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3)
- 2023(10055)
- 2022(8822)
- 2021(8685)
- 2020(7056)
- 2019(16819)
- 2018(17002)
- 2017(31712)
- 2016(18178)
- 2015(20739)
- 2014(21022)
- 2013(20092)
- 2012(18319)
- 2011(16531)
- 2010(16490)
- 2009(14552)
- 2008(13978)
- 2007(12086)
- 2006(10619)
- 2005(9143)
- 学科
- 济(62519)
- 经济(62452)
- 管理(47216)
- 业(44249)
- 企(37245)
- 企业(37245)
- 方法(30906)
- 数学(26725)
- 数学方法(26393)
- 教育(22072)
- 中国(21276)
- 农(16745)
- 学(16213)
- 财(15354)
- 理论(14758)
- 业经(13788)
- 地方(12972)
- 技术(11644)
- 农业(11128)
- 和(10833)
- 贸(10601)
- 贸易(10597)
- 易(10281)
- 制(10135)
- 环境(9970)
- 务(9928)
- 财务(9867)
- 财务管理(9853)
- 教学(9406)
- 企业财务(9332)
- 机构
- 大学(249940)
- 学院(244416)
- 管理(96926)
- 济(87082)
- 理学(84946)
- 经济(84867)
- 理学院(83953)
- 管理学(82434)
- 管理学院(81976)
- 研究(81389)
- 京(54537)
- 中国(53187)
- 科学(51240)
- 范(41769)
- 师范(41516)
- 所(40132)
- 财(38989)
- 研究所(36962)
- 业大(35733)
- 中心(35658)
- 教育(35645)
- 北京(35175)
- 江(34952)
- 农(34642)
- 师范大学(34130)
- 财经(32090)
- 院(29579)
- 经(29228)
- 技术(29167)
- 州(28716)
- 基金
- 项目(170586)
- 科学(135093)
- 研究(131602)
- 基金(120533)
- 家(103518)
- 国家(102505)
- 科学基金(87961)
- 社会(79018)
- 社会科(74539)
- 社会科学(74519)
- 省(67767)
- 教育(67084)
- 基金项目(64512)
- 划(58798)
- 自然(56953)
- 编号(56634)
- 自然科(55581)
- 自然科学(55571)
- 自然科学基金(54545)
- 资助(49473)
- 成果(48044)
- 课题(41066)
- 部(39105)
- 重点(38826)
- 发(36676)
- 创(35643)
- 项目编号(35000)
- 教育部(34213)
- 年(33424)
- 规划(32918)
共检索到349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震峰
教育问题的对象或事物是研究者依据自身的兴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提出教育问题确立的。教育研究过程中,教育问题所针对的对象生成与发展同人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无关时,研究者应处于教育问题所针对的对象之外,教育问题所针对的对象生成与发展有着人的价值依据时,研究者应进入对象;当研究目的是揭示教育问题所针对的对象中非价值因素构成时,研究者应处于教育问题所针对的对象之外,研究目的是揭示与介入价值因素时,研究者应处于教育问题所针对的对象之内;研究资料静态情形,研究者的立场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立场,研究资料动态情形,实证主义价值中立式的研究,研究者处于教育问题所针对的对象之外,人文主义价值无涉与价值介入式教育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彭亮 徐文彬
无论是教育理论,抑或教育实践,人都是其首要面对的存在,因而,人的问题往往是教育研究中最为核心的主题。从"孩子更加难教"这一"事实"出发,依循人性教育学立场的致思之径,通过对教育理论中的人性进行重思,发现其内隐的人性假设在限度意识上需明晰教育的能为与可为及其对于人的塑造和改变的有限性,同时,在主体意识上需要思考教师的可改变性和可塑性;其思维方式需聚合自然科学的证伪思维方式、人文学科的解释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科学的关联思维方式。由此,人性教育学立场需在本真所内蕴的自立、自觉和自新三个层次上予以确立。
关键词:
人性 教育学立场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薛晓阳
教育研究是一种人文研究,而人文研究的最高目的就是显现存在的真理和人的意义,人文研究的这种目的性和价值性正是通过自己的学术立场和价值判断得到表现。任何教育研究都不能借故价值中立以躲避自己的学术立场和价值判断。教育事实可以作为表达意义的手段,但事实本身不能自然地、直接地给出包含在事实中的意义和真理,而必须通过研究者的价值判断和学术立场得到呈现。所谓价值中立实际绝不是不要价值,而是不要有偏见、带主观臆断性的价值。价值中立原则不是要削弱价值性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相反它是要提高人们对价值判断和学术立场的关注。从价值中立原则中不仅不能推导出对价值的否定,相反却只能更加表现出价值问题在教育研究中的重...
