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60)
2023(2799)
2022(2233)
2021(2331)
2020(1788)
2019(4146)
2018(4308)
2017(6301)
2016(4791)
2015(5525)
2014(5882)
2013(4969)
2012(4776)
2011(4451)
2010(4744)
2009(4198)
2008(4257)
2007(4158)
2006(3771)
2005(3605)
作者
(10847)
(8895)
(8599)
(8454)
(5709)
(4313)
(4222)
(3664)
(3431)
(3307)
(3097)
(3010)
(2958)
(2911)
(2800)
(2781)
(2746)
(2655)
(2618)
(2605)
(2596)
(2267)
(2198)
(2153)
(2118)
(2085)
(2069)
(1898)
(1860)
(1853)
学科
教育(19753)
中国(10423)
(8714)
经济(8704)
理论(8632)
管理(6530)
教学(5953)
(5468)
(5205)
企业(5205)
(4809)
思想(4164)
研究(4055)
政治(3981)
思想政治(3762)
政治教育(3762)
治教(3762)
德育(3727)
(3723)
文化(3713)
发展(3529)
(3432)
(3406)
高等(3342)
方法(3269)
改革(3218)
业经(3085)
(3001)
学校(2932)
教育改革(2804)
机构
大学(66569)
学院(60693)
教育(27131)
研究(23805)
(21829)
师范(21797)
师范大学(18064)
(16232)
(13556)
管理(13506)
科学(13245)
经济(12893)
职业(11918)
(11761)
(11691)
北京(11401)
中国(10801)
理学(10657)
教育学(10643)
技术(10535)
研究所(10515)
理学院(10344)
管理学(9966)
管理学院(9786)
(9353)
中心(8919)
(8744)
职业技术(8162)
(8040)
教育学院(7863)
基金
研究(32423)
项目(30744)
科学(25261)
教育(24100)
成果(18039)
社会(17444)
基金(17414)
编号(16811)
社会科(16094)
社会科学(16090)
课题(15465)
(13935)
(13630)
(13609)
(13483)
国家(13132)
规划(11021)
科学基金(10185)
项目编号(10172)
(9967)
研究成果(9705)
(9544)
(9042)
(9017)
阶段(8993)
年度(8882)
(8749)
(8647)
重点(8621)
教育部(8311)
期刊
教育(47508)
研究(32505)
中国(22766)
(19731)
经济(19731)
职业(11156)
技术(9074)
学报(8467)
大学(7912)
(7673)
技术教育(7177)
职业技术(7177)
职业技术教育(7177)
科学(6672)
(5837)
论坛(5837)
图书(5685)
高等(5646)
学学(5393)
成人(5148)
成人教育(5148)
管理(5064)
高等教育(4998)
财经(4921)
(4751)
书馆(4678)
图书馆(4678)
(4361)
(4314)
发展(4053)
共检索到109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宋志臣  
教育文化是教育有机体的理论形态,其理论特质表现为:精神层面的教育文化是全部教育活动的灵魂,制度层面的教育文化是教育活动运行的轨道,器物层面的教育文化是教育活动的硬质资源,行为层面的教育文化具有目标终端达成的功能。教育文化功能在于:对教育的整体性观照,对生态有机体性质的揭示,对自组织动力的探寻,对主体的关注,对动态文化观的展示。其实践旨归强调:把握整体、精准定位,强化多维参照意识;坚持价值普照的一维性;破除"制度拜物教",促进主体理性回归;努力实现教育文化的自觉与自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喜亭  
论大学教育的文化价值孙喜亭1谈文化选择与大学教育的关系,不能不先从文化说起。文化含义甚广,学者给它的规定又颇多,想找一个公认的定义,并不容易。通常说,文化不仅直接通过物质产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医药卫生等呈现出来,而且还通过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小蔓  
2 0 0 2年 1 1月 2 5日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召开了教育科学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座谈会。与会者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 ,就如何贯彻十六大精神 ,推进教育科研的创新进行了研讨。下面发表的是部分与会者的发言摘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新科  邓虹  
在高职教育发展问题上,大多院校采取全盘化"拿来"、标准化"推行"的借鉴方式,弱化了教育的文化和传统。受其所囿,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悬置传统教育的人文色彩,淡化文化底色,忽视社会、行业、企业、职业等对专业的需求,本本主义、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现象严重,导致"文化休克"和"文化失语"等现象,专业成了"失魂的专业"。本文尝试从专业自身的角度阐述高职教育专业为什么需要文化;从育人以及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回答高职教育专业需要什么特色的文化,进而分析高职教育专业文化从校内到校外空间扩展的深远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姚中秋  
