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53)
- 2023(5574)
- 2022(4445)
- 2021(4527)
- 2020(3657)
- 2019(8841)
- 2018(9014)
- 2017(15992)
- 2016(9716)
- 2015(11230)
- 2014(11429)
- 2013(10320)
- 2012(9146)
- 2011(8565)
- 2010(8961)
- 2009(7582)
- 2008(7302)
- 2007(6507)
- 2006(5739)
- 2005(5184)
- 学科
- 济(32526)
- 经济(32508)
- 管理(20413)
- 业(19368)
- 教育(19289)
- 方法(19018)
- 数学(17720)
- 数学方法(17190)
- 企(15176)
- 企业(15176)
- 中国(13706)
- 理论(10336)
- 教学(8549)
- 农(8518)
- 学(8044)
- 业经(6202)
- 技术(6119)
- 发(6077)
- 财(5573)
- 农业(5446)
- 发展(5130)
- 贸(5041)
- 贸易(5038)
- 展(5007)
- 易(4912)
- 学法(4537)
- 教学法(4537)
- 地方(4524)
- 制(4220)
- 研究(4219)
- 机构
- 大学(128809)
- 学院(125328)
- 管理(44281)
- 研究(43253)
- 济(43186)
- 经济(42048)
- 理学(38726)
- 理学院(38230)
- 管理学(37019)
- 管理学院(36784)
- 教育(29070)
- 京(28845)
- 范(26584)
- 师范(26443)
- 科学(25877)
- 中国(25863)
- 师范大学(21751)
- 所(21096)
- 江(19485)
- 研究所(19390)
- 北京(18949)
- 中心(18695)
- 技术(18432)
- 财(18163)
- 农(17767)
- 业大(17711)
- 职业(16555)
- 院(15508)
- 州(15449)
- 财经(14714)
- 基金
- 项目(83188)
- 科学(67196)
- 研究(66336)
- 基金(57052)
- 家(49329)
- 国家(48820)
- 科学基金(41661)
- 教育(40254)
- 社会(39160)
- 社会科(36926)
- 社会科学(36917)
- 省(34255)
- 划(30950)
- 编号(29837)
- 基金项目(28314)
- 自然(26452)
- 自然科(25927)
- 自然科学(25924)
- 成果(25813)
- 自然科学基金(25434)
- 资助(24741)
- 课题(23829)
- 重点(20264)
- 部(19974)
- 年(19802)
- 发(18734)
- 规划(18483)
- 教育部(17897)
- 项目编号(17818)
- 创(17567)
共检索到188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彭振川
教育不仅在内容上服务于社会的物质生产,而且在形式上也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生产方式的特征。“隐喻”一词概括了二者在特征上的相似性:在自然经济和工业经济时期,教育模式分别是手工劳动生产和机械化生产的隐喻;在信息经济时期,它将是新的生产方式的隐喻并将呈现出全新的特征。
关键词:
教育 教育模式 生产方式 隐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晓珊 戚万学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变人类的知识生产方式,催生一种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智能机器从知识生产的辅助者进化为与人类并驾齐驱的“新生产者”。智能机器对割裂的学科知识进行跨界跨域整合,凭借一维的语言打通和聚合各种形态的知识,知识第一次以“非人”的方式被生产出来。我们要建立一种新的知识观,摒弃知识只能“由人”来生产的理念,树立一种知识必须“为人”而生产的新理念。人类需要发展新的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生产方式,为了人的发展、以人的方式生产知识,而不是以机器为目的、以机器的方式生产知识。知识的机器生产模式对人类的知识产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对于知识生产机器的驾驭能力要与智能机器的生产能力同步成长。教育中的知识生产本质上是人的再生产,智能机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要素将参与到人的再生产流程之中。知识的机器生产作为人的再生产的新隐喻,启示我们从机器的视角重新认识教育过程中“人”的生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许多文章说隐喻是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本文分析它们提出的主要证据,并探讨隐喻的逻辑原理,试图回答:隐喻导致的认知是谁的认知,怎样判断隐喻的真伪,隐喻在教育理论的发展中有什么实际作用。
关键词:
隐喻 逻辑 类比 教育研究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智彬、石伟平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中撰文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的特征,探讨了各阶段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内容与特征,并呈现了生产方式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影响。手工业阶段生产方式的特征有:1.生产规模较小;2.围绕核心手工技术而存在;3.随着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生产逐渐分化,分工特征明显。因此,为了寻求有效的技术传承方式,实现技术的传递与扩散,学徒制成为此阶段最为普遍的方式。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常越 杨栋
如何通过实施EVA考核提升企业整体绩效管理水平,是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在借鉴现有EVA实施模式分类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绩效水平提升潜力、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基础等两方面因素,提出双维度的企业EVA实施新模式分类思路,并进一步构建出企业选择具体EVA实施模式的四种决策模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昌送 张俊平
从知识生产方式视角看,产教融合的实质是一种关注"应用价值"导向、多主体协同、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知识生产制度安排。在这一知识生产的制度设计下,以共同生产知识产品的产品型合作将取代以特定资源获取和依赖关系形成的资源型合作成为其主要合作模式,这需要产教融合各主体围绕应用价值知识生产能力提升的目标,从需求融合、组织融合、资源融合和文化融合等方面构建"四位一体"实践路径,致力于产教深度融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祥云
