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50)
2023(4058)
2022(3015)
2021(3199)
2020(2190)
2019(5460)
2018(5685)
2017(8392)
2016(5865)
2015(6719)
2014(6901)
2013(5708)
2012(5333)
2011(4982)
2010(5403)
2009(4492)
2008(4547)
2007(4092)
2006(3733)
2005(3571)
作者
(12738)
(10472)
(10443)
(10159)
(6831)
(5080)
(4955)
(4304)
(4108)
(4015)
(3626)
(3572)
(3474)
(3326)
(3326)
(3324)
(3267)
(3136)
(3109)
(3098)
(2995)
(2582)
(2574)
(2554)
(2542)
(2428)
(2409)
(2313)
(2168)
(2149)
学科
教育(19649)
(12158)
经济(12136)
中国(10770)
理论(10081)
管理(8785)
教学(8011)
(6320)
(6285)
(5796)
企业(5796)
方法(4413)
学法(4360)
教学法(4360)
(4279)
思想(4139)
发展(3998)
(3875)
政治(3816)
学理(3744)
学理论(3744)
研究(3720)
(3615)
思想政治(3515)
政治教育(3515)
治教(3515)
(3506)
德育(3483)
业经(3383)
改革(3318)
机构
大学(73263)
学院(68037)
教育(27333)
研究(26587)
(21340)
师范(21258)
(18253)
管理(17907)
师范大学(17761)
(17622)
经济(17454)
理学(15003)
理学院(14701)
科学(14292)
管理学(14259)
职业(14102)
管理学院(14093)
中国(13685)
技术(12822)
(12504)
(12329)
北京(12298)
研究所(11142)
中心(10732)
教育学(10645)
(10044)
(9992)
职业技术(9802)
(9748)
技术学院(8644)
基金
项目(39225)
研究(39082)
科学(31868)
教育(28161)
基金(23371)
社会(20954)
编号(19676)
成果(19549)
社会科(19382)
社会科学(19380)
(18786)
国家(18422)
课题(17604)
(16831)
(16194)
(15767)
科学基金(15082)
规划(12468)
项目编号(11611)
(11258)
(11110)
基金项目(10960)
重点(10767)
研究成果(10674)
(10651)
教育部(10210)
(9999)
(9966)
阶段(9932)
年度(9895)
期刊
教育(50106)
研究(32808)
中国(26317)
(22078)
经济(22078)
职业(13258)
技术(11805)
技术教育(8850)
职业技术(8850)
职业技术教育(8850)
(7867)
学报(7260)
大学(7210)
管理(7066)
科学(6585)
高等(5848)
(5741)
论坛(5741)
成人(5336)
成人教育(5336)
(5153)
(5118)
高等教育(4945)
学学(4718)
图书(4665)
发展(4276)
(4276)
职教(4269)
财经(4088)
比较(3686)
共检索到118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清臣  
作为当代哲学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话语实践思想为解决教育理论不能融入日常教育实践的问题提供了一条现实的路径,即通过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领域的话语可以实现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整体建构。在参与教育实践领域的话语实践中,教育理论可以建构教育实践的意义、活动、身份、关系、名利分配、联系、符号系统与知识等要素,从而在根本上实现对教育实践中"谁"和"做什么"两个核心方面的确定。为推动教育理论进入教育实践的话语空间,教育理论的实践应用者需要把教育理论转换成不同版本的语体,把教育理论转换成具有话语内涵的各种符号,在教育理论话语中引用经典文本,组织有关教育理论的对话与写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小秋  
教育实践话语是基于行动、活动等分析概括而成的文本语言。由中外教育实践话语的流派发展起来的实践话语的谱系,从实证性的、经验性和隐喻性的研究视角诠释了教育实践到底是什么,使我们初识了发展中的教育实践话语的特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珺  
在民族独立运动、人力资本理论和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催生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教育规划"。本研究运用N-Vivo8.0对UNESCO的"教育规划"政策文本进行话语分析,发现"教育规划"一方面不断提升国家的地位和作用,但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征。这种现实主义的特质使得"教育规划"在面临后来时代发展的挑战时,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逐步内化成了UNESCO及各国政府制定教育政策的思想根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钱民辉  
从以往的学科属性之争看,教育社会学不论是社会学的还是教育学的下位学科,其交叉性的学科特征不容置疑,建构独立的话语实践与解说体系也是势在必行。正因如此,在检讨以往的研究问题上,即话语实践与解说体系上呈现出混乱。这种混乱导致了学科界限不清,从此更是陷入了无休止的归属争论之中。本文根据教育社会学交叉性这一特征,专就研究问题入手,依古典、现代和当代分成三组问题丛,从交织不清的问题脉络中尝试厘清教育社会学的话语实践与解说体系。期待对教育与社会之关系的研究,既能为社会学又能为教育学提供知识基础和实践依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成立初期,为解决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文盲泛滥的问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基本教育"。本研究借助于福柯的"话语实践"理论,运用N-Vivo8.0对UNESCO的"基本教育"大会决议文本进行处理,发现"基本教育"具有强烈的、浪漫的自由主义色彩。