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2)
2023(6253)
2022(5183)
2021(5091)
2020(3918)
2019(9310)
2018(9282)
2017(16282)
2016(10215)
2015(11435)
2014(11691)
2013(10617)
2012(10175)
2011(9545)
2010(10179)
2009(8994)
2008(9077)
2007(8302)
2006(7721)
2005(7116)
作者
(26825)
(22373)
(22211)
(21411)
(14615)
(10507)
(10164)
(8806)
(8448)
(8447)
(7620)
(7573)
(7327)
(7308)
(7182)
(7059)
(6824)
(6713)
(6643)
(6607)
(5981)
(5705)
(5474)
(5308)
(5166)
(5160)
(5131)
(5034)
(4658)
(4495)
学科
(28611)
经济(28575)
管理(23356)
(20844)
教育(19643)
(16201)
企业(16201)
中国(15146)
(10652)
方法(10347)
(9686)
理论(9431)
(8993)
数学(8789)
数学方法(8523)
(8406)
教学(6831)
农业(6669)
(6596)
及其(6390)
业经(6309)
(6239)
贸易(6237)
地方(6152)
(6143)
(6074)
政策(5781)
技术(5602)
(5432)
银行(5417)
机构
大学(140039)
学院(136321)
研究(53843)
(48458)
经济(47064)
管理(44753)
理学(37878)
理学院(37293)
管理学(36352)
管理学院(36059)
中国(34290)
(31621)
科学(31371)
教育(30939)
(29639)
师范(29496)
(27324)
(25177)
研究所(24801)
师范大学(24181)
(23736)
中心(22717)
北京(21052)
(20612)
(19339)
财经(18822)
技术(18546)
(18097)
业大(17184)
(17065)
基金
项目(83179)
研究(69172)
科学(67242)
基金(56851)
(48664)
国家(48090)
社会(40267)
科学基金(40045)
教育(40016)
社会科(37790)
社会科学(37783)
(33288)
编号(31155)
(30730)
成果(29605)
基金项目(28109)
课题(25554)
自然(24439)
自然科(23848)
自然科学(23838)
资助(23816)
自然科学基金(23423)
(21498)
重点(20581)
(20419)
(19504)
规划(18980)
(18968)
项目编号(18270)
教育部(18007)
期刊
(57226)
经济(57226)
研究(53924)
教育(51279)
中国(37076)
(18893)
学报(18317)
科学(17791)
(17772)
管理(16175)
大学(15155)
技术(15092)
(13428)
金融(13428)
农业(13039)
职业(12887)
学学(12525)
财经(9175)
业经(8833)
经济研究(8824)
(8494)
论坛(8494)
技术教育(8274)
职业技术(8274)
职业技术教育(8274)
(7944)
(7232)
问题(6940)
(6820)
图书(6443)
共检索到223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石中英  
本文主要从概念分析入手,讨论了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内涵,把教育机会均等界定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儿童享受同等接受某种教育的可能性,以区别于教育过程均等和教育结果均等。论文认为,作为可能性平等的教育机会均等主要体现为权利平等,具有相对性、不充分性等特点。基于这种新的教育机会均等观,论文讨论了一些相关的教育政策问题,特别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是一种社会行动乃至政治行动,而不单纯是一种教育行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炳娟  张丽平  
传统观念认为,教育公平可以划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而事实上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和外延还需进一步厘清。本文从概念分析入手,着重分析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关的若干概念,并提出了作为可能性平等的教育机会均等主要体现为权利平等,具有相对性、不充分性等特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指出了教育机会均等的社会现实意义,以期对教育机会均等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丹  范先佐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学生在入学机会、享受教育资源等方面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机会不均等问题。究其原因,除了社会经济地位不利之外,上学交通不便也是阻碍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现实因素。那么,如何发挥政府的责任,为农村学生提供校车服务,成为各国发展义务教育的重要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巴西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实施的农村校车供给政策,为农村儿童提供了便利的入学途径,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机会均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倩  
为了消除教育不平等现象,扩大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机会,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优惠待遇的倾斜性政策和旨在提高处境不利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补偿性政策。虽然这些政策的合理性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政策在改善少数民族教育落后状况以及推进学生群体多样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董泽芳  张国强  
本文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公平与教育机会均等二者的应然关系,从现实中考察了社会公平的目标追求与教育机会在区域、阶层和性别上严重不均的矛盾,提出了公平与效率兼顾、层次推进的发展思路,以及采取差异策略,促进地区之间的教育机会均等;扶持弱势群体,促进阶层之间的教育机会均等;制定鼓励性政策,促进不同性别之间的教育机会均等的操作策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璐  傅坤昆  
