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84)
2023(19183)
2022(15700)
2021(14682)
2020(11787)
2019(26799)
2018(26800)
2017(49419)
2016(28056)
2015(31835)
2014(32178)
2013(30615)
2012(28282)
2011(25686)
2010(26000)
2009(23392)
2008(22523)
2007(20156)
2006(17924)
2005(16214)
作者
(79629)
(65405)
(65252)
(62009)
(41884)
(31390)
(29913)
(25690)
(25198)
(23752)
(22440)
(22118)
(20919)
(20815)
(20322)
(20267)
(19809)
(19517)
(18881)
(18785)
(16686)
(16250)
(15855)
(14983)
(14882)
(14813)
(14769)
(14654)
(13280)
(13010)
学科
(107953)
经济(107844)
管理(74418)
(68595)
(55256)
企业(55256)
方法(40915)
中国(37361)
数学(34462)
数学方法(33904)
(30917)
业经(28206)
地方(27168)
(25049)
教育(24822)
(23711)
理论(22435)
农业(21082)
(19079)
(18554)
(18553)
贸易(18538)
技术(18391)
(17937)
银行(17892)
(17887)
(17882)
环境(17584)
(17200)
(17029)
机构
学院(387304)
大学(384370)
管理(143033)
(142191)
经济(138619)
研究(135064)
理学(122088)
理学院(120578)
管理学(118147)
管理学院(117420)
中国(96978)
(85685)
科学(85063)
(68803)
(65275)
研究所(62546)
(61741)
(61658)
师范(61219)
中心(60045)
(59993)
业大(55707)
北京(55223)
财经(51325)
师范大学(49414)
(49389)
(49317)
技术(49300)
农业(47840)
(46470)
基金
项目(256844)
科学(201378)
研究(196082)
基金(179205)
(155262)
国家(153765)
科学基金(131119)
社会(118541)
社会科(111971)
社会科学(111945)
(103846)
教育(95902)
基金项目(93836)
(87636)
编号(84475)
自然(82993)
自然科(80952)
自然科学(80933)
自然科学基金(79419)
资助(73172)
成果(70586)
课题(61153)
重点(58827)
(58730)
(55930)
(53217)
项目编号(50921)
(50497)
创新(49299)
教育部(48096)
期刊
(164586)
经济(164586)
研究(120539)
中国(88278)
教育(77512)
学报(59885)
(57024)
科学(54599)
管理(53722)
(48306)
大学(45463)
学学(40941)
技术(40107)
农业(40024)
(32913)
金融(32913)
业经(28827)
经济研究(25718)
图书(25400)
财经(24021)
职业(22522)
(21098)
问题(20949)
(20563)
(19426)
论坛(19426)
科技(18114)
书馆(17658)
图书馆(17658)
(17566)
共检索到591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月   吴兆明  
在线精品课程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载体,高职院校担负着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使命。但是,高职院校在线精品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普遍存在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不足、资源开发主体单一、资源内容形式单一、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应用共享不均等问题。破解此困境,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在线精品课程数字教学资源;促进团队合作数字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校际、校企合作,推广高质量数字教学资源应用和共享。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龚方红  
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职院校专业与课程改革,是时代之需、人才培养之需。教育现代化需要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新型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均需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面对数字化转型机遇,高职院校的专业与课程改革需契合产业需求,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协同教研,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适时引进数字化技术课程,遵循数字化个性需求,借助数字化改革开拓专业布局新局面,确保持续提升专业教师数字素养,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字创新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邱天爽  
我国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支架式教学具有构建形式上的立体化、资源使用上的开放性、教学内容上的个性化、迭代生成的及时性、效果评价的时效性等特点与优势。通过创设仿真情境支架、搭建动态进阶式问题支架、搭建范例型支架、搭建展示平台型支架、设置交互评价支架,可以支持学生的沉浸式学习、循序渐进学习,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实施支架式教学需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兼顾心理支架的搭建、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慧  
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剧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变革的复杂性。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呈现出“劳动+职业”“劳动+数字”“劳动+创造”的时代特征。基于数字技术融通创生高职劳动教育新生态,通过数字劳动牵引带动高职劳动教育新模式,强化数字素养保障高职劳动教育新成效,是有效推进高职劳动教育的逻辑理路。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劳动教育实施与专业教育融合不紧密、劳动教育理念与数字劳动需求不匹配、劳动教育的数字化升级改造不充分等问题,需构建“嵌入—融合—创造”的目标发展机制“,手段—资源—模式”的支持保障机制以及“共识—共研—共建”的协同治理机制,以促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向纵深推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艳红  
教育数字化转型一方面要求职业教育在线教学重塑更为开放性、多样性、建构性的职业教育形态、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脱离了实践现场的在线教学极易产生异化、物化、浅化、简化的潜在风险。深刻反思职业教育在线教学的内在风险,探索职业教育在线教学的未来路向,以既反映职业教育与技术融合,又彰显职业教育人文精神与社会文化、工具理性与人文价值理性结合的方式去转化和应对其内在风险,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教育,重塑数字化教学理念;建立在线教学人文关怀,重构数字化教学关系;提升师生信息化能力,重造数字化教学流程;优化在线教学评价,重铸数字化教学质量等举措予以应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德钧  