这使得"基本教育"在面临现实的挑战时,不得不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在UNESCO播撒下了理想的种子,奠定了UNESCO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基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话语与实践话语的争论经历了从“数量”到“逻辑”两个阶段。尽管在学术领域实践话语占据了主导,在实践领域却是学科话语占据着主体。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正处于从传统的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转向以项目课程或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阶段。职业教育课程从学科话语到实践话语的转换,实际上意味着思考课程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转换。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打破从理论到实践的机械课程设计思路,转向让学生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来建构理论知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珺  
"终身教育"是20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潮。本研究借助福柯的"话语实践"分析框架,运用N-Vivo8.0对UNESCO的"终身教育"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发现"终身"的哲学根源是回归人的价值理性,彰显人、制度和合作的力量。这正是"终身教育"拥有如此强劲生命力的根源之所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姗姗  
方兴未艾的慕课潮流为我国教育领域带来震荡与变革,"危"与"机"并存。慕课的大规模兴起是其自身孕育发展的必然与当下信息技术应用的偶然,二者的耦合使慕课不仅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实践应用的喧嚣,基础教育也正在受着慕课热潮的波及。针对慕课发展进行话语实践分析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明晰慕课话语发生场域,把握慕课主流话语陈述主题,解读其话语发展特征,更好地厘清慕课发展态势,为教育改革做好前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中国经济》是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面向全球发行的财经类月刊。《中国经济》注重思想性、前瞻性与权威性,积极推动学术观点的公众化表达。杂志的办刊方向为:深刻反映中国经济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与思想激荡,从全球视野和多元视角出发,审视中国经济、社会、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珺  
保障人的基本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是UNESCO多年来一贯的追求。本研究借助福柯的"话语实践"理论,运用N-Vivo 8.0对UNESCO的"全民教育"政策文本进行处理,发现"全民教育"一方面延续了UNESCO追求教育公平的努力,另一方面又具有更为强烈的革命气质。这种革命气质促使"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在信息时代不断走向融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S·舒尔曼  王幼真  刘捷  
李·S·舒尔曼概述了杜威师范教育专业化中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论点,①在对各种专业教育共有的六个属性特点的分析基础上,批判性地检验和评论了杜威关于师范教育的观点;对当代专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马利文  
"教育戏剧"(Drama-in-Education)概念起源于欧美,也被称为应用戏剧(Applied drama),指以戏剧或剧场的技巧为方法来从事教育、教学。它不以表演为目的,是借用戏剧途径推进人的社会学习,对人的认知发展、情绪、个性、社会性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2000年左右,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课程改革运动的发展,教育戏剧在我国港、台地区获得较大的发展。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胡萨  
解释学是哲学,而且是实践哲学。在实践哲学视野下,理论不再被概念所固化为抽象的认识,理论总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实现自身。在此意义上,理论可以生动、鲜活,与丰富的实践具有本然统一的联系。从教育之作为实践的本性出发,在一个相当根本的层面上,教育理论可以有这样一种探索和建构:它属于实践哲学的范畴,作为实践的理论形态,完成并实现于教育实践活动之中,它并不与教育实践相对立、相分离,而是具有不可分割的本然联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清臣  
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不仅是教育理论价值实现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应对自身价值危机的一个必要目标。当前,在教育理论总体上还具有坚持本质主义信念、抽象性、片面性等特征的情况下,对教育理论的应用不可避免地要对其进行实践化改造。根据教育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化的教育理论应该是能够尊重教育实践情境性与多样性的教育理论,是能够兼容复杂人性的教育理论,是能够与其他教育理论对接的教育理论,也是能够使用亲近教育实践者的语言表述的教育理论。对教育理论进行的实践化改造需要在深刻解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丰富教育理论的情境性内涵和复杂人性内涵,揭示教育理论的潜在观点和影响,并转换教育理论的语言表述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