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60)
2023(8496)
2022(5990)
2021(5280)
2020(3760)
2019(8311)
2018(8577)
2017(14442)
2016(9269)
2015(10662)
2014(11070)
2013(9639)
2012(8936)
2011(8031)
2010(8299)
2009(7433)
2008(7522)
2007(7161)
2006(6617)
2005(6341)
作者
(24967)
(20632)
(20559)
(19869)
(13029)
(9920)
(9559)
(8191)
(8009)
(7499)
(7051)
(6922)
(6632)
(6545)
(6476)
(6433)
(6371)
(6331)
(6033)
(5957)
(5561)
(5066)
(4988)
(4940)
(4706)
(4694)
(4676)
(4652)
(4202)
(4168)
学科
(32300)
经济(32267)
管理(19696)
教育(19223)
中国(18313)
(17520)
(13551)
企业(13551)
业经(12857)
(10577)
产业(9493)
理论(9176)
(8966)
信息(8882)
(8764)
总论(8476)
信息产业(8388)
方法(7979)
发展(7742)
教学(7673)
(7619)
农业(7081)
地方(6664)
(6593)
(6245)
数学(6161)
数学方法(5964)
(5883)
银行(5873)
(5649)
机构
大学(128063)
学院(123429)
研究(47624)
(40404)
经济(39187)
管理(37233)
理学(31089)
理学院(30593)
中国(30275)
(29734)
管理学(29656)
教育(29441)
管理学院(29395)
科学(28717)
(28174)
师范(27986)
(23923)
师范大学(22922)
研究所(21636)
(21419)
中心(20586)
北京(19561)
(19424)
(19098)
技术(18161)
(17375)
(16983)
业大(16164)
职业(15812)
财经(14914)
基金
项目(76605)
研究(63756)
科学(61238)
基金(51173)
(44171)
国家(43630)
社会(38261)
教育(36553)
科学基金(36277)
社会科(35847)
社会科学(35839)
(31148)
编号(29115)
(27944)
成果(27199)
基金项目(25103)
课题(23361)
自然(20137)
(20013)
自然科(19700)
自然科学(19696)
资助(19625)
自然科学基金(19314)
重点(18875)
(18444)
项目编号(17544)
(17426)
规划(17375)
(16628)
(15614)
期刊
教育(49977)
(49386)
经济(49386)
研究(47717)
中国(37145)
学报(19939)
(18770)
科学(16949)
大学(16367)
(14953)
技术(14901)
管理(14578)
学学(13466)
农业(12786)
职业(12426)
(10152)
金融(10152)
图书(9525)
业经(8103)
技术教育(8079)
职业技术(8079)
职业技术教育(8079)
(7973)
论坛(7973)
经济研究(7721)
财经(7657)
书馆(7127)
图书馆(7127)
(6957)
(6848)
共检索到205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段俊吉  
在数字化社会,媒介技术赋能赋权功能推动教育场域深度更迭。传统的数字鸿沟被逐渐弥合,作为概念的数字代沟成为教育变革的关键议题。它既是数字鸿沟的语义重构,也是传统代沟的时代延伸。“Z世代”的数字基因伴随代际迁移和技术演进而产生突变,勾勒出更加真实的生存图景。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当代学生具备了数字反授者的时代身份,在生动而复杂的教育交往中进行数字反哺,以独特的成长经验改变他者的认知习惯、知识体系、行为结构、实践方式和价值取向。教育数字化转型引发教育变革的意义在于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场域,从根本上改变不同教育主体的实践方式,从而构建数字代沟的全新语义。面对数字代沟,不同代际的利益相关者需要在积极适应中消解数字隔阂,共同形成合力,推动数字反哺的效果彰显,在自我认同和相互理解中提升数字素养和媒介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振  
数字技术通过重塑教学生态和变更工作世界改变了职业教育系统,进而对职业教育教师发展产生了影响。针对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顶层设计不完善、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教师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合作不深入、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保障供给不充足等挑战,数字化转型中的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可借鉴顶层设计“框架先行”、校企合作“提质增效”、保障供给“固本强基”的国际经验,完善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顶层设计,优化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校企合作路径,加大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保障供给程度。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韵秋  李斯  
[目的/意义]研究子代教育水平、数字反哺途径与老年人数字接入鸿沟的关系,提出弥合老年人数字接入鸿沟的策略和建议,促进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研究设计/方法]通过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筛选子代与父母匹配样本,构建逻辑斯蒂回归与中介效应分析模型,使用倾向值匹配方法克服内生性。[结论/发现]子代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父母获取代际支持资源的可能性更大、更容易跨越数字接入鸿沟,而且子代教育水平对于父母均有数字接入鸿沟的家庭尤为重要。子代教育水平能够通过器物反哺、技能反哺和素养反哺三条路径影响父代的数字接入鸿沟,分别改善老年人“不能接入”“不会接入”和“不想接入”的数字困境,其中技能反哺是最重要的中介机制,素养反哺次之,器物反哺影响最小。据此提出弥合老年人数字接入鸿沟的策略建议。[创新/价值]从代际支持视角审视因子代教育水平差异产生的老年人数字接入不平等问题,为弥合老年群体数字接入鸿沟提供实践思路。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吕寒雪  
