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4)
- 2023(10243)
- 2022(9010)
- 2021(8819)
- 2020(7215)
- 2019(17047)
- 2018(17256)
- 2017(31747)
- 2016(18329)
- 2015(20736)
- 2014(20990)
- 2013(20072)
- 2012(18255)
- 2011(16463)
- 2010(16373)
- 2009(14376)
- 2008(13768)
- 2007(11836)
- 2006(10334)
- 2005(8888)
- 学科
- 济(61030)
- 经济(60960)
- 管理(48225)
- 业(44315)
- 企(37753)
- 企业(37753)
- 方法(30909)
- 数学(26615)
- 数学方法(26292)
- 教育(22180)
- 中国(20867)
- 学(16106)
- 农(15981)
- 财(15267)
- 理论(14920)
- 业经(13632)
- 地方(12317)
- 技术(11411)
- 贸(10810)
- 贸易(10806)
- 和(10752)
- 农业(10657)
- 易(10487)
- 务(10110)
- 财务(10052)
- 财务管理(10038)
- 环境(9772)
- 制(9644)
- 教学(9543)
- 企业财务(9538)
- 机构
- 大学(249465)
- 学院(243852)
- 管理(96650)
- 济(85076)
- 理学(84803)
- 理学院(83805)
- 经济(82867)
- 管理学(82279)
- 管理学院(81822)
- 研究(80782)
- 京(54455)
- 中国(52564)
- 科学(51396)
- 范(41844)
- 师范(41580)
- 所(39923)
- 财(37782)
- 研究所(36840)
- 业大(36312)
- 教育(35848)
- 农(35663)
- 中心(35610)
- 北京(35073)
- 江(34742)
- 师范大学(34227)
- 财经(31244)
- 技术(29603)
- 院(29200)
- 州(28643)
- 经(28510)
- 基金
- 项目(171502)
- 科学(135464)
- 研究(131126)
- 基金(121026)
- 家(104430)
- 国家(103406)
- 科学基金(88493)
- 社会(78499)
- 社会科(74044)
- 社会科学(74024)
- 省(68270)
- 教育(66979)
- 基金项目(64926)
- 划(59282)
- 自然(57883)
- 自然科(56506)
- 自然科学(56496)
- 编号(56461)
- 自然科学基金(55446)
- 资助(49564)
- 成果(47522)
- 课题(40783)
- 部(39135)
- 重点(38975)
- 发(36619)
- 创(35878)
- 项目编号(35085)
- 教育部(34068)
- 年(33265)
- 创新(33043)
共检索到347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震峰
对人的生存境域的关注是教育的人文研究的原动力,也是人文研究的价值所在。教育的人文研究者在研究的进程与被研究对象的转换过程中,需要多元文化的价值观作为研究的价值依据,是价值多元性主体的践行者;对教育理念的顿悟是教育的人文研究者摆脱纯粹事实干扰、进入教育理念的必备素养,教育的人文研究要求研究者具备敏锐而准确的顿悟力;教育理念的重构与建构是在观念中对教育场域中人的利益的干预,研究者应从场域中所有人的利益视角从事教育理念的重构与建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程方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个教育界对教育研究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推进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客观性、民主性、实用性,有必要从教育研究者学术责任的角度探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并从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入手,拓展了对教育研究者学术责任的认识,为教育研究界的学术建设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教育 研究者 学术责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巴登尼玛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家在回顾和总结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对教育科研的更高要求,教育科研今后发展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为此,2008年8月,《教育研究》杂志社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召开了"新时期新阶段教育科研发展座谈会"。会上,一些学者就如何建设中国气派的教育科学、新阶段教育科研的新使命、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教育科研的创新、教育研究者的素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大家讨论的问题整理成一组笔谈刊发,以期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桂清扬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网络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大学开设的学历、学位课程达到4.9万门,基本覆盖了美国高等学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44%的美国高校向全社会提供网络教育,至少有200万美国人接受网上课程教育。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孙绍伟
