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22)
2023(21062)
2022(17575)
2021(16664)
2020(13871)
2019(31893)
2018(31410)
2017(58416)
2016(32560)
2015(36499)
2014(36349)
2013(35416)
2012(32903)
2011(29712)
2010(29864)
2009(27598)
2008(27373)
2007(24499)
2006(21455)
2005(19138)
作者
(93610)
(78578)
(77989)
(74543)
(49807)
(37888)
(35670)
(30714)
(29871)
(28152)
(26734)
(26281)
(24883)
(24825)
(24505)
(24326)
(24028)
(23077)
(22654)
(22566)
(19719)
(19416)
(19171)
(18019)
(17829)
(17605)
(17479)
(17478)
(15933)
(15844)
学科
(128690)
经济(128556)
(89043)
管理(85707)
(65589)
企业(65589)
方法(57678)
(52885)
数学(51615)
数学方法(50966)
中国(39614)
农业(34850)
(33735)
业经(30728)
(28294)
(26039)
贸易(26030)
(25582)
(25416)
地方(23998)
教育(22819)
(20994)
银行(20933)
(20505)
财务(20450)
财务管理(20407)
理论(20338)
技术(20104)
(19997)
(19859)
机构
大学(459171)
学院(458211)
(186018)
经济(182219)
管理(170010)
研究(161012)
理学(147266)
理学院(145561)
管理学(142815)
管理学院(141955)
中国(119696)
科学(99268)
(97018)
(93152)
(84602)
(82065)
研究所(74875)
中心(74748)
业大(73251)
农业(72588)
(69090)
财经(67501)
(65520)
师范(64836)
(61704)
北京(61223)
经济学(57087)
(57009)
(54696)
师范大学(52232)
基金
项目(308510)
科学(243287)
研究(224002)
基金(223728)
(197399)
国家(195648)
科学基金(165992)
社会(142046)
社会科(134340)
社会科学(134303)
(120715)
基金项目(117045)
自然(107846)
教育(107240)
自然科(105411)
自然科学(105375)
自然科学基金(103540)
(103510)
资助(91925)
编号(90750)
成果(75268)
重点(70697)
(69591)
(67211)
课题(64649)
(63982)
创新(59759)
科研(59656)
教育部(59419)
国家社会(58814)
期刊
(201073)
经济(201073)
研究(137438)
中国(94214)
(90485)
学报(78137)
科学(69784)
教育(66281)
(64435)
农业(61240)
大学(59558)
管理(58126)
学学(55607)
(45309)
金融(45309)
技术(39730)
业经(36621)
财经(33030)
经济研究(32284)
(30919)
(28400)
问题(27311)
(24392)
(22436)
统计(22396)
世界(21630)
技术经济(21077)
科技(20414)
(20299)
业大(20215)
共检索到683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骏  赵西亮  
教育政策是保证教育机会公平的重要机制。本文使用2013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考察了1986年《义务教育法》和1999年大学扩招两项重要教育政策对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本文首先使用转移矩阵方法描述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基本情况,发现父代子代之间的教育存在高度的相关性。然后,从代际教育相对流动性和绝对流动性的角度,分别考察了两项教育政策对农村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发现,两项政策均没有明显提高农村教育代际相对流动性水平,但显著提高了绝对流动性水平。两项政策的实施确实促进了农村居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子代教育高于父代教育的可能性显著提高,但两项政策并没有降低子代教育和父代教育的代际相关性,即相对流动性水平并没有得到改善。基本政策内涵是需要进一步增加农村教育支出,降低城乡教育差异,促进教育机会公平。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彭骏  赵西亮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农村家庭数据,考察了我国1986年《义务教育法》与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对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本文使用转移矩阵方法描述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基本情况,发现父代与子代的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从教育代际流动性和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以上两项教育政策对农村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发现义务教育政策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改善农村家庭代与代之间的教育相关性,但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可靠的。政策建议包括:政府应进一步推进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缓解贫困家庭与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资金约束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彭骏  赵西亮  
教育政策是保证教育机会公平的重要机制。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对中国农村家庭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教育代际流动性。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男性,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对提高农村女性教育代际流动性的作用更显著;相较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该政策对提高西部地区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作用更明显;相较于父代受教育水平在高中及以上家庭的孩子,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显著提高了父代受教育水平在高中以下家庭的孩子的受教育年限。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免费义务教育政策通过缩小高低收入家庭子代的教育差距,提高了教育代际流动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父代受教育水平在高中以下家庭的孩子相对其父代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邹先强  赵心源  
本文以中国21世纪初逐步建成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为准实验,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数据和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匹配,使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相较于男性子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女性子代与父代之间的教育代际流动性影响更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低学历父代的外出务工时间和外出务工收入,有助于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提升;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子代外出务工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宏  毛明海  
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微观调查数据,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村领导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村领导可以显著增加所在村庄村民的非农收入,而这一增收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村领导对村民在本县参与非农就业的工作时间和每小时工资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村领导对村民非农收入没有显著影响,但会显著增加村民在外县打工的工作时间以及非农收入。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干部队伍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实证依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何微微  胡小平  
