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92)
- 2023(11091)
- 2022(9142)
- 2021(8467)
- 2020(7040)
- 2019(16028)
- 2018(15954)
- 2017(28530)
- 2016(16443)
- 2015(18501)
- 2014(18893)
- 2013(17935)
- 2012(17368)
- 2011(16125)
- 2010(16897)
- 2009(15416)
- 2008(15215)
- 2007(14184)
- 2006(13095)
- 2005(12123)
- 学科
- 济(84262)
- 经济(84192)
- 管理(39358)
- 业(34025)
- 企(27509)
- 企业(27509)
- 中国(25626)
- 方法(25250)
- 地方(22289)
- 教育(21147)
- 数学(21110)
- 数学方法(20787)
- 学(20061)
- 农(18409)
- 业经(17102)
- 理论(15412)
- 地方经济(15139)
- 制(14740)
- 财(14666)
- 体(12872)
- 产业(12235)
- 农业(12057)
- 发(11535)
- 融(11037)
- 金融(11030)
- 银(10435)
- 银行(10400)
- 和(10237)
- 技术(10088)
- 行(10088)
- 机构
- 大学(239521)
- 学院(235202)
- 济(99146)
- 经济(96934)
- 研究(93360)
- 管理(76953)
- 理学(64351)
- 中国(63871)
- 理学院(63433)
- 管理学(61988)
- 管理学院(61512)
- 科学(54895)
- 京(54021)
- 所(48226)
- 财(44791)
- 研究所(43434)
- 范(41244)
- 师范(40875)
- 江(39684)
- 中心(39585)
- 农(38617)
- 北京(35427)
- 教育(34485)
- 财经(34294)
- 院(33515)
- 师范大学(33234)
- 业大(32016)
- 经济学(31456)
- 经(30798)
- 州(30600)
- 基金
- 项目(144183)
- 科学(113412)
- 研究(111986)
- 基金(99450)
- 家(86509)
- 国家(85649)
- 科学基金(71036)
- 社会(69569)
- 社会科(65675)
- 社会科学(65660)
- 省(58493)
- 教育(57721)
- 基金项目(50301)
- 划(50121)
- 编号(46425)
- 自然(41698)
- 成果(41540)
- 资助(41247)
- 自然科(40705)
- 自然科学(40688)
- 自然科学基金(39940)
- 课题(36980)
- 发(34755)
- 重点(34514)
- 部(32797)
- 年(30278)
- 创(29298)
- 性(28872)
- 发展(28869)
- 教育部(28525)
共检索到392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良庆
向劳动者或未来的劳动者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是现代社会的普遍需求 ,各种教育机构为满足这种社会需求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 ,具备了一种产业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并在社会分工中承担着特有的产业功能 ,因而也就成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产业所遵循的运行原则一方面要讲求全社会的效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也要遵循产业经营的共同规律 ,讲投入产出 ,讲资源优化配置 ,讲效率、竞争和淘汰 ,要有市场观念 ,效益观念 ,效率观念 ,开放观念
关键词:
教育 经济 产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俊杰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再次把对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现实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贯彻整体性理念,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系统,促进各经济部门(区域)协同参与,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结构系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畅通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传导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宏观调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昌文 朱鸿鸣
中国经济转型将是一场"持久战"。经济转型的核心是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的转换,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这一目标的实现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重塑创新导向型的社会报酬结构,二是保持较强的企业纵向流动性,三是建立市场友好型的国有经济。本文详细论述了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并从上述三个方面对如何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昌文 朱鸿鸣
中国经济转型将是一场"持久战"。经济转型的核心是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的转换,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这一目标的实现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重塑创新导向型的社会报酬结构,二是保持较强的企业纵向流动性,三是建立市场友好型的国有经济。本文详细论述了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并从上述三个方面对如何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文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对现代化的认识逐渐扩展,从经济建设为主到五位一体的现代化,逐步形成"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总体布局。中国的"五位一体"、"四全面"现代化已经超越了以经济现代化、物质现代化为标志的西方现代化,也为发展中国家创新和实现全面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借鉴。首先,现代化经济体系超越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其次,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经济体系;第三,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良性互动的经济体系;第四,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文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对现代化的认识逐渐扩展,从经济建设为主到五位一体的现代化,逐步形成"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总体布局。中国的"五位一体"、"四全面"现代化已经超越了以经济现代化、物质现代化为标志的西方现代化,也为发展中国家创新和实现全面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借鉴。