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69)
2023(5240)
2022(4214)
2021(4283)
2020(3275)
2019(7360)
2018(7505)
2017(11605)
2016(7790)
2015(8806)
2014(9274)
2013(8118)
2012(7541)
2011(7116)
2010(7397)
2009(6568)
2008(6341)
2007(5940)
2006(5364)
2005(5026)
作者
(20491)
(16873)
(16779)
(16274)
(10679)
(8097)
(7887)
(6838)
(6635)
(6176)
(5774)
(5734)
(5517)
(5453)
(5438)
(5262)
(5196)
(5082)
(5042)
(4810)
(4766)
(4367)
(4107)
(4092)
(4009)
(3886)
(3753)
(3739)
(3619)
(3543)
学科
教育(19847)
(17590)
经济(17562)
管理(13787)
中国(12715)
(12311)
理论(9953)
(9611)
(7756)
企业(7756)
教学(7756)
(5541)
(5539)
(5238)
(5003)
(4779)
方法(4642)
发展(4255)
研究(4209)
(4131)
学法(4070)
教学法(4070)
思想(4044)
政治(3893)
经济学(3806)
(3771)
技术(3760)
银行(3753)
(3748)
金融(3741)
机构
大学(103500)
学院(97984)
研究(40801)
教育(29083)
(27496)
管理(26505)
经济(26448)
(25249)
师范(25037)
科学(24935)
(24563)
中国(23464)
理学(21802)
理学院(21378)
(21077)
管理学(20693)
师范大学(20616)
管理学院(20480)
研究所(19271)
(17574)
技术(17146)
中心(16773)
(16699)
北京(16452)
职业(15138)
(14671)
(14636)
业大(13618)
(13438)
农业(13176)
基金
项目(59295)
研究(50801)
科学(46340)
基金(37121)
(32325)
教育(32213)
国家(31874)
社会(27436)
社会科(25394)
社会科学(25391)
(25175)
科学基金(25112)
编号(24150)
成果(23844)
(23531)
课题(20834)
基金项目(18086)
(17864)
重点(15233)
资助(14836)
规划(14527)
项目编号(14482)
自然(14396)
(14368)
自然科(14021)
自然科学(14014)
(13867)
(13847)
自然科学基金(13740)
(12975)
期刊
教育(50750)
研究(40747)
(35070)
经济(35070)
中国(33116)
学报(18098)
(15112)
大学(14276)
科学(13812)
职业(12815)
技术(12379)
(11891)
学学(11531)
农业(10254)
管理(10227)
技术教育(8356)
职业技术(8356)
职业技术教育(8356)
图书(7299)
(6887)
论坛(6887)
高等(5980)
(5924)
财经(5865)
(5760)
金融(5760)
成人(5479)
成人教育(5479)
书馆(5326)
图书馆(5326)
共检索到166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冯茁  曲铁华  
教育对话问题的探讨是对话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回应。从作为教育方法的"对话"到作为教育思维方式的"对话",教育对话的内涵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由于缺乏对对话的本体论诠释,使得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对话是什么"的追问始终没有结束。本文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场域中的各种对话关系,在本体论层面上透析教育对话的深层内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卢朝佑  扈中平  
批判教育解释学源于批判理论和解释学的发展,是基于批判教育学与批判解释学的融合,使解释学同社会批判、意识形态批判相结合,霸权是其针对性。再现是限制性原则,描述了前批判的解释;批判反思描述了批判的解释,称作可能性原则。批判教育解释学的实践有助于促进真正让我们超越受到限制的交流而达到反思性的解放,建立一种真正解放的合意,致力于人的解放和确保有利于人的解放的社会。"培育主体的批判意识、建立厚民主对话情境、造就批判的和可能性的语言、秉持反思性改造和转化行动"成为批判教育解释学的兴趣。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永海  张舒予  
从系统和生态角度对教育领域信息化进行抽象思考,凝练"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命题,把握人与教育信息环境这对主要矛盾,从系统科学的结构与过程范畴可以解释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教育应用。深入把握"生态思维"指导,推进教育领域信息化关注重心从技术性存在的教育信息化,经过结构性存在的教育信息系统,转变成生态性存在的生命性信息化教育,从而为教育领域信息化提供一种紧凑而连贯的分析模式与解释路径,为教育领域信息化构建本体论和指导理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聂永成  
世纪之交的教育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即问题意识。解释学语境下的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领会并使之成形的投射活动,问题就是揭示事物的意义,提问就是给问题预设某种开放性和某些边界限定,这就要求研究者以一种"前理解框架"对问题进行理解和解释。问题的首要性体现在对研究范式的依赖。真问题是教育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或实践中凸显出来的本土的现实的教育问题。教育研究面临的困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问题"及其研究范式,超越传统的研究边界,在对话中构建理想的"间"性,实现范式转向。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永刚  
