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64)
- 2023(2906)
- 2022(2406)
- 2021(2548)
- 2020(1908)
- 2019(4457)
- 2018(4637)
- 2017(6999)
- 2016(4974)
- 2015(5640)
- 2014(5782)
- 2013(4888)
- 2012(4556)
- 2011(4279)
- 2010(4546)
- 2009(3876)
- 2008(3668)
- 2007(3602)
- 2006(3382)
- 2005(2895)
- 学科
- 教育(18784)
- 中国(10600)
- 济(9168)
- 经济(9038)
- 理论(8560)
- 管理(6118)
- 教学(5487)
- 学(5238)
- 企(4715)
- 企业(4715)
- 业(4509)
- 方法(4181)
- 和(4150)
- 农(3802)
- 业经(3690)
- 发(3656)
- 革(3646)
- 社会(3562)
- 发展(3478)
- 政治(3463)
- 思想(3382)
- 展(3356)
- 研究(3250)
- 改革(3172)
- 高等(3121)
- 思想政治(3068)
- 政治教育(3068)
- 治教(3068)
- 德育(3043)
- 经济理论(2806)
- 机构
- 大学(61837)
- 学院(56424)
- 教育(26334)
- 研究(23943)
- 范(19880)
- 师范(19820)
- 师范大学(16634)
- 京(15132)
- 管理(14484)
- 科学(13629)
- 济(13370)
- 经济(12751)
- 理学(12342)
- 理学院(12029)
- 管理学(11621)
- 所(11503)
- 管理学院(11475)
- 职业(10946)
- 北京(10548)
- 研究所(10411)
- 中国(10390)
- 江(10305)
- 教育学(10240)
- 技术(10203)
- 中心(9438)
- 院(8441)
- 州(7672)
- 财(7546)
- 教育学院(7518)
- 职业技术(7439)
共检索到98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康宁
教育的社会功能新论吴康宁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唯其性质与强度不同而已。作为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科学研究”来说,至少需回答以下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教育到底有哪些社会功能?迄今有关这一问题的论述虽可谓汗牛充栋,但多半缺少较为严密的科学逻辑,论者们往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立德
《教育社会学新论》评介●吴立德在我国社会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社会也在经历着加速演进和根本性重建。怎样科学地审视和把握这一历史性巨变,合理地建构教育社会的现代形态,是教育社会学理论工作者面临的艰巨的理论课题。青年学者傅松涛同志以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向众
变革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作为功能主体需要评价直接指向教育改革过程,研究变革实践以推进变革过程。"新基础教育"研究在评价功能转换的需求下提出并开展了推进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要求将评价作用于学校变革过程本身,使评价改革成为变革过程的构成部分和推进力量,实现改革过程中推进性评价与学校变革的内在统一。
关键词:
推进性功能 学校变革 过程指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涂诗万
克伯屈是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对推进教育规律的探索、推动美国教育的现代转型,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克伯屈教育思想的演变,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主张温和的儿童中心论;后期,他属于稳健的社会改造主义。在个人主义方法论、渐进改良主义和社会改造目标等方面,克氏前后两个时期的思想是连续的。作为进步主义教育两翼的"儿童中心"和"社会改造",不乏罅隙,致使克伯屈和杜威等教育家,在揭示和刻画二者的关系时,时常进退失据。在克氏思想中,"儿童中心"和"社会改造"二者的连续性享有支配地位,冲突性则屈居从属地位。二者都是现代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一部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劳凯声
近年来,我国受教育权的实现与保障开始面对一系列新情况,人们不再局限于生存权和受益权,而是强调教育的自主、自决、自治,关注由内在动机和自我决定而产生的结果,由此教育选择成为新的权利主张。教育选择使教育的强制与自由从一个教育问题演变为公与私的关系问题,受教育权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不仅与受教育义务相对应,同时也与教育自由相对应,因而对受教育权的内涵发展具有建构性作用。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无论中外都曾产生过国家干预主义的思潮和行动,导致权力的扩张及其对市民生活的介入。虽然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公权力行使有着充分的合理性,然而如无明确的界限就极有可能造成对公民权利的限制甚至剥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为权利与权力划界,为各自的活动规定范围,防止由于权力越界而产生的对权利的侵害。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肖会平 周洪宇
教育史学的功能可分为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类。学术功能包括记载、寻真、传承历史文化和发展教育科学四个方面;社会功能涵盖借鉴、育人、指导、优化教育科研能力四个层次。学术功能是社会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学术功能的有无、大小、性质制约甚至决定着社会功能的有无、大小、性质;社会功能是学术功能的自然归属与延伸,社会功能引导或规定着学术功能的作用方向和趋势;社会功能还是衡量和检验其学术功能的重要尺度。
关键词:
