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70)
2023(7609)
2022(5149)
2021(4425)
2020(3007)
2019(6654)
2018(6886)
2017(11427)
2016(7523)
2015(8620)
2014(8949)
2013(7520)
2012(6637)
2011(6075)
2010(6165)
2009(5294)
2008(5143)
2007(4838)
2006(4598)
2005(4448)
作者
(18462)
(15137)
(15059)
(14664)
(9552)
(7123)
(7105)
(6102)
(5820)
(5517)
(5089)
(5048)
(4888)
(4818)
(4783)
(4678)
(4665)
(4606)
(4451)
(4378)
(4066)
(3730)
(3658)
(3611)
(3475)
(3459)
(3456)
(3443)
(3064)
(3035)
学科
(25037)
经济(25019)
教育(18669)
中国(16741)
管理(13588)
(12497)
业经(11465)
产业(9120)
(8906)
(8801)
企业(8801)
信息(8517)
总论(8241)
信息产业(8200)
(8194)
发展(7363)
理论(7315)
(7241)
教学(6541)
(6149)
农业(6139)
地方(5661)
(4820)
银行(4815)
(4719)
(4657)
(4572)
方法(4569)
技术(4452)
(4232)
机构
大学(97724)
学院(94270)
研究(36898)
(31242)
经济(30335)
管理(27823)
教育(27377)
(24287)
师范(24179)
理学(23340)
理学院(22966)
(22546)
管理学(22354)
管理学院(22140)
中国(21542)
科学(20865)
师范大学(19897)
(17589)
(16530)
研究所(15997)
中心(15615)
北京(14925)
(14619)
技术(14462)
职业(14072)
(13667)
(13072)
(12549)
财经(11283)
业大(11050)
基金
项目(59782)
研究(53192)
科学(48865)
基金(39355)
(33164)
国家(32726)
社会(32465)
教育(31738)
社会科(30453)
社会科学(30447)
科学基金(27594)
编号(24934)
(24919)
成果(23221)
(22451)
课题(20440)
基金项目(19192)
(17627)
(15383)
规划(15335)
重点(15107)
项目编号(14825)
资助(14011)
(14004)
(14001)
自然(13762)
(13489)
自然科(13448)
自然科学(13446)
发展(13203)
期刊
教育(46946)
研究(39566)
(36562)
经济(36562)
中国(29646)
(12529)
学报(12413)
技术(12085)
职业(11861)
科学(10926)
大学(10872)
(10614)
管理(9976)
农业(8613)
学学(8254)
(7775)
金融(7775)
技术教育(7681)
职业技术(7681)
职业技术教育(7681)
图书(7280)
(6783)
论坛(6783)
业经(6610)
经济研究(6118)
(5848)
财经(5527)
书馆(5507)
图书馆(5507)
高等(5371)
共检索到156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吕寒雪  
追求教育的数字化还是数字技术的教育化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议题,亟需深入到教育存在和数字存在层面加以考察。本文从教育存在和数字存在的关系出发,分析数据与算法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地位及其引发的教育危机,在教育的历史基础、身体基础和学科基础中揭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立场,审视数字存在与教育存在的应然关系以及数据和算法的实践方式。文章最后立足数字存在朝向教育性深化的立场,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促进人的主体化和自由发展,在数字时代过有意义的生活;推动数字学习实践的课程化,打造学校中心的泛在课程景观;加强数字内容的滤化与实践转化,涵养学生的人格品性。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吕寒雪  
追求教育的数字化还是数字技术的教育化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议题,亟需深入到教育存在和数字存在层面加以考察。本文从教育存在和数字存在的关系出发,分析数据与算法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地位及其引发的教育危机,在教育的历史基础、身体基础和学科基础中揭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立场,审视数字存在与教育存在的应然关系以及数据和算法的实践方式。文章最后立足数字存在朝向教育性深化的立场,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促进人的主体化和自由发展,在数字时代过有意义的生活;推动数字学习实践的课程化,打造学校中心的泛在课程景观;加强数字内容的滤化与实践转化,涵养学生的人格品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谭秋成  
数字技术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实践中,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做法是在乡镇或行政村建立信息平台,但居民通过平台参与治理的机会受到限制。评价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性和必要性需权衡成本和收益。基层治理利用数字技术后一定是节约了政府人财物力,为社区提供了更多公共服务,居民生活更满意,社会更稳定,当地经济发展能力提高等。相反,如果数字技术只是方便建立一个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在基层治理中的效果一般,应用和推广高端设备、复杂系统的数字技术就没有必要。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应在县一级,县一级政府应针对教育、医疗资源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问题建立教育、医疗资源共享平台;针对低收入人群的脆弱性建立相应的监测平台;针对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问题建立有基层政府、自治组织、居民、企业家、志愿者多方参与的养老服务平台。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段俊吉  