2016年5月,由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永刚博士所著的《历史主义与解释学——以"历史性"概念为核心的考察》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成果,由长江大学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朱华雄  王长征  
在当代消费文化状况下,营销者必须努力去理解消费者在其日常的消费实践中所寻求的意义,以及他们在此过程中建立的与特定的产品、品牌或其他市场提供物之间不同的基于意义的关系。本文探讨和阐述了应用于消费者研究中以帮助营销者建立这种理解的解释学研究范式,包括它的哲学思想、理论模型和方法论原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家军  杨艺伟  
课程文本理解的边界是课程文本理解活动中各构成要素对课程文本理解的规范性约束,并使其有别于其他形式的文本理解活动。作为一种动态的规范性要求,具有鲜明的历史性与时代性。无边界约束下的课程文本理解活动容易出现理解秩序混乱、理解过程失真的失序现象。依据课程文本理解的实际境况,借助中外解释学理论,可以构建课程文本理解边界的要素分析模型,并基于此探究课程文本理解的边界。课程文本内容的官方性与思想的完整性构成了课程文本理解的文本边界;作者的意图和写作文本的时间间距构成了课程文本理解的作者边界;标准读者的属性和特定的理解旨趣构成了课程文本理解的读者边界;意义符合性原则和理解现实性原则构成了课程文本理解的规则边界。探寻课程文本理解的边界旨在澄明课程文本理解活动的发生机制,为课程文本意义寻觅一个合适的栖息地。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洪佳惠  
客观性一直被认为是个自明的档案属性。不过哲学解释学认为,"每一种陈述在原则上都是有限的"。本文运用解释学的方法,从档案实体内在话语的客观性、参与客观性构成的前理解两个方面,说明档案客观性的内涵并不仅仅局限于档案实体,更意指一种"效果历史"。以这样的方式来解读档案客观性,档案中的历史真实显示出了其当下的重要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光陆  
当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教育融合存在着诸如"物化观"、"同化观"、"福利观"等主要问题,未能实现实质上的教育公平。解释学视角下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教育融合就是城乡两类群体的对话,从而实现相互理解与自我理解,具有关系性、平等性、批判反思性、互惠性与情感性等特征。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教育融合的实现需要学校文化的创设、学校规范的制定、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变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光陆  
目前由于缺乏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教育融合的本体研究,导致诸多学校教育融合的方法相互矛盾,甚至阻碍了真正的融合;解释学视角下的学校教育融合是一种对话,其目的在于共同发展,前提在于批判反思,过程需要情感投入;解释学视角下的学校教育融合可有效促进融合参与者认知的共同发展、身份与社会关系的重建以及教化的提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波  张彤  
营利性教育的兴起呼唤对营利性教育进行理论解释。营利性教育的兴起是市场力量介入教育资源配置、加速知识生产与转移的尝试。营利性教育的本质是学生和营利性教育机构之间建立起来的知识交易的关系。政府应当从政策扶持和制度管理两个方面干预营利性教育。建立客观公正、简明有效的营利性教育认证体系是政府为发展营利性教育进行的最为重要的准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姜勇  郑三元  
本文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阐述了教师与课程的关系问题。理解是解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是一种意义的创造与生成的过程。教师持有成见是理解课程的前提 ;理解是教师与课程设计者看“视界融合”的过程 ;而对话是双方实现“视界融合”的途径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宏鑫  
图书馆学是以社会系统中图书馆事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对图书馆现象的本质、内在联系、社会功能、发展规律等方面认识成果的系统化和理论化。这种系统化和理论化过程就是对研究对象的理解与解释过程。理解与解释的关系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关系。解释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引入为图书馆学研究带来新的活力。"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致和辩证统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也是图书馆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和原则。这三个层次构成图书馆学解释的宏观结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敏希  
提问是儿童哲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好的提问策略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深入探究并解决问题。儿童哲学既重视对苏格拉底诘问法的继承,也重视进一步的改良与创新,在李普曼等人的研究中提出了更为符合儿童经验特征的提问与探究方式。从儿童哲学对提问的研究可以看到,它试图建立起儿童提问与儿童思考之间的联系,而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中同样关注提问与促进理解之间的本质关联,因此借由解释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对儿童哲学的提问活动产生为更深入的解读与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