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00)
2023(4061)
2022(3278)
2021(3214)
2020(2630)
2019(6009)
2018(6303)
2017(9667)
2016(6707)
2015(7665)
2014(7864)
2013(6963)
2012(6504)
2011(6133)
2010(6559)
2009(5733)
2008(5843)
2007(5581)
2006(5112)
2005(4792)
作者
(18199)
(15041)
(14780)
(14524)
(9599)
(7406)
(6943)
(6066)
(5829)
(5557)
(5346)
(5110)
(4965)
(4932)
(4882)
(4869)
(4605)
(4597)
(4442)
(4428)
(4166)
(3870)
(3684)
(3623)
(3525)
(3458)
(3431)
(3355)
(3130)
(3091)
学科
教育(19170)
(16286)
经济(16269)
管理(11592)
中国(11154)
(9759)
(9465)
理论(8744)
(8215)
企业(8215)
方法(7438)
教学(6299)
数学(5706)
数学方法(5405)
(4697)
(4420)
研究(4024)
(3874)
发展(3871)
(3748)
技术(3719)
(3558)
(3539)
思想(3500)
(3473)
(3470)
政治(3314)
高等(3287)
改革(3234)
税收(3226)
机构
大学(96080)
学院(89010)
研究(36050)
教育(28807)
(24932)
师范(24834)
管理(24072)
(23616)
科学(23250)
(23095)
经济(22646)
中国(21115)
师范大学(20711)
理学(19743)
理学院(19297)
(19060)
管理学(18467)
管理学院(18265)
研究所(17431)
(16047)
北京(15780)
中心(14890)
技术(14060)
(13776)
(13028)
(12562)
职业(12497)
(11861)
业大(11147)
教育学(10921)
基金
项目(52749)
研究(43952)
科学(42762)
基金(34727)
(30433)
国家(30040)
教育(29204)
科学基金(24328)
社会(23841)
社会科(22215)
社会科学(22207)
(21311)
(21273)
成果(20564)
编号(20492)
课题(18182)
基金项目(16838)
(15303)
自然(15286)
自然科(14931)
自然科学(14929)
自然科学基金(14618)
资助(14583)
重点(14231)
(13281)
规划(13077)
项目编号(12371)
(12103)
(12071)
教育部(11686)
期刊
教育(47663)
研究(39694)
(27672)
经济(27672)
中国(27658)
学报(15478)
科学(13066)
大学(12527)
技术(11682)
职业(11192)
(11164)
学学(9976)
(9659)
管理(8350)
技术教育(7267)
职业技术(7267)
职业技术教育(7267)
农业(6548)
财经(6225)
(5895)
论坛(5895)
图书(5857)
(5451)
高等(5412)
(5386)
统计(5080)
成人(5060)
成人教育(5060)
高等教育(4780)
(4618)
共检索到150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温恒福  温宏宇  
面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使命,教育不仅要有高效率和高质量,更要追求高效能。教育效能是教育主体全面有效实现教育目的,保障师生健康幸福与可持续发展的能量与能力。其本质是教育活动合目的有效性整体,主要表现为合目的有效性的程度(深度、广度和持久度)。教育效能具有合目的性、有效性、整体性、持续性、潜在性与时代性等主要特征。教育效能改进的方法论是整体结构优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以提升"合目的有效整体性"为核心的整体结构优化;在提高素质的基础上完善人格目标;优化教育保健的教育教学生态;创建师生高效能教学共同体的师生关系;学习先进,科学增效、科技赋能、创造性艺术性改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育效能改进中创造更先进的富有中国特色与时代风格的现代教育文明的品格与态势。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洪秀敏  庞丽娟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教育价值和自身教育能力的信念、判断与自我感受,它是教师素质构成的重要方面,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儿童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和结构进行了探讨,并揭示了教师自我效能感具有主观特征、内隐特征、情境性和非一致性等特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卫华  
范梅南的智慧教育学是一种实践的教育学。他试图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对具体的教育情境加以关注和反思,进而要求教育者的实践行动充满智慧性。我们对智慧教育学的理解在于,它突破了简单的还原论思想,对行动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和解读,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一种深度的实践教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坤庆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建立在他的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他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致力于“统觉”这一概念在教育上的运用。他试图在“目的——过程——方法”这一思维模式下构建起具有三维结构性质的教育学理论;他的教育学是一种以“目的”为逻辑起点的教育学,由“基础理论”、“教学论”、“训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部分构成。赫尔巴特建构了一个被后人竞相模仿和因袭的完整的理论教育学体系,为教育学找到了科学基础,试图将教育学研究置于较严格的科学条件和实践基础上。在方法论意义上,我国教育理论界从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中可以获得两方面的启示:研究教育必须整合多种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教育研究者的自身素质是决定...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振京  杨昌勇  
