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51)
2023(3527)
2022(2798)
2021(3042)
2020(2347)
2019(5489)
2018(5662)
2017(8641)
2016(6123)
2015(7163)
2014(7483)
2013(6419)
2012(6416)
2011(5851)
2010(6316)
2009(5604)
2008(5796)
2007(5550)
2006(5081)
2005(4822)
作者
(15557)
(12968)
(12842)
(12516)
(8299)
(6311)
(6075)
(5172)
(5060)
(4923)
(4579)
(4237)
(4158)
(4149)
(4143)
(4102)
(4085)
(3934)
(3817)
(3737)
(3598)
(3288)
(3218)
(3139)
(2984)
(2963)
(2944)
(2814)
(2709)
(2695)
学科
教育(19067)
(14632)
经济(14609)
管理(11893)
中国(11307)
(8321)
理论(7702)
(7437)
(7160)
企业(7160)
教学(6657)
方法(5640)
数学(4384)
数学方法(4192)
(4176)
(3931)
发展(3834)
(3825)
(3710)
研究(3597)
思想(3569)
技术(3404)
(3401)
政治(3386)
(3341)
改革(3209)
思想政治(3181)
政治教育(3181)
治教(3181)
高等(3159)
机构
大学(83301)
学院(77148)
研究(31939)
教育(27573)
(22357)
师范(22241)
(20773)
(20569)
经济(19890)
管理(19830)
科学(19226)
师范大学(18457)
中国(18073)
(16443)
理学(16269)
理学院(15916)
管理学(15231)
管理学院(15055)
研究所(14811)
北京(14225)
(14073)
技术(13477)
中心(13429)
职业(12578)
(11329)
(11141)
(11004)
(10734)
教育学(10548)
业大(9657)
基金
项目(43784)
研究(38592)
科学(35261)
基金(27686)
教育(27134)
(23611)
国家(23219)
社会(20619)
社会科(19039)
社会科学(19034)
成果(18892)
科学基金(18572)
编号(18548)
(17945)
(17715)
课题(16700)
(14535)
基金项目(13201)
资助(11985)
规划(11713)
重点(11597)
(11472)
项目编号(11126)
(10946)
自然(10874)
自然科(10646)
自然科学(10644)
(10472)
教育部(10443)
自然科学基金(10438)
期刊
教育(47374)
研究(35632)
中国(28088)
(26640)
经济(26640)
学报(12793)
职业(11267)
技术(11105)
大学(10901)
科学(10573)
(9827)
(9046)
学学(8427)
管理(7998)
技术教育(7292)
职业技术(7292)
职业技术教育(7292)
农业(6699)
(5839)
论坛(5839)
(5478)
金融(5478)
高等(5456)
(5217)
图书(5106)
成人(5099)
成人教育(5099)
高等教育(4824)
财经(4712)
发展(4258)
共检索到136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涂宏斌  曹小艳  
本文通过研究一般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建立起进化分析模型。将进化分析模型运用到学校教育活动中,形成了对教育活动本质的描述,即作为具有自主成长潜能的学习主体,在育人环境的选择下,其自主成长的某些特质得以释放和保留,从而使学习主体的素质得以改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化教育观:自主成长的本质是素质的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做教育就是做环境,要充分重视环境育人功能;多元杂交(融合)是实现环境优化的有效途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亨利·J·波金森   周作宇  
自柏拉图以来的教育观可概括为:导引教育观、传递教育观及达尔文主义教育观。导引教育观始于柏拉图,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该观点认为:教育并不是机械复制过程,而是发生在人类中的一种导引过程。它引导学生超越此岸的经验世界而达致彼岸更好的理念世界。继这种教育观之后,随着印刷术在西方的引进和传播,传递式的教育观便逐渐形成。该观点认为教育与印刷并没有什么两样,它不过是一种传递过程。被誉为现代教育理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绪琴  
钱穆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教育家。他一直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研究,并与西方教育进行比较,对二者的意义取向、精神特质和培养目标加以对照分析。在中西教育意义差异上,他认为西方教育意义仅为功利,而中国教育则在教人为人;在中西教育精神差异上,认为西方教育精神失于冷酷,而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则充满情意;在中西教育培养目标上,认为西方教育至多可培养出专家,而中国传统教育培养的则是通德通识的人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洪宗礼  
母语发展中同化与异化使母语的民族化、国际化的格局形成;母语的文化特征及母语工具性丰富的内涵,显示目标多元性;语文教育关键是用系统思想探究母语课程内部元素的科学构成关系的尝试,应受到关注;必须运用内因与外因的统一观来认识教与学的关系,从科学与艺术结合上寻求高超教学艺术;教材是教本也是学本,忽略任何一方都有失偏颇;提高语文素养的载体是教科书;应当让教科书进入"精品的天堂"。提高编写质量是关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祺午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与中外记者见面,在谈到人民期盼时,首先提到了教育。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在习近平的心中,教育一直被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关系最密切,在实现人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唐晓萍  
由介绍WTO的特征及其对教育贸易的规定入手,概括出该组织的教育观;进而对我国加入WTO有关教育的承诺进行分析,探究了对教育本质的新认定、新表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华  王小素  
《反思教育》中重申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在教育功能、教育组织原则、教育内容和数育方法等方面对教育与学习"再次做出高瞻远瞩的思考"。终身学习的应然状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超越功利主义,追求理性、人道的终身学习价值;打破"霸权"主义,促进知识体系碰撞的终身学习内容;屏弃保守主义,倡导整体、一体化的终身学习方法。该理论对建立与完善我国终身学习体系也具有启发意义: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促进终身学习的均衡性;秉持共享发展理念,增进终身学习的包容性;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终身学习的稳定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乔梁  张文京  
特殊儿童全人教育观强调共性与个性 ,完整与动态 ,障碍与潜能 ,阶段性与系统性全生涯发展的整合。全人教育观将引发我们对特殊儿童身心健康 ,正常化生活 ,成功和挫折适度的教育以及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能力的培养 ,超越障碍等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实践。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平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主体性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步得到推广,但传统的旧教育观念及其教育方法,在目前的学校中仍时有表现。有的教师不爱护学生,不尊重学生,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和语侮;有的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造成学生责任心的缺乏;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钱乃余  王家敏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既不是培养被动接受课本知识的"知识储存器",也不是机械的"职业机器人"。一个"自然人"只有经过完整职业教育的培养才有可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他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职业工人,而是一个兼备生存、发展双重目标的社会人。对此,追求就业目标的职业教育既要重视人的生存,又要强调其的发展,因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就十分突出起来。树立和倡导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学习者通过实践活动促进能力的内化与运用,正是素质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体现。自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后,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生相伴,紧密关联。为了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平  
通识教育就是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共同科目课程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大学生具备基本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它强调了人的自主性,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力求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博与专的关系。通识教育源自美国,其人文精神和全方面培养人的理念和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给我们新时期的高等教育观念以启迪,在应对教育全球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广斌  
发展性高等教育观是对传统高等教育过度功利化的批判,它坚持在人本主义观照下,关注高等教育当重视学生发展性的应然价值,认为师生的发展性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逻辑起点,发展性是一流大学的最适表征和共性追求。发展性高等教育观自现代大学诞生之日起就初显雏形,它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新的高质量高等教育观亦是其当代遵循。发展性高等教育观日渐成为指导当下高等教育实践的有效选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伟  
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为人的利益服务。教育是由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就不能不带有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色彩。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观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是人性高于神性、人权高于神权的教育观,是走向进步的教育观,是合目的的、走向文明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