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87)
2023(15065)
2022(12529)
2021(11990)
2020(9693)
2019(22590)
2018(22683)
2017(42940)
2016(24547)
2015(27702)
2014(28229)
2013(26677)
2012(24634)
2011(22302)
2010(22611)
2009(20323)
2008(19886)
2007(17611)
2006(15838)
2005(14151)
作者
(68850)
(56921)
(56472)
(54114)
(36651)
(27024)
(25821)
(22259)
(21908)
(20668)
(19497)
(19208)
(18148)
(18092)
(17834)
(17728)
(17117)
(17016)
(16424)
(16399)
(14423)
(14197)
(13782)
(13149)
(12796)
(12785)
(12720)
(12691)
(11418)
(11356)
学科
(88392)
经济(88285)
管理(65822)
(62605)
(51112)
企业(51112)
方法(37934)
数学(32242)
数学方法(31755)
中国(30021)
(27261)
教育(23371)
(22639)
(22444)
业经(21444)
理论(19055)
地方(18817)
农业(18000)
(16712)
(15885)
贸易(15879)
(15386)
技术(14980)
(14924)
(14519)
(13819)
银行(13775)
(13767)
环境(13718)
(13690)
机构
大学(342343)
学院(338464)
管理(129213)
(126729)
经济(123605)
研究(117897)
理学(111480)
理学院(110136)
管理学(108052)
管理学院(107419)
中国(82475)
(74881)
科学(73545)
(59551)
(59359)
研究所(54450)
(54285)
师范(53893)
(53607)
中心(51667)
(51568)
业大(49187)
北京(47994)
财经(47104)
师范大学(43815)
(42805)
(42695)
农业(41843)
教育(41482)
(41444)
基金
项目(227664)
科学(179751)
研究(173041)
基金(161668)
(139972)
国家(138660)
科学基金(118289)
社会(105402)
社会科(99495)
社会科学(99470)
(89724)
基金项目(85064)
教育(84775)
(77303)
自然(76130)
自然科(74314)
自然科学(74294)
编号(73483)
自然科学基金(72935)
资助(66191)
成果(62717)
课题(53022)
重点(51982)
(51096)
(49444)
(47010)
项目编号(44754)
教育部(44058)
创新(43554)
(43043)
期刊
(141695)
经济(141695)
研究(108725)
中国(70111)
教育(66014)
学报(52521)
(49550)
科学(48605)
管理(46807)
(42942)
大学(40473)
学学(36583)
农业(34653)
技术(32112)
(28453)
金融(28453)
业经(23699)
财经(22307)
经济研究(21855)
图书(19573)
(18995)
问题(18546)
(17245)
职业(16670)
理论(15955)
科技(15664)
(15557)
论坛(15557)
(15511)
现代(15343)
共检索到505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童世骏  
邓小平在1983年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中"未来"是时间概念,"世界"是空间概念,"现代化"则是一个既包括又超越了时空概念的价值概念:它是迄今为止中外文明的结晶,也是从今往后人类进步的目标。尽管学术界对"现代化"的概念有多种理解,也有许多批评,但如果我们像S.N.艾森斯塔特那样把"现代性"的核心理解为一种"深度的反思性"的话,[1]是有足够理由把"现代化"作为一个正面价值来"面向"或追求的。这种意义上的"现代化"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在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燕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教育现代化,不用说,也是一种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任何实践者的实践背后都存在着某种理论的支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讨论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领域的基本问题,在教育学中,理论与实践是始终分不开的,教育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影响教育实践。因此,民族教育理论与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换言之,民族教育现代化理论与民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傅维利  王东  
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公民的现代化 ,而公民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之本。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教育的率先现代化对于国家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现代化教育包括全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适合社会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等。中国教育现代化应实施“重点投入 ,优先发展”、“确保基础 ,高层统筹”、“集中几点 ,放开一片”、“经济制导 ,法规制约”四大发展战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鸿  
教育现代化: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周鸿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不断改革的过程。在过去,人们往往片面地注重传统与现代相对抗的方面,在教育改革中多是以现代否定传统而放弃反映民族特色的传统,忽视了传统与现代之间互补互动而必须整合这个重要方面。在当今世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铁映  
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是我国经济、科学、社会研究工作的一件大事,是我国科学研究工作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经过三十多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我们终于认识了软科学研究的巨大作用,把软科学提到了国家领导者、各级政府决策者、科技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的面前。这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一个历史功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禇宏启  
