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4)
2023(4746)
2022(3643)
2021(3851)
2020(2759)
2019(6827)
2018(6875)
2017(10370)
2016(6892)
2015(7971)
2014(8201)
2013(7015)
2012(6642)
2011(6099)
2010(6604)
2009(5627)
2008(5608)
2007(4958)
2006(4510)
2005(4398)
作者
(15780)
(12982)
(12890)
(12572)
(8350)
(6240)
(6033)
(5254)
(5074)
(4914)
(4510)
(4344)
(4320)
(4173)
(4155)
(4072)
(4004)
(3864)
(3848)
(3810)
(3655)
(3224)
(3144)
(3141)
(3094)
(2986)
(2953)
(2834)
(2655)
(2630)
学科
教育(20348)
(15223)
经济(15198)
管理(12580)
中国(12240)
理论(10710)
(8548)
教学(8364)
(7583)
企业(7583)
(7236)
方法(6109)
学法(4599)
教学法(4599)
思想(4530)
(4527)
(4431)
(4228)
发展(4188)
政治(4177)
研究(4159)
数学(4114)
(4065)
数学方法(3979)
业经(3912)
学理(3904)
学理论(3904)
思想政治(3840)
政治教育(3840)
治教(3840)
机构
大学(86995)
学院(81040)
研究(31031)
教育(28614)
(23251)
师范(23150)
(23083)
管理(23019)
经济(22133)
(20793)
师范大学(19260)
理学(19245)
理学院(18879)
中国(18474)
管理学(18240)
管理学院(18055)
科学(16871)
职业(15224)
(15092)
(14637)
北京(14423)
技术(14329)
中心(13315)
(13204)
研究所(13070)
(12080)
(11470)
教育学(11109)
职业技术(10598)
财经(9555)
基金
项目(47213)
研究(44896)
科学(38226)
教育(31103)
基金(29365)
社会(24689)
(23936)
国家(23512)
社会科(22850)
社会科学(22848)
编号(21950)
成果(21581)
科学基金(19589)
(19574)
课题(19290)
(18706)
(17205)
基金项目(14017)
规划(13848)
项目编号(13056)
(12542)
重点(12453)
(12430)
(12371)
教育部(11930)
资助(11757)
研究成果(11699)
(11034)
(10984)
(10942)
期刊
教育(52621)
研究(37398)
中国(32395)
(28388)
经济(28388)
职业(13960)
技术(13058)
(10338)
管理(9764)
学报(9476)
技术教育(9287)
职业技术(9287)
职业技术教育(9287)
大学(9024)
科学(8334)
图书(7088)
(6767)
(6674)
论坛(6674)
高等(6289)
学学(6161)
(5796)
(5704)
金融(5704)
成人(5635)
成人教育(5635)
书馆(5354)
图书馆(5354)
高等教育(5331)
财经(5057)
共检索到146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康丽颖  
教育实践是教育活动者的生活实践,是教育活动者一种特有的存在方式,它是人的社会实践、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人的精神生活实践的统一。从严格意义上讲,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性实践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活实践是两种不同的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实践方式的局限性表现为用狭隘的专业实践代替教育生活实践;用逻辑的实践代替实践的逻辑;用重复性实践代替生成性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并不仅仅要解决理论运用于实践或指导实践的问题,而是要通过自身生活方式的重构实现教育活动的创新。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从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开始,同时也包括在实践过程中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车如山  
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进程以及个人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外,也深受前辈教育家思想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中无不体现出对现实的关注。作为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他始终坚守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宗旨,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崇高的学术境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长春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中,理论工作者负有重要的责任。要承担起这种责任,理论工作者有必要对这样两个问题形成共识:一个是理论创新的内涵,应当从理论创新的客观根据、客观内容、客观标准的角度和从理论创新的理论表现形式的角度来理解;另一个是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应当从在理论创新中和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中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并且应当从这两个方面来承担。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敬琏  
这是吴敬琏先生近期为本刊所写的一篇专稿。读完此文,我们感到了一种心灵的震动。吴敬琏先生以其冷静的笔触告诉我们: 改革10多年来,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新的口号刚提出时,许多具有保守思想的人都出来公开地加以反对,当反对不了的时候,就接受这个口号,但是在这个帽子下再做文章,抽掉这个口号的实际内容。这不仅在改革进程中,而且也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多次发生的现象。必须警惕有些人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改革目标的错误理解。这些人认为,理论上无所谓是非,只是政治上的提法,三年河东三年河西,明天又不知会提什么了。当前理论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把社会主义定位于市场经济研究清楚,一百年来认识过程是怎样的,认识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伍红林  
近年来,我国大学教育理论工作者为促进教育实践变革而深度介入中小学,与中小学教师形成了密切的合作研究伙伴关系。然而,国内对这一新型研究形态的探讨还较为欠缺,尤其对合作研究过程更缺乏深入揭示。本文从策划、实施、调节三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并分析了需要注意的一些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光中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人类社会始终面对的两对基本关系。历史表明,人类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不仅有赖于自然科学与技术革新,而且必须有进步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来引领,这便离不开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回答了人类应当按照什么社会模式、价值准则和伦理道德来从事生产力和生活的问题。如果现代科技造就的物质文明处于理性衰退的社会环境中,人类便只能在未来灾难的巨大阴影下收获眼前的"幸福"。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于松梅  张宁生  
在人类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与超越中,近二十年间智力障碍在观念上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转变,带给了启智教育工作者在意识层面上的反思与心灵成长。本文从启智教育工作面临的若干问题出发,试图引发启智教育工作者对于专业成长的反思。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策群  
农村金融理论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周策群我与《农村金融研究》结缘,可以追溯到1981年。其时,总行正在筹备成立中国农村金融学会,我接受了为代表大会撰文的任务,写了两篇文章:《我国农业现代化资金问题探讨》和《支持商品生产中的问题和启示》,均被大会选中,第一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小海  刘蓉  赵书博  秦蕾  
2007年10月26日,第三届中青年税收理论工作者研讨会于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参会人员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税务部门,会上共收到交流论文40余篇。研讨会围绕公平收入分配,建立和谐社会;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宏观税负评价和测算及税收管理研究等焦点、热点问题展开了严肃认真、热烈活泼的争论和探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以期为这些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小海  向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雪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2年间,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人民生活获得较大改善,这同经济理论的繁荣有密切的联系。回顾过去,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理论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教条主义和僵化思想步步后退,密切结合中国国情的讨论生气蓬勃,从而为改革开放鸣锣开道,发挥了理论指导行动,促进实践的积极作用。治理整顿宣布结束后,瞻望未来,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钱志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钱志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钱志亮  
本文揭示了教育不公平的主要现象及成因 ,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若干建设性意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钟英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于1998年5月28日至30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了第九届年会。年会的主题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的体制改革是各方代表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代表认为,在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中,体制改革是“瓶颈”。现行基础教育体制是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相适应的,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其本质特点就是“政校不分”,表现为政府统一组织学校教育活动,直接以行政手段管理学校事务,统得过多过死,使学校缺乏活力和自主性,不能主动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这个问题出路就是实行“政校分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