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3)
- 2023(11917)
- 2022(9444)
- 2021(8651)
- 2020(6801)
- 2019(15009)
- 2018(15240)
- 2017(26287)
- 2016(15546)
- 2015(17699)
- 2014(18038)
- 2013(16190)
- 2012(14393)
- 2011(13065)
- 2010(13483)
- 2009(11957)
- 2008(11579)
- 2007(10749)
- 2006(9635)
- 2005(8955)
- 学科
- 济(52469)
- 经济(52421)
- 管理(40260)
- 业(37305)
- 企(29546)
- 企业(29546)
- 中国(23116)
- 教育(22791)
- 农(17987)
- 方法(15994)
- 技术(15687)
- 地方(15429)
- 理论(14863)
- 业经(14303)
- 数学(12857)
- 教学(12814)
- 学(12782)
- 数学方法(12628)
- 农业(12450)
- 财(11274)
- 发(10953)
- 制(9787)
- 发展(9236)
- 展(9111)
- 贸(8566)
- 贸易(8561)
- 地方经济(8554)
- 环境(8445)
- 易(8246)
- 和(8083)
- 机构
- 学院(205543)
- 大学(203449)
- 研究(72315)
- 济(70584)
- 经济(68564)
- 管理(67595)
- 理学(56956)
- 理学院(56133)
- 管理学(54796)
- 管理学院(54368)
- 中国(48126)
- 京(45350)
- 科学(44742)
- 范(39649)
- 师范(39358)
- 所(36383)
- 教育(35615)
- 江(35337)
- 研究所(32852)
- 中心(32187)
- 财(32138)
- 师范大学(31597)
- 技术(31154)
- 农(30979)
- 北京(29185)
- 州(28328)
- 业大(27786)
- 职业(27466)
- 院(26686)
- 财经(24927)
- 基金
- 项目(131494)
- 研究(107421)
- 科学(103891)
- 基金(87137)
- 家(74956)
- 国家(74181)
- 社会(63598)
- 科学基金(62634)
- 社会科(59859)
- 社会科学(59846)
- 教育(57511)
- 省(56656)
- 编号(48729)
- 划(48003)
- 基金项目(44798)
- 成果(41563)
- 课题(37740)
- 自然(36698)
- 自然科(35825)
- 自然科学(35818)
- 自然科学基金(35091)
- 资助(33628)
- 年(32440)
- 重点(32016)
- 发(31739)
- 创(28868)
- 部(28711)
- 规划(28703)
- 项目编号(28630)
- 性(27327)
- 期刊
- 济(85955)
- 经济(85955)
- 研究(70337)
- 教育(65198)
- 中国(56408)
- 农(29765)
- 学报(29412)
- 科学(27223)
- 技术(27031)
- 管理(26019)
- 财(25525)
- 大学(23216)
- 农业(20819)
- 学学(19891)
- 职业(19082)
- 业经(16163)
- 融(14887)
- 金融(14887)
- 坛(13272)
- 论坛(13272)
- 经济研究(13207)
- 技术教育(12554)
- 职业技术(12554)
- 职业技术教育(12554)
- 图书(12540)
- 财经(11804)
- 业(11222)
- 发(10758)
- 科技(10586)
- 问题(10442)
共检索到326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段姣雯 吴宗保 杜庆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的生成产物,也是教育的本质使然。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践行从新手到实践专家的能力生成过程,是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于一体的多元贯通体系。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承担着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民众成才愿望的职能。从探索"横向融通、纵向贯通、文化浸润"的培养路径入手,尝试形成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开放性系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保驾护航。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素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易烨 戎笑 丁明军
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制造行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定位,然后指出了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从确立"双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课证融通,建设高标准、多主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等四个方面构建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水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红梅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新课改精神不符。作为小学教师来源的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在新课改视域下应该探索出新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课程设置安排,增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强调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总体师范素质;强调校本意识,增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完善教育考核方式,注重实践操作性;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做好教师的表率作用,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下的小学基础教育工作。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教育 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伟 石伟平
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生产技术的智能化升级引发了生产组织的重构与生产方式的变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和素质标准实现了更新与突破,以系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以综合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关键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三维体系应当被建立。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的框架,应当在宏观上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匹配人才层次高移;在中观上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培养复合职业人才;在微观上重构课程教学体系,渗透职业核心素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宇正 汤霓
培养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重要的时代使命。技能型社会建设离不开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必须确保人才梯队结构对接产业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嵌合生产需求,人才发展层次融入技能类型。然而,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仍面临着培养质量和结构失衡、职业教育资源滞后、校企间共育机制失活等现实困境。基于建设技能型社会的远景目标,我国要打破“学历至上”导向,助力技能型社会经济发展;构筑“类型特色”体系,推动技能型社会人才进阶;弘扬“工匠精神”价值,营造技能型社会良好氛围,推动技能强国步入新征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魏翔