本文利用重庆市1210份样本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重点计量收入预期、职业预期、情感预期及城市融入预期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城乡转移意愿的代际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除收入预期外,非收入预期中的职业预期、情感预期和城市融入预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影响均存在代际差异。利用均方差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测度发现,老一代农村劳动力最关注的是经济收入,其次是情感预期,职业预期位列最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最关注的因素依次为情感预期、收入预期、城市融入预期和职业预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何微微  胡小平  
本文利用重庆市1210份样本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重点计量收入预期、职业预期、情感预期及城市融入预期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城乡转移意愿的代际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除收入预期外,非收入预期中的职业预期、情感预期和城市融入预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影响均存在代际差异。利用均方差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测度发现,老一代农村劳动力最关注的是经济收入,其次是情感预期,职业预期位列最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最关注的因素依次为情感预期、收入预期、城市融入预期和职业预期。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储小俊  刘思峰  
本文研究了我国股市微观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在假定所有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内生决定的情况下,建立VAR系统,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的方法分别讨论了市场收益、波动及货币政策对股市微观流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股市流动性并无显著影响,货币政策的松紧、"宏观流动性"的增强或减弱并不必然导致股市微观流动性的增强或减弱;市场的波动对股市流动性也无显著的影响效应,但市场的收益状态却决定着股市微观流动性的强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月季  张颖  陈新锋  
良好的代际流动可以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家庭成员的教育和社会资本是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流动的重要通道。文章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从教育和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探讨两者对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流动的影响机理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男性子代的受教育水平对农村家庭代际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女性子代的受教育水平并未显著影响代际流动;尽管父代受教育水平并不直接影响家庭代际流动,但它在男性子代的代际流动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社会资本在农村家庭代际流动中的作用也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子代通过社会资本路径求职能够促进其向上的代际流动,而社会资本在女性子代的代际流动中并未发挥显著作用;进一步的区域比较研究发现,农村地区整体上的代际流动不明显,且一级地区、二级地区均呈现微弱向下的流动趋势,三级地区呈现微弱向上的流动趋势。由此提出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维护农村家庭的社会网络和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农民提供更多非农就业信息等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韩海彬  李全生  
借鉴经济收敛理论,对农村教育收敛概念进行严格的定义,并且对农村教育收敛的类型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29个省份1993~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农村教育收敛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中国农村教育基尼系数呈整体下降趋势,具有明显的σ收敛特征;无论全国范围还是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并且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邸玉娜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探讨了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及其作用机制。当前中国代际收入弹性在各年龄阶段人群中呈现U型曲线特点,90年代出生的居民面临的代际收入弹性较高,即代际流动性较低。运用阶层线性模型分析了代际间的交互作用机制:父代的收入水平和工作性质会通过影响子代个体特征变量的边际系数对子女的收入产生间接影响。教育是打破阶层固化的重要途径,但实证分析表明,父代的职业对子女的教育收益率存在显著影响,机会的不平等阻碍了代际流动。因此,政策改革应当保障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的平等,从而推动社会代际收入流动,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苏华山  王志伟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微观面板数据研究农村居民教育对于个人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其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影响较小。此外,还提出了农村教育中存在高学历人才非农化的困境,测算出长期内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提升的空间。最后提出化解农村教育瓶颈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幽  
提高流动人口消费水平,增强其消费弹性是提高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导向,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中国CMDS数据库,实证检验了在不同人口流动状态下的家庭中,代际收入差距与消费弹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代际收入差距对半流动家庭的消费弹性影响更大,代际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半流动家庭消费福利的增长。相反,在具备高收入特征且市民化程度较高的流动家庭中,代际收入差距对家庭消费弹性的负面影响较小。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柳建平  刘卫兵  
本文利用甘肃14个贫困村的入户调查数据,通过半对数模型和Logit模型,分别实证分析了农户劳动力教育年限和教育水平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及教育对贫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对农户收入有显著影响,随着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收益率也随之提高;农户劳动力教育水平对减少贫困有显著影响,农户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能显著地降低农户家庭陷入贫困的概率,特别是高中(中职)教育对降低贫困的效应更为显著。根据以上实证结果,本文针对西部农村贫困实际就目前的教育扶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梦滔  毕岚岚  师慧丽  
本文利用中国8省农村1420户的微观面板数据,检验了农户消费行为的三个理论假说。经验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①整体上,中国农户消费行为能够很好的用PIH/LCH来描述,但是流动性约束对消费也有重要影响;②对于流动性约束组的农户来说,存在消费的过度敏感现象;而对于非流动约束组而言,则消费行为很好的遵循PIH假说;③根据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流动性约束平均使得农户消费增长率提高1%~2%,农户相对避险系数为1.7~2.1左右;④本文尝试使用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了IV估计,结果表明,收入的内生性可能会使得标准的固定效应模型产生对流动性约束对消费增长影响的高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