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92)
2023(19322)
2022(16663)
2021(15710)
2020(12984)
2019(29799)
2018(29421)
2017(55310)
2016(30710)
2015(34296)
2014(34029)
2013(33021)
2012(30351)
2011(27467)
2010(27625)
2009(25472)
2008(24675)
2007(21976)
2006(19467)
2005(17462)
作者
(87086)
(72338)
(72095)
(68551)
(46156)
(34919)
(32707)
(27941)
(27560)
(26105)
(24578)
(24499)
(23105)
(22941)
(22773)
(22369)
(21732)
(21413)
(20809)
(20702)
(17992)
(17950)
(17431)
(16636)
(16226)
(16139)
(16103)
(15981)
(14561)
(14400)
学科
(110567)
经济(110398)
管理(85068)
(81243)
(66796)
企业(66796)
方法(47698)
数学(40591)
数学方法(40061)
中国(34755)
(33065)
(33044)
(27629)
业经(25770)
(25354)
教育(24372)
(24187)
贸易(24176)
(23595)
地方(22593)
农业(22126)
理论(21733)
(19434)
财务(19358)
财务管理(19311)
技术(18763)
(18662)
银行(18599)
(18291)
金融(18286)
机构
大学(427195)
学院(421983)
(162556)
经济(158827)
管理(156861)
研究(149836)
理学(135193)
理学院(133500)
管理学(130956)
管理学院(130178)
中国(107174)
科学(92645)
(92526)
(78322)
(76467)
(71374)
研究所(69553)
中心(66773)
(63774)
业大(63325)
(63155)
师范(62525)
财经(61552)
北京(58698)
农业(56053)
(55967)
(54372)
(51054)
师范大学(50952)
经济学(49555)
基金
项目(286882)
科学(225634)
研究(212314)
基金(206277)
(181448)
国家(179711)
科学基金(152130)
社会(132263)
社会科(124964)
社会科学(124931)
(112104)
基金项目(108217)
教育(102222)
自然(98248)
(96366)
自然科(95896)
自然科学(95866)
自然科学基金(94168)
编号(87181)
资助(84425)
成果(73780)
重点(65850)
(64495)
课题(62489)
(61862)
(59861)
创新(55720)
教育部(55539)
科研(54688)
(54190)
期刊
(180689)
经济(180689)
研究(133124)
中国(91563)
学报(71383)
教育(71061)
(65793)
科学(63765)
(60690)
管理(58506)
大学(54397)
学学(50118)
农业(45081)
技术(36752)
(36534)
金融(36534)
财经(30482)
经济研究(29083)
业经(29035)
(26234)
(23498)
问题(23201)
图书(21817)
(20831)
科技(19937)
(19811)
理论(18786)
技术经济(18117)
业大(17974)
(17930)
共检索到637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锦华  
从人力资本的外部性理论出发,考察教育私人投资的社会溢出和劳动力流动带来的教育公共投资的城乡与区域溢出效应,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投资决策的变化。结果表明,教育的溢出效应对弱势家庭和弱势地区政府教育投资激励产生抑制效果,一方面是教育的现有差距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作为主要投资来源的政府和家庭的激励程度的降低又进一步恶化了教育投入不平衡的程度,差距随着经济和教育投资的不同增长路径越来越大,弱势家庭与弱势地区的教育投入有陷入"低发展陷阱"的危险。需要建立针对弱势家庭的风险性补偿机制,以及针对弱势地区的区域性补偿机制,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晓莉  孙启林  
教育公平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之所以关注,正因为它重要;之所以倡导,正因为它缺失。为了使公平的教育不再缺失,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在这些措施中,针对弱势群体实施补偿教育是各国追求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美国历来有重视自由、民主、平等的传统,这一点也体现在了教育领域之中。对弱势群体实施补偿教育以达到教育结果公平的理论和实践,正是这一点的体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魏宏聚  
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中部崛起"战略为中部义务教育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对中部义务教育实施弱势补偿不仅具有现实依据,同时具有适切的理论依据,本研究提出的义务教育弱势补偿的四种模式为中部义务教育的崛起指明了具体的道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翠娥  王杰  
主要运用生命历程理论,通过深入访谈法收集贫困者"主诉"的生活史,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贫困家庭的产生是先赋性弱势与事件性弱势在家庭内累积的过程和结果,先赋性弱势累积的影响具有基础性,事件性弱势累积的影响则具有直接性。先赋性与事件性累积双高的贫困家庭,贫困的自我再生机制最强,个体能动性的作用空间最小;先赋性与事件性累积双低的贫困家庭个体能动性的作用空间最大,家庭脱贫潜力最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庞丽娟  孙美红  王红蕾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让贫困地区的儿童接受良好教育,是科学扶智而脱贫的重要任务,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建立学前教育基本免费制度已具有良好的社会与实践基础。我国建立学前教育基本免费制度时,要明确学前教育基本免费制度的目标与对象,重点保障贫困地区和弱势儿童的学前教育需求;要以政府为主导,合理划分政府间财政分担比例,建立学前教育基本免费制度的经费保障机制;要分阶段、分年限、分人群,稳步推进学前教育基本免费制度;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督导评估与奖惩问责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迪  陈蔚镇  
