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81)
- 2023(3533)
- 2022(2847)
- 2021(2918)
- 2020(2266)
- 2019(5333)
- 2018(5462)
- 2017(8355)
- 2016(5969)
- 2015(6960)
- 2014(7156)
- 2013(6242)
- 2012(6035)
- 2011(5720)
- 2010(6186)
- 2009(5218)
- 2008(5282)
- 2007(4851)
- 2006(4483)
- 2005(4108)
- 学科
- 教育(18757)
- 济(12336)
- 经济(12318)
- 中国(10927)
- 管理(9143)
- 学(7617)
- 理论(7302)
- 业(6000)
- 教学(5776)
- 方法(4827)
- 农(4415)
- 发(4282)
- 企(4259)
- 企业(4259)
- 财(4001)
- 数学(3881)
- 发展(3861)
- 展(3739)
- 数学方法(3736)
- 研究(3498)
- 思想(3382)
- 革(3373)
- 政治(3222)
- 改革(3195)
- 高等(3135)
- 工作(3048)
- 技术(2982)
- 思想政治(2959)
- 政治教育(2959)
- 治教(2959)
- 机构
- 大学(83100)
- 学院(76421)
- 研究(32910)
- 教育(27754)
- 范(23104)
- 师范(22993)
- 管理(20738)
- 科学(20331)
- 济(19948)
- 京(19890)
- 师范大学(19298)
- 经济(19181)
- 理学(17684)
- 理学院(17261)
- 所(17125)
- 管理学(16636)
- 管理学院(16448)
- 中国(16377)
- 研究所(15807)
- 江(13943)
- 北京(13414)
- 中心(12704)
- 技术(12412)
- 农(11943)
- 院(11635)
- 职业(11539)
- 财(10990)
- 教育学(10618)
- 州(10567)
- 业大(10047)
- 基金
- 项目(47925)
- 研究(41626)
- 科学(38738)
- 基金(31145)
- 教育(27809)
- 家(27183)
- 国家(26814)
- 社会(23203)
- 社会科(21500)
- 社会科学(21495)
- 科学基金(21138)
- 成果(20233)
- 编号(19842)
- 省(19546)
- 划(19471)
- 课题(17209)
- 基金项目(15424)
- 年(14834)
- 重点(12822)
- 规划(12558)
- 部(12411)
- 资助(12106)
- 自然(12082)
- 自然科(11798)
- 自然科学(11791)
- 项目编号(11749)
- 自然科学基金(11577)
- 性(11442)
- 发(11425)
- 教育部(11097)
共检索到126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永刚
教育具有促进个体身心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双重功效,以满足民众文化需求与共享社会公共利益为旨归,葆有显著的公共性品格。公共性是教育的内在属性与本质特征,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过程的始终。公益、平等、共享是教育公共性的内在意蕴。在当今时代培植、护卫与拓展教育的公共性,需做到以下几方面,即提升意识:大力倡导与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以强化教育的公益性;强化责任:健全与完善教育公共财政制度以提升教育的平等性;统筹协调:统整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共同治理以延拓教育的共享性,从而有效促进教育公共性的延伸与扩展。
关键词:
教育的公共性 公共品格 公共服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莫春菊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多重困境,如信用危机、"二律背反"、价值异化、公共性内容阙如等。在公共性彰显的时代,公共性理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应从更高的公共立意出发,通过各种途径培育大学生具有公共性的相关理论知识、具有对公共事务的关怀能力以及具有公共精神的价值观。
关键词:
公共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困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茂聪
教育公共性的彰显,不仅是教育特性的一种时代变化,而且也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诉求。当前,研究教育公共性,要溯源于公共性理论特别是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观念和实践,探索教育公共性命题的思路和架构,为优化教育领域中人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以及"第三部门(非营利性组织)"的关系提供吁求和价值引导。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蒋凯
知识是组织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材料和学术生活的基础。传统上作为公共产品的知识正在发生转向,其商品属性和交换价值趋于增强,成为兼具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性质的一种混合型产品。在高等教育领域,知识商品化具有多种表征形式,侵蚀了高等教育的公共性。本文结合哈贝马斯和布迪厄的理论框架,阐述了以下观点:知识的公共产品性质是高等教育的公益性、高校的公共形象和学术人的公共身份的基础,也是基础研究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坚持知识的公共产品性质,抵制知识商品化的消极影响,既是知识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潘希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教育公共治理改革的主要策略,即教育多元中心治理和教育择校的有限尝试,是在学生学业"失败"上升为一个公共问题的条件下,因教育官僚制自身缺陷而必然采取的策略。它并不想整体突破教育官僚制和实现完全的择校自由,而是在持守教育公共性的前提下对教育官僚制缺陷的自我调整和弥补;它不仅仅体现为治理结构的改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卢梭式的追问中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公共性。从这个意义上看,教育公共治理实现了公共性的转型。对教育公共性的内涵我们需要重新理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国清 李相敏 常鹏