基于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之关系的角度,侧重研究主题、研究旨趣和研究范式对当代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特征进行了探讨。当代教育社会学方法论具有三个特征:研究主题:追随、反映社会变迁及教育变革;研究旨趣: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性;研究范式:由过去的二元对立走向现在的整合。全面深入地认识当代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特征,有助于创建我国的教育社会学学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皇伟  
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教育研究不同的方法论取向。叙事研究方法论作为质性教育研究理论和方法,与教育研究关涉的依据理论主要来自多学科理论、哲学思想及其实践机理,其特征表现为背景因素与叙事意义的深层建构、边缘群体和草根话语的关注与倾听、研究视角和分析结构的拓展与革新。该方法论对教育的研究理念、价值选择及研究范式做出一定的贡献,但也存在不少局限,需要引起教育质性研究者的深思。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健  
职业教育课程方法论是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中运用的各类方法的总和,其演进遵循从做法到方法,然后上升到方法论的逻辑路径。与此相对应,职业教育课程方法论体系各阶段表现出隐性——显性——隐性的交替嬗变的结构特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傅敏  田慧生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描述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个体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教育叙事研究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行动方式,主要特征表现为聚焦于个体经验,用年代学方法表述个体经验,搜集故事,重新讲述故事,编码并确定主题,描述情境与背景,与参与者全程合作。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所探究教育现象之中的研究问题,选择研究个体,从个体那里搜集故事建构现场文本,编码并重新讲述个体的故事,按照主题或类属解释个体的经验故事,撰写研究文本,确认与评估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独特的操作过程、方法与技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任保平  
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以自然哲学为其方法论基础 ,以符合自然秩序的“利己心”为出发点建立了其经济学理论体系 ,使经济学成为了一门有独立体系的科学。在其方法论的基础之上 ,形成了方法论内容上抽象法与现象描述法 ,方法论思维范式上的历史维度与社会维度 ,思考因素的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二重性特征 ,这种方法论特征对其后世经济学方法论和经济思想的演变起到了很大作用。总结其方法论基础和方法论特征对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黄志成  赵中建  
本文从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出发,以"比较课程与教学论"为切入点拓展一个新的研究视域,在研究方法论层面对"课程与教学论"在中国的发轫、现状和未来走向进行了回顾与展望,试图构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学术共同体,并通过课程理论研究的突破,在世界课程界形成一定影响,旨在为了中国课程学派的崛起。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进  
蒋一苇同志的理论观点在学术界独树一帜,这是与他观察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他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之中,做到了经济的内容与哲学道理的有机统一。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揭示出其中的哲理;他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他从哲学的视角,使复杂的问题豁然开朗;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屈婷  
马克思城市化思想的深化和方法论的演进是同其哲学发展历程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的文本阶段,马克思先后提出"资本战胜地产""城市战胜乡村"与"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的核心论点,坚持从历史的观点、从城乡之间生产和交往关系的矛盾运动、进而从整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来揭示现代城市化的本质。城市化是推动人类向现代社会形态变迁的历史环节,农村的社会变革是城市化的内在组成部分。立足于马克思研究城市化的思想及方法论指导,有利于破解中国城市化的路径之争,把问题焦点转移到人的城市化上来,从而确立中国下一阶段城市化的根本方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丽丽  
在德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60—70年代具有转折意义。该时期德国教育人类学的本体性、原点性问题有三个:一是教育学为何需要教育人类学?二是教育学需要教育人类学实现何种使命?三是教育人类学如何实现其自身使命?在三大问题的相互影响下,德国教育人类学的核心研究对象、学科使命得以更新与扩展,在与核心研究对象不同层次的适切性选择中,德国教育人类学出现了思辨方法论与经验研究方法论的结合,引发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学科关系的更新与调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论旅游的本质与特征□谢彦君一、旅游本质的认识框架旅游作为一种活动或现象,在历史上可能已经存在了成千上万年。然而把旅游现象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却还仅仅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并且这种研究一直主要地还是限于对旅游世界进行的某种直观的描述。旅游现象在今天已是深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