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60)
2023(15445)
2022(12286)
2021(11255)
2020(8961)
2019(20350)
2018(20459)
2017(37750)
2016(21885)
2015(24881)
2014(24640)
2013(22903)
2012(20581)
2011(18721)
2010(19492)
2009(17525)
2008(17069)
2007(15675)
2006(14065)
2005(12936)
作者
(57788)
(47747)
(47593)
(45624)
(30621)
(22647)
(21845)
(18506)
(18454)
(17447)
(16074)
(16008)
(15436)
(15223)
(14881)
(14841)
(14347)
(14296)
(13936)
(13710)
(12142)
(11747)
(11653)
(11016)
(10927)
(10834)
(10748)
(10715)
(9571)
(9538)
学科
(77828)
经济(77761)
管理(56844)
(53211)
(44016)
企业(44016)
中国(29725)
方法(29154)
数学(24903)
(24644)
数学方法(24247)
教育(22920)
业经(22813)
(18508)
理论(18349)
地方(16670)
农业(15978)
(15790)
(15280)
(15041)
(14836)
贸易(14824)
(14425)
技术(13586)
(13442)
教学(13402)
(13190)
银行(13182)
产业(13022)
(12705)
机构
学院(291762)
大学(286689)
(108353)
经济(105656)
管理(105138)
研究(99970)
理学(89541)
理学院(88470)
管理学(86365)
管理学院(85780)
中国(70257)
(62304)
科学(59410)
(51741)
(49485)
师范(49150)
(49134)
(47222)
中心(44782)
研究所(44318)
(42291)
教育(41161)
北京(40017)
财经(39393)
师范大学(39113)
技术(38754)
业大(38515)
(37759)
(36814)
(35566)
基金
项目(186898)
科学(148859)
研究(148459)
基金(128869)
(110177)
国家(109064)
科学基金(93760)
社会(89820)
社会科(84913)
社会科学(84893)
(77342)
教育(76795)
编号(65999)
(65579)
基金项目(65339)
自然(57320)
成果(56583)
自然科(56039)
自然科学(56029)
自然科学基金(54958)
资助(52529)
课题(49614)
重点(43745)
(42585)
(41649)
(41095)
项目编号(39658)
(39322)
规划(38229)
(37681)
期刊
(124823)
经济(124823)
研究(95176)
教育(72966)
中国(70554)
管理(41139)
(39949)
(39222)
学报(38173)
科学(36869)
技术(33191)
大学(30714)
农业(27527)
学学(26965)
(26586)
金融(26586)
业经(22648)
职业(22115)
经济研究(20402)
财经(18602)
图书(16390)
(16333)
论坛(16333)
(16172)
问题(15625)
(15124)
技术教育(14323)
职业技术(14323)
职业技术教育(14323)
统计(13850)
共检索到453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建梁   梅辉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能力要求不断提升,为适应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教师要具备创新教育技能、提升核心素养、探寻研究意识及重塑未来形象的数字胜任力。依据多维整合、实践导向、动态适应、个性发展、持续改进及伦理责任等原则,对国内外关于数字胜任力研究理论框架进行系统整理与审视,结合质性研究,构建包含数字基础胜任力、数字应用胜任力、数字革新胜任力和数字发展胜任力的4个一级维度和16个二级维度的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模型框架,并提出构建数字胜任力推进策略:构建数字化培训体系,推动数字化资源建设,提升数字化技能水平,形成数字化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海波   逯铮  
以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既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梳理四次工业革命的特征以及对职业教育领域带来的变革,牢牢抓住4.0时代的发展要求,接着探寻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外部推力、内部驱力和源动力。进而找到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与问题,最终提出推进我国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策略与路径:革新数字化时代的价值理念是先导,完善顶层设计与经费投入是保障,政校企行共建共享数字资源平台是核心,加强培训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与能力是关键,探索开放职业教育微证书模式满足终身教育需求是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纪瑛  
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取舍问题是职业院校实训教学长期面临的难题,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在标准化教学资源模块建设基础上,探索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模块化定制实训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模块化定制实训教学模式是模块化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因材施教为基本准则,在数字化新基建、智能化教学系统研发等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精准的学情分析、动态的学习路径规划、适配的实训教学模块组合等环节为学生提供标准化实训教学模块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和数字化转型契机,率先在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专业实践模块化定制实训教学,积累了可行经验,取得了积极成效,并结合现实困境形成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晓倩   李杰   王连喜  
数字化正引领世界教育新风向。在“人口老龄化”和“数字化”双重背景叠加下,全球老年人都面临着如何跨越数字鸿沟、摆脱数字融入困境的问题。新西兰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制定了系统全面的战略,实施了具体精细的行动方案,协调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教育是新西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新西兰通过成人社区教育、第三年龄大学、高等教育和在职教育等多种形式来开展丰富多样的老年教育。同时,新西兰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人的数字包容,通过系列战略引领数字化包容:投资实施老年人数字包容计划,鼓励多方合作共同参与老年数字化教育,资助定制化数字化培训,搭建数字化社区服务体系,提供丰富优质的适老化教育资源等。这在提高老年人数字素养和技能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我国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和技能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标  
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之下,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的历史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助推经济增长为根本旨归,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逻辑主线,凝聚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合力,构建政策链、教育链和产业链彼此渗透、融汇贯通的“外螺旋”链条;并基于“素养为本—课程为纲—教学为体”的人才培养内容,构建了人才培养的“内螺旋”链条,最终形成职业院校“内外双螺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专业资源库建设三方面着手,确保职业院校“内外双螺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成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靳成达  
