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82)
- 2023(4816)
- 2022(3889)
- 2021(3889)
- 2020(3045)
- 2019(7054)
- 2018(7350)
- 2017(10925)
- 2016(7847)
- 2015(9117)
- 2014(9612)
- 2013(8130)
- 2012(7486)
- 2011(7057)
- 2010(7382)
- 2009(6268)
- 2008(6038)
- 2007(5687)
- 2006(5069)
- 2005(4573)
- 学科
- 教育(21651)
- 管理(12942)
- 济(12861)
- 经济(12836)
- 中国(12438)
- 理论(10534)
- 教学(9934)
- 业(9241)
- 学(8314)
- 企(7031)
- 企业(7031)
- 农(5785)
- 学法(5685)
- 教学法(5685)
- 制(5219)
- 研究(5088)
- 学理(5032)
- 学理论(5032)
- 体(4989)
- 发(4434)
- 财(4430)
- 技术(4004)
- 革(3965)
- 发展(3963)
- 高等(3937)
- 思想(3878)
- 展(3837)
- 政治(3824)
- 改革(3775)
- 学校(3750)
- 机构
- 大学(95415)
- 学院(92725)
- 研究(39059)
- 教育(30374)
- 范(24695)
- 科学(24621)
- 师范(24452)
- 京(23329)
- 管理(23149)
- 济(22014)
- 中国(21496)
- 经济(20956)
- 所(20604)
- 师范大学(19827)
- 技术(19316)
- 理学(18879)
- 研究所(18863)
- 理学院(18485)
- 农(18358)
- 管理学(17771)
- 江(17631)
- 管理学院(17576)
- 职业(17551)
- 中心(15992)
- 北京(15699)
- 院(14503)
- 农业(14501)
- 业大(14483)
- 州(13505)
- 财(12166)
- 基金
- 项目(58141)
- 研究(50544)
- 科学(44671)
- 基金(34124)
- 教育(33671)
- 家(30012)
- 国家(29555)
- 省(26750)
- 社会(25280)
- 编号(24925)
- 划(24521)
- 成果(23913)
- 社会科(23334)
- 社会科学(23330)
- 科学基金(22863)
- 课题(22470)
- 年(19285)
- 基金项目(16728)
- 重点(15415)
- 规划(15078)
- 项目编号(14433)
- 资助(14013)
- 发(13872)
- 性(13844)
- 部(13798)
- 度(13516)
- 自然(13353)
- 体(13269)
- 研究成果(13137)
- 自然科(13012)
共检索到159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伟
"生命自觉"是人类生命的本体特征,唯有"生命自觉",人方以为"人"。在教育和教育学的领域和视野里,"生命自觉"主要表现为个体对生命自身的自我了解、自我领悟、自我把握与自觉实践。"生命自觉"在现实的教育与教育学研究中的"双重失落",其根本是"人"之本质的自我失落、自我沉沦。作为擎秉人类希望之光与成长力量的教育活动,必须有勇气和智慧承担起"培育个体生命自觉"这一教育自身的根本使命。
关键词:
教育使命 生命自觉 自我成熟神话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卓志
保险业从高速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与矛盾凸显"阶段,在"三个不认同"的困扰下,保险文化建设的意义凸显。通过对保险文化自觉的内涵与外延分析,中西方保险文化、银行证券保险文化比较、保险文化建设历程回顾,得出了我国的保险文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判断。保险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基本结构不合理、规范与模式不稳定、教育尚未体系化、自卑与自傲意识并存等现象与问题,但也因保险业的发展前景具有广阔的空间。在提出保险文化自觉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形成、重点是保险企业的文化自觉后,基于行业的视角提出了保险文化自觉的培育与生成的建议,即以核心价值指引人、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诚信环境熏陶人。
关键词:
保险文化自觉 培育 生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喜亭
当前大学教育的真正问题是教育目标极度功利化 ,从而导致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下降。全面提高民族素质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所在 ,其中民族精神是民族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弘扬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是大学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民族素质 大学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樊超
在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进程中,需要将精益求精、不懈创新、笃实专注的工匠精神融入到现代工业生产与管理实践,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和竞争力,这是当下强调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作为为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职业教育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担负着义不容辞的使命。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构建制度培育、文化培育、课程培育和实践培育四个方面的路径,为中国制造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 中国制造 精益求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丹妮
教育要关注生命的完整性,凸显生命的灵动,张扬生命的个性,实现生命的超越性。秉承大学精神,构建生命教育培养卓越教师的新理念。卓越教师的培养因为生命教育的融入变得更加完整和鲜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涛
我们时代的"生命理想"就是拥有"生命自觉"的生命,它也是我们时代的教育理想。生命自觉是时代精神催生的产物,同时也承接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它表现为对自我生命的自觉、对他人生命的自觉、对外在生境的自觉以及将不同自觉对象实现沟通转化的自觉。基于生命自觉的教育自觉表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维度。基于生命自觉的教育学自觉,要求教育学研究者从教育学立场出发,自觉以教育学的方式理解和实践生命自觉。
关键词:
生命自觉 教育学 教育学自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彭树智
