重建。怎样科学地审视和把握这一历史性巨变,合理地建构教育社会的现代形态,是教育社会学理论工作者面临的艰巨的理论课题。青年学者傅松涛同志以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郭楠 曲欣
聋人高等教育体制既缺乏明确的课程体系,也缺乏清晰的文化符号,因此重听大学生的社会身份始终存在模糊和边缘化的特点;这一特点也导致其学业和生活中的诸多困境。国际手语夏令营作为一种教育仪式,主要通过三种手段推动重听大学生对聋人身份的认同,即:使用聋人群体内的文化符号(手语)、提升重要他人(聋人精英领袖)的影响力、强化共同的情感状态(作为聋人的自豪感)。当然,夏令营这一仪式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影响力难以保持,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尚需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明晰。
关键词:
重听大学生 社会身份 教育仪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德显 陆海霞 魏新岗
运用Cite SpaCeⅡ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对SSCi教育社会学期刊《英国教育社会学杂志》2003—2012年刊载文献进行共引网络可视化分析,并对主要聚类标识词、聚类内的关键节点文献进行主题和内容分析,发现英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主题集中在教育与文化资本、特殊教育社会学、教育与中产阶级、阶级与性别、阶级再制与符码控制等五个方面。研究取向具有鲜明的批判主义色彩,研究主题直指教育社会学中"教育与社会关系"这一学科基本问题,解释性研究范式在研究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研究理论基础已经实现从"教育社会学理论"向"教育社会理论"转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魏新岗 李德显 周宁丽
本文以SSCI数据库中美国《教育社会学》期刊从2000-2011年刊载的文献作为分析的基础。使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下载的数据进行了文献共被引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绘制了相关图谱,又因为该期刊是美国教育社会学学科的专业核心期刊,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把握美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在这一时间段研究的前沿主题和热点领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泽芳 张国强
对大陆教育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18本概论性教材类著作分析后,发现大陆教育社会学研究具有以下特点:在研究范式上,功能论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在研究思路上,围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而展开;在研究目的上,重"体系"构建;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为主。大陆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趋势是:由体系意识转向问题意识;由二元对立走向多元综合;由价值中立走向批判参与;由只重学术使命到学术使命与社会使命并重。
关键词:
我国大陆 教育社会学 概论性教材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振京 杨昌勇
基于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之关系的角度,侧重研究主题、研究旨趣和研究范式对当代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特征进行了探讨。当代教育社会学方法论具有三个特征:研究主题:追随、反映社会变迁及教育变革;研究旨趣: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性;研究范式:由过去的二元对立走向现在的整合。全面深入地认识当代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特征,有助于创建我国的教育社会学学派。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方法论 特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社字
按照社会学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逻辑,结合职业教育的本体性特征以及职业教育社会学已有的研究基础,依据职业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核心概念、研究方法等学科要素,职业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可以界定为“职业教育现象和职业教育问题,以及职业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系统及其与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的条件和机制;二是职业教育的社会本质属性;三是职业教育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的职业教育问题;四是社会学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其终极目的是揭示职业教育的社会发展规律,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钱扑
教育社会学对知识社会学的接纳存在一个过程 ,从背景看 :70年代教育社会学发展出现研究重点的转移 ;从学术取向看 ,教育社会学表现出对知识社会学从理念到方法的巨大认同 ;从交融结果看 ,教育社会学将知识社会学辟为其微观研究中一个专有的领地 ,酿就了教育知识社会学的诞生
关键词:
知识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建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程天君
教育社会学的经典理论大约共享一个根本的思想前提或日研究范式,即教育与社会二分,且教育从属于社会——可谓之"教育/社会"学,即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学。这种范式的研究在学理上产生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关系说"之难题,在观念上产生教育万能论或教育无用论之吊诡成见。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和新制度主义理论检视发现:教育与社会是互嵌的,且教育日益成为型塑社会的主导与根本制度而非后者的"随从"和"反应","教育社会"业已浮现,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似也随之呼之欲出——从"教育/社会"学到"教育社会"学。这一转换或可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天君
"价值中立"作为韦伯个人纠结式的概念自出炉迄今,虽历经无穷争论和"为我所用",却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学的一个"公理",并成为教育社会学的"一个或所有"式问题及其"事实学科论"的安身立命之本。对"事实学科论"及其"价值中立"方法论的元理论反思和话语分析表明,"事实学科"作为"事实学科论"的研究"结果"和"文本"更多的是一种"话语建构"而非"给定实在",并在教育社会学学者个人理论体系之中及群体文本之间呈现斑斑"修辞"印痕和逻辑"短路"。同理的反思亦可用于教育社会学"规范学科论"及"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论"。如此分析和研究,旨在尝试走向"反思教育社会学"或曰"后教育社会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康宁
《教育研究》1998年第11期发表的谢维和教授《班级:社会组织还是初级群体》一文(以下简称《班》文),力图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审视学校班级,同时完成事实分析与价值选择双重任务,并也确实提出了一些颇有启发性的观点。但因该文首先在其预设的“社会组织”与“初级...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闫引堂
1977年哈尔西(A.H.Halsey)和卡拉贝尔(Jerome Karabel)为其主编的《教育中的权力与意识形态》撰写的导言已经成为窥探二战以来教育社会学理论演化的经典文献,他们把西方二战以来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归结为结构功能理论、冲突理论、符号互动论、人力资本理论。事实上,这种理论谱系只是界定了1970年代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局面,此后西方教育社会学研究并没有受这些理论的束缚。在这些经典理论范式之下,一些理论暗流在不断涌动,经验研究日趋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胡建华
在远程教育社会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讨论远程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十分有意义的。知识社会的进展,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以及终身教育的实践发展是我们考虑现代远程教育社会功能的时代背景。保障学有所教,促进学而公平,实现学以发展是当前我国远程教育所能发挥、所应发挥的社会功能的主要内容,实现这些社会功能要求远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注意到目标的社会性,内容的包容性和手段的普及性。
关键词:
远程教育 社会功能 社会学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