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89)
- 2023(4944)
- 2022(4045)
- 2021(4030)
- 2020(3145)
- 2019(7218)
- 2018(7465)
- 2017(11813)
- 2016(7865)
- 2015(9019)
- 2014(9652)
- 2013(8348)
- 2012(7773)
- 2011(7099)
- 2010(7299)
- 2009(6396)
- 2008(6264)
- 2007(5796)
- 2006(5039)
- 2005(4623)
- 学科
- 教育(20492)
- 济(16113)
- 经济(16084)
- 管理(14041)
- 中国(12879)
- 业(10209)
- 理论(10023)
- 企(9197)
- 企业(9197)
- 学(8258)
- 教学(7281)
- 制(5748)
- 方法(5688)
- 农(5584)
- 体(5393)
- 财(5022)
- 业经(4616)
- 发(4569)
- 研究(4509)
- 地方(4345)
- 思想(4247)
- 政治(4188)
- 和(4106)
- 发展(4057)
- 展(3933)
- 思想政治(3933)
- 政治教育(3933)
- 治教(3933)
- 德育(3897)
- 技术(3791)
- 机构
- 大学(99353)
- 学院(95649)
- 研究(38457)
- 教育(28883)
- 管理(26794)
- 济(25359)
- 范(25029)
- 师范(24846)
- 经济(24294)
- 京(23950)
- 科学(23313)
- 理学(22191)
- 中国(22100)
- 理学院(21754)
- 管理学(21064)
- 管理学院(20840)
- 师范大学(20341)
- 所(19547)
- 研究所(17804)
- 江(17370)
- 技术(16912)
- 北京(16017)
- 中心(15996)
- 农(15662)
- 职业(15571)
- 院(14232)
- 财(13916)
- 州(13501)
- 业大(13139)
- 农业(12233)
- 基金
- 项目(60023)
- 研究(51930)
- 科学(47325)
- 基金(37529)
- 教育(32524)
- 家(32336)
- 国家(31836)
- 社会(28490)
- 社会科(26481)
- 社会科学(26475)
- 省(26126)
- 科学基金(25534)
- 编号(24904)
- 划(24114)
- 成果(24063)
- 课题(21486)
- 基金项目(18625)
- 年(18427)
- 重点(15291)
- 规划(15197)
- 项目编号(14908)
- 资助(14854)
- 自然(14472)
- 部(14410)
- 发(14280)
- 自然科(14112)
- 自然科学(14106)
- 性(14037)
- 自然科学基金(13829)
- 度(13265)
共检索到162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雷鸣强
所谓事物的本质,则指事物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它有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该类事物必然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和最稳定的共同属性;第二,是该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或独有的属性;第三,对该类事物的多种其他属性而言,则是规定和影响其他非本质属性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它是由该事物的特殊矛盾决定的,是该事物的其他一切矛盾的胚芽。第四,它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这是我们讨论教育本质的基点。这里的“教育”应指一切形态的教育,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教育,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的一切教育等。它是指客观存在的自在教育或人参与了的教育,而不是人们自以为是教育的“教育”。在这里,教育更多的只是人与社会...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普丽春 袁飞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个人、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交融、重叠和互补,构成文化传承的教育主体,共同传承和创造着一个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特色和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文武
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学习化社会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满足社会与个人对指导学习的需要。教育本质新概念既重视作为履行培养人职责的教育者的主体重要作用 ,又重视受教育者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作用 ,与传统教育本质观有质的区别。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郭祥超
教育学的主体间学科文化是在教育学学科知识和学科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习化社会教育本质的知识理论体系、学科方法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学科传统、伦理规范、学科制度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总和,是教育学学科知识文化和学科组织文化的集合体。具体表现为主体间指导学习教育本质观统领和贯穿其中的教育学知识体系,学术至上、精神自由、育人为本、协同创新为核心的教育学价值体系,严谨治学、勇担责任、求真重情、宽严相济的教育学规范体系,平等交往、合作探究、静心研习的教育学行为习惯。建构教育学的主体间学科文化需要遵循以下四条原则:学科领袖先行引领和学科成员平等参与相统一;研究和教学、指导、学习的强势平衡;学科内部交...
关键词:
教育学 学科文化 主体间学科文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世忠 马元驹
文章以会计文化和会计文化传承的载体为研究对象,沿着文化、会计文化、会计文化传承和会计文化传承载体的研究思路,论证并得出会计文化是会计职业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培育和养成的并一致认同的价值信念、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这种以会计价值观为核心的会计文化必然会成为会计职业群体执业过程中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会计文化的传承就是将会计文化在一代会计人与另一代会计人之间传递和继承的现象。会计文化传承载体是指会计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和记忆方式,会计文化主要借助于会计文字语言符号载体、会计雕塑绘画符号载体和会计徽标图案符号载体和记忆方式得到传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陕西省
陕西省委、省政府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年学生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收到良好成效。强化党的领导,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构建大思政工作机制。省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报,专题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省委制定了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要求省级领导每年至少到高校作一次报告。省委、省政府还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调机制,推动相关部门协同育人。二是加强党对大学生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君霞
文章从主体间性教育理念视角,以实证研究方法,分析高校学生以社团形式主动参与图书馆文化传播的实践。研究表明:在主体间性教育理念指导下,创建馆属特色学生社团,将学生与图书馆馆员放在同等主体地位,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根据学生社团特色开展文化传播活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强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心理意识和思维习惯,记载着本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延续不断的思想意识表现。民族语言既能反映本民族的发展历史,又能规范本民族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知方式和对现象的解释方法。本文从外语教育的视角,论述外语教育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展示外语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
关键词:
外语 教育 民族 文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强
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是加拿大奉行的国家理念和基本国策,文化多样性(cultural diversity)是中国民族文化传承的鲜明特征。本文从文化传承教育的视角,通过对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双语教育模式的特点比较,进一步阐述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关键词:
中国 加拿大 双语教育 文化传承 比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燕妮
红色文化具有非常高的教育价值,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有利于弘扬红色文化,更能深化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进而取得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在认真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红色文化传承对于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取得更大突破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文化传承 大学生思政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凌雁 曾青云
关于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界乃至业内严重失忆或极力回避的问题。在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复兴的号角下,我们重提这个问题,并以此为基点开展专题研究的积极行动,当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应然内容。那么,如何叙述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历史印迹,如何校正关于成人教育文化的种种误读,如何探索成人教育文化的传承路径,就成为记忆与传承中国成人教育文化无可避讳的先声。而这些问题正是本文试图讨论的要津。
关键词:
中国成人教育文化 文化记忆 文化传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任翔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汉字教育是继承中华文化的根本及传播中华文化的基础。汉字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珍视的文化资源,成为现代世界各民族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加强交流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枢纽。汉字教育必须遵循汉字形成的规律。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也是教育的基石。探索汉字教育的方法,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是汉字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文化传承 汉字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娟 鲜耀
校内、校外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上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我们在强调学校教育重要性的同时,社区教育在普及文化、整合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活动中的功能不可忽视。社区教育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使民族文化以一种"活"的方式传承下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