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2)
- 2023(13027)
- 2022(11295)
- 2021(10958)
- 2020(8832)
- 2019(20554)
- 2018(20570)
- 2017(38944)
- 2016(22066)
- 2015(24810)
- 2014(25245)
- 2013(24063)
- 2012(22165)
- 2011(20126)
- 2010(20299)
- 2009(18150)
- 2008(17514)
- 2007(15324)
- 2006(13663)
- 2005(12029)
- 学科
- 济(80561)
- 经济(80479)
- 管理(59124)
- 业(53922)
- 企(44401)
- 企业(44401)
- 方法(35594)
- 数学(30974)
- 数学方法(30533)
- 中国(25884)
- 教育(22808)
- 农(22395)
- 地方(19924)
- 财(19806)
- 学(19355)
- 业经(17331)
- 理论(16621)
- 农业(14750)
- 贸(14577)
- 贸易(14573)
- 易(14114)
- 技术(13553)
- 制(13529)
- 和(13185)
- 环境(13157)
- 策(12890)
- 务(11956)
- 财务(11892)
- 财务管理(11873)
- 银(11459)
- 机构
- 大学(302890)
- 学院(299902)
- 管理(117407)
- 济(112533)
- 经济(109722)
- 研究(102890)
- 理学(101877)
- 理学院(100654)
- 管理学(98921)
- 管理学院(98343)
- 中国(71096)
- 京(65826)
- 科学(63603)
- 财(51493)
- 所(51111)
- 范(49346)
- 师范(49063)
- 研究所(46700)
- 中心(45717)
- 江(44746)
- 农(43181)
- 北京(42457)
- 业大(42079)
- 财经(41064)
- 师范大学(39998)
- 教育(38720)
- 院(37762)
- 经(37336)
- 州(36308)
- 技术(34599)
- 基金
- 项目(205058)
- 科学(162679)
- 研究(157750)
- 基金(145432)
- 家(124997)
- 国家(123814)
- 科学基金(106271)
- 社会(96082)
- 社会科(90788)
- 社会科学(90767)
- 省(81068)
- 教育(77901)
- 基金项目(76846)
- 划(69841)
- 自然(68131)
- 编号(67537)
- 自然科(66461)
- 自然科学(66448)
- 自然科学基金(65207)
- 资助(59783)
- 成果(57046)
- 课题(48609)
- 重点(46699)
- 部(46404)
- 发(45018)
- 创(42429)
- 项目编号(41293)
- 教育部(40179)
- 年(39647)
- 创新(39244)
共检索到442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曾荣光
本文旨在对政策研究、特别是教育政策研究的新近发展,加以评论及综合。有关的发展被部分政策研究者称之为阐释转向、争辩转向或说服转向,这些转向基本上是对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主导政策研究的一种"经验—技术"视域的回应。本文把这些变化统称为"议论批判"视域,它总结了多个理论视域近年在政策研究中的贡献。它们包括:文本、文本质感及文本互联性的诠释学研究,议论的考古学及系谱学研究,批判政策研究。这些转向将会把政策研究从以往只属于政府官员与政策研究者私下的对话引领至一个更为民主的批判议论的平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余晖
批判教育政策研究是当代西方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流派。近10年来,该流派对自身研究范式进行了元反思,重审批判社会学理论范式的“批判性”与“社会学”属性,并构建唯物主义后结构主义政策分析路径。在理论视角上,突破批判理论传统,构建新自由主义的替代性概念框架,确立“政策实施”分析框架,引入人文地理学和生物-社会等新兴理论视角,深化时间社会学等传统概念视角。基于全球化、资本市场与技术变革背景,该流派形成国际教育测评、全球教育要素流动、教育商业化与资本逐利、教育竞争异化、数字教育治理等五大新兴问题域。推动批判教育政策研究发展的深层动力是对理性主义的超越,其实质是对政策过程中偶然性、失序性和非预期性因素的接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丁晓安
当前主流经济理论对公共政策的分析主要是基于其"广泛适用"的规则和假设,在进行演绎式分析推理过程中,其所使用的抽象效率标准将公平分析几乎完全排除在外,从而使公共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判断。现实中,社会性个体基于契约理性追求角色意义上的目标及其协调,因此,公共政策首先应考虑的是目标定位与一致认可,这必然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并全面考虑人类行为的伦理、经济和法律方面,这是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必然产物和要求。政府公共政策及其引导下的集体行动是对个体角色目标的协调一致的表现和结果,因此公共政策只有能够满足诸多个体实现不同的个人目标,才有被认可并得到执行的可能。由此可见,公共政策首先应当有其...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分析方法 技术路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璞
作为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之一,阿普尔在其"批判的教育研究"中,为了捍卫他所认为的社会正义和平等以及真正的民主教育,质疑当前的学校教育,尤其关注学校里教师的困境,并对其应该坚持的立场和扮演的角色进行了阐释。阿普尔鼓励教师通过主体解放和批判意识的觉醒,在日常的课程和教学活动中,反对霸权,践行民主的教育;指导教师团结起来,运用集体行动争取民主的话语权。
关键词:
阿普尔 批判教育研究 教师角色 教育改革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平 常文磊
近年来,全球各类教育认证方案层出不穷。教育认证的类型包括项目认证与院校认证,从认证的主体来说,分为公立认证与私立认证。教育认证的主要功能是对教育机构和项目的控制,目前关于高等教育认证仍然存在着许多争议。教育认证未来改进时应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更好地关注公共利益,促进教育质量的改进与提高,加强教育领域专业人士对本领域职业的价值探讨与控制等方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占魁
作为美国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创立者和最早在北美倡导批判教育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阿普尔对由右翼保守势力主导的市场化和私有化的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批判研究。在批判立场上,阿普尔表现出对社会草根群体的现实关怀;在批判方法上,阿普尔采取了情境化的关系分析进路;在批判旨趣上,阿普尔致力于民主社会的教育重建,其实践策略包括将批判性反思、学校变革、民主实践的捍卫与对教育改革中赤裸裸的经济逻辑的抵制相结合的"非改革主义的改革",将教师、社区和社会活动家等众多教育利益相关者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变革的"厚民主"的教育,以及旨在实现教育领域的知识分子从单纯以知识生产为目的的"学者"转变为能够基于自...