孔子创立开放的、平等的教育体系,以养成君子,塑造和维护优良社会秩序。现代中国教育体系与此传统断裂,其根本特征是道德和文化的虚无主义,仅致力于传授技术性知识,而未能传承文明,养成君子。今日中国教育当具有文化自觉,大学通识教育当弥补技术性知识传授体系之不足,以传承文明、养成君子作为目标。为此,大学通识教育体系当以中国经典研读为中心。如此大学教育,方能养成君子,以塑造良好社会秩序,并承担中国之世界历史责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武升  
教育既传承和创新着文化,本身又具有文化内涵,是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是教育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积淀、丰富而成的。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的文化内涵、精神的文化内涵、主体的文化内涵、制度的文化内涵和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等。提升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需要教育从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内涵型发展方式,真正实现由教育家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改革办学评估标准和方法,把学校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折延东  
任何教育现象都是表层的教育活动与深层的文化底蕴的统一体,比较教育研究是文化互动、文化对流、文化较量的重要场域。比较教育研究者承负着守护文化、发展文化、提升文化的艰巨使命。在比较教育研究中,作为民族国家的文化代表,研究主体必须时刻惦记着自己的文化身份,认真履行增强本民族文化生命力、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维护民族文化安全性的文化使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育学的性质问题是一个困惑教育学界长达三百多年的问题。文章扼要地分析了教育学活动的主体、对象、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基础等要素 ,揭示了它们与一定的价值立场和文化传统的内在关联 ,从整体上凸现了教育学的文化性格 ,说明了近代以来教育学“科学化运动”的局限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史朝  
文化·教育·现代化──论东西方文化与日本教育的变革史朝从民族传统文化角度研究一国教育的现代化逐渐成为国内比较教育界的热点。而相应从东西方两种文化对一国教育的影响问题还未引起理论界的关注。本文旨在以日本这个“教育大国”作为研究对象,一是搞清日本是如何吸...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姜亚洲  黄志成  
自20世纪60年代起,多元文化主义一度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整合少数族群的政策取向,多元文化教育也随之兴起。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主义无论作为理论还是政策实践都受到批评,由此逐渐衰退。多元文化主义的衰退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多样性教育的目标由此转变为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公民,公民教育相应加强,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则成为文化多样性教育的核心内容。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立  石岩  时军  
高教会计学科文化是高教会计学科领域中的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从广义上讲,既包括高教会计学科的物质文化,又包括高教会计学科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从狭义上说,高教会计学科文化是关于高教会计人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社会认同、制度体制和文化产品等一系列范畴的总和。高教会计学科文化是高教会计学科建设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智力支撑、行为和道德规范。不同国度的高教会计学科文化是同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同一国度高等教育体系中会计学科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和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海莹  吴明海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世界公民教育是在共同的国家认同的前提下对族群身份的认同方式,实现在统一中尊重多元,在多元中追求统一。世界公民教育必须倡导平等、尊重、宽容和理解的价值观。我国的世界公民教育应该是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意识形态统一的前提下,寻求族群认同和差异的平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超  
新世纪西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一改以前一度对价值问题所持的放任态度,对价值教育表现出极大兴趣,世纪之交以来,西方各国价值教育均呈现勃兴的态势。新世纪西方价值教育兴起的文化动因主要有:一、当代自由主义陷入困境,新保守主义兴起;二、唯科学主义受到反思,人文主义兴起;三、相对主义遭到质疑,价值共识深得人心。新保守主义、人文主义、价值共识思潮等文化动因催生了新世纪西方价值教育,也使其带上特有的文化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