基于国家治理的视角,针对财政预算凭借的国家权力,在梳理与归纳"零权力说"、"单元权力说"和"双元权力说"的基础上,提出"政治权力、财产权力、行政权力和信用权力"这一政府预算分类管理的依据的"四元权力说"。政府预算及其对象具有公共性,政府预算是广义的公共财政预算,而狭义的公共财政预算则是政府预算体系之下的"一般预算"的又一称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雅
实现教育的公共性是教育立法的基本目标价值。教育立法的价值可分为实体价值和程序价值。前者可以划分为教育法的目的性价值、教育法的工具性价值以及教育法本身的价值三类。后者应强调立法过程的民众参与价值、合意价值和程序法定价值。
关键词:
教育立法 公共性 实体价值 程序价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雅风
公共性表明了教育所具有的直接使个人受益、间接使社会受益的责任和功效。保障教育的公共性,是各国教育法制的共同目标。必须以公共性作为教育立法的基本价值,建构社会推进型的教育法制模式。
关键词:
法律变迁 公共性 教育法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罗杰·盖格 盛晓明
本文重点分析了私立大学的公共控制问题和私立机构利用公共资源的问题。私立学院和大学将政府提供的资助转换为学费,取得空前的繁荣。不同私立大学在市场化机制下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优秀私立大学带动了学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利性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一部分。成功商业模式的复制和学生资助政策,是营利性大学快速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私立大学的出现也带来了教育质量等一系列问题。新的政策走向似乎更有利于营利性大学,使之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公共资源。
关键词:
营利性大学 私立大学 公共资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君阳
不同时期,国家、市场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程度以及方式不同,教育公共性的内涵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转变。国家之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与实现应该遵循最小干预与后果保障的原则;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应该遵循最低限度与灵活应变的原则;社会参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应该遵循法定义务与伦理关照的原则。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随着教育公共性内涵的变迁,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可能性将会愈来愈大。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方式与程度主要是由教育领域的性质与特点来决定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阳丽娟 林克松 朱德全
公共性是职业教育课程的本真意蕴。公利性、公有性、公开性,三者从不同维度诠释着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公共性特征。然而,现实状态下,职业教育课程公共性建设面临着课程公共性理念背离、课程空间封闭性强以及课程主体公共意识薄弱等危机。要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公共性,必须强化政府公共责任、扩展职业教育课程公共空间、培育职业教育课程主体的公共意识。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课程 公共性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韩俊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正在从“供不应求”转向“既过剩,又不足”,缺乏技能将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村职业教育对于技能型劳动力的供给具有积极影响,但职业教育成本高,而收益并不高于普通教育,个人的投资意愿不足。并且接受职业教育的更多是低收入家庭子女,个人承担学费的能力弱。本文提出要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公共性,增加对职业教育的预算支出,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农村职业教育。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公共财政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香兰
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是培育人类优异的心灵,赠予人以美好经历的教育,它以古典政治哲学为基础,以引导人追求善的生活为目标,以创建真正的民主社会为政治诉求。其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当今教育有着诸多的启示。
关键词:
施特劳斯 自由教育 古典政治哲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肖正德
通过对西方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溯源性追寻,我们可以发现其发展历程经过萌芽、形成、发展和多元变革四个基本阶段。考察西方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于当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所需的和谐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促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谐地发展,设置全面和谐的课程;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创设安全自由的和谐课堂,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西方 和谐教育 和谐社会 和谐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