教育史学 学术功能 社会功能 相互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人的发展与自然界的一般发展变化以及动物的生长发展之间有联系亦有区别。人的生长发展的特殊性在于:人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遗传物质的制约,人的生长发展是一个自觉的过程,人在其生长发展过程中是自决的。由于这些特殊性而形成的复杂性和不可控制、不可重复、不可精确预测等特性,决定了人的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的一般发展变化。人的教育活动与人改造自然的行动也有着根本的区别。人的发展是在个体、群体和类等许多层次上同时进行着的,教育活动也在这些层次上进行,并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的存在方式本身就有着个人存在和社会存在的二重性质,人通过教育而成为人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人的二重存在方式实现统一的过程。
关键词:
教育 人的发展 教育学 教育理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金更达 瞿海东
信息时代的高校师生日益认识到,信息获取、评估和使用能力教育的重要性,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如文献教导、图书馆教导)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其不适用性已日渐突出,本文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教育将面临新的课题——信息素质教育论点,介绍了国外图书馆界信息素质研究与实践情况,并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新卓
认识始于生存环节的中断,基于生存实践的逻辑,止于对存在意义的建构。知的自身作为人认识所得的原初处所,以领会和直觉的方式存在于生命和实践中。知的自身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时才显现出来,行是知之体。知的自身有助于人拓展澄明的世界并开展本真的生存。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知的载体,需要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存在性联系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去活化和消化,以体会知的自身;进而将其应用于自身的生存,从而超越知识的功利价值,使知识学习有助于因缘整体的扩大、澄明世界的丰富、生命自我经验的提升。唯此,才能从知识走向意义,才能实现知识的教养功能以及促进人全面发展、改进人与周围世界之间关系的功能。
关键词:
知行关系 知的自身 教育认识论 知识传授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卢现祥
我国传统的税收理论强调了国家征税的强制性而忽略了国家对纳税人的服务性。纳税人主体与政府应是一种双向的平等关系,即两者通过税制建立起相互制约的关系。为此,理论界应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即强调了税收的阶级性和纳税形式的强制性。这有利于确立纳税人主体地位,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扼制我国的乱收费
关键词:
税收起源,税收功能,“搭便车”,公共服务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郭彦新
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论ABSTRACTUnderthemarketeconomicstructure,thelibrary'ssoclaleducationalfunctionsmustnotbeweakenedwhiletheinformationfunctionofthelibraryisemphasized.Emphasisshouldbeputongivingplaytothefunctionsofmoralenlightenment,developmentofmtel...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振京
教育负向功能观是一种侧重探讨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而较少论及其积极影响的观点。教育负向功能观可分为两种类型,其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批判制度化教育和构建非学校化社会两个方面。教育负向功能观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对更为深刻地理解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不过,这种观点具有较大的片面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静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主要存在直接服务社会的参与度不够,服务不到位;缺乏服务普通大众的意识;对接当地产业能力不足等三个方面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职业教育发挥和提升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社会服务 策略 保障措施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珏 为民
一、传统理论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意识形态下,传统形式的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被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三位一体的本质特点。这种概括,在词句上部分地来自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未来社会"的一些论述,但主要的是来自苏联模式,来自这一模式的斯大林理论和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其实际内容是:第一,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等同于国家所有制,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