教育现代化是指与教育形态的变迁相伴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的历史过程。教育现代性是现代教育一些特征的集中反映,它体现了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教育呈现出的一种新特点和新性质。人们对教育现代化这一历史过程的起点、分期和前景的认识并不一致,在此谈一下笔者个人的看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何传启  毕晓梅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潮流,教育是世界现代化的一个决胜因子,教育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胜负手。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和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和战略需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的要求,国家教委于全国普通高级中学教育工作会议后,正式提出了《关于评估验收1000所左右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通知》,以推动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和思考,关于教育现代化就多数人来说已形成了初步的共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褚宏启  
21世纪的中国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2.0的中国版本,既要充分反映全球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对教育的共性要求,又要充分反映中国国家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特殊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要承担"双重任务",既要完成2.0阶段的任务,还要完成1.0阶段没有完成的任务、解决1.0阶段遗留下来的问题。中国教育现代化2.0的目标定位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培养21世纪的现代人,聚焦于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素养、自主发展素养、信息素养等核心素养。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教育现代性的增长与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包括人道性、民主性、理性化、法治性、生产性、信息化、国际性等七个典型的现代性特征,其中人道性居于统帅地位。当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2.0,要聚焦于教育现代性的增长与实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琇智  
科学地界定教育现代化这一概念,是对教育现代化进行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在对教育现代化既有概念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对教育现代化作出科学的界定。 一、既有教育现代化概念的逻辑分析 从既有的研究看,学者们对教育现代化的界定差异很大。在此,谨列举几例进行分析。 1.“教育现代化不仅指校舍和设备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邵泽斌  
过度关注诸如获奖、等级、"帽子"等数字和符号的教育现代化实践方式,建构了教育的"数字现代化"和"景观现代化"状态。教育数字现代化的实质是一种浅层主义的教育发展、表层主义的教育实践、工具主义的教育评价和虚假主义的教育繁荣。我们需要一种超越数字和符号的、整体的、体验的、温暖的教育生态现代化。教育生态现代化是教育的传统气质在现代体制下的回归与超越,是教育向传统与现代的双向敞开,是积淀着传统气质、洋溢着现代精神、"最现代"和"最传统"的教育形态。推进教育生态现代化的转型发展,需要深化三个方面的反思性实践。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锡敏  
本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一场史无前例的数学教育现代化改革运动(又称“新数学”)蓬勃兴起,但仅仅历经十余年时间,就在一片抨击声中宣告失败.如此大起大落的教育改革运动,自然引人注目,人们也从不同角度对这场运动作过评价.如“恢复基础”(Back to the Basics)参与者们认为,“新数学”(New Math)使学校成了实验的展示场,“教育工作者仅仅为了变化而在持续不断进行变化,新数学、新教科书对教育成效的改善毫无作用,他们不过是使用骗术,用了莫名其妙的专门术语愚弄门外汉罢了.”因此,“恢复基础”的倡导者们主张,一律取缔“新数学”,回到基础.历史证明,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天雪  
教育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和前提,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教育现代化政策体系日渐形成,政策位阶日渐提升,政策力度日渐强化。2019年初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部以"现代化"为标题的顶层政策文件,是教育现代化政策体系的总政策,是实现教育强国的战略安排。各省相应的行动方案也逐步制订落地,作为经济、文化、教育大省的浙江是较早着手这项准备的省份,《浙江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这一文本总体体现了迈向教育现代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逯行  黄荣怀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过程,不仅发生在学校内部,也发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数字化转型在提升教育效率、拓展教育场景的同时,也引发了现代化风险。本文采用了田野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生活在农村-县城-城市不同社会发展区域的祖-父-孙三代人进行观察和访谈,从普通人的视角阐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教育现实问题。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期的教育实践主体面临困境、混乱、妥协、矛盾与冲突等多种困扰,并进一步构建了数字化转型期教育主体技术异化问题的分析框架,从四个关键进程的视角提出了数字化转型期现代化风险的消解与治理策略,包括接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过程性偏差、明确治理主体与治理对象并设计治理规则、构建智能技术治理体系、开展数字化转型风险防范的教育社会实验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上海教育现代化法治与社会环境研究》课题组  夏秀蓉  王中  
一、创建上海教育现代化的法治环境(一)确立教育现代化法治环境建设的目标本市到2010年建设教育现代化法治环境的总目标是:以宪法精神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指引,遵循“法制统一”原则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