慕课这种新型的在线资源给职业院校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因应职业院校的慕课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职业院校慕课资源开发与应用应提高外语慕课资源数量与质量,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关注学生外语慕课学习中的情感缺失,培养在线网络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与手段,优化在线学习评估体系;基于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的相互融合,把握好两者应用的权重;因地制宜、取长补短,重点突破、共建共享;依托在线教与学实践,提高外语师生的信息素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何文涛   周睿   周跃良   朱玲林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保障。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数字教育资源仍存在孤立建设与低水平共享等问题,难以满足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优质资源的海量需求。基于此,文章在界定数字教育资源众筹概念的基础上,将众筹模式和知识建模图进行结合,构建了基于知识建模图的数字教育资源内容模型,为不同内容层面不同粒度的教育资源模块设计提供了统一的资源标准,并基于此回答了数字教育资源由谁建、用什么建、需要哪些支撑、如何建以及如何聚合等问题,即构建了基于知识建模图的数字教育资源众筹机制,包括数字教育资源的众筹要素、众筹过程机制和聚合机制三方面内容。但在实践层面实现教育资源众筹并非易事,不但需要政策方面的支持引导和大量的经费支撑,更需要资源众筹者具备较高的资源协同创造能力,但当前应试训练式、运动式的教改教研对该能力的提升收效甚微,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让资源众筹者掌握教育系统设计开发、缺陷分析与升级改造的技术性知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日发  杨成明  李梦  周潜  
信息化教学是反映数字时代高职院校发展质量的重要维度,也是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28省的226所高职院校6 973位教师进行调查,旨在探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发现:当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场景的“革新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支撑力”、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保障力”、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发展力”等显著提升,但存在“技术热”背后“融合冷”、数字化教育资源使用“拖后腿”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短板”明显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需促使信息化设备由“建起来”转向“用起来”、聚焦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践行“新基建”思想、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以信息化教学高质量发展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冠华  
老年数字化课程建设对于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对老年数字化课程的内涵、结构、特征及分类进行了分析,其次梳理了老年数字化课程建设现状,接着提出了老年数字化课程建设的理念优化方案,再次提出了老年数字化课程的发展路径,最后对研究做了总结和展望,以期更好地促进老年数字化课程建设的生态化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慧婷  
当前我国高职数字素养和技能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与业务融合的专业领域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培养目标、标准、方式尚不完善。国外高职阶段开设的数字素养和技能课程以职业资格框架和信息技术能力等级框架为依据,开设形式和评价方式与国内并无明显差异。高职数字素养与技能课程,应基于已有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标准完善开设依据,以基于数字生产方式梳理的蕴含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开设数字素养及技能术培养的通识课程,借鉴物理工作场景营造虚实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空间,将丰富的数字资源与专业课程有机整合,以及通过评估学习者数字工作任务的完成度来实施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整体评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济良  
开发和应用转型人力资源,和创新驱动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当前农村地区采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需要面临着诸多的限制因素而后挑战。面对时代的召唤和当前阶段受到的限制因素,农村地区应该紧紧抓住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导精神,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在创新驱动背景下,采取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应用转型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丽萍  
我国颁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为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提供了基准。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具有时代性、职业性和特殊性的特征,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是:职业技术与数字技术简单类同化,数字意识强但是行动力低;数字技术知技储备单一化,数字化学业评价实践不均衡;数字化发展内驱力不足,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欠缺。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具有“四重”诉求:时代诉求——要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框架诉求——要以职业教育特殊性为聚向靶标;技术诉求——要探索基于体系的迭代升级;实践诉求——要积极借鉴国外经验。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知,强化“数字认知―职业技能”的数字意识链路;优化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环境,紧密“数据平台—数字生态”的数字适应链条;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评价,健全“数据评价—专业发展”的数字教研支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媛   王为民   胡贝贝  
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数字化建设向各领域纵深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业态。产业数字化和教育新生态使高职教育数字化发展具有必然性,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大量具有数字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然而,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仍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数字素养、课程体系、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评价等多重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亟须培养具有数字化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具备数字化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基于岗位能力的数字化课程体系,创设线上线下联动的数字化育人空间,创新关注学习效果的数字化评价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雅楠  
数字教材是服务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载体和未来方向。深入探讨数字教材在教育数字化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提升教学效率、实现个性化学习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显著潜力。同时,详细分析了数字教材在开发与应用中遇到的挑战,如缺乏统一标准、实践探索不足、专业工具缺失、技术门槛、师生适应性问题以及版权和数据安全风险等,并提出了推动制定和实施相关标准、构建多维度集成资源的研发平台、提供智能化和专业化的服务,以及构建教育大模型、探索数字教材与应用的协同机制等针对性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文静   张伟  
各级政府、行业企业、院校自身需求驱动职业教育境外办学发展,而教育生态系统不良使职业教育境外办学面临最小因子限制、系统循环不良、生态幅狭窄、花盆效应等生态困境。职业教育境外办学共生系统构建是一个多元主体的协同过程,需要从搭建数字化共生界面、形成多重共生关系和促进共生系统进化三个方面整体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