关键词:
阿普尔 批判教育研究 教育改革 教育重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敏
终身学习政策在各国的发展引发了广泛的研究与反思,本文综述了国外学者对终身学习政策的几种代表性批判观点,并尝试对其进行分析与提出思考。
关键词:
终身学习政策 批判观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致平 王升 池卫东
校企合作政策对推动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与激励作用,但成果尚未达到预期,解决当前问题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校企合作政策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市场需求,校企合作政策落地难根源在于市场契合不足,市场思维是校企合作政策利益相关方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市场 校企合作 政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艺林
批判诠释论在西方虽然只是一种非主流的社会理论 ,影响却很大。我国学者时有介绍 ,但尚未紧密结合国内教育研究的具体问题加以深入研究和运用。为此 ,本文针对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研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论述了它对教育研究的启示 ,指出 :它不仅能提供方法论基础 ,而且可启示教育研究“少炒时髦”、增强问题意识并通过净化概念等工作而引导教育行动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批判精神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阎光才
批判教育研究作为英美教育学术界的新左派思潮,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有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即它是作为主导晚期资本主义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也正因为其批判对象的成熟和强大,它才更具有旺盛的批判活力。然而,因为存在社会制度、政治传统和现实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一个曾经有过激进传统、而如今底线意义上的制度公平尚未解决的中国,学界在引进批判教育研究话语时,它强烈的终极关怀和批判精神和立场固然可取,但它的知识和文化批判取向未必完全合乎中国当下社会语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绍明 扈中平
戴伊克的批判话语研究综合社会认知心理学等多学科方法,研究社会认知在社会结构和社会话语之间的协调作用,通过心理模式、语境模式、事件模式研究生产和再生产意识形态的具体过程,并根据"意识形态方块"等方法研究意识形态话语结构的各个层面。教育学批判话语的权力分析从话语/社会分析、批判语境分析和交际事件分析三个阶段阐释话语结构和权力结构的交互状态。这种批判话语研究范式能更好地揭示教育问题,体现教育学研究的人文精神。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陆小成
基于技术批判理论的解读,低碳创新观是面向生态文明与低碳发展,实现技术系统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和五位一体的价值追求,向人性与自然更高水平迈进的新型价值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低碳创新观的社会建构,应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重要导向,实施低碳创新驱动战略,构建低碳创新型国家;制定低碳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低碳创新型经济;培育低碳创新社会氛围,构建低碳创新型社会;营造低碳创新文化环境,构建低碳创新型文化;强化生态环境技术创新,构建低碳创新型生态环境。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技术批判 低碳创新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效飞 傅敏
美国批判视域下的课程领导以批判教育在社会、文化和政治领域发起的批判立场和课程理解的"多元"范式为理论基础,在实践向度上遵循批判的思维方式。针对当前我国课程领导行政化、应试化和教学化的倾向,我们可从美国批判视域下的课程领导研究中得到诸多启示:课程领导民主亟须真正实现、课程领导要兼顾课程实施效率和公平、课程领导的培训和专业化建设亟待加强。
关键词:
批判 课程领导 实践向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健 李林
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民工,研究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更加彰显"经济正义",同时户籍制度是我国特有的国情。因此,在研究完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财政政策问题时,肯定不能照搬照套西方经济学,需要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指导。本文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经济新常态的特征,进而界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一是追求人类的经济正义;二是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三是重视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在此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流动人口的新特征,得出在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实施的背景下,公共服务的目标应该更加追求精准化,而不是简单的均等化的结论。最后,分别从资金供给侧、资本供给侧、人才供给侧、公共服务供给侧、政府供给侧和市场供给侧六个角度,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反思精神去剖析促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精准化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流动人口 公共服务 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健 李林
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民工,研究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更加彰显"经济正义",同时户籍制度是我国特有的国情。因此,在研究完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财政政策问题时,肯定不能照搬照套西方经济学,需要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指导。本文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经济新常态的特征,进而界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一是追求人类的经济正义;二是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三是重视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在此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流动人口的新特征,得出在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实施的背景下,公共服务的目标应该更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流动人口 公共服务 财政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