指出研究生导师应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自觉意识,包括学术生长点的自觉意识、学术研究的主体自觉意识、学术理论思维的自觉意识、学术问题的自觉意识、学术道德自律的自觉意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平 高宇 薛金洋
民族社会建构观认为,"民族"是在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政治等因素建构而成的用于标记文化的标签。这一标签超越了个体固有的生理属性,能够随着历史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中华民族共同体正是在历史长河中所有民族由于各种原因共同建构而形成的。本研究从发展的视角总结了民族社会建构观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并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民族社会建构观的水平及各学段的教育特点对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提出了建议。在幼儿园阶段要教育幼儿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概念,小学阶段帮助儿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逐步树立民族建构观;在中学阶段深化共同体意识,形成中华民族历史观,在大学阶段通过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的政治认同。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叶飞
现代生活和现代教育在强化人的主体意识与自由个性的同时,也在不断削弱个体与他者、个体与共同体的紧密联结,加剧了学校教育中的竞争性个人主义、占有式学习方式,从而导致了孤独化、分裂化的"个体人"的产生。显然,"个体人"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形态,而具有公共理性精神以及公共德性品质的"公共人"才是民主法治社会所需。因此,道德教育有必要承担起培育"公共人"的教育使命,在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同时,推动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基于此,道德教育应开展公共理性的教育、公共价值的教育、公共精神的教育以及公共行动的教育,对人作为一种"公共存在"做出教育回应,实现"公共人"的培育。
关键词:
个体人 公共人 公共品格 道德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丹妮 曾育松
教育情怀是新时代师范生从教的核心素养和精神信仰,生命教育是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孵化器。在生命教育课程的引领下培育师范生教育情怀,要推进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师德伦理教育相结合,与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相融合,并将其渗透到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中。
关键词:
教育情怀 师范生 生命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卜玉华 刘安
生命自觉是"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核心概念,"育生命自觉"是该学派的基本论题,它最先由该学派创始人叶澜教授提出。为论证其依据及其合理性,需要重点关注三个问题:"育生命自觉"何以在当代中国被提出?与人类社会中的其他社会相比,它是否具有唯一性?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是什么样的继承与转换关系?"育生命自觉"是在我国市民社会逐渐发育、个人自由生存的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的一个显性的时代性命题。欧洲和北美等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都曾遭遇类似的问题,所以,这一论题还具有世界性、现代性的普遍意义,也是一个人类学命题;区别在于它富含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铁芳 徐巾媛
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针对学校教育价值整合缺失与青少年成长中的价值虚空问题,我们以“育中国少年成生命气象”为核心理念,以“做自信豪迈的中国少年”为主导目标,以培养有根、有魂、有能的中国人为具体目标,建构中国少年培育课程的目标体系;从体育与健康到创造性生活实践,建构中国少年培育“六大”学校课程路径体系;以融合理念为基础,建构中国少年培育课程的实践体系;以兴发理念为中心,提出中国少年培育课程的实践策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燕林
指出对博士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严格的学术训练是博士生教育的必经环节,高质量的学术训练不但需要导师的系统规划与精心设计,也需要博士生自身的积极参与。认为激发并维持博士生参与学术训练的内生动力,培育博士生的主体自觉,不但是学术训练的路径选择,本质上也应该是学术训练的目标指向之一。探讨了ARCS模型视角下导师培育博士生学术训练动机的策略:一是明晰训练要求与重点,维持博士生学术训练的"注意力";二是分析学习需求与经验,增进博士生学术训练的"关联度";三是重视培育自我效能感,增强博士生学术训练的"自信心";四是注重成果评价与应用,提升博士生学术训练的"满意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顽强 王文彬
只有加快培育乡村振兴的主体自觉,才能真正将乡村振兴战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主体自觉嵌入行动框架,可实现从振兴任务分解到主体自觉培育的逻辑递进。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细分为动能培育、自主建设、组织强化和产业发展四项工作。通过任务与主体匹配,可以认定政府、农民、村级组织和市场主体应该成为共同的行动主体,且应该分别采取科学引领、主动参与、促成合作和支持援助的行动策略。着眼于工作需求和主体自觉分类,可以得出主体自觉的培育路径:强化政府统筹的理念自觉,赢取农民内心赞成的认同自觉,激励治理组织的合作自觉,激发市场主体的责任自觉。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主体 主体自觉培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福兴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现代性意识已经大为增强,但同时在地域、个体及现代性因素等诸多方面呈现出"差序格局",且标志着农民现代性水平的主体性尚未完全确立,因此农民的现代化依然任重而道远。中国农民现代性的获得有赖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城乡二元结构藩篱的打破以及小农意识的改造等诸多因素,通过传导性巨变的途径来对其进行培育既有必要,也较契合中国的"三农"国情及政治决策的路径依赖。
关键词:
现代性 主体性 传导性巨变 路径依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