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25)
2023(3484)
2022(2897)
2021(3201)
2020(2498)
2019(5911)
2018(6040)
2017(9950)
2016(6856)
2015(7838)
2014(8264)
2013(7423)
2012(7014)
2011(6515)
2010(7050)
2009(6346)
2008(6444)
2007(6046)
2006(5670)
2005(5572)
作者
(16833)
(13600)
(13544)
(13374)
(8830)
(6614)
(6472)
(5516)
(5246)
(5135)
(4775)
(4641)
(4368)
(4348)
(4335)
(4332)
(4212)
(4060)
(4059)
(4000)
(3897)
(3489)
(3390)
(3351)
(3308)
(3140)
(3120)
(2917)
(2871)
(2848)
学科
教育(19111)
(15240)
经济(15202)
中国(12187)
管理(11079)
(9692)
(9487)
理论(7966)
(7039)
企业(7039)
教学(6612)
(5971)
(5239)
(4832)
(4807)
发展(4354)
(4232)
研究(3981)
(3842)
银行(3830)
农业(3799)
思想(3755)
经济学(3716)
(3665)
政治(3583)
(3524)
(3515)
金融(3515)
业经(3461)
改革(3304)
机构
大学(90873)
学院(84942)
研究(35434)
教育(28510)
(25634)
经济(24629)
(23860)
师范(23783)
管理(22686)
中国(22418)
(21925)
科学(19963)
师范大学(19701)
(18569)
理学(17620)
理学院(17265)
管理学(16741)
管理学院(16551)
研究所(16326)
(16077)
北京(15660)
中心(15106)
(14970)
职业(13539)
技术(13524)
(12780)
(12268)
(11179)
教育学(11060)
财经(10698)
基金
项目(43193)
研究(41579)
科学(34107)
教育(28007)
基金(25737)
成果(22091)
社会(21850)
(20886)
编号(20875)
国家(20506)
社会科(20064)
社会科学(20059)
课题(18242)
(18188)
(17550)
(16276)
科学基金(15730)
规划(12698)
项目编号(12424)
(12287)
基金项目(11936)
(11751)
研究成果(11674)
重点(11469)
(11411)
(11302)
(11252)
阶段(11228)
资助(10888)
(10582)
期刊
教育(48656)
研究(40283)
(35321)
经济(35321)
中国(29290)
(11806)
职业(11657)
(11302)
技术(10829)
学报(10522)
大学(9015)
(8964)
金融(8964)
科学(8833)
管理(8441)
农业(7744)
技术教育(7497)
职业技术(7497)
职业技术教育(7497)
图书(6945)
(6614)
论坛(6614)
学学(6288)
(5608)
高等(5569)
财经(5546)
书馆(5313)
图书馆(5313)
成人(5149)
成人教育(5149)
共检索到157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在澄明“现象学”精神的基础上,文章认为现象学对教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本体论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并较为细致地分析了这两种影响。现象学与教育哲学的关系是内在的。现象学对于教育哲学的意义,集中地表现在批判意识、求实意识和关怀意义的启发价值上。教育哲学只有首先作为现象学,才能把握住自己。教育现象学对于教育哲学的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燕燕  
知识论或认识论批判是胡塞尔先验意识现象学的肇始原点与理论诉求。然而,心灵主义的先验意识现象学不仅未极批判之心实,且将身体与生活世界都还原给无所来处的心灵而足陷唯心主义的泥潭。如果先验意识现象学于知识是什么、认知是如何可能的根本付诸阙如,那么,以之为宗的现象学教育学也必辞流肤表,理至空弦。作为知识论批判的现象学运动,意识现象学终究被身体现象学弃务,即知识与身观的身体现象学。正是在这里,教育学总撮其要,以明所起。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发生现象学关于认识发生结构的揭示也为理解教育的发生开辟了思路。原初意义的存在及其在历史传统的回溯中得到探询,意向性的域的构成及其超越功能,先验主体性作为实践的主体性及其构成,以及胡塞尔之后现象学哲学家们在发生现象学方向上的发展与变化,提供了可以从中探询教育发生结构的线索,并且,基于现象学所特有的品格,在这个线索的展开中也使教育发生的形态开显出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宝庆  李静  
泰德·奥奇系日裔加拿大著名课程学者,他以现象学、社会批判理论、后结构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为理论来源,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课程本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研究方法对其现象学课程理论作了深刻的阐释,从而丰富了当代课程研究话语,同时也对我国的课程改革与课程研究提供了诸多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骁鸣  
Erick Cohen的旅游体验现象学研究没有为现象学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一个坚实基础,后续学者的工作也同样不能令人满意。文章从胡塞尔的体验学说开始,延伸到现象学运动中其他重要人物对这一学说的发展,最后尝试勾勒出现象学体验学说对旅游体验研究的3个方面启示:(1)形成一个新的研究框架,即以焦点-边缘的视域结构为基础的生活世界;(2)推出一些新的研究命题,如对于旅游的意义的研究;(3)引入或创立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包括多模态方法和富文本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教育现象学是立足于"现象学精神"的教育追问。通达现象学精神的教育现象学有理论教育现象学和实践教育现象学两种范式。理论教育现象学旨在教育现象学理论与知识的建构,它在汲取、吸纳现象学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超验现象学、存在现象学、解释现象学和伦理现象学四种取向。实践教育现象学则直面现实生活世界提出的问题,它并非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简单运用,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范式,有其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意义来源、研究方法与程序。理论教育现象学与实践教育现象学共同构成了教育现象学的整体取向。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富  
