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6)
2023(2386)
2022(1877)
2021(2027)
2020(1515)
2019(3617)
2018(3795)
2017(5208)
2016(4232)
2015(4837)
2014(5095)
2013(4215)
2012(4031)
2011(3957)
2010(4310)
2009(3783)
2008(3754)
2007(3695)
2006(3499)
2005(3315)
作者
(9469)
(7873)
(7568)
(7509)
(5013)
(3804)
(3695)
(3283)
(3023)
(2900)
(2739)
(2607)
(2604)
(2580)
(2560)
(2464)
(2437)
(2365)
(2332)
(2330)
(2293)
(2015)
(1954)
(1913)
(1872)
(1848)
(1818)
(1694)
(1650)
(1643)
学科
教育(18786)
中国(9495)
理论(7223)
(7110)
经济(7103)
管理(5901)
教学(5714)
(5205)
(4254)
(3749)
企业(3749)
(3580)
发展(3407)
思想(3372)
(3363)
(3284)
高等(3212)
研究(3201)
改革(3186)
政治(3178)
思想政治(2981)
政治教育(2981)
治教(2981)
德育(2960)
教育改革(2792)
学校(2748)
学法(2602)
教学法(2602)
(2479)
技术(2473)
机构
大学(59412)
学院(53073)
教育(26388)
研究(21922)
(20089)
师范(20064)
师范大学(16733)
(14617)
科学(12069)
(11942)
经济(11354)
管理(11169)
(11004)
职业(10913)
北京(10454)
(10391)
教育学(10341)
研究所(9850)
技术(9640)
中国(9609)
理学(8668)
理学院(8410)
(8239)
管理学(8097)
中心(8015)
管理学院(7946)
(7868)
教育学院(7621)
职业技术(7444)
(7406)
基金
研究(28156)
项目(25920)
教育(22307)
科学(21618)
成果(15918)
社会(14632)
编号(14619)
基金(14498)
课题(14065)
社会科(13453)
社会科学(13449)
(12524)
(12036)
(11398)
(11248)
国家(10954)
规划(9856)
(9101)
项目编号(8706)
研究成果(8577)
(8484)
科学基金(8359)
年度(8095)
(8051)
(8021)
阶段(8004)
(7816)
(7609)
教育部(7558)
重点(7523)
期刊
教育(45594)
研究(30371)
中国(21057)
(16923)
经济(16923)
职业(10695)
技术(8694)
学报(7157)
(6971)
技术教育(6911)
职业技术(6911)
职业技术教育(6911)
大学(6767)
科学(5562)
(5171)
论坛(5171)
高等(5154)
成人(4901)
成人教育(4901)
高等教育(4570)
财经(4438)
学学(4339)
图书(4261)
(4113)
(3902)
管理(3872)
发展(3694)
(3694)
职教(3662)
(3565)
共检索到97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庞学光  
本文在分析研究教育的终极目的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的基础上 ,界定了教育的终极目的的概念 ,确认和阐释了教育的终极目的的具体所指——培养真善美统一的完满人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方时姣  刘思华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刻阐明了党的十六大绘制的和谐发展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提出了“农村和谐社会模式和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两重目的”的新见解 ,并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模式与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特征、基本框架及实现途径等进行了探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全华  
人生幸福不是教育的目的,因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是教育活动所刻意追求的;人生幸福也不应是教育的目的,因为以人生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会弱化教育的目的性动力,会使教育活动缺乏应有的秩序,甚至会使教育活动无法进行,会潜在地排斥社会的要求,会导致价值强加的后果。但教育目的的实现与人生幸福相互影响、互为条件,这体现为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幸福这一人生目的的核心性目标,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人生幸福的条件,人生幸福是检验教育是否获得平衡和调和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长伟  
目的论是古典政治哲人解释人事的基本原理,也是古典公民教育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在古典目的论看来,人有其内在的目的;人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属于城邦的公民;公民内在目的的实现依赖于公民教育。在古典目的论的谱系中,苏格拉底是奠基者,他最早提出了目的论,将公民视为向善的存在,并由此规定了公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育公民德性,使公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柏拉图是古典目的论的发展者,他明确提出了"善的理念",并认为它是理想公民的真正之爱,理想的公民教育在于引导公民转离幽暗洞穴,朝向善的理念。亚里士多德是古典目的论的最好阐释者,公民所爱欲的善不再是形而上的,而是实践的,公民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培育良好的习惯,促进公民善的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书光  
当代中国教育学重建的一个重要基点就是要找回活生生的"人","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重审陈鹤琴的"活教育"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体会其中所蕴藏的深刻教育哲理,寻觅其不朽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求索这一理论形成的实践诉求与本土文化底蕴,感悟其"一切为儿童"的崇高办学理想,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当代"教育家办学"和引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方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之功。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丁静  
