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9)
2023(5631)
2022(4606)
2021(4624)
2020(3655)
2019(8403)
2018(8647)
2017(13850)
2016(9055)
2015(10490)
2014(11144)
2013(10015)
2012(9506)
2011(8744)
2010(9324)
2009(8270)
2008(8614)
2007(8496)
2006(7734)
2005(7003)
作者
(23398)
(19206)
(18757)
(18330)
(12315)
(9204)
(9002)
(7536)
(7497)
(7223)
(6654)
(6503)
(6409)
(6131)
(6017)
(6001)
(5958)
(5755)
(5659)
(5534)
(5323)
(4813)
(4759)
(4673)
(4652)
(4502)
(4390)
(4216)
(3969)
(3900)
学科
(23650)
经济(23626)
教育(21583)
管理(20702)
中国(15415)
(15027)
(12876)
企业(12876)
理论(11646)
教学(9559)
(9002)
(8210)
(7674)
业经(6825)
地方(6518)
方法(6477)
(6314)
(6190)
研究(5461)
(5442)
学法(5236)
教学法(5236)
发展(5196)
农业(5178)
(5070)
学校(4904)
技术(4710)
思想(4688)
政治(4557)
(4555)
机构
大学(122463)
学院(117862)
研究(42051)
(32567)
管理(32310)
教育(31674)
经济(31173)
(29509)
师范(29374)
(29200)
中国(27250)
理学(24937)
科学(24648)
理学院(24434)
师范大学(23772)
管理学(23656)
(23459)
管理学院(23371)
(21335)
(20510)
北京(19873)
职业(19737)
技术(19075)
(18949)
中心(18531)
研究所(18456)
(15122)
财经(14628)
(13952)
(13670)
基金
项目(60873)
研究(57787)
科学(46743)
教育(36145)
基金(35536)
社会(30398)
编号(29243)
成果(29054)
(28700)
国家(28182)
社会科(28095)
社会科学(28087)
(26708)
课题(24656)
(23724)
科学基金(22467)
(21942)
项目编号(17373)
基金项目(17101)
规划(16936)
(16238)
研究成果(15766)
(15457)
重点(15385)
(14659)
(14622)
阶段(14588)
(14578)
(14554)
(14448)
期刊
教育(58952)
研究(51733)
(49100)
经济(49100)
中国(41182)
(18932)
学报(16662)
技术(16578)
职业(15379)
大学(14247)
(13566)
科学(12906)
管理(12821)
图书(12800)
学学(10658)
技术教育(10002)
职业技术(10002)
职业技术教育(10002)
书馆(9995)
图书馆(9995)
(9667)
金融(9667)
(9364)
论坛(9364)
农业(8920)
财经(8624)
业经(8071)
高等(7678)
(7531)
(7210)
共检索到215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彭宇文  
从三十多年前对教育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探讨至今,教育法地位研究呈现出阶段性发展并趋于静态平衡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的新时代教育法治建设新要求、以"供给侧改革"为导向的教育法治改革新突破、以"公法私法化"为趋势的教育法治变革新探索的大背景下,需要以"法治先行"为理念对教育法治建设进行新思考。教育法作为独立部门法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主要表现在教育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日益彰显、教育法立法建设的体系化日趋健全、教育法调整方法的多样性日渐鲜明、教育法学科支撑的完整性日益成熟。同时,教育法地位的不断提高,为教育法独立部门法地位建设提供越来越有力的理论支撑。推进教育法独立部门法地位建设应树立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秉持学术导向的科学精神,构建多元整合的学科格局,强化实践发展的理论引领,以教育法学学科建设为抓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蒋后强  余兴凤  
面对教育法学在法学一级学科和教育学一级学科中的不同境遇,教育法学学科建设一方面要强化法律的基础理论和司法实践,另一方面必须借助教育学学科关注人才培养过程中法学知识的普及,以及培养教育法治管理人才的特点。在法治国家建设的理论框架下,大胆创新教育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分别在法学和教育学学科下招收"教育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谋求教育法学在两大学科间的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交叉互动,共同推动中国特色教育法学学科走向成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晓燕  巫志刚  
教育法规地位是一个关涉教育立法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我们主张教育法的独立性,因为其独特的调整对象——教育关系具有质的特定性,以其为基础形成的"教育法律关系"概念统摄着教育活动中人们所形成的多重复杂的法律关系,其以公民的受教育权益保护作为核心内容,有着多样化、独特化的表现形式,能够在教育与国家的动态平衡中实现与行政法规的相对独立,并与其他部门法一起和谐一致地构成我国的法律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绵涛  
教育法学学科的理论定位、理论性质、理论内容及理论形式等问题,是建构教育法学学科体系的前提性问题。从定位看,教育法学学科既可建构学科群的理论体系,也可建构学科的理论体系;从性质看,教育法学既是法学也是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也是教育管理学二级学科下的三级学科研究领域;从内容看,教育法现象及教育法学学科现象与教育法学学科理论之间存在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关系;从形式看,既可以著作形式也可以教材形式展现教育法学的学科理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明东  杜玉萍  汪萍  