教育现象学是我国需要发展和丰富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结合胡塞尔超验现象学精神,对教育现象学作了比较全面的概述和分析,内容包括教育现象学的内涵、主要思想、研究步骤、研究意义和评价等。文章能够对相关研究者提供启发和参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良华  
现象学的核心精神是"意识现象学",教育现象学的核心精神为直觉教育学。人的最宝贵的元素是意向性,为了保护人的意向性,人需要悬隔杂念,守护自己的赤子之心。为了重新恢复人的直觉和相关的智慧,教育学需要有新的转向即现象学转向。教育现象学的使命是重新恢复人的智慧。智慧诞生于空灵的直觉而并不来自循序渐进的积累。不过,人仅仅只有发达的意向性仍然不够。发达的意向性可以成全诸种"神童"的出现,但"神童"的出现如果以身体的孱弱、与他人交往的无能作为代价,反不如节制人的直觉,限制人的意向性,让人展开"非意向性"的生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萍  
我国与国外教育现象学研究存在路径上的差异,国内多为理论研究,国外多为实践应用。不同的发展路径源自于对教育现象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认识。教育现象学应归属于现象学还是教育学?教育现象学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方法?教育现象学是思辨的还是实践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澄明教育现象学的本真,进而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搭建一个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雨亭  
现象学为研究教育情境中的自我、纠正科学主义对个体内在自我的漠视与遮蔽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提供了重要的启发与借鉴,"生活世界"、"悬置"、"情境"等现象学概念为研究教育情境中个体的经验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使得用自传的方法来获得教育经验的本质成为可能。自传研究的过程是寻找真实的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意味着思维的解放和理智的自由。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君进  
现象学的基本精神是"回到事情本身"。"回到事情本身"的方式是本质直观,是超越经验意见而到达本质观念。当前的教育现象学研究往往把狭隘的经验主义和现象主义奉为圭臬,并认为教育现象学研究就是对教育经验和教育现象的体验描述,这实际上是打着现象学的幌子而将现象学等同于或降格为经验研究,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象学自身的背弃。总的来看,纯粹的教育现象学研究并不是具体的研究方法,也不是描述经验中的教育现实,更不是日常教育生活的体验研究,而是一种致力于通往"回到教育事情本身"的研究态度,其归根结底是一种探究本质的研究精神。把握住现象学研究的实质内涵,有利于教育现象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自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朱光明  应单君  
马克斯.范梅南主编的教育学术期刊《现象学+教育学》(《Phenomenology+Pedagogy》)是现象学运动在教育学领域的一种效应,它继承并发展了荷兰"乌特勒支学派"的现象学思想,定位于教育的人文科学探究,以提升人们的教育实践智慧。期刊不仅为相关学者创建了一个现象学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为读者呈现了丰富的现象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与研究发现及大量的研究信息,推动了现象学教育学的学术发展,扩大了现象学教育学在学界的影响。《现象学+教育学》因完成了其使命而于1992年停刊,但是它的精神和传统却持久不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洁  
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的教育学,它致力于儿童养育和教育的实践。故事在现象学教育学的一些著作中,往往占据很大部分,这些故事不是被概念、定义固定下来的,它们是一个个充盈的、丰满而又真实的情境的再现,是“事情本身”的显现,这是现象学教育学的表现方式,也是现象学教育学中的“生活世界”和“回到事情本身”的体现,是对儿童与父母、学生与教师等的生活体验进行描述和解释。现象学教育学的这种全新视野对我们重新理解教育,理解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理解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解决存在已久却悬而未决的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  
现象学精神是现象学的灵魂。作为"做"哲学的方式,现象学就是哲学本身。现象学的重大贡献在于其独特的"看"世界的关系思维方式,现象学最终给出了看世界的路标,即结构世界与意义世界,而且现象学尤为关注发生的世界。现象学精神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学追求,现象学精神从方法论到范畴与主题等方面都导致了教育学世界的深刻变革。渗透着现象学精神的教育学实践,将使每一个教育学境遇中的人成为一个敏行的、富有教育学意蕴的教育学实践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钟亚妮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 ,对 2 0世纪的西方哲学和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现象学教育学在一些欧美国家获得发展并保持生机。现象学教育学把教育理解为参与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方式 ,认为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论文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 ,而应该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寻找 ,强调教育理论必须关注时代的教育实践 ,关注现实并对其进行反思。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日益频繁使用的生活、情境、意义、理解、建构等等话语都与现象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回到实事本身、交互主体性、生活世界等现象学概念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