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97)
2023(3673)
2022(3116)
2021(3355)
2020(2636)
2019(6162)
2018(6383)
2017(10275)
2016(7169)
2015(8356)
2014(8872)
2013(7907)
2012(7692)
2011(6950)
2010(7562)
2009(6824)
2008(7133)
2007(6852)
2006(6370)
2005(6177)
作者
(18873)
(15565)
(15353)
(15032)
(9848)
(7597)
(7218)
(6091)
(5983)
(5968)
(5484)
(5195)
(4951)
(4909)
(4889)
(4884)
(4857)
(4736)
(4609)
(4511)
(4263)
(3900)
(3863)
(3814)
(3628)
(3576)
(3453)
(3323)
(3277)
(3264)
学科
教育(19217)
(16809)
经济(16766)
管理(15164)
中国(12663)
(12555)
(10219)
企业(10219)
理论(8222)
(7537)
教学(7004)
(6687)
(6154)
方法(5550)
(5402)
(4763)
发展(4271)
数学(4151)
(4148)
农业(3913)
数学方法(3867)
研究(3853)
业经(3782)
(3747)
银行(3741)
技术(3664)
(3565)
(3518)
(3505)
(3499)
机构
大学(97498)
学院(92437)
研究(36887)
教育(28678)
(26098)
管理(25488)
经济(24970)
(24291)
师范(24181)
(23868)
中国(23654)
科学(22097)
理学(20346)
理学院(19951)
师范大学(19852)
(19694)
管理学(19161)
管理学院(18966)
(17538)
研究所(17279)
北京(16811)
中心(16121)
(15380)
技术(15185)
职业(14358)
(13940)
(13536)
(12863)
业大(11191)
教育学(11037)
基金
项目(48398)
研究(43253)
科学(38220)
基金(29832)
教育(28977)
(24935)
国家(24507)
社会(22782)
成果(21972)
编号(21336)
社会科(20970)
社会科学(20962)
(20393)
科学基金(19427)
(19374)
课题(18718)
(16421)
基金项目(14166)
资助(13178)
规划(12953)
项目编号(12693)
重点(12526)
(12434)
(12224)
(11853)
研究成果(11629)
(11234)
(11229)
(11194)
阶段(11161)
期刊
教育(48987)
研究(41633)
(37411)
经济(37411)
中国(32284)
学报(13747)
(13509)
(12975)
技术(12523)
职业(11766)
科学(11685)
大学(11584)
管理(10385)
农业(8988)
学学(8985)
(8717)
金融(8717)
技术教育(7541)
职业技术(7541)
职业技术教育(7541)
(6558)
论坛(6558)
图书(6109)
(5966)
财经(5963)
高等(5566)
业经(5471)
成人(5309)
成人教育(5309)
(5269)
共检索到169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庆昌  
教育虽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但受教育者在其中消费的绝不只是教育者的知识和经验,他们还在消费教育者的情感和态度。这就使得教育生活中的情感问题,不只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而且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情感和态度的消费,无疑是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从这里出发,我们可以自然推演出教育者的情感生产问题。由于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情感的消费是借助体验进行的,而教育者对情感的生产是借助表现实现的,因而,情感的"体验和表现"实际上成为"消费与生产"的延伸与深化。加之情感消费和情感生产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发挥支持和控制作用的规范与策略,因而,消费与生产、体验与表现、规范与策略,就构成了教育生活中的主要情感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毛豪明  
情感在本质上是人对生活意义的感受与体验,生活意义是人的情感安顿之所。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序化并安顿人的情感,安顿人的情感并使之理性化的使命只能由“情感的教育”来承担,以情感为本体的“情感的教育”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应该引导受教育者觉解生活意义,建构完整的精神世界,更新、净化情感品质,跃迁、提升情感境界。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淑燕  赵继伦  
情感教育不仅是促进人的智力发育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以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及生活幸福为目的教育活动。要实现这一价值,情感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本文在分析情感教育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和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回归生活世界的情感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取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晓旭  
人的认知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人在愉快时,感知较敏锐,记忆较牢固,想象较活跃。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关注的热点,而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实施情感教育能更好地实现素质的培养。目前英语教学中有情感教育缺失的现状,加强应用情感教学法对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婵娟  
当前,高校情感教育生活向度的弱化是情感教育失效的重要原因。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情感素质的要求以及高校情感教育实效性的提高,都需要情感教育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只有通过把情感教育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实施情感教育的教师具有良好的情感素养,利用新媒体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情感教育生活空间充分融合,才能真正彰显情感教育的价值。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济良  
生活世界是人类一切有意义的活动的发源处 ,是一切人的生命、生活、组织、社会的存在基础 ,是个体生命存在的真实根基。近代启蒙运动以来所产生的科学技术和所形成的科学世界观 ,异化了人类真实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理论关照下的生命教育主张教育要走进“生活世界” ,建立师生之间的主体际关系 ,构建充满温情的教育生活世界和倡导教师要使用生活化的温馨评语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庆昌  