追求教育的数字化还是数字技术的教育化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议题,亟需深入到教育存在和数字存在层面加以考察。本文从教育存在和数字存在的关系出发,分析数据与算法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地位及其引发的教育危机,在教育的历史基础、身体基础和学科基础中揭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立场,审视数字存在与教育存在的应然关系以及数据和算法的实践方式。文章最后立足数字存在朝向教育性深化的立场,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促进人的主体化和自由发展,在数字时代过有意义的生活;推动数字学习实践的课程化,打造学校中心的泛在课程景观;加强数字内容的滤化与实践转化,涵养学生的人格品性。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吕寒雪  
追求教育的数字化还是数字技术的教育化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议题,亟需深入到教育存在和数字存在层面加以考察。本文从教育存在和数字存在的关系出发,分析数据与算法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地位及其引发的教育危机,在教育的历史基础、身体基础和学科基础中揭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立场,审视数字存在与教育存在的应然关系以及数据和算法的实践方式。文章最后立足数字存在朝向教育性深化的立场,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促进人的主体化和自由发展,在数字时代过有意义的生活;推动数字学习实践的课程化,打造学校中心的泛在课程景观;加强数字内容的滤化与实践转化,涵养学生的人格品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超球  
针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镜像站存在使用率不高、资源特色不明显、读者信息技能不强、数字信息资源安全和知识产权人利益受侵害等问题,认为高校图书馆镜像站建设要技术与管理并重,提出了建设与管理策略,包括资源选择策略、资源导航及读者培训策略、技术管理及信息安全策略、专业人员管理策略、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和资源使用效果评价策略。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廷柱  管辉  
智能化程度加速提升的数字技术,不断推动着人类生产生活迈向数字化生存新境界。数字技术也被认为具有重塑教育体系和教育生态的力量,并由此掀起了一股教育数字化发展浪潮。在教育领域,以“化”称谓某种教育发展趋势的语词比较常见。但是,类似“教育数字化”之后还冠以“转型”的情况却较为罕见。教育数字化本质上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系统的过程,即以特定技术手段为依托重构和优化教育系统。教育数字化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化”到“转型”这一步。并且在实践中,它也存在多重隐忧:扭曲数字化目标,容易偏离教育的初心使命;夸大数字化作用,容易脱离教育的真实需求;淡化数字化阻力,容易忽视技术的负面效应;放纵数字化权力,容易导致技术对人的宰制。教育数字化必须坚持以赋能教育为旨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现民  余胜泉  
当前我国的数字化教育面临信息系统维护、数据与资源共享、科学管理与决策、技术与教学深层次整合等方面的诸多瓶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泛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数字化教育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泛在学习、智慧教学、智能管控和基于数据的科学评价成为数字化教育转型的风向标。我国数字化教育的发展路径包括:升级改造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环境;创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教育发展;建设国家级数字化教育云服务平台;创新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内容与模式;建设、汇聚海量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育管理与运行机制,政产学研用五方联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焦晨东  黄巨臣  
从技术与教育两个向度进行审视可以发现,伦理风险关乎职业教育在数字时代下的生存与发展,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议题。风险社会视角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伦理风险源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彰显于技术与人文的交汇与融合,最终经由人对教育和技术的理性反思而生成。具体而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伦理风险存在以价值取向冲突为表征的伦理目标失衡、以人机界限模糊为表征的伦理主体失调、以道德责任推诿为表征的伦理规范失控和以技术工具主义宰制为表征的伦理行为失序等样态。立足于伦理风险的生成,基于共同利益整合不同目标、基于职能定位协调不同主体、基于诚信修养约束伦理规范、基于科学评价进行行为引导是规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伦理风险的现实选择,从而使数字化转型服务于职业教育,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罗建强  李玉娟  