人文研究者在数字浪潮下面临着数字失能困境,而数字赋能理论强调助力失能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等社会分化问题。因此,文章旨在探索数字学术环境下人文研究者学术信息查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引入数字赋能理论批判性审视人文研究者数字转型议题。文章通过对12名受访者进行线上访谈,利用扎根理论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梳理出基础设施、情境因素、成本-收益、信息质量和能力感知等因素,揭示了数字学术环境对人文研究者学术信息查寻行为的资源赋能、心理赋能和素养赋能三维面向,对数字学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学术服务、人文研究者数字赋能等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孟丽菊 赵红艳
学术情怀不仅代表着一个研究者对自身研究对象独特的学术化思考方式与立场选择,也反映了研究者对人类自身命运的理解和把握,彰显着研究者的学术品位与现实情怀。本文通过对格兰·A·琼斯(Glen A.Jones)、露丝·海霍(Ruth Hayhoe,中文名:许美德)、比尔·雷丁斯(Bill Reading)三位加拿大高等教育研究者对高等教育领域相关问题的独特学术研究方式与价值追求的分析,进而展示出加拿大高等教育研究者独特的学术研究视野和人文情怀,以此呈现出一向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不受关注的加拿大高等教育研究者的独特风采。
关键词:
加拿大 高等教育研究者 学术情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傅淳华 张晓轩 段伯渊
纵观国内学术界,学者们对于教育研究者素养的研究往往缺乏情感之维。但学术研究本质上也是一种情感劳动,因而有必要以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为切入点,以期为教育研究者的情感涵养乃至生涯发展提供启示。归根到底,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作为教育研究者共情能力的重要构成,指向于对研究对象文化境遇的理解等,有着群体性、历史性、反思性等诸多特点。着眼于教育研究的本然特质,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无论对于教育理论进步抑或教育实践发展,都有其重要意义。而探究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内在结构,其主要由历时性、共时性、层次性三维构成,多维协同推进教育研究者研究进程的具体展开。而若要整体推进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发展,则须倚赖教育研究者应然立场的确立、情感素养的培育、具体实践的探索等多方面的协同构建。
关键词:
教师 共情 文化 文化共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清
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参与。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参与有助于将各种复杂要素和关系外显化、为改革提供理论资源以及提高本土教育者的素养。教育理论研究者参与的过程包括立体调研、技术分析、过程推进和多维评估四个阶段。要提高参与的有效性,教育理论研究者必须要有准确的自我定位、良好的合作能力以及较强的本土意识。
关键词:
教育理论研究者 区域教育综合改革 参与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安萍 陈若愚 李锦春
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学学科构建的基础,论述了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中的争论与困境,提出研究生教育学的发展要充分借鉴吸收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经验。研究生教育学在将来的发展中应强化服务职能,增强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服务能力;深化理论体系建设,通过积极借鉴和引进其他成熟学科的理论体系,完成从经典学科思维向现代学科思维的转变。研究生教育研究者应该开放性地借鉴和吸收其他成熟学科的研究方法,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积极融入鲜活的院校研究生教育实践,促进研究生教育研究院校特色的形成;广泛涉猎人文社科以及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夯实从事研究所应具备的宽广知识基础,努力提升研究者自身的学术水平。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研究者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乔爱玲 陈丝 石寅霞
开展基于人口统计学特征的终身学习者学习现状及诉求研究,分析人口学特征对终身学习者学习现状和诉求的影响差异,是构建专业化终身学习支持体系的必要途径。调查发现,终身学习现状与需求同年龄呈显著相关,与性别无显著差异;收入水平影响学习方式选择;高学历群体终身学习困难多;居住地和居住方式不同程度影响终身学习现状;工作年限、职业状态影响除终身学习认识外的其他现状和需求。基于此,应加强乡镇终身学习场所和活动建设,设立区域性终身学习基金制度,完善终身学习课程建设保障机制,构建混合式终身学习模式,以为各类组织机构开展终身学习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教育学是以个体成人为根本指向的学科,人文品性理当成为教育研究的基本品性。目前,教育研究的整体人文品性尚在生长之中。教育研究的人文诉求必须置于人文社会科学整体人文诉求的框架之中,以提升教育学整体的人文品格。探询教育研究的人文品格,探询教育研究、乃至关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文意蕴,探询标示着人文科学,或者人文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相区别的根本之所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切实而紧迫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研究 人文科学 人文意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