首先,现代化经济体系超越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其次,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经济体系;第三,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良性互动的经济体系;第四,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姚先国 郭竞成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并相互促进是一个健康经济体系的重要特征。中国金融体系在支持实体经济实现20余年高速增长后,近年来出现加速与实体经济脱节趋势,加入WTO使脱节趋势更加严峻。中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脱节的动因是二者内在矛盾:随着中国实体经济结构性调整,以国家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发展滞后,为适应变化了的实体经济,金融体系开始由体制内银行中介向市场化的金融中介转变,金融发展由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表现为体制外金融机构快速发展。"脱节"是金融转型期特有现象。本文在对"脱节"进行实证描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思路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转型 金融体系 实体经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石磊 高帆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渐趋拉大与经济整体的高速增长同样引人注目,本文基于结构转变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实证性地讨论了中国31个省份1978 ̄2004年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及其结构性原因。结果显示:以1990年为拐点,地区经济差距有一个先缩减、后增加的“U”型变化轨迹。1978 ̄1990年的差距缩小主要源于东部高收入地区的内部收敛,而1990 ̄2004年的差距扩张主要源于中部中等收入地区和东部高收入地区的省际发散。由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因此可以推断:导致上述变化的是地区之间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程度的同步性有所变化;工业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服务业的兴起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喜梅 彭建刚
本文尝试引入系统隐功能的概念,对经济变迁中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演进逻辑重新进行了解释,认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虽然存在资源配置等显功能的不足,但其支持中国工业化进程和经济成功转轨的隐功能明显,两相权衡,中国农村金融还是有效的。按此思路,今后农村金融的改革也要综合考虑其显功能和隐功能,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体系 显功能 隐功能 演进逻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贺刚
运用工业化指数与综合二元反差系数对中国各省级区域的工业化进程、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分别加以测度,在构建个体固定效应Panel Data模型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工业化进程对二元经济结构的优化问题。结果表明:工业化与二元经济结构关系发生了变化,工业化进入了优化二元经济结构阶段;各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强度个体固定效应明显,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优化的基础较其他地区弱;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是我国当前的一大难题,破解二元经济结构的重点在西部,难点也在西部。
关键词:
工业化 二元经济结构 面板数据 地区差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全武
文章认为 ,邓小平的经济结构思想是一个完整、系统、科学的体系 ,不仅从历史与现实角度深刻阐明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而且从国情出发强调了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方向 ,并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上指明了加快调整的途径。这些光辉思想 ,指导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改革开放中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孟夏
将制度、分工或技术变动内生于经济系统,是当今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核心。本文的分析,旨在从内生技术的角度出发,为经济增长的不同模式构建一个基本的理论体系。这不同于斯通曾经提出的将人力资本模式与罗默模式(1986、1990)相区别的划分方法。而是循着规模收益递增的两种不同来源为思路建立的。在这样的理论体系中,不仅明确了内生技术的源泉,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一个统一的、经济增长的基础机制。
关键词:
内生技术 规模收益递增 外部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仲斌
本文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出发,结合中国乡村经济组织体系发展历程及目标模式,就中国乡村经济组织体系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表明,我国乡村经济组织体系是逐步向目标模式演进的,但现状仍然与目标模式相去甚远,远未达到均衡状态,政府应创造条件,对不同的经济组织类型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乡村 经济组织体系 制度变迁 改革方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贺书霞
中国高等教育在实施"精英"教育到"平民"化教育的转变,同时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对大学输出人才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本文建议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用无边界高等教育的理念增强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通过促进社会、学校、社会团体和个人的积极参与,构建突破常规教育方式和教育学习界限的资源供给形式,形成社会、学校、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多元参与,学习形式灵活高效的高等教育资源多元供给体系,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增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军 许克毅
跨学科的规训体系具有丰富的理论张力,它为作为学科和作为研究领域的高等教育学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高等教育学发展的本质是高等教育学知识谱系的自然演进;从模式Ⅰ向模式Ⅱ转型是高等教育学知识生产的实然选择;强化教育的跨学科色彩是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应然走向;构建跨学科的社会建制是高等教育学学科规训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跨学科 规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