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9)
2023(11027)
2022(9740)
2021(9685)
2020(7875)
2019(18526)
2018(18768)
2017(34411)
2016(19843)
2015(22665)
2014(23189)
2013(22112)
2012(20458)
2011(18292)
2010(18378)
2009(16560)
2008(16288)
2007(14269)
2006(12588)
2005(11072)
作者
(55497)
(45718)
(45551)
(43479)
(29218)
(22058)
(20868)
(18171)
(17604)
(16553)
(15989)
(15190)
(14498)
(14342)
(14125)
(14075)
(13982)
(13802)
(13119)
(13006)
(11482)
(11469)
(11042)
(10477)
(10409)
(10210)
(10193)
(10047)
(9208)
(9073)
学科
(68385)
经济(68301)
管理(52593)
(48095)
(40869)
企业(40869)
方法(33326)
数学(28389)
数学方法(27946)
中国(23350)
教育(22756)
(18576)
(18066)
(17258)
理论(16517)
业经(14884)
地方(13809)
技术(12309)
(12071)
贸易(12065)
(12060)
(11935)
农业(11840)
(11685)
(11088)
财务(11020)
财务管理(10995)
教学(10707)
企业财务(10386)
环境(10386)
机构
大学(274811)
学院(268501)
管理(103303)
(93577)
经济(91024)
研究(90651)
理学(89511)
理学院(88403)
管理学(86542)
管理学院(86036)
中国(62258)
(60875)
科学(58164)
(45882)
(45468)
师范(45151)
(43166)
研究所(41841)
(40940)
中心(40572)
(40452)
业大(40041)
北京(39386)
教育(37735)
师范大学(36877)
财经(34718)
技术(33015)
(32969)
(32959)
农业(31974)
基金
项目(181801)
科学(142765)
研究(138123)
基金(127897)
(110462)
国家(109390)
科学基金(93224)
社会(82129)
社会科(77374)
社会科学(77352)
(72184)
教育(70125)
基金项目(67927)
(62490)
自然(60937)
自然科(59502)
自然科学(59490)
编号(59299)
自然科学基金(58382)
资助(53089)
成果(50650)
课题(43067)
重点(41269)
(40987)
(38569)
(37516)
项目编号(36706)
教育部(35513)
(35209)
大学(34928)
期刊
(103619)
经济(103619)
研究(86393)
教育(61712)
中国(59525)
学报(43647)
科学(38980)
管理(37489)
(36878)
大学(33629)
(32052)
学学(29921)
技术(27745)
农业(26214)
(19276)
金融(19276)
图书(18120)
财经(16302)
业经(16299)
经济研究(15041)
职业(14804)
理论(13764)
(13759)
(13227)
科技(13215)
问题(12916)
实践(12889)
(12889)
(12561)
(12528)
共检索到402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向明  
访谈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是研究者针对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面对面交谈获得第一手资料的一种方式。这种交谈与人们日常的谈话不太一样,是一种有目的、有一定形式规范的研究型交谈。教育研究中的访谈可以按其结构分成封闭型、开放型和半开放型三种类型(Fontana & Frey,1994)。封闭型访谈大都使用于定量研究,对所有的访谈对象都按照同样的顺序问同样的问题,以便统一进行量化分析。开放型访谈大都使用于质的研究(陈向明,1996)的前期,其结构比较宽松、灵活,让被访者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便了解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以及他们自己看问题的视角和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许瑜函  朱虹  杨向东  
认知访谈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一种用言语报告或提问的方式来揭示个体问题解决内部过程的方法。该方法以心理学研究中编码特定性原则和记忆痕迹多成分理论为基础,按照个体问题解决认知模型中的编码与理解问题、提取相关信息、判断与决策、反应过程等一系列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提问或引导。认知访谈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学生是如何解决问题并生成最终答案,检验调查问卷或考试题目是否真正测到所欲测量的属性,判断研究材料、教案设计、课堂提问等是否引发了学生预期的认知活动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调查、测试以及教育研究的质量,也为改进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肖满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意大利教育家瑞吉欧说:"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到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中,从而使活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香军  
基于2023年各地信访典型案例、政府留言数据以及访谈材料的分析发现,基层信访治理不再单纯作为压制性手段,而是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从群众路线到压制作用再到回应性范式的转变,这表现在功能回应性、结构回应性与互动回应性三个维度上。基层信访承担了群众沟通、诉求解决与政策响应的三重回应性功能,功能的变迁带来了信访系统内部结构的分化,组织结构、权力结构、程序结构与责任结构以自主调适的形式,回应系统功能和社会问题。为协调功能回应性与结构回应性,使二者保持时间上的同频与方向上的一致,基层信访治理还调动起情感要素,联动资源要素,推动功能与结构之间的互动回应,开创了基层回应性信访治理的生动格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香军  
