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57)
2023(5554)
2022(3917)
2021(3663)
2020(2720)
2019(6131)
2018(6474)
2017(10418)
2016(7043)
2015(8147)
2014(8595)
2013(7187)
2012(6323)
2011(5715)
2010(5973)
2009(5150)
2008(5078)
2007(4764)
2006(4421)
2005(4364)
作者
(17293)
(14136)
(14068)
(13702)
(9000)
(6685)
(6565)
(5749)
(5388)
(5173)
(4804)
(4752)
(4632)
(4574)
(4561)
(4451)
(4396)
(4317)
(4163)
(3996)
(3909)
(3543)
(3503)
(3427)
(3239)
(3229)
(3228)
(3105)
(2897)
(2830)
学科
(19260)
经济(19240)
教育(18775)
中国(14827)
(12298)
管理(12296)
(8739)
企业(8739)
(8284)
理论(7845)
(7230)
发展(6763)
(6641)
业经(6617)
教学(6612)
(6506)
农业(5604)
地方(4982)
方法(4606)
技术(4220)
(4111)
(4079)
研究(3912)
产业(3767)
(3645)
(3585)
数学(3434)
(3414)
信息(3351)
数学方法(3343)
机构
大学(90612)
学院(87085)
研究(34686)
教育(27547)
(26719)
经济(25857)
管理(24347)
(23282)
师范(23164)
(21464)
理学(20421)
科学(20322)
理学院(20060)
管理学(19442)
中国(19332)
管理学院(19259)
师范大学(19182)
(17188)
研究所(15652)
(15481)
技术(14468)
北京(14387)
职业(14133)
中心(14007)
(12759)
(12595)
(12541)
(12042)
业大(10919)
教育学(10566)
基金
项目(53541)
研究(47348)
科学(43648)
基金(34539)
教育(30209)
(29244)
国家(28829)
社会(27506)
社会科(25669)
社会科学(25663)
科学基金(23957)
(22786)
编号(22516)
成果(21155)
(20951)
课题(19305)
基金项目(17042)
(16754)
规划(14177)
重点(13928)
(13511)
项目编号(13085)
(12973)
资助(12914)
自然(12912)
(12789)
自然科(12628)
自然科学(12626)
自然科学基金(12387)
(12240)
期刊
教育(47280)
研究(37590)
(32782)
经济(32782)
中国(28787)
(12802)
学报(12325)
技术(12134)
职业(12055)
科学(11135)
大学(10793)
(9524)
管理(9386)
农业(8846)
学学(8327)
技术教育(7930)
职业技术(7930)
职业技术教育(7930)
(6275)
论坛(6275)
业经(5796)
(5761)
金融(5761)
(5602)
高等(5452)
经济研究(5073)
财经(5057)
成人(5031)
成人教育(5031)
图书(4953)
共检索到145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禇宏启  
教育现代化是指与教育形态的变迁相伴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的历史过程。教育现代性是现代教育一些特征的集中反映,它体现了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教育呈现出的一种新特点和新性质。人们对教育现代化这一历史过程的起点、分期和前景的认识并不一致,在此谈一下笔者个人的看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本文认为工业化与教育现代化并无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教育现代化的起点并不是工业化,而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而推动国民教育制度产生的动力来自于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滕星  苏红  
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1995年全国人口抽查公布的资料表明,5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是1亿零8百万,占全国人口的8.98%。尽管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不大,但分布十分广阔,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就约达61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4.3%。几乎全部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名贵药材、热带作物及畜牧业基地均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而且边境90%的地区为少数民族所居,还有20多个民族跨境居住。这些因素使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教育担负着培养大批民族地区“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与民族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新祝  
论科技教育在农民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中央党校研究生部王新祝所谓农民现代化,是指农民从一个落后的乡土社会进入发达的文明社会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传统农民自我扬弃和超越的过程,绝大多数农民将逐步离开农业,剩余的则变为现代农民。农民现代化,作为一种人的现代...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傅维利  王东  
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公民的现代化 ,而公民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之本。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教育的率先现代化对于国家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现代化教育包括全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适合社会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等。中国教育现代化应实施“重点投入 ,优先发展”、“确保基础 ,高层统筹”、“集中几点 ,放开一片”、“经济制导 ,法规制约”四大发展战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鸿  
教育现代化: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周鸿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不断改革的过程。在过去,人们往往片面地注重传统与现代相对抗的方面,在教育改革中多是以现代否定传统而放弃反映民族特色的传统,忽视了传统与现代之间互补互动而必须整合这个重要方面。在当今世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钟贞山  赵晓芳  