关键词:
价值中立 学术立场 教育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肖庆华
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学科立场,这一立场是以学科理论来解释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象和问题,以期构建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学科知识体系。它把农民工子女看作是问题儿童,是一种解释性的研究框架,是对农民工子女整体人格的分割,它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的是背景知识,是解释而不是解决问题,本身存在着缺陷。因此需要转变立场,就是从学科立场转向实践立场,即在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中树立关注、关心和关爱的立场,建立农民工子女身心发展的关心关爱服务体系。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 学科立场 实践立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满忠坤
学科立场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基质",对研究活动具有方法论的规约意义,是学科独立性、合法性、价值性的前提。教育研究作为教育学学者的学术自治,理应恪守教育学的学科立场。但教育研究中学科立场的缺失,使教育研究泛化为"研究教育",教育学泛化为"关于教育的学",以致出现了研究繁荣、学术衰微的现象。为此,重构教育学的学科立场,要求教育研究恪守独特的价值取向、厘定研究的问题域、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以此培育教育学的独立品性。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教育学 学科立场 教育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勇 底会娟
近年来,国内教育学界有关教育研究范式转型的呼声日益高涨,即从原先注重思辨哲学、形而上学思索、哲学运思探究的研究范式转向注重经验、基于证据、推崇量化的实证主义范式。这一呼声有其必然性和重要价值,但实证主义范式的教育研究只是诸多研究取向中的一种范式,不应作为主导教育研究的唯一范式。如何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背景下去思考中国特色的教育研究的方法论立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基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应该坚持"协同"的辩证方法论。与实证主义范式的教育研究所可能造成的"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的教育活动"不同,以"协同"辩证方法论为基本立场的教育研究是敞开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东
教育学者的立场是教育学者基于学科逻辑的政策主张。共同的逻辑起点和基本价值诉求使得教育学者立场的一致性成为可能。学术逻辑的严谨性和学术伦理的正当性是教育学者立场合法性的保证。教育学者的立场是教育决策合理性的重要来源。教育学者应该通过学术的自觉和努力,在教育政策的话语平台上表现出其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
教育学者 立场 合法性 教育决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钱晓萍
在国际投资条约中,投资准入是平衡国家经济监管权和开放投资义务之间最重要的工具。投资准入模式的选择,依赖于投资市场开放与国内利益保护之间的平衡。中美投资条约谈判中,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的实质性谈判即将开始,列出合理的负面清单,充分利用投资条约的"例外与保留"部分,是中国的利益所在。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邱五芳
近年来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成绩斐然,但也较普遍存在缺乏吸引力的情况。应双管齐下,除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外,应在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中确立读者立场,以服务区域公众具体需求为建设主要依据,以对话模式的公众参与制度完善建设模式,以大文化大服务的定位提升服务能级。探讨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实践,而且也能丰富图书馆学理论。参考文献24。
关键词:
基层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 读者立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等菊
"身份"的涵义具有"本身"与"关系"两个维度,身份弥散或危机将会影响主体的生存立场与价值品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先附身份认同(本体基础)、结构性身份认同(制度配置的形象塑造)及建构性身份认同(主动努力生长的身份)方面存在着模糊与悬垂,导致其在生存上处于"依附"普通高校、嫁接国外理论及学科建制不足等立场边缘状态,因此建构稳定的身份和鲜明的立场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发展的内在诉求。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身份定位上被确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二元重点发展目标"之一;在生存立场上由"外在操纵"转向"主动融入"、由"依附"走向"内生";在学科建设立场上形成自觉化的学科建制,转学为治、承担教育智库作用,为提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魏明 周琪
专业的概念自引入我国后历经长期的演变,已成为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概念。职业教育专业不同于普通教育中的专业概念,有其独特的属性和建设特征,必须密切联系地方产业结构、职业变化而不断调整。专业(集)群是对传统专业组织形式的突破,提高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但作为一个新型概念体系,同时存在研究的现实需求与理论不足,有待深入探讨分析,推动产教融合在不同层面上的制度创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在一个专业化的学术体制中,普遍性与特殊性、公共性与专业性之间的冲突和博弈使得现代学术呈现出复杂的发展态势。当其他学科领域纷纷批判由专业化带来的负面效应时,教育学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中国的教育学建设中,专业化不是太多了,而是远远不够。因此,我们不能将公共化与专业化相对立,而应在推进专业化建设的前提下倡导教育学者的公共关怀。教育学者在面对教育实践时,必须在“介入意识”与“距离意识”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在参与公共文化讨论时必须立足于专业立场,并以此为基础承担其公共责任。
关键词:
专业化 知识分子 专业立场 公共关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正青
本文主要探讨了比较教育研究国际视野和民族立场的关系问题。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两大思潮博弈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渐渐凸显出来。我们认为,比较教育研究既要以国际视野为其研究的着眼点。强调以国际比较的视角研究和借鉴其他民族国家的教育,又要以民族立场作为其研究的立足点。一切研究都是为了本民族国家的教育实践,都要置于研究对象的传统文化语境下来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国际视野和民族立场既对立又统一,它们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概念。
关键词:
比较教育 国际视野 民族立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卫英
教育田野研究具有情境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情境性与生成性的和谐统一是教育田野研究的必然走向,情境生成也成为教育田野研究的独特视角。田野研究中的情境生成主要包括问题情境化、方法生成化以及结果认同化三个方面。从学科传统上看,具有人类学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更注重研究的整体主义视角,注重与当今教育现象的整体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相契合;而具有教育学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更注重研究对象的生存境遇,赋予其更多的教育情感和人文关怀。情境生成的视角有效规避了不同学科立场"以方法为中心"的研究倾向,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定是注重多学科视角的合作与融合且"以问题为中心"。对教育田野研究成果的信度评估要基于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情境,更多地尊重研究者在特定情境中的研究立场、经验事实和理论解释;对其效度评估则要以真实的情境为评判标准,直面研究情境中的具体对象,为读者提供理解与沟通的可能性,进而产生情境共鸣,以达成推广的目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燕楠
教育哲学作为20世纪重要的教育分支学科,其发展速度相对于其他分支学科较为缓慢,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当前,教育哲学研究应聚焦三大基本问题:教育价值问题、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和教育研究哲学问题。其中,教育价值问题作为教育哲学研究的立足点,应明确教育哲学的基本对象和任务;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作为教育哲学研究的着力点,应推进教育研究在思维层面的突破和进步;教育研究哲学问题作为教育哲学研究的生长点,应不断提升教育研究的学术品位。这三大基本问题构成当代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视域,引导教育哲学研究回归本源,推动学科发展。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学科建设 教育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