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53)
- 2023(11513)
- 2022(9779)
- 2021(9521)
- 2020(7698)
- 2019(17995)
- 2018(18130)
- 2017(33165)
- 2016(18757)
- 2015(21161)
- 2014(21067)
- 2013(19443)
- 2012(17731)
- 2011(15740)
- 2010(15500)
- 2009(13185)
- 2008(12162)
- 2007(10336)
- 2006(8598)
- 2005(7035)
- 学科
- 济(60616)
- 经济(60544)
- 管理(45043)
- 业(40076)
- 企(32349)
- 企业(32349)
- 方法(28939)
- 数学(26019)
- 数学方法(25580)
- 教育(21631)
- 中国(21336)
- 农(17949)
- 财(16351)
- 理论(14804)
- 学(14456)
- 地方(13459)
- 业经(12718)
- 农业(11723)
- 制(11563)
- 教学(11338)
- 技术(10883)
- 务(9926)
- 财务(9875)
- 财务管理(9853)
- 贸(9764)
- 贸易(9761)
- 体(9612)
- 易(9442)
- 和(9360)
- 环境(9307)
- 机构
- 大学(236790)
- 学院(233544)
- 管理(85981)
- 济(84281)
- 经济(82246)
- 研究(77012)
- 理学(75075)
- 理学院(74131)
- 管理学(72544)
- 管理学院(72069)
- 中国(51198)
- 京(50401)
- 科学(46620)
- 范(41929)
- 师范(41579)
- 财(38755)
- 中心(36238)
- 教育(36216)
- 所(36005)
- 江(35322)
- 农(35100)
- 师范大学(34114)
- 业大(33914)
- 研究所(33129)
- 财经(31391)
- 北京(31129)
- 技术(30049)
- 院(28810)
- 经(28737)
- 州(27643)
- 基金
- 项目(166506)
- 科学(132791)
- 研究(129467)
- 基金(117436)
- 家(101312)
- 国家(100307)
- 科学基金(86598)
- 社会(79361)
- 社会科(74715)
- 社会科学(74698)
- 教育(67919)
- 省(67341)
- 基金项目(62416)
- 划(58372)
- 编号(55413)
- 自然(55016)
- 自然科(53741)
- 自然科学(53726)
- 自然科学基金(52706)
- 资助(46405)
- 成果(46137)
- 课题(40789)
- 重点(38623)
- 部(38325)
- 发(36790)
- 创(35477)
- 教育部(33834)
- 年(33773)
- 项目编号(33464)
- 创新(32897)
共检索到339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存刚 高瑾
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很多,大多数观点的缺陷在于将教育产生的可能条件和必要条件割裂开来。本文认为,教育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也正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中,教育才得以由产生到丰富化、多样化以及延续化的发展。同时,在交往、沟通的背景下,课程是教育发展的最大助力。
关键词:
教育起源 课程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蒋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韵 徐国庆
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对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加快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迫切性。当前,职业教育还未能摆脱“技能教育”“低技能人才的教育”和“差生教育”的社会认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关键在于认识其教育属性。基于对杜威思想的分析,职业应是教育的手段,而非目的。教育通过职业活动来建立与工作世界的联系,激发个体的职业兴趣来获得自我成长。当社会生产活动深化了职业内容,技能人才需要的职业教育内涵亦随之深化。其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要转向更为完善的人格培养,教学内容要转向“知其所以然”,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反思能力。基于此,职业教育要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生涯指导,强化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知识性,加强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经验体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国仁
民主主义社会是杜威理想的社会 ,他把教育视为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重要工具。他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包括 :培养民主主义社会的公民品格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 ;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是社会生活与人性发展的统一 ;理想的学校道德教育途径是现实生活、教法和课程三位一体。杜威的学校道德教育思想尽管形成于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 ,存在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但其中仍不乏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杜威 民主主义社会 学校道德教育 思想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海
路宝利博士的新著《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以美国中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集中就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及其多维度辩争作出了颇具创新意义的解析,对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历史选择作出了颇具说服力的分析。在一定意义上,为现实的职业教育实践提供了可供聆听的"历史声音"和可供比照的"历史镜像"。
关键词:
美国 中等职业教育 职业主义 民主主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佳 郭伟