制造企业数字化赋能服务化成效显著,但也提升了服务创新与产品创新关系的复杂性。如何利用数字化所营造的良好场景,实现服务创新对产品创新的反哺成为现有研究的重点议题。通过文献梳理,构建反哺机制基本框架,借助案例研究方法,以小米科技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转化视角剖析不同逻辑主导下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演化过程,遵循“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研究范式,揭示反哺机制实现过程。结果表明:制造企业产品技术是服务创新的基石;数字化环境能够提升两类创新的协同性;数字化环境下反哺机制是制造企业外部知识内化的结果。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顾小清   卢琳萌   宛平  
研究范式是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教育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加速向数字化转型,对教育研究范式提出了新的需求。在梳理研究范式及其演进脉络的基础上,研究探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育研究范式变革的新需求,并从教育研究范式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四个方面探究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研究范式变革的内在机理。教育数字化转型扩展了教育研究对象的规模、丰富了解读教育现象的视角、创新了分析教育数据的方法、强化了制定教育决策的效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对未来教育研究的研究旨趣、研究方法、学科趋势、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未来的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祝智庭  胡姣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已然到来,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跟上时代发展和面向未来的潜在要求。教育领域的各种数字化战略、场景和行动无不在诠释着教育数字化转型,但目前教育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级阶段,深入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核对其实践落地和行动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起点是教育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的需求,其中“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变“基因”,转型是服务于人和社会发展的“转基因”变化,这个过程会形成三种新的教育文化基因:学为中心,适性发展;需求驱动,开放创新;人机协同,数据赋能。此外,在智慧教育论的指引下,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统筹布局整合进化论、催化论、应变论、嬗变论,促进教育系统的创新和变革,并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转型框架、数字领导力、数字能力和成熟度模型来破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迷思。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雅楠  
数字教材是服务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载体和未来方向。深入探讨数字教材在教育数字化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提升教学效率、实现个性化学习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显著潜力。同时,详细分析了数字教材在开发与应用中遇到的挑战,如缺乏统一标准、实践探索不足、专业工具缺失、技术门槛、师生适应性问题以及版权和数据安全风险等,并提出了推动制定和实施相关标准、构建多维度集成资源的研发平台、提供智能化和专业化的服务,以及构建教育大模型、探索数字教材与应用的协同机制等针对性策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巍  汪寅  
"镜像教育"是北师大陈建翔副教授提出的一个基于镜像神经元及其相关研究的教育实践方案。该方案的内涵与观点看似在教育学与神经科学之间架设了桥梁,实则忽视了这种联系的科学性前提。"观念的价值重于其科学证据"的信念解驱使镜像教育的倡导者无视镜像神经元研究存在的争议,并产生概念混淆、功能夸大与过度推论、爱因斯坦综合症等一系列科学性误解。与之相对,联结假说将镜像神经元视为是联结学习而非基于特定功能形成的产物,有望为镜像神经元与教育实践之间建立起更合理的桥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逯行  黄荣怀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过程,不仅发生在学校内部,也发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数字化转型在提升教育效率、拓展教育场景的同时,也引发了现代化风险。本文采用了田野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生活在农村-县城-城市不同社会发展区域的祖-父-孙三代人进行观察和访谈,从普通人的视角阐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教育现实问题。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期的教育实践主体面临困境、混乱、妥协、矛盾与冲突等多种困扰,并进一步构建了数字化转型期教育主体技术异化问题的分析框架,从四个关键进程的视角提出了数字化转型期现代化风险的消解与治理策略,包括接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过程性偏差、明确治理主体与治理对象并设计治理规则、构建智能技术治理体系、开展数字化转型风险防范的教育社会实验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