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过程和表现形式,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要构建内涵式发展、中高等职教育发展相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渗透、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提高人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建设的美好愿景,是职业教育思想现代化、职业教育内容现代化、职业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国际化、职业教育体制现代化、职业教育现代化与工业化进程相促进的过程,需要加强产教融合、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规划发展职业教育现代化2035,成为建设公平普及、优质终身和有创新服务能力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志彪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承担着为中国基本现代化进程探路、示范的历史使命。为率先走出一条落后国家赶超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在战略定位上,应该体现更高、更全面的战略态势。该文指出了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对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可以做出示范的重点领域。为了克服可能的发展陷阱,苏南建设现代化示范区除了要加速自身的改革外,还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尤其是来自中央政府的各种支撑条件和政策的支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何传启  毕晓梅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潮流,教育是世界现代化的一个决胜因子,教育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胜负手。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和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和战略需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的要求,国家教委于全国普通高级中学教育工作会议后,正式提出了《关于评估验收1000所左右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通知》,以推动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和思考,关于教育现代化就多数人来说已形成了初步的共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褚宏启  
21世纪的中国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2.0的中国版本,既要充分反映全球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对教育的共性要求,又要充分反映中国国家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特殊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要承担"双重任务",既要完成2.0阶段的任务,还要完成1.0阶段没有完成的任务、解决1.0阶段遗留下来的问题。中国教育现代化2.0的目标定位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培养21世纪的现代人,聚焦于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素养、自主发展素养、信息素养等核心素养。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教育现代性的增长与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包括人道性、民主性、理性化、法治性、生产性、信息化、国际性等七个典型的现代性特征,其中人道性居于统帅地位。当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2.0,要聚焦于教育现代性的增长与实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琇智  
科学地界定教育现代化这一概念,是对教育现代化进行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在对教育现代化既有概念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对教育现代化作出科学的界定。 一、既有教育现代化概念的逻辑分析 从既有的研究看,学者们对教育现代化的界定差异很大。在此,谨列举几例进行分析。 1.“教育现代化不仅指校舍和设备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邵泽斌  
过度关注诸如获奖、等级、"帽子"等数字和符号的教育现代化实践方式,建构了教育的"数字现代化"和"景观现代化"状态。教育数字现代化的实质是一种浅层主义的教育发展、表层主义的教育实践、工具主义的教育评价和虚假主义的教育繁荣。我们需要一种超越数字和符号的、整体的、体验的、温暖的教育生态现代化。教育生态现代化是教育的传统气质在现代体制下的回归与超越,是教育向传统与现代的双向敞开,是积淀着传统气质、洋溢着现代精神、"最现代"和"最传统"的教育形态。推进教育生态现代化的转型发展,需要深化三个方面的反思性实践。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锡敏  
本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一场史无前例的数学教育现代化改革运动(又称“新数学”)蓬勃兴起,但仅仅历经十余年时间,就在一片抨击声中宣告失败.如此大起大落的教育改革运动,自然引人注目,人们也从不同角度对这场运动作过评价.如“恢复基础”(Back to the Basics)参与者们认为,“新数学”(New Math)使学校成了实验的展示场,“教育工作者仅仅为了变化而在持续不断进行变化,新数学、新教科书对教育成效的改善毫无作用,他们不过是使用骗术,用了莫名其妙的专门术语愚弄门外汉罢了.”因此,“恢复基础”的倡导者们主张,一律取缔“新数学”,回到基础.历史证明,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欢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冲突已成为人类文化领域的主题。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在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对人文教育产生了一些冲突与弊端。深刻分析造成这些弊端与冲突的根源,促进科学教育技术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发展,对实现我国现代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