基于2023年各地信访典型案例、政府留言数据以及访谈材料的分析发现,基层信访治理不再单纯作为压制性手段,而是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从群众路线到压制作用再到回应性范式的转变,这表现在功能回应性、结构回应性与互动回应性三个维度上。基层信访承担了群众沟通、诉求解决与政策响应的三重回应性功能,功能的变迁带来了信访系统内部结构的分化,组织结构、权力结构、程序结构与责任结构以自主调适的形式,回应系统功能和社会问题。为协调功能回应性与结构回应性,使二者保持时间上的同频与方向上的一致,基层信访治理还调动起情感要素,联动资源要素,推动功能与结构之间的互动回应,开创了基层回应性信访治理的生动格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佐久间亚纪(Sakunla Aki)系日本东京学艺大学专任讲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近期发表过《美国教师养成制度的现状与问题——日美比较的视点》(2002年)等研究报告。本文是围绕国际视野中教师教育研究面临的课题所展开的讨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干峙同志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76年他作为国家建委城建局规划处处长,直接参与了唐山震后重建的规划;随后又作为天津市规划局(代)局长,组织领导了天津市震后重建规划工作;后曾担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建设部副部长。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贺晓星  
言文分离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但少有社会学研究方法或是教育社会学角度就这一现象的深度思考。本文从言文分离现象出发,分析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进而对教育中的权力一知识问题展开讨论。笔者指出,深度访谈只是为了深入了解言文一致的世界——西方世界而开发出来的一种调查工具。本为一种地方世界的治学态度或调查技术成为带有世界普遍意义的追求真理的代名词,对这一涉及权力一知识的问题应该有更深刻的知识社会学反思。深度访谈来自音声中心的西方世界,试图在言文分离而且表意优先的汉语世界里扎根,这一扎根现象本身为反思"文化霸权"、"音声帝国主义"等问题提供了可能。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昱岿  
民国时期,政府加强制度化教育对边民的整合力度,在彝族阿细聚居区,以训令、指令、视察、督办、坐催、羁押等多种手段动员和贯彻执行强迫教育,阿细人则以踊跃参与、拒送子女入学、抵制学款、变相入学、退学等不同方式做出回应。本文以地方教育档案及口述资料为基础,考察民国时期云南彝族阿细聚居区强迫教育推行的历史过程,分析国家权力在少数民族基层社会中的实践,并以此为线索探究阿细乡村学校教育缓慢发展的原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永君   张金行   杨雯  
本文构建了政策体制、动员机制与参与效能的关联性分析框架,立足历史变迁和乡村振兴实证案例,分析回应性动员促进农民治理性参与、实现乡村有效振兴的运作逻辑。研究表明:(1)我国的乡村政策体制大致经历了从简单汲取型到复杂给予型的变迁,政策体制的差异化特征形塑了参与动员机制的差异化。(2)乡村振兴政策具有模糊的政策目标、失衡的信息分布、高度的执行质量风险、差异化的治理结构等复杂政策特征。而基层政府和村两委在执行乡村振兴这一复杂政策时创新出回应性动员的农民参与动员机制。(3)回应性动员通过需求评估、多元协商、赋权增能、利益联结、组织引领等机制的协同发力,实现对农民参与的有效动员。由此衍生的回应性治理为基层政权建设和“国家-社会”治理张力的弥合提供了实践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永君   张金行   杨雯  
本文构建了政策体制、动员机制与参与效能的关联性分析框架,立足历史变迁和乡村振兴实证案例,分析回应性动员促进农民治理性参与、实现乡村有效振兴的运作逻辑。研究表明:(1)我国的乡村政策体制大致经历了从简单汲取型到复杂给予型的变迁,政策体制的差异化特征形塑了参与动员机制的差异化。(2)乡村振兴政策具有模糊的政策目标、失衡的信息分布、高度的执行质量风险、差异化的治理结构等复杂政策特征。而基层政府和村两委在执行乡村振兴这一复杂政策时创新出回应性动员的农民参与动员机制。(3)回应性动员通过需求评估、多元协商、赋权增能、利益联结、组织引领等机制的协同发力,实现对农民参与的有效动员。由此衍生的回应性治理为基层政权建设和“国家-社会”治理张力的弥合提供了实践基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潘洪建  
近些年来,行动研究的发展对教学论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行动研究隐含着相对主义、实用主义、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等知识假设,对教学论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正确对待行动研究、坚守教学论的理论品格、保持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适当张力是教学论研究应对挑战的基本策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媚  高凌飚  
近年来,教育研究领域着重个人深层信念的研究。衍生于个人建构心理学的凯利方格访谈技术,作为一种探寻和追踪个人关于自我及其世界观的研究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凯利方格访谈技术的基本原理、实施过程及其在科学本质观研究中的运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永新  戴联荣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晏成步  林晓  
ChatGPT作为一种人类智力的替代品,可以替代学生的部分智力劳动,也可以替代教师的部分智力劳动,由于它的“类人性质”,也能够赋予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如此,教育与技术就展开了一场无声的竞赛,体现的是人力与技术的竞赛。由于市场经济的存在,人的劳动生产力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参与到社会生产活动中去,不得不接受技术挑战。技术将人降低为发展手段和工具,支离了人的身心,使人无法对世界形成整体性认知和把握。
关键词: ChatGPT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