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7)
- 2023(10081)
- 2022(8844)
- 2021(8719)
- 2020(7010)
- 2019(16679)
- 2018(16866)
- 2017(31081)
- 2016(17859)
- 2015(20264)
- 2014(20582)
- 2013(19646)
- 2012(17929)
- 2011(16103)
- 2010(16172)
- 2009(14256)
- 2008(13559)
- 2007(11649)
- 2006(10193)
- 2005(8833)
- 学科
- 济(59780)
- 经济(59712)
- 管理(45590)
- 业(41900)
- 企(35343)
- 企业(35343)
- 方法(29790)
- 数学(25665)
- 数学方法(25336)
- 教育(22499)
- 中国(21383)
- 学(16317)
- 农(15794)
- 理论(14781)
- 财(14645)
- 业经(13235)
- 地方(12626)
- 技术(11348)
- 和(10845)
- 农业(10513)
- 贸(10031)
- 贸易(10026)
- 易(9712)
- 环境(9679)
- 教学(9674)
- 制(9320)
- 务(9262)
- 财务(9204)
- 财务管理(9189)
- 发(8986)
- 机构
- 大学(242957)
- 学院(236898)
- 管理(93575)
- 济(82375)
- 理学(81911)
- 理学院(80912)
- 经济(80190)
- 管理学(79420)
- 研究(79247)
- 管理学院(78976)
- 京(53404)
- 中国(51533)
- 科学(50759)
- 范(41728)
- 师范(41485)
- 所(38976)
- 财(36864)
- 教育(36061)
- 研究所(35941)
- 中心(34794)
- 业大(34681)
- 北京(34515)
- 江(34184)
- 师范大学(34173)
- 农(33461)
- 财经(30170)
- 技术(28975)
- 院(28869)
- 州(28061)
- 经(27501)
- 基金
- 项目(166346)
- 科学(131812)
- 研究(128797)
- 基金(117141)
- 家(100585)
- 国家(99585)
- 科学基金(85400)
- 社会(76935)
- 社会科(72506)
- 社会科学(72487)
- 省(66213)
- 教育(65935)
- 基金项目(62728)
- 划(57590)
- 编号(55765)
- 自然(55190)
- 自然科(53861)
- 自然科学(53851)
- 自然科学基金(52849)
- 资助(47694)
- 成果(47316)
- 课题(40429)
- 部(37916)
- 重点(37835)
- 发(35722)
- 创(34752)
- 项目编号(34563)
- 教育部(33161)
- 年(33112)
- 规划(32402)
共检索到341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申仁洪 黄甫全
教育研究科学取向是教育研究从自在走向自由的自为存在。它通过认知教育世界、引导教育生活、创造教育理论提升自己的价值;借助于问题转化和主客体互动、逻辑自洽和经验证实建构教育理论和关注教育实践。由于固有的“悟性”特质和社会精神使然,中国传统文化明显缺乏科学意识,特别是科学精神。现代中国的教育研究需要倡导和培育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以应对现代性的挑战。这就要求超越以传统道德理想主义的“天人合一”思想,而借助科学的中介实现教育研究“天人合一”之目的。
关键词:
教育研究 科学精神 科学取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弘扬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界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学术界对科学精神内涵阐释的介绍,又对处于历史文化境脉中的西方科学精神源流的梳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精神的论辩,从而对科学精神具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正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基础科学教育中实践科学精神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希冀科学精神的养成从课程到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策略都能得到落实。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荣德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荣德
本文从八个方面对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梳理和阐述:(1)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2)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3)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4)讨论是学习的好形式;(5)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6)循序渐进、博采众长;(7)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人生的最高目的;(8)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谐的人。作者进而阐明了研究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给我们当今教育的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文辉 谢敬
“法轮功”伪科学的产生和流行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诱因。作者着力从科学精神的视角,以典型的案例剖析少数研究生步入迷信“法轮功”误区的原因,并提出了研究生科学精神建构的若干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曹自立
随着全球性科技浪潮的兴起和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全民族的科学精神也在日益得到弘扬。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都强调了弘扬科学精神的必要性。这恰恰说明,目前在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呼唤着科学精神的弘扬。在今天,我们的各项工作都需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洪瑞生
高等美术教育中的科学精神洪瑞生高等美术教育(以下简称美术教育)有机地综合了两大学科:艺术和教育科学。尽管美术教育有其特殊的目标、规律和行为,但教育终究是科学,人们研究、实施美术教育需要科学精神。这一科学精神体现在:以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认识美术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德国精神科学教育学把教育关系视为一种情感性的"爱恋"关系。尽管这一理解受到了经验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的批判,但是,它所体现的教育之爱以及理解性认知,对于当代教育弊端仍具有一种救赎性的意义。
关键词:
教育关系 教育之爱 理解性认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裴新宁
科学学习观的建立及建构主义对科学教学实践有益的启发有着广泛而确凿的科学研究基础;建构主义不是科学教育的目的,而是一种有助于达到科学教育目的的工具。科学教学的进步不是当把几种互斥的模型或理论视作"对手"的时候获得的。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不应该聚焦于放大不同立场的差异,而应该呈现一个宽阔的视野,来全面审视科学学习,使研究者更为恰当地揭示科学学习过程的复杂性。
关键词:
建构主义 科学学习 科学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约翰逊F·奥斯本 张红霞 孙志凤
本文作者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科学教育中建构主义的弱点进行了分析,对其成功之处给予了肯定。本文所倡导的一种温和的实在论,试图对科学研究过程进行更好的解释,而且对相关的教学论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超越 建构主义 科学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红霞
建构主义在教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在教育思想上进一步强调了认知主体的主动性 ,在科学教育上指出了科学知识学习的困难性。但激进的建构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在根本上有悖于科学理性 ,将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和科学学习的困难性夸大为科学知识不可传授 ,这给教育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混乱。在我国进行科学教育理论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 ,在应用建构主义原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 ,应注意防止激进的建构主义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建构主义 科学教育 认知主体 主动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斌艳
本文分析激进建构主义对科学教育发展的挑战,包括激进建构主义指出在科学教育中学生的前概念对学科观念的学习有很大影响力,科学教育中应该嵌入学生的知识,注重开发学生主体经验领域,并建议以环境教育为核心来体现科学教育中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运鑫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实行科学教育应当重视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形成研究氛围,促进学生快速进入准研究状态;同时要在教学内容调整、科学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建构和问题情境设立等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挖掘科学教育中的人文内涵,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以及科学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大学 科学教育 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