隐喻对人文教育而言 ,不仅具有方法论意义 ,更具有本体论价值。如果说语言是精神的家园 ,那么隐喻而非逻辑则是人心—精神的主要和基本的存在方式。当隐喻的绿洲荒芜或遭受破坏 ,不及物的人文精神世界就失去了存活的机缘和语言的土地。当人文学科变成了知识化、概念化、形式化、精确化、记号化的“零度语态”的表达方式 ,当我们的人文之师日益失去隐喻的能力 ,而把人文教育误当科学教育来操持时 ,人文教育必然祛魅。古典人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智慧便是隐喻的教育智慧 ,现代人文教育必须承继这一智慧性语码 ,复兴隐喻的价值和功能 ,以使我们的人文教育变成人性化教育而非机械化教育
关键词:
人文教育 隐喻 本体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俞俏燕
语言流变不是一种简单的纯语言现象,它所反映的不只是语言要素和语言系统整体性存在的发展变化,而且还反映着某种新旧观念或思想的进入或消失。同样,高等教育语言流变不只是作为一种简单的教育语言现象而存在,其背后隐藏的是高等教育理念、属性、结构、功能、形式等的变化或变革。高等教育语言流变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在不断变化,因而描绘高等教育变化的语言也自然要变。本刊发表这组笔谈,目的就是从语言流变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变革和高等教育研究,并欢迎大家参与此问题的讨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陈灵 李瑞莲 刘爱玉 刘皓然 何荞玲
以湘杂棉8号和JX0010为材料,研究当前长江流域育苗栽培(GIMWF,种植密度为2×104株/hm~2)和短季直播栽培(SGDDS,种植密度为6×104株/hm~2)2种栽培模式下棉花干物质积累动态、冠层透光率及产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时期的单株干物质积累以育苗栽培模式下湘杂棉8号的最高,群体干物质积累以短季直播模式下JX0010的最高;各阶段相对生长率(RGR)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各时期均以JX0010短季直播栽培的叶面积指数(LAI)最大,冠层透光率低,截获的光能较多;短季直播栽培模式下,2个品种的单株果枝数、成铃数及果节数较育苗栽培均显著降低,单铃质量、衣指、子指、衣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短季直播的籽棉、皮棉产量略高于育苗栽培,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敏
灌输式教育在今天的教育发展中已经上升到"范式"的高度。方法论意义上的灌输式教育对应着一种"社会"隐喻,在现实中表现为强制性和封闭性,这使得它陷入自身的合理性危机中。"存在"隐喻作为一种回应,引导人们关注教育中的个体存在,它通过游戏式教育的构想补充、制衡、证伪既有的灌输式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爱生
在高等教育史上有关大学的隐喻不计其数。到20世纪末,一个新的大学隐喻——“(关键)基础设施”逐渐在国外学术界兴起。该隐喻不是凭空生成的,而是认知主体基于个体丰富的研究经验、深刻的洞察力和特定的社会情境对大学的功能与价值所进行的主观认知重构。隐喻具有很强的框架建构效应,既会影响我们对现实问题和情境的理解,也会引导我们生成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大学作为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隐喻,能为变革大学本体实践理论提供理论先导。它不仅能够深化我们对大学立德树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高等教育公共性以及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创造性地选择符合该隐喻所蕴涵的问题解决方案。
关键词:
大学隐喻 基础设施 认知机制 价值意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宗承刚
生产方式与商业模式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区别主要体现在学科属性、生产要素属性、行为特性上;联系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商业模式应属广义生产方式,二是企业生产方式是商业模式构建的基础和前提环境。伴随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衍变,两者一直处于一个动态的变迁过程当中。生产方式的持续变革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对企业财务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企业财务关系呈现市场化的态势,而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社会财务关系(或市场财务关系)又分别朝着线性和网络化两个方向发展。企业财务关系的这种发展变化,改变了企业生产要素资本
关键词:
生产方式 商业模式 财务关系 要素资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范玥
《关中传统民居及其地域性建筑创作模式》一书是诸多理论成果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本书结合对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自然、人文和技术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关中传统民居的地域特征,深入挖掘和分析关中传统民居的核心特征,即在外在上质朴务实,在独有的地域技术范式方面具有窄长院落、单坡屋顶和厚重的墙体等。这些都与关中地区人民的民族特质与地域文化脱不开干系。在对关中传统民居地域特质分析与解读的基础之上,本书更调查了现
关键词:
关中传统民居 创作模式 地域性 建筑创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范玥
《关中传统民居及其地域性建筑创作模式》一书是诸多理论成果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本书结合对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自然、人文和技术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关中传统民居的地域特征,深入挖掘和分析关中传统民居的核心特征,即在外在上质朴务实,在独有的地域技术范式方面具有窄长院落、单坡屋顶和厚重的墙体等。这些都与关中地区人民的民族特质与地域文化脱不开干系。在对关中传统民居地域特质分析与解读的基础之上,本书更调查了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伟平
本文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澳大利亚Mathsquest教材的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呈现方式特点:动态生成性设计,反思性实践特色,认知体验式呈现方式,强调概念的解释和预测功能。对我国教材编写的启示是:注重问题导向,适当关注内容的生成性和发散性,指导教师高处把握教材。
关键词:
澳大利亚 教材 呈现方式 体验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