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00)
2023(10995)
2022(9557)
2021(9394)
2020(7682)
2019(18223)
2018(18375)
2017(33978)
2016(19586)
2015(22213)
2014(22496)
2013(21487)
2012(19792)
2011(18008)
2010(18088)
2009(16056)
2008(15601)
2007(13553)
2006(11968)
2005(10397)
作者
(54747)
(45202)
(45050)
(42915)
(29038)
(21652)
(20498)
(17818)
(17558)
(16278)
(15759)
(15193)
(14317)
(14266)
(14107)
(13930)
(13779)
(13428)
(12996)
(12932)
(11450)
(11413)
(10854)
(10541)
(10252)
(10169)
(10070)
(10055)
(9073)
(9041)
学科
(68376)
经济(68299)
管理(49045)
(45372)
(38033)
企业(38033)
方法(32741)
数学(27933)
数学方法(27543)
教育(22499)
中国(22375)
(21614)
(17807)
理论(16590)
(15959)
业经(14779)
地方(13505)
技术(11920)
农业(11887)
(11853)
(11304)
贸易(11299)
(10915)
环境(10741)
(10602)
(10074)
教学(10055)
财务(10014)
财务管理(9997)
(9847)
机构
大学(275537)
学院(268112)
管理(102818)
(94271)
研究(92315)
经济(91888)
理学(89735)
理学院(88600)
管理学(86833)
管理学院(86337)
中国(60666)
(60478)
科学(59760)
(46712)
(46253)
师范(45915)
研究所(43234)
(42189)
(41495)
业大(40371)
中心(39917)
(39302)
北京(38842)
教育(38064)
师范大学(37836)
财经(34756)
(33198)
农业(32659)
技术(31999)
(31882)
基金
项目(186082)
科学(146629)
研究(140825)
基金(131687)
(114441)
国家(113372)
科学基金(96150)
社会(84165)
社会科(79268)
社会科学(79247)
(73648)
教育(71181)
基金项目(70261)
(64393)
自然(62963)
自然科(61447)
自然科学(61431)
自然科学基金(60299)
编号(59908)
资助(53846)
成果(51330)
课题(43584)
重点(42726)
(42165)
(39842)
(38610)
项目编号(36832)
教育部(36381)
创新(35682)
大学(35433)
期刊
(100366)
经济(100366)
研究(84636)
教育(60292)
中国(54170)
学报(44212)
科学(40235)
(36863)
管理(35284)
大学(33558)
学学(29969)
(29708)
农业(26428)
技术(25938)
图书(16956)
(16684)
金融(16684)
财经(16176)
业经(15771)
经济研究(15040)
职业(14154)
(13620)
理论(13190)
(13135)
科技(12900)
问题(12825)
(12459)
实践(12368)
(12368)
(12067)
共检索到386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富  
教育现象学是我国需要发展和丰富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结合胡塞尔超验现象学精神,对教育现象学作了比较全面的概述和分析,内容包括教育现象学的内涵、主要思想、研究步骤、研究意义和评价等。文章能够对相关研究者提供启发和参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  
现象学精神是现象学的灵魂。作为"做"哲学的方式,现象学就是哲学本身。现象学的重大贡献在于其独特的"看"世界的关系思维方式,现象学最终给出了看世界的路标,即结构世界与意义世界,而且现象学尤为关注发生的世界。现象学精神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学追求,现象学精神从方法论到范畴与主题等方面都导致了教育学世界的深刻变革。渗透着现象学精神的教育学实践,将使每一个教育学境遇中的人成为一个敏行的、富有教育学意蕴的教育学实践者。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君进  
现象学的基本精神是"回到事情本身"。"回到事情本身"的方式是本质直观,是超越经验意见而到达本质观念。当前的教育现象学研究往往把狭隘的经验主义和现象主义奉为圭臬,并认为教育现象学研究就是对教育经验和教育现象的体验描述,这实际上是打着现象学的幌子而将现象学等同于或降格为经验研究,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象学自身的背弃。总的来看,纯粹的教育现象学研究并不是具体的研究方法,也不是描述经验中的教育现实,更不是日常教育生活的体验研究,而是一种致力于通往"回到教育事情本身"的研究态度,其归根结底是一种探究本质的研究精神。把握住现象学研究的实质内涵,有利于教育现象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自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姜勇  刘鑫鑫  
教育现象学的建立不仅标志着教育研究立场的转向,而且深刻影响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选择。运用现象学方法开展比较研究,为比较教育学科的建设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比较教育研究应借鉴现象学发生立场的转向,摆脱唯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范式的局限,注重面向比较教育的"实事"本身。比较教育研究要有新视界。要尽可能做到进入他国教育的"真实现场",从"文本"的他者转变为"生活"的他者,开展深描、体验与理解的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要有新立场。应转变观念,从"异乡"的好奇者转变为"家乡"的眷恋者,关心自身教育在融入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专长与缺点、魅力与窘迫,又可以从哪些别样的文化与教育中有所获益,得到启迪,获得滋养。比较教育研究要有新格局。以往我们注重的是"国别"的教育比较,将国家视作比较的单元进行探究;注重"比较"之格局的比较教育研究则不仅重视国别教育比较,而且关心关切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空间"和不同时期的教育之比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亚杰  饶从满  
现象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哲学理论的现象学;二是作为研究方法的现象学。作为方法的现象学表达的是一种研究的"思维态度"或"思维方式"。现象学作为方法首先被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现象学方法被引入比较教育研究领域,打破了比较教育研究一直以来实证论独占鳌头的局面,为比较教育研究范式走向多元融合的开放道路做出了贡献。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超  杨改学  