教育目的问题不仅是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直接作用于教育活动的实践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教育目的?如何把正确的教育目的贯彻到实际教育中去?这些都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教育课题。任何教育目的方面的偏差,都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实践的成败。笔者认为,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真研究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家们在教育目的论上的种种分歧,将有助于我们把握教育目的理论发展逻辑,也有助于我们认清教育目的理论上必须慎重处理的几个关系。本文拟立足于探讨近代西方教育目的论的主要分歧,进而提出笔者对我国教育目的理论构建的粗浅看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义遒  
一个机构的"理念",通常是指它的性质、目标、宗旨、特征和核心价值观念,以及实现它们的基本路径与方法等。罗纳德·巴尼特在《高等教育理念》一书中,围绕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解放展开叙述,并提出了"高等教育"追求的是人的"解放",体现在人的"心智自由和自我赋权"。我的理解,"心智自由和自我赋权"不仅意味着人的身心、性格和潜能的各个方面自由而全面的提升和发展,同时,更重要的还在于要具有认识自我,进行自我审视、反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詹昭宁  
认为国有林区改革必须对林区的森林经营历史、林区的森林生长自然规律有所了解,以寻求改革的症结所在,并明确改革的目的和目标。对伊春林区改革试点出现的"分林"做法,导致国有林区国有资产的流失提出警示。不认同对国有林区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家庭承包"的提法,因为它违反林业经济规律和现代森林经营的基本要求。指出国有林区改革终极目标不是实行私有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玉  
德国功能派理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文章以目的论为依据,探讨了国际广告口号翻译的原则与策略,提出广告口号的翻译应遵循目的性原则,即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以促进销售为根本目的。在翻译中译者应顺应目的语读者心理需求,尊重目的语文化及语言规范,采用省译、变通、套译等多种翻译方法,锤炼经典口号,使译文不仅音美、形美、而且与原文神似;必要时还可以采取创造性翻译手段,对目的语读者投其所好,使广告效应最大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辛涛  黄宁  
教育结果公平的本质,并不是需要每个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完全的平等,而是将教育无法控制的那部分变量排除了之后,只考虑教育系统自身的变量对学习成绩所造成的影响是平等的,这部分的平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结果公平作为一个量化的指标,不仅可以评价教育结果本身,还可以对教育起点、教育过程进行评价和衡量,作为一个结果指标检验教育起点和教育过程实施的效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小芹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千万计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着不可替代的贡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已开展四年了,各批立项院校已陆续验收。客观地看,三年建设期中,100余所高职院校深入进行教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颜运秋  
有学者认为反垄断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效的公平竞争秩序;但我们认为,相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目的而言,这种目的只是工具性的。这在立法上有明显的体现、在学理上有充分的理由并在司法上有广泛的实践。我国未来的反垄断立法、执法与司法应当将保护消费者权益作为反垄断的终极目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景林  
后儒对荀子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性恶论"。荀子论人性的结构,强调人的实存活动及其情欲要求必受制于心知及其抉择之支配,据"心之所可"以规定其实现的途径与行为的原则,由之而获得其正面(善)或负面(非善或恶)的道德价值和意义,而非直接现成地顺自然而行。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论而言"性恶",其实质是强调人性中本无"现成的善",而非言人性中具有"实质的恶"。荀子善言"类",以为人之类性及理或道规定了其存在之终极目的,故人作为一个"类"的存在,本内在地具有一种自身趋赴于善的逻辑必然性或目的论意义之善性。是以其在政治上并未导致外在强制之说,在道德上亦主张自力成德,而未导致他力的救赎说。其政治伦理哲学的体系,亦由此而获得了一种终始相扣的理论自洽性。人的实存"从心之所可"的人性结构论与目的论的善性说,共同构成了荀子人性论学说的整体内涵。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郝文武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相互错位和相互结合、适应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的客观必然和永恒追求。教育是在教育认识和教育理论引领下的指导学习或以言行影响人的实践和认识统一的活动。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重要来源和终极追求。教育理论既是对教育实践的系统认识,又是引领和促进教育实践发展的合理性认识。正确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逻辑特点、优化教育理论队伍结构、提高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他们对教育实践的全面深入和有针对性的认识是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重要措施。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甘碧群  符国群  
一种结合道义论与目的论的营销道德理论甘碧群,符国群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市场营销道德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多。1981年,默菲和拉克尼亚克列举了沂一百篇关于营销道德的研究文章后指出,就整体而言,营销道德方面的研究尚缺乏深度和系统性,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