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82)
- 2023(15630)
- 2022(12627)
- 2021(11608)
- 2020(9352)
- 2019(20798)
- 2018(20720)
- 2017(37409)
- 2016(20883)
- 2015(22895)
- 2014(22848)
- 2013(21463)
- 2012(19367)
- 2011(17465)
- 2010(18109)
- 2009(16946)
- 2008(16763)
- 2007(15419)
- 2006(13736)
- 2005(12540)
- 学科
- 业(81960)
- 济(80946)
- 经济(80836)
- 企(75100)
- 企业(75100)
- 管理(74339)
- 方法(29555)
- 业经(29418)
- 农(27092)
- 中国(26080)
- 财(25883)
- 教育(21998)
- 理论(21792)
- 技术(21681)
- 数学(20457)
- 数学方法(20214)
- 农业(19434)
- 务(18545)
- 财务(18515)
- 财务管理(18500)
- 地方(18456)
- 制(17852)
- 学(17829)
- 企业财务(17456)
- 和(16867)
- 划(16139)
- 环境(15548)
- 策(15097)
- 体(15000)
- 技术管理(13653)
- 机构
- 学院(290581)
- 大学(285900)
- 济(112175)
- 管理(110825)
- 经济(109729)
- 研究(96362)
- 理学(94679)
- 理学院(93590)
- 管理学(92141)
- 管理学院(91562)
- 中国(70696)
- 京(61750)
- 科学(57864)
- 财(53637)
- 所(47327)
- 江(47054)
- 范(45518)
- 师范(45168)
- 农(44855)
- 中心(42968)
- 研究所(42780)
- 财经(41662)
- 北京(39097)
- 业大(38980)
- 经(37570)
- 州(37111)
- 师范大学(36174)
- 院(35601)
- 教育(35345)
- 农业(34926)
- 基金
- 项目(188442)
- 科学(152369)
- 研究(147837)
- 基金(133204)
- 家(114307)
- 国家(113137)
- 科学基金(98821)
- 社会(93665)
- 社会科(88540)
- 社会科学(88523)
- 省(78186)
- 教育(72544)
- 基金项目(69653)
- 划(65320)
- 编号(62237)
- 自然(60555)
- 自然科(59105)
- 自然科学(59090)
- 自然科学基金(58053)
- 成果(51295)
- 资助(51214)
- 课题(45715)
- 创(44766)
- 重点(43674)
- 发(43602)
- 部(41542)
- 创新(40770)
- 业(38924)
- 项目编号(38065)
- 年(37718)
- 期刊
- 济(134867)
- 经济(134867)
- 研究(92979)
- 中国(66740)
- 教育(60574)
- 管理(46486)
- 财(44664)
- 农(42285)
- 学报(38114)
- 科学(38102)
- 技术(30611)
- 大学(30359)
- 农业(29191)
- 学学(27325)
- 业经(25742)
- 融(23517)
- 金融(23517)
- 财经(20764)
- 经济研究(20269)
- 经(18158)
- 业(17742)
- 职业(16609)
- 问题(16325)
- 技术经济(15267)
- 科技(14690)
- 商业(13986)
- 现代(13915)
- 坛(13830)
- 论坛(13830)
- 财会(12979)
共检索到447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田贤鹏
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是教育生态思维和生态方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具体化应用和彰显。由于实施理念的碎片化理解、实施方式的强制性割裂、实施过程的松散性推进、实施结果的表层性嵌入,导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陷入了生态性困境,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形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需基于共同体的结构特征和创新创业的内在属性进行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具体可围绕需求导向的教学共同体、校内协同的文化共同体、校企合作的产研共同体、校地联动的发展共同体等不同层面展开。
关键词:
教育生态 创新创业 共同体 生态系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嘉威
创新创业教育是近些年高校教育的热点,国际教育会议将创业教育称为21世纪教育的通行证。我国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为此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意见》。新时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很大成效,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有必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进行研究。先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治理共同体协同理论,之后从高校、社会与政府方面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对策。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治理共同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海峰
本文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创新来支撑,区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有助于培养更多的符合区域经济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区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共同体建设要在统一思想认识、树立共同的教育理想基础上,运用共需共赢策略、建立共循的制度规范,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最后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共同体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建州 钱晨 王言心
<正>新农科时代,农林类高校作为培养农业领域人才的重要机构,肩负着引领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在这个背景下,建立一个健全的农林类高等教育机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培育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的专业人才,以及推动农业领域内的创新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张丽娟、肖连军、黄家军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书,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坚持教育教学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创业过程中的实际操作,着眼于学生的特色技能教育,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它旨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增强创新活力。此外,本书也为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宫法明
文章指出,为了更好地凸显高校创业教育的功能性,高校需要在创业教育战略上做出转变,将功利性的教育理念上升到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层面上来,并提出就业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途径:构建以战略性为导向的目标体系,构建以系统性为导向的内容体系,构建以基础性为导向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
就业视域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新宁
目前,我国在经济领域实施供给侧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一改革理念也影响到了高等教育发展。"精准供给"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理论和原则,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对当前教育现状进行反思,结合精准供给的相关理念来应对这些问题,建设多样式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化共享平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
高校 精准供给 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华
文章阐述了激励理论的内涵特征及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启示,并运用激励理论对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长效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了基于激励理论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依照马斯洛需求原理和目标理论,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目标;依照自我效能理论和归因理论,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依照双因素理论和公平理论,保护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依照期望理论和挫折理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行动能力。
关键词:
激励理论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立国
以高职院校为探索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对全国第二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学院调查的分析显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建立相对稳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但仍然存在教育观念不成熟、管理机制不健全、教育结构不完善、教育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建议通过修正创业教育价值取向、突出创新创业学院教学地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协调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等途径,构建更具生命力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以促进创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彦兵
类型教育视域下,构建教学组织共同体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价值指向和必然选择。如何实现教学组织共同体的共建、共享、共治,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治理创新发展的关键。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共同体应从治理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认同共同体等维度达成建设共识,并通过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重构主体关系,动态更新学科知识,强化技术赋能,创新教学模式,关注育人成效,从而有效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治理路径创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松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水平。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尽完善,主要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不完善、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体系薄弱、校企合作体系不完善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要求,高校应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以专业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
新常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体系构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侃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既是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构建的不合理,导致"学校热、学生冷"的现象长期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不佳。美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构建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苏光鸿
教育的功能性问题在不同的学者笔下有不同的论述,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也一直是实现高职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域解构高职生创新创业的功能,详细分析了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社会、高校、就业市场、学生等方面的功能体现,以此对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有较为详细的阐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丹 陈阳 洪林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而质量文化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原生态,质量文化建设也是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质量文化建设上还存在特色模糊、理念缺位、制度式微、外部关系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又制约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进程。纾解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卷化困局,就是要努力探索校本特色的创新创业质量文化、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创业理念、健全文化自觉的创新创业长效机制、增强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外部关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纯华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赋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增强大学生就业资本,提高就业竞争力;加深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提升自我认知能力。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度不够;师资力量缺乏,针对性培养和联动性效果不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高校就业指导需遵循文化引领、知行合一、协同推进等原则,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构建创业型就业服务平台,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开发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等,树立“创业光荣”的就业观,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和就业形态,最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就业指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顾玲
文章基于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通过引入教育生态理论全面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生态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希望借此为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发展提供思路,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结构,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