本文将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远程教育研究领域,提出把生活世界概念作为远程教育研究的起点,分析了交互主体性的含义,并探讨了本质直观方法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以为远程教育研究方法的革新提供新思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教育现象学是立足于"现象学精神"的教育追问。通达现象学精神的教育现象学有理论教育现象学和实践教育现象学两种范式。理论教育现象学旨在教育现象学理论与知识的建构,它在汲取、吸纳现象学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超验现象学、存在现象学、解释现象学和伦理现象学四种取向。实践教育现象学则直面现实生活世界提出的问题,它并非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简单运用,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范式,有其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意义来源、研究方法与程序。理论教育现象学与实践教育现象学共同构成了教育现象学的整体取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良华  
现象学的核心精神是"意识现象学",教育现象学的核心精神为直觉教育学。人的最宝贵的元素是意向性,为了保护人的意向性,人需要悬隔杂念,守护自己的赤子之心。为了重新恢复人的直觉和相关的智慧,教育学需要有新的转向即现象学转向。教育现象学的使命是重新恢复人的智慧。智慧诞生于空灵的直觉而并不来自循序渐进的积累。不过,人仅仅只有发达的意向性仍然不够。发达的意向性可以成全诸种"神童"的出现,但"神童"的出现如果以身体的孱弱、与他人交往的无能作为代价,反不如节制人的直觉,限制人的意向性,让人展开"非意向性"的生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萍  
我国与国外教育现象学研究存在路径上的差异,国内多为理论研究,国外多为实践应用。不同的发展路径源自于对教育现象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认识。教育现象学应归属于现象学还是教育学?教育现象学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方法?教育现象学是思辨的还是实践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澄明教育现象学的本真,进而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搭建一个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郭建斌  
现象学教育学于1928年开始在中国传播,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现象学教育学的传播推进了我国教育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发展;拓展了教育哲学的研究领域,影响了教育哲学的致思方式;丰富了研究者对教育学元问题的思考;推动了教师教育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反思现象学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需要加强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基础研究,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传播,挖掘中西方教育的结合点,建立原创的中国教育学理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杜丹  王善江  
存在是人类认知中最基本的概念范畴,中西方哲学及语言学对“存在”方式及词源的探索由来已久,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在可能世界,所有的事物都以不同的存在方式存在,人类世界的各语言也以不同的编码方式表达它们不同的存在方式。“存在”在现象学的呈现是复杂的,现象学为此提供了正确的概念、工具和方法来定义、识别和研究人类的存在。存在主义在现象学的基础上深化了最初的概念及认知方式,最重要的是确定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及其真实本质。通过对跨语言中存在动词和存在方式的现象学分析,并以海德格尔“此在”观为视角,发现了其类型特征、语言共性、存在现象及其本质内涵的哲学理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义泉  张向葵  
 超越式学习是一种学习现象,它既不属于接受式学习,又区别于发现式学习。超越式学习是由两个要素构成,即学习量的拓展和学习质的改变。超越式学习在量的拓展的同时,必须对学习对象进行考问、质疑、批判,找出人们对其评价的问题,分析其不足,形成自己的观点。超越式学习的出发点是在学习过程中将书本知识的接受和发现与对学习对象的改造、发展、批判结合起来,从而把人培养成能改造现存世界的人,即具有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在"认识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上,可以获得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契合点。现象学解决这一问题的独特方式,提供了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启示。在这里,现象学与教育学有着不同的面向,却遵循着同一个明见性的要求——直接的直观。打开"括号"里的知识,使它们引起学生直接、原初觉察的意识状态的获得,让人类文明向学生意识敞开,是现象学教育学可以探讨的选择。现象学教育学由此展开教育发生的维度,使学校、课堂、教与学的一切回到教育本身,还原其引起教育发生的真实形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兰格威尔德、范梅南等两代教育学者的现象学转向仅在方法层面借鉴胡塞尔的现象学,忽视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本身乃是一种旨在拯救现实人生危机的人生教育学。但胡塞尔过于依赖思想史和康德理性主义,使得他的人生教育学其实未能深入现实人生。其弟子海德格尔另辟存在主义,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不过,海氏的存在主义人生教育学同样需要进一步优化,优化路径是到文学、电影领域寻找意义更丰富、表达更生动的人生教育文本。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利荣  
教育现象学追问生活世界中具体的教育现象,是对教育问题的直观和审视。高等教育研究在形成多学科研究观点的过程中,其研究方法也可以从教育现象学中吸取养料。在高等教育研究中,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应注重研究回到实事本身,回到生活世界,进行问题反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