教育者在教育现场的一切作为,即使有意识地通向受教育者终极的美好生活,也必然具有一种更强烈的实用追求。它的顺利和完满,不可能与教学、训育任务的完成和受教育者的合理感受相脱离,否则其智慧的可能性也基本为零。沿着这一思路,我们从教育创造的领域入手,可以发现教师在学校教育现场必然要做如下的工作:一是对作为教育内容的知识和经验的处理与挖掘;二是对作为教育资源的时间、空间的配置;三是对作为教学活动载体的教学过程的建构;四是对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意志的组织。从这四种工作中,可以提取出"处理"、"挖掘"、"配置"、"建构"、"组织",教育之行因此而不再模糊,教育智慧也因此而不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东燕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当因素,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首要表现在品德方面,其次主要表现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中,不同的教育方法会教育出不同类型的学生,而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也确实需要教师去了解问题学生,转化问题学生。情感是教育的培养基石,积极的情感能让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毕记满  
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许多高校教育管理者没有意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收到成效。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主要力量,他们是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前沿,辅导员在工作中缺失情感教育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须从加强辅导员职业化、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素养方面入手,把情感教育融入到辅导员工作过程中,以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祥  梁芷铭  徐福林  
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大学生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缺乏师生互动下的情感体验,没有与德育、智育、心理健康教育相互协调,也缺乏开展情感教育的多元渠道。因此,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理清情感教育与德育、智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校教育机制,立足社会实践,拓展情感教育的渠道,促进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小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育人工作的重心。情感教育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在调节思想及行为上有着特殊的作用,它贯穿于整个思政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温梅  吴子国  赵艳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在所有制结构上,出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局面,也带来了利益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这一切又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其在思想意识、道德伦理等方面呈现出混乱局面,在社会行为方面又体现为多样化的格局,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应当在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社会矛盾的基础上,用优秀的道德人格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关注大学生精神生活整体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拓宽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卫晓萍  
陶行知先生早于1934年就在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和主张,指出"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今天,孩子怎样生活、怎样成长,教师如何实施教育、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沛莉  张金伟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能忽视职业情感教育。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职业道德的关键,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三农情怀"的重要途径。同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情感教育,有着鲜明的问题指向,包括:社会上的厌农观念给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情感带来负面影响,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情感教育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新型职业农民有职业情感教育的客观需求。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情感教育:一是增强职业情感教育意识、构建职业情感教育的内容体系与师资队伍;二是创新职业情感教育模式、增强职业情感教育效果;三是积极推行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教学传播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英  卢昊  黄乐辉  
德育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而道德情感教育在其中又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中职学校过于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道德情感培育,导致学生道德行为缺失。文章在简要阐述情感性道德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职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重视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学生自信心与自我教育能力等有利于中职学校实施情感性道德教育的建议和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