在数字化社会,媒介技术赋能赋权功能推动教育场域深度更迭。传统的数字鸿沟被逐渐弥合,作为概念的数字代沟成为教育变革的关键议题。它既是数字鸿沟的语义重构,也是传统代沟的时代延伸。“Z世代”的数字基因伴随代际迁移和技术演进而产生突变,勾勒出更加真实的生存图景。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当代学生具备了数字反授者的时代身份,在生动而复杂的教育交往中进行数字反哺,以独特的成长经验改变他者的认知习惯、知识体系、行为结构、实践方式和价值取向。教育数字化转型引发教育变革的意义在于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场域,从根本上改变不同教育主体的实践方式,从而构建数字代沟的全新语义。面对数字代沟,不同代际的利益相关者需要在积极适应中消解数字隔阂,共同形成合力,推动数字反哺的效果彰显,在自我认同和相互理解中提升数字素养和媒介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罗万纯  
在全球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其数字化转型亦成为必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乡村治理手段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效果显著提升。同时,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面临部分群体不能有效参与治理、治理规范性不足、治理平台运行不畅等风险,而数字化转型社会环境不完善、数字化治理机制不健全、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薄弱等是导致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以更好地发挥数字技术对乡村治理的提升作用,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管理和服务需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熊健   李超伟  
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也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平等的现象。运用2010—2021年中国208家商业银行数据,从经营绩效的视角考察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马太效应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银行数字化转型与经营绩效之间先表现为数字化悖论,后表现为财务增进,整体呈U型关系。大、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随着银行规模增大,数字化转型与经营绩效关系的U型曲线拐点左移,即相较于小银行,大银行实现财务增进所需的数字化转型程度更低。机制分析表明,银行数字化转型与经营成本和经营收入分别呈倒U型和U型关系,且曲线拐点随着银行规模增大向左移动,导致银行数字化转型对经营绩效具有非线性影响,且在大、小银行之间存在马太效应。进一步讨论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马太效应还体现在经营风险层面,相较于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更有利于大银行降低经营风险。因此,在加快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应着重缓解马太效应,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廷柱  管辉  
智能化程度加速提升的数字技术,不断推动着人类生产生活迈向数字化生存新境界。数字技术也被认为具有重塑教育体系和教育生态的力量,并由此掀起了一股教育数字化发展浪潮。在教育领域,以“化”称谓某种教育发展趋势的语词比较常见。但是,类似“教育数字化”之后还冠以“转型”的情况却较为罕见。教育数字化本质上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系统的过程,即以特定技术手段为依托重构和优化教育系统。教育数字化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化”到“转型”这一步。并且在实践中,它也存在多重隐忧:扭曲数字化目标,容易偏离教育的初心使命;夸大数字化作用,容易脱离教育的真实需求;淡化数字化阻力,容易忽视技术的负面效应;放纵数字化权力,容易导致技术对人的宰制。教育数字化必须坚持以赋能教育为旨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现民  余胜泉  
当前我国的数字化教育面临信息系统维护、数据与资源共享、科学管理与决策、技术与教学深层次整合等方面的诸多瓶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泛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数字化教育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泛在学习、智慧教学、智能管控和基于数据的科学评价成为数字化教育转型的风向标。我国数字化教育的发展路径包括:升级改造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环境;创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教育发展;建设国家级数字化教育云服务平台;创新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内容与模式;建设、汇聚海量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育管理与运行机制,政产学研用五方联合。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顾小清   卢琳萌   宛平  
研究范式是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教育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加速向数字化转型,对教育研究范式提出了新的需求。在梳理研究范式及其演进脉络的基础上,研究探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育研究范式变革的新需求,并从教育研究范式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四个方面探究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研究范式变革的内在机理。教育数字化转型扩展了教育研究对象的规模、丰富了解读教育现象的视角、创新了分析教育数据的方法、强化了制定教育决策的效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对未来教育研究的研究旨趣、研究方法、学科趋势、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未来的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祝智庭  胡姣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已然到来,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跟上时代发展和面向未来的潜在要求。