学科定位问题关系到学科的生存和发展,科学的学科定位可以为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法学作为教育管理类的主要基础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本文从教育法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畴、任务和学科构建的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说明教育法学的定位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雁雷  
在我国走向法治的背景下,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更多地被提到法律层面,受教育者和社会对教育领域法律问题的关注度和公正期待度日渐增强,政府教育职能实现和学校内部治理更多地被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此,回应教育领域的法治诉求,构建教育法学学科恰逢其时。一、构建教育法学学科是回应我国教育法治实践不断发展的客观需求教育法治是教育规律与法治规律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内生性需求。在相当长的历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立鹏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国家制订《少数民族教育法》,以深入推进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尽快实现民族教育与全国教育同步发展。本文提出了加快推进《少数民族教育法》制订工作的思路及《少数民族教育法》草案设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霄兵  
教育法学作为教育学、法学的交叉学科,在西方已经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严格意义上的教育法学概念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特别是教育立法出现之后才出现的。伴随着教育法制事业的发展,教育法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在不断地发展。但是,目前教育法学的学科地位仍然没有得到真正的确立,教育法学的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教育法学学科建设是实践发展的需要当前,推进教育法学学科的建设,是需求使然、发展使然、形势使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教育法规地位新探●李晓燕探讨教育法规的地位就是要弄清楚教育法规体系在我国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问题的焦点在于教育法规能否构成独立的法律部门。对此,目前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主张。第一种主张认为,教育法规是以属于行政法下的一个小分支。这曾经是被人们普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秦惠民  申素平  
法学新学科和教育研究领域新学科的不断涌现,是法学发展和教育研究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伴随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国的法治进程,教育领域中产生和出现了大量新的纠纷和法律问题,同时,这些纠纷和问题也是法学研究、教育研究的新问题与新对象,而研究这些新纠纷、新问题的现实需要,使得法学和教育研究领域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教育法学。教育法学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学科专业蓬勃发展的十几年,正是我国法治进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蔡金花  
我国教育领域内不断出现的教育纠纷对教育法的可诉性提出了要求。本文从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实出发,认为提高教育法的可诉性,应当增强教育法的平抑功能和惩罚功能,明晰学校与学生、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提高教育立法的质量以及增强纠纷解决机构的积极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袁伟  
教育法的价值问题是教育法的基础理论问题,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学界应有的重视。对教育法的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应以价值哲学与法哲学的原理为基础和依据。教育法的价值可分为终极价值、核心价值、一般价值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是公民受教育权、政府责任、教育秩序与自由。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卫勇  
也谈教育法的地位——兼与李晓燕同志商榷●周卫勇近年来,关于教育法的地位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主张,如“教育法地位独立说”、“教育法归属行政法说”、“教育法地位发展说”等等①,《教育研究》1996年第6期又刊载李晓燕同志的文章《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高等教育史学科建设再探刘海峰高等教育史是高等教育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笔者曾于1992年12月撰写《高等教育史学科建设初探》一文,初步论述了高教史学科的性质、地位、作用、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在前文的基础上,主要从中国高教史的角度,进一步论述研究高...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伟  
残疾人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更好地保障残疾人基本的受教育权,我国新修订实施的《残疾人教育条例》能否满足其需求?本文以《残疾人教育条例》为核心,将之与美国、英国和日本的特殊教育法律进行了比较。通过研究发现,在教育理念上,各国法律都遵循着融合教育的思想,追求公平和正义,并从全纳到高质量进行转变;在对残疾人和特殊教育的认识上,都以特殊需要为核心要点,在具体实践层面各国和地区则有所不同。英国从分类走向了不分类;美国的残疾类型则越来越多,与之伴随的是干预措施越来越精细;日本则对极重度儿童实施免去就学义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