目前,我国对于城市拆迁过程中的弱势群体保护问题的研究都是从制度和法律视角探讨,然而在市场环境中拆迁价格形成的机制并没有体现弱势群体对城市资源的特定诉求,拆迁价格确定的分歧由此产生,这也就是弱势群体在旧城改造中拆迁矛盾产生的根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正元  徐肇俊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阶层的分化也在加速,弱势群体随之产生。由于弱势群体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家庭经济收入很低甚至入不敷出,最终导致弱势群体子女教育贫困。这一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本先  刘世清  
贫困农民、下岗失业者、进城民工等是构成当前弱势群体的主要成份在弱势群体子女的义务与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严重失衡解决弱势群体教育公平问题必须综合考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敬朴  
本文证实了“农村教育为弱势事业”的事实判断与“农村教育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自变量”的价值判断,提出了农村教育弱势走强的对策思路:在教育方针、教育发展战略、教育发展目标及政府拨款上调整战略管理,使之定向有序地解决城乡不同地区教育共同发展的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庞丽娟  夏靖  孙美红  
为维护弱势儿童教育权利,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和健康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采取多种扶助政策保障弱势儿童享有平等的学前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研究发现,国际弱势儿童学前教育扶助政策主要特点有:1.立法明确并保障弱势儿童享有平等的学前教育权利;2.强化政府扶助弱势儿童学前教育的主导责任;3.坚持公平导向的财政投入原则,优先扶助弱势儿童;4.以公办学前教育为主体确保弱势儿童获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5.建立多种扶助制度,为弱势儿童提供免减和有资助的学前教育;6.依托国家专项行动计划优先发展弱势儿童学前教育。国际政策与经验对于我国制定和完善弱势儿童教育扶助政策,进而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而有益的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谢童伟  
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对于中西部劳动力输出省份意味着人力资本流失,而对东部地区则是人力资本额外增加。在我国目前"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下,这种人力资本溢出造成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与收益非对称性,而给东部带来了人口及财政红利。因此,为促进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应对中西部地区进行教育补偿;而将义务教育的重心提升到中央财政则是最有效的补偿方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良火昆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个人(家庭)成本补偿的必然性●陈良火昆一、我国个人家庭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现状(一)实行成本补偿的政策演变1.委培生制我国开始实行个人(家庭)成本补偿要从委培生说起。委培制是以个人承担未来去特定单位(部门)工作为代价,换取特定单位代为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慧慧  闫树涛  
由于成人教育的教育功能、教育对象、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在服务精准扶贫上具有其他教育类型不可企及的优势,因此,需要通过精准识别,关注弱势群体、精准帮扶,设立专项基金、精准培养,加强师资保障、精准发力,集合扶贫力量等策略,来推动成人教育扶贫工作开展。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萧今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性人口流动使职业重新区分和组合,导致了社会阶层的重构。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新兴工商业实体,由于缺乏充足的职前教育培训准备,缺乏可利用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资源,居住的社区缺乏社会服务设施,他们长期陷入不利境地,成为弱势群体。教育有两重性,既可以促进一个人向上流动,也有社会分层和阻碍向上流动的作用。继续教育作为第二次机会,政府的投资和转移支付应该着重放在公共空间的建设,改善弱势群体社会活动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便于不同的教育服务机构和志愿者进入,为弱势群体提供切身需要的教育培训和服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岳龙  
男生性别弱势现象,实质上反映了自近代以来教育现代性的内在危机。在基础教育领域,积极关注"因性施教",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关注"因性施教"并不是人为夸大男女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而是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上寻找更好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有效解决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教育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