教育领域的各种数字化战略、场景和行动无不在诠释着教育数字化转型,但目前教育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级阶段,深入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核对其实践落地和行动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起点是教育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的需求,其中“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变“基因”,转型是服务于人和社会发展的“转基因”变化,这个过程会形成三种新的教育文化基因:学为中心,适性发展;需求驱动,开放创新;人机协同,数据赋能。此外,在智慧教育论的指引下,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统筹布局整合进化论、催化论、应变论、嬗变论,促进教育系统的创新和变革,并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转型框架、数字领导力、数字能力和成熟度模型来破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迷思。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逯行  黄荣怀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过程,不仅发生在学校内部,也发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数字化转型在提升教育效率、拓展教育场景的同时,也引发了现代化风险。本文采用了田野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生活在农村-县城-城市不同社会发展区域的祖-父-孙三代人进行观察和访谈,从普通人的视角阐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教育现实问题。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期的教育实践主体面临困境、混乱、妥协、矛盾与冲突等多种困扰,并进一步构建了数字化转型期教育主体技术异化问题的分析框架,从四个关键进程的视角提出了数字化转型期现代化风险的消解与治理策略,包括接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过程性偏差、明确治理主体与治理对象并设计治理规则、构建智能技术治理体系、开展数字化转型风险防范的教育社会实验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可群   陈海强  
元宇宙概念及其未来图景对于社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在实践取向上要以元宇宙化为推进目标。元宇宙化实践取向涉及价值取向、机理取向与技术取向三个层面。为了保证元宇宙化转型最终到位,首先要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品质提升为核心”的推进理念,在此基础上谋定基于社区教育功能特性的转型策略,即布局数字化智能化自适应教学体系、推行数字化建模自我主导模式、开辟数字化资源多主体建设路径,并围绕未来价值图景,不断深化调整和系统完善,使之有更大的内在驱动力引领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学习更为便捷高效、自主自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磊磊   董艳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职业教育正处于以数智融合为核心特征的数字化时代。技术现象学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视角。从技术意向性、技术工具化、技术人工物、人技关系四个方面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本质进行技术现象学还原。通过技术现象学诊断发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隐忧主要表现为技术技能培养进路与技术导向的错位,技术整合偏差阻碍校企资源共建共享,技术生活离身化制约产教深度融合,技术遮蔽掣肘职业院校学生适应性培养。面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隐忧,应摆脱技术理性的困局,提高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功能承载;关注技术整合偏差调节,构建指向校企联动的职业院校数字治理体系;注重具身技术体验,塑造面向产教对话的虚实融生型实践场域;聚焦主体性职业适应,健全学徒培养共同体数字交互伦理规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门超  
数字化转型是实现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当前职业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受碎片化治理结构、松散式治理过程、粗放型治理功能等现实因素的影响。为此,职业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必须遵循以平台驱动治理结构优化、以数据赋能治理过程协同、以智能技术促进治理功能优化的基本逻辑。职业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应包括:坚持公共价值引领,识别并满足多主体的真实需求;立足“以人为本”根基,加强多元治理主体的数字赋能;夯实主体治理底座,共建综合立体数字化治理平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檀慧玲   王玥  
数智技术是推动教育评价变革的关键变量与内生动力,为形成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保障学生的全面培养为根本旨归的、联通多组织层次、沟通多方育人主体和融通多维活动空间的教育评价大数据系统创造了新契机,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与挑战。围绕核心议题,构建数字化教育评价体系,需坚持价值先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原则,审慎规避“技术至上”“、数据至上”风险;完善教育评价数据质量管理与监督制度,确保教育评价数据质量,谨防“数据假象”干扰;建立健全教育评价数据互联共通体制机制,破解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的制度壁垒;构建与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相契合的伦理保障制度,规避数据与算法伦理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