民主教育是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杜威民主教育思想形成是一个不断吸收、批判、发展的过程,是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过程。以杜威民主教育思想演变为切入点,以影响其教育思想形成的关键人物为视角,对杜威教育思想进行溯源分析,以此为学界研究杜威思想提供新思路,为学习杜威治学精神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杜威 民主教育 影响人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柯华庆
杜威秉承皮尔斯的实效主义哲学,强调理性认知对于理性目标的实现作用。实效主义教育观将理性目标、有效手段和实际效果统一起来,概括了实用主义教育观、工具主义教育观和实验主义教育观的优点,同时摒弃了其缺陷。在实效主义教育观看来,教育仅仅是一种工具,它的价值在于有效地服务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的教育目标,学校和教材只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在现代社会,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段勃
杜威是20世纪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本文在分析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提升课程设计的可行性促进学生能力提升,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进步主义 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 课程建设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坤庆 卢洁莹
"民主"是西方主要政治学概念,理解民主需要将其置于西方文化语境之中。柏拉图及其后世一些著名哲学家均探讨过民主制度及其学校教育理想,但杜威却是其中之翘楚。在杜威看来,学校是培养人之理性之场所,学校教育是推动民主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其内容是科学知识,其教育方法是"探究"。民主社会的学校教育理想是旨在为民主国家理想之建立与维护筑起一道堤坝,并通过学校教育造就推进和捍卫民主国家和民主制度的卫士。
关键词:
民主国家 民主教育 约翰·杜威 教育哲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永为 兰玉婷
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政治民主的重要手段。从职业教育和民主的关系角度看,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四个特征:民主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综合高中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机构、工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内容、合作性探究作为职业教育的方法。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当代意义在于:有利于深入理解职业教育与民主的关系、有利于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民主精神的劳动者。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民主 杜威 综合高中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夏剑
如何更好地解读杜威,其关键是如何理解杜威教育哲学中"民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通过对杜威教育哲学得以展开的现实基础、思想渊源及其内在逻辑等方面的分析研究,首先,可以确立"民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根本问题。其次,把握这一问题的实质与内涵。一方面关乎对杜威教育哲学中的"民主"概念的理解,包括"作为社会生活方式的民主"、"作为实验计划的民主"以及"以‘理智能力’与‘道德情感’为基础细节的民主"三个层面;另一方面则涉及对"民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在杜威教育哲学中内在展开的双重逻辑的认识,其一为"民主作为教育的原则与教育民主化的逻辑",其二为"教育作为维持和改进民主的工具与民主教育的逻辑"。
关键词:
杜威 教育哲学 教育民主 民主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樊杰 兰亚果
本文指出,不同于片面强调情绪和个体主体性的兴趣视角,杜威的兴趣观乃是基于关系和生长的辩证视角,将兴趣看做个体与活动对象之间的"居间事物"、"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与象征"以及个体"对新的经验的态度",从而为我们描绘了个体在丰富的关系中积极更新经验、整全发展的兴趣教育图景。本文能让我们厘清兴趣与情绪、知识、奖惩、吃苦等事物的关系以及与"儿童中心"等观念的差异。
关键词:
关系 生长 杜威 兴趣 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江笑
杜威在其美学代表作《艺术即经验》中对艺术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他从经验来理解艺术,认为艺术是一种完善和强化的经验,是与日常经验相联系的而不是分离的。杜威相信不仅艺术本身是有教育意义的,而且艺术创作的原则和方法也可以延伸到所有的教育之中。杜威的艺术观阐明了学校为什么以及应如何将"艺术的教育"视为一种必要的教育而予以重视,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多余而予以忽略。而且,杜威的艺术思想也帮助我们从诸如主动性作业的概念、兴趣和努力的关联、教材和方法的统一等方面更好地理解了"教育的艺术"。从杜威的艺术理论出发,我们能够对艺术和教育的关系、同时也对杜威的教育理论获得更好的把握。
关键词:
杜威 艺术即经验 艺术作品 艺术原则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席海燕
经验的改组与改造是杜威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的根本落脚点。在提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之前,杜威检视了三种类型的经验:理性主义的经验观、经验主义的经验观和"无目的"的经验观。受建立指向个体生长的经验观信念的驱使,杜威对经验进行了改造,所做的努力主要有:确立经验的主动性、恢复经验的目的性和理性、建立经验的系统性。改造过的经验同时具有作为个人经验的个体属性和内含社会控制精神的社会属性,由此教育通过系统地、有目的地组织和改造指向生长的经验以帮助社会实现参与式民主。
关键词:
杜威 经验 改造 教育与民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