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14)
- 2023(3187)
- 2022(2637)
- 2021(2757)
- 2020(2104)
- 2019(5114)
- 2018(5190)
- 2017(8672)
- 2016(5948)
- 2015(6879)
- 2014(6976)
- 2013(6256)
- 2012(5757)
- 2011(5284)
- 2010(5534)
- 2009(4843)
- 2008(4892)
- 2007(4474)
- 2006(4317)
- 2005(4083)
- 学科
- 税(21512)
- 税收(20089)
- 收(19925)
- 教育(18368)
- 济(10798)
- 经济(10788)
- 中国(10438)
- 管理(10329)
- 财(8747)
- 业(8495)
- 企(7121)
- 企业(7121)
- 理论(6330)
- 教学(5526)
- 财政(4839)
- 学(4440)
- 政(4193)
- 方法(4172)
- 数学(3723)
- 发(3678)
- 数学方法(3629)
- 发展(3508)
- 务(3391)
- 财务(3387)
- 展(3386)
- 财务管理(3385)
- 革(3268)
- 农(3216)
- 企业财务(3210)
- 改革(3193)
- 机构
- 大学(73434)
- 学院(68833)
- 研究(26722)
- 教育(25796)
- 济(20604)
- 经济(19929)
- 范(19282)
- 师范(19239)
- 管理(18326)
- 财(18206)
- 京(16912)
- 师范大学(16028)
- 理学(15568)
- 理学院(15299)
- 管理学(14909)
- 管理学院(14743)
- 科学(14283)
- 中国(13431)
- 所(13191)
- 江(12593)
- 财经(12455)
- 北京(12032)
- 职业(11862)
- 研究所(11483)
- 经(11183)
- 税(11136)
- 技术(10758)
- 中心(10020)
- 教育学(9986)
- 州(9511)
- 基金
- 项目(37656)
- 研究(36523)
- 科学(31075)
- 教育(25627)
- 基金(23747)
- 社会(20472)
- 家(19361)
- 社会科(19139)
- 社会科学(19136)
- 国家(19042)
- 成果(18800)
- 编号(18242)
- 课题(15841)
- 科学基金(15624)
- 省(15329)
- 划(15310)
- 年(13844)
- 性(11952)
- 项目编号(11472)
- 规划(11395)
- 基金项目(11197)
- 阶(10779)
- 段(10740)
- 阶段(10722)
- 部(10599)
- 度(10459)
- 研究成果(10344)
- 资助(10096)
- 教育部(10072)
- 重点(10047)
共检索到122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周波
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收费改革中,存在两种最主要的批评意见——免费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是“劫贫济富”,以及收费制度下来自贫困生的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开征高等教育税以应对,同时为贯彻教育机会均等原则,主张开征教育税为义务教育筹集经费。
关键词:
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税 教育税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徐国兴
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学费和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内涵 ,依据先行研究构筑研究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最后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 ,认为在我国过高的高等教育学费已经对部分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大学升学即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学费 机会均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陆根书
文章首先探讨了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及高教扩展对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意义,然后讨论了高教扩展对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教扩展可使社会收入分配更趋公平,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关键词: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 收入分配 高等教育扩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晓宇 闵维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秀兰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许多国家都把"教育机会均等"列为教育改革优先要达到的目标。我国一直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探讨解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机会均等问题,并特别把视角放在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一些新问题上,力求总结一些经验教训,澄清某些问题,以推进我国的教育民主化进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小浩 梁彦
19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化程度发生了变化。对全国城镇和农村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高等院校内部分层的因素,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国内现有相关实证研究进行的元分析表明,如果考虑高等院校内部分层的因素,则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有更倾向于经济背景好和社会地位高的群体的趋势。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均等 元分析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路晓峰 邓峰 郭建如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0年数据,使用多层线性交互分类模型,结合分省定额的高考录取制度,探讨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入学机会分配均等化的作用。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高等教育扩招对入学机会均等化的影响表现在:首先,扩招中断了自高考恢复以来的地区间入学机会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其次,扩招虽然缩小了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内部的城乡差距,但非均衡的扩招又间接扩大了全国总体的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此外,性别间的入学机会差距在扩招后显著缩小,父母文化资本在代际间的传递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唐滢
本文探讨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之现状、成因及改革措施 ,并提出建议 :改革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选拔制度 ;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专门的财政资助体系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 ,推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与全国高等教育同步发展 ,使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公平进入应然状态
关键词: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 入学机会均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倩
为了消除教育不平等现象,扩大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机会,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优惠待遇的倾斜性政策和旨在提高处境不利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补偿性政策。虽然这些政策的合理性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政策在改善少数民族教育落后状况以及推进学生群体多样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机会均等 入学 政策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丁小浩
中国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化程度是否通过招生规模的扩大得到了改善? 本文对高等教育机会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高等院校内部分层的因素,城镇居民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均等化程度在1990年代有了显著的提高;如果考虑高等院校内部分层的因素,则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有更倾向于经济背景好和社会地位高的家庭的子女的趋势。文章在MMI和EMI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导致中国高等教育机会变化的原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晓瑜 潘东明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指所有社会个体在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外部条件上是同等的 ,不能因为个人的某些外在条件的原因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有限 ,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 ,需通过一定的选拔制度来竞争 ,所以高考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是至关重要和最为直接的。因此 ,对高考制度现实存在的妨碍公平因素 ,应经过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进行深入的改革 ,从而推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 机会均等 高考 改革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金子元久 窦心浩
当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时,高等教育机会是否会变得更均等一些呢?均等程度又如何测算?从这一视角来看,中国的高等教育到底是趋向于平等,还是更加不平等呢?本文试图通过理论探讨,以及对中日两国数据的实证分析来回答上述问题。首先,我们检验了几种用于标识不平等度的尺度,发现基尼系数等不适于检测类似于升学率这样的由百分率表示的指标。其次,在1992年与2001年之间,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有了明显的扩大。第三,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日本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1960年至1975年)。理论依据和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要矫正迅速扩大的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今后必须在调控高等教育的供给上多下功夫。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窦心浩
由于升学选择与教育机会均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对生活在现代学历社会中的人来说,升学选择无疑对他们的人生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关升学选择已吸引着众多学者的注意,在理论研究方面已出现大量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分属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彼此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本文首先利用三个模型——地位获得模型、成本收益模型、消费模型总结归纳有关升学选择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导入阿玛蒂亚·森的"潜在能力视角",对教育机会均等问题重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
升学选择 教育机会均等 社会公开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董泽芳 张国强
本文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公平与教育机会均等二者的应然关系,从现实中考察了社会公平的目标追求与教育机会在区域、阶层和性别上严重不均的矛盾,提出了公平与效率兼顾、层次推进的发展思路,以及采取差异策略,促进地区之间的教育机会均等;扶持弱势群体,促进阶层之间的教育机会均等;制定鼓励性政策,促进不同性别之间的教育机会均等的操作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倩
公平、适切与卓越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三大价值目标。在改革过程中,部分学生期望通过弃考物理来增加大学入学机会,导致物理选考人数下降,对个体未来职业发展与国家科技人才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利用相关数据探讨弃考物理是否有助于提升入学机会,发现选考理科科目的入学机会均高于选考文科科目,其中尤以物理的机会最高。同时,低学业成绩、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以及女生对理科的逃避将会加重他们在入学机会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因此,高考科目改革应注重动态、量化考察不同群体学生的选考科目偏好以及高等教育机会分化状况,并通过建立系统的高中学校升学指导机制、加强高校招生改革等促进学生理性选择高考科目,推进高考改革三大价值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