数字技术崛起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教育也进入数字化转型升级阶段。依托数字技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但是对教育数字化改革做出的必要回应,更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从政策、价值、发展三个层面理解其内涵,并遵循类型教育的教育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开放化和管理决策清晰化三个显著特征,以数字化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为根据,从推动职业教育业务系统全方位重塑、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以及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进行创新改造,提升职业教育供给水平,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鑫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与他人的空间距离在不断缩小,社会距离变得更近,自我边界变得模糊,进而威胁到了自我概念的清晰性。此时消费者的自我表达需求会得到提高,而独特性产品则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自我表达需求。独特性产品是一种能够彰显自我个性、表达自我的差异化产品,更能帮助消费者增强自我概念的清晰性。本文在数字化背景下,研究雇主品牌传播策略对消费者独特性消费的影响,并探讨地位动机与归属需要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象征性价值传播策略提高了消费者的地位动机,从而提高了独特性消费;社会性价值传播策略提升了消费者的归属需要,从而降低了独特性需要;而经济性价值传播对独特性消费倾向无显著影响。文章丰富了品牌传播、独特性消费等方面的理论文献,旨在为企业的独特性产品营销提供有益的指导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海艳  方欣霖  王诗雨  
随着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改变,人们更注重的是精神文明追求而不是物质文明追求。而当今时代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被渐渐成熟的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影响着。在此情况下,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也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加快。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游客市场的新动态变化,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入数字化技术势在必行。建立数字化旅游景区,利用现代化技术推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基于此,文章针对数字化时代下旅游景区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并以贵州省遵义市旅游景区为例,简要分析了遵义市旅游现状,同时提出了在数字化背景下遵义市旅游景区的发展策略,以此来促进遵义旅游业的发展,同时给各地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爱武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使社会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也使应用型院校的教学方式得到极大改进。当前,推进信息化教学已逐渐成为应用型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但应用型院校面临着组织、机制与制度不够完善,目标不明确,员工信息素质不高,信息环境与系统不够健全,以及数据安全与资金缺乏保障等诸多推进困境。为充分响应数字化校园建设号召,应用型院校应当完善信息化组织、机制与制度,落实目标;提升员工的信息素质与技术水平;健全信息化环境与信息化系统;强化对数据安全与资金的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荣增   李振红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在分析高职院校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有效路径:遵循教师发展规律,分层制定认定标准;分析教师属性特征,实施分类认定;系统构建认定与培养体系,促进教师差异化成长;校企共建认定平台,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坤  魏澜  
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的胜任力水平,关乎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通过深入分析挖掘政策文本、相关文献、访谈资料,初步确立了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经验验证,修正指标体系,最终构建出了由知识素养、实践能力、条件许可、教学能力、职业精神、个性倾向、自我发展、品德素养8个维度以及维度下23项胜任力要素组成的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胜任力模型,以期为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和考核管理等提供依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兰  
实行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备案制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的切实步骤和重要表现。备案制背景下,必须通过健全制度保障机制,规范专业设置管理;构建内外结合的评估机制,加强专业质量过程监控;实施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专业发展活力等有效策略加强对职业院校专业质量的监控,落实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院校的自主自律和社会的有效监督。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孟  
人工智能具有改变社会生产劳动的"奇点"意义,推动劳动方式、内容、过程、观念、价值与目的发生巨变。劳动巨变内在驱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变革,教育方式需要走向智能,教育内容需要突出社会性、情感性的非物质性劳动内容,教育过程需要侧重创造与愉悦,教育观念提倡热爱劳动,教育价值强调创造,教育目的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人工智能背景下劳动教育改革的理路,职业院校可以从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环境创设模式、评价模式、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贯通"教、学、育、评、管"等教育各环节,构建以智能、个性、创造、多元为特征的劳动教育新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红梅   闵宝翠   姜乐军  
创新创业不仅是高职院校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抓手,更是检视其推进内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坐标。作为引领创客教育发展的关键角色,创客教师的教学胜任力尤为重要。在廓清创客教师教学胜任力内涵的基础上,可以建构包含创客教学设计能力、创客教学实施能力、造物实践指导能力和创客教学评价能力的创客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模型。依据结构模型,提出了提高创客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评价能力的创客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培养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慧  
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剧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变革的复杂性。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呈现出“劳动+职业”“劳动+数字”“劳动+创造”的时代特征。基于数字技术融通创生高职劳动教育新生态,通过数字劳动牵引带动高职劳动教育新模式,强化数字素养保障高职劳动教育新成效,是有效推进高职劳动教育的逻辑理路。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劳动教育实施与专业教育融合不紧密、劳动教育理念与数字劳动需求不匹配、劳动教育的数字化升级改造不充分等问题,需构建“嵌入—融合—创造”的目标发展机制“,手段—资源—模式”的支持保障机制以及“共识—共研—共建”的协同治理机制,以促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向纵深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