尽管合法进入英国的少数民族儿童都能在公立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但是由于大多数少数民族家庭聚居于中心城市,少数民族儿童多集中于中心城市的薄弱学校,同时由于教育制度中存在的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歧视态度和不能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特殊需求的制度性问题,低学业成绩和永久开除率高成为与少数民族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英国政府将推动教育公平的焦点放在改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绩上,为此采取了多项措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立鹏  张靖慧  
随着20世纪70和80年代多元文化政策的兴起,澳大利亚政府开始逐步关注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的法律政策,保障和维护了土著民族的教育公平。本文在深入考察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法律政策的主要内容、特点、实施成效,指出了其对加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法规政策建设的借鉴和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安双宏  程懿  
我国学者通常把印度的表列部族看作是少数民族。印度政府对表列部族的教育高度重视,包括实施积极的区别对待的保留政策,设立专门机构保障表列部族的权利,在《国家教育政策》中做出详细的规定。可以说,表列部族在官方几乎所有的教育计划中都受到优待。综合考察印度保障少数民族入学机会均等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我们认为,其成绩值得肯定,问题令人沮丧,障碍不易克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伏琴  刘献君  
教育机会均等具有相对性 ,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又具有阶段性 ,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又呈现不同的特点 ,一般从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两个阶段考虑。本文从两阶段分析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状 ,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原因。最后 ,从社会和学校两方面提出增进教育机会均等的措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窦心浩  
由于升学选择与教育机会均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对生活在现代学历社会中的人来说,升学选择无疑对他们的人生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关升学选择已吸引着众多学者的注意,在理论研究方面已出现大量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分属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彼此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本文首先利用三个模型——地位获得模型、成本收益模型、消费模型总结归纳有关升学选择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导入阿玛蒂亚·森的"潜在能力视角",对教育机会均等问题重新进行分析。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阳  
在有关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的讨论中,最常见的一个观点是认为信息技术将使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成为可能,教育将成为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事情。从而大大增加人们受教育的机会,远程教育使最边远、最贫穷的地区也能有好的教育条件,从而有利于教育机会均等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金子元久  刘文君  
本论文首先概述了关于大学入学的个体选择的概率模型,并基于这一模型,根据收入阶层其实效成本的不同,对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重新定义。通过这一模型进行的运算表明,当整体升学率上升到一定水准时,阶层间的升学率差异将扩大,而非缩小。因此“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未必意味着更大的均等。就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而言,从学生生活调查这一标准数据源中得出的学生分布的假设的信赖性亦存有疑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徐国兴  
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学费和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内涵 ,依据先行研究构筑研究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最后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 ,认为在我国过高的高等教育学费已经对部分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大学升学即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莉莉  
社会资本概念是当今社会科学领域最前沿和最具影响力的概念之一。社会资本本身是中性的,既具有正向效益,也会产生负面作用。社会资本的客观存在及其一些鲜明的特征和功能使其能阻碍个体对于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本文从社会资本角度分析了社会资本对教育机会均等产生的阻碍作用,探讨了其发生基础与作用机制,进而得出一些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檀传宝  
教育机会的均等,乃是人类整个公平之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因为教育与个体、群体、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相联系,不仅因为“它是被当作削弱经济和社会不平等的手段来对待的”,而且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人类神圣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之一.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当务之急是求得发展.但发展本身必须包含教育机会均等这一目标,而不是象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先发展后公平”.本文试图从中国目前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上的现实情况的分析入手,探讨中国人自己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