全媒体时代不但为各领域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要想迅速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趋势,提高行业竞争力,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是必然的。文章通过全媒体带来的影响、全媒体视域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价值指向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春絮 张春明 邵长兰
随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历层次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基本建成,职业专科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升入职业本科继续学习。保障“专本衔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首先需要确立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跨层次人才培养的内涵,运用类型观的理论视角,明确“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的实体、对象和特征要素。已有的跨层次人才培养实践中存在着培养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学科化、培养方式固化等问题。为进一步实现“专本衔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从加强类型化的制度改革、明确类型化人才培养定位和改进类型化培养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专本衔接”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栋 王海军
"互联网+"对产业结构的渗透和改造,为职业教育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职业教育要积极响应"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对接新经济形态下的人才技能要求,借助互联网思维,树立开放、多元、共享的新型教育观念,通过交互式教学、慕课、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手段优化教育供给,逐步构建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 职业教育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化移 刘元
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新征程,2030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技术技能人才彰显出开放性、绿色性、优质性、国际性四大现代性特征。为了构建起面向世界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需要落实打造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学习平台、坚持"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多方参与的培养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凤敏 沈亚强
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战略选择。从心理学视域来看,技术技能人才是一种知识与技术技能兼具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它经历了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表现出了鲜明的心理特征。为此,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技术技能人才的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改革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培养模式,为促进我国经济增效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建生
新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国家建立健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文章提出了学制设计一体化,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一体化,岗、课、赛、证一体化,建立数字化个人技能成长档案,实训基地建设一体化的“中高本”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晶晶 沈敏敏
从职业教育终身化的视角探索高技能人才开发体系的优化与创新,提出构建一个学习者终身参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元主体共同合作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更为开放的制度环境和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景贵 黄亮
本文基于心理学的专业视角,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心理过程、发展的心理基础及评价的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解读,提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积极心理策略:在教育理念上应该促进心理发展,培养目标上要重视心理资本建设,在课程开发上要强化心理建构,教学模式上要优化心理训练,评价标准上要突出心理能力,成长过程上拓展心理辅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力 郑玉华
教育评价一直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而增值评价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前沿的教育评价方式。在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增值评价,可以通过探索增值评价的有效应用破解职业教育评价难题,通过精准评估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真实反映学校办学绩效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增值评价需要在方法上坚持科学量化原则,在内容上坚持知能并重原则,在过程上坚持动态评估原则,在价值上坚持面向全体原则。要立足发展实际,构建增值评价指标体系;要整合数据资源,建立学生数据收集平台;要加强政府规划,健全评价制度保障体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增值评价 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莹 吴娟 金轶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电力企业已进入高度需要人才、高度依赖人才的发展阶段,一线技能工人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和安全运行,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本文以情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将经验丰富但缺乏系统理论的在职技能人员与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经验的青年员工结成团队共同培养的"互师互补"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SN供电公司的实践,进一步阐释了"互师互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和优越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