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39)
- 2023(20737)
- 2022(17837)
- 2021(17027)
- 2020(14298)
- 2019(33232)
- 2018(33224)
- 2017(62860)
- 2016(35134)
- 2015(39808)
- 2014(40273)
- 2013(39260)
- 2012(36702)
- 2011(33173)
- 2010(33599)
- 2009(30971)
- 2008(30695)
- 2007(27293)
- 2006(23929)
- 2005(21628)
- 学科
- 济(132957)
- 经济(132799)
- 管理(95001)
- 业(90651)
- 企(73852)
- 企业(73852)
- 方法(59730)
- 数学(51897)
- 数学方法(51258)
- 中国(41292)
- 农(38173)
- 财(36292)
- 学(32102)
- 业经(28389)
- 制(27408)
- 地方(26793)
- 贸(26733)
- 贸易(26723)
- 易(26001)
- 教育(25459)
- 农业(24944)
- 理论(24691)
- 银(22621)
- 银行(22560)
- 务(22180)
- 财务(22088)
- 财务管理(22040)
- 行(21523)
- 融(21459)
- 金融(21450)
- 机构
- 大学(495607)
- 学院(491003)
- 济(194339)
- 经济(189862)
- 管理(184660)
- 研究(173539)
- 理学(158480)
- 理学院(156552)
- 管理学(153724)
- 管理学院(152819)
- 中国(129395)
- 京(107938)
- 科学(107217)
- 财(91279)
- 所(88928)
- 农(83944)
- 研究所(80986)
- 中心(78735)
- 江(74745)
- 业大(73008)
- 范(72317)
- 财经(72108)
- 师范(71675)
- 北京(69134)
- 农业(65947)
- 经(65505)
- 院(62500)
- 州(59871)
- 经济学(58597)
- 师范大学(58074)
- 基金
- 项目(325905)
- 科学(255381)
- 研究(241111)
- 基金(233711)
- 家(204267)
- 国家(202339)
- 科学基金(171362)
- 社会(149024)
- 社会科(140843)
- 社会科学(140805)
- 省(126783)
- 基金项目(122743)
- 教育(115057)
- 自然(110869)
- 划(108579)
- 自然科(108206)
- 自然科学(108173)
- 自然科学基金(106262)
- 编号(100088)
- 资助(97093)
- 成果(84581)
- 重点(74081)
- 部(73411)
- 课题(71173)
- 发(69991)
- 创(66834)
- 教育部(62736)
- 创新(62273)
- 科研(62164)
- 大学(61238)
- 期刊
- 济(214281)
- 经济(214281)
- 研究(153833)
- 中国(103026)
- 学报(80273)
- 农(76192)
- 教育(76098)
- 科学(72219)
- 财(70842)
- 管理(65970)
- 大学(60476)
- 学学(55708)
- 农业(51738)
- 融(47173)
- 金融(47173)
- 技术(43672)
- 财经(35268)
- 经济研究(34607)
- 业经(34113)
- 经(30248)
- 业(28085)
- 问题(28047)
- 图书(26420)
- 版(23732)
- 贸(23652)
- 技术经济(22684)
- 理论(22419)
- 科技(22067)
- 坛(21204)
- 论坛(21204)
共检索到743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宁 沈红
教育政策分析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然而,与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相比,我国的公共政策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国内学界对教育政策的研究则更少。即使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多是借鉴西方政策分析框架来研究我国的教育政策。西方的政策分析理论并非一定适用于中国的政策环境,加之受我国社会制度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英者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继平
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经济困难的一种助学措施,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推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高等学校保证办学经费,完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政策体系,有利于学生避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切实享受教育机会平等权利,有利于银行拓展业务,培养潜在客户和利润增长点提供机遇。然而,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在发展和演进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如何更好地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研究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存在贷款供不应求、贷款发放不平衡、学生还贷压力过大、违约率高等问题,提出加大政府贷款补贴力度、制定还贷优惠政策、加强贷款...
关键词:
我国 国家助学贷款 政策 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泽洪 文方
本文针对国家助学贷款供求两难的政策困境,从大学生还贷满意度和银行放贷促进度两方面探讨了我国助学贷款政策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助学贷款有效性评价模型,进而分析了助学贷款政策的多元利益主体关系,提出了互利共赢原则下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创新。
关键词:
助学贷款 有效性模型 多元主体 互利共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文长 刘亚荣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发起并引导,由政府、银行、学校和学生四方共同建立的一种公共治理结构。在建构国家助学贷款公共需求服务模式的过程中,政府、银行、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在政策变迁中不断被调整,其目的在于寻找到一种临界点,使得各方在合理获利的基础上都承担一定的风险。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公共治理结构 政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克瑞
国家助学贷款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无疑应该加强其制度建设。但由于认识的偏差,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实践与理论形成了强大的反差,所引起的问题更令人关注。放眼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尝试对制度有全新的解读,在此基础上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建设,是我们政策分析的基础,也是制度建设的起点。作为建设性反思,本文提出了开发家庭及生源地贷款制度、完善学生减免制度、强化银行责任制度、建立国家担保制度四点制度建设。
关键词:
制度 国家助学贷款 完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解凌云 林伟连 鲁钬 程红
根据发达国家助学贷款的实践经验,并鉴于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还需要继续深化。笔者从这一立意出发,分析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的现状与问题,并从国家层面、银行与高校层面探讨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完善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问题分析 对策措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兴洋 庄国波
针对1999年我国实行的助学贷款政策存在的缺陷,国家有关部门于2004年对原来的政策进行了改进,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仍有一些地方需要不断完善,本文从政策质量、政策环境和配套措施等方面分析了这一公共政策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政策缺陷 助学贷款 对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京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福利性、消费性事业,具有边际消费倾向高、消费时滞短、无挤出效应等特点,在乘数效应作用下,可使社会消费、投资、就业和税收剧增。因此要正确认识国家助学贷款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加大助学贷款的政府补贴力度,以全面发挥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效益。
关键词:
助学贷款 经济增长 乘数效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维 吴家鹏
高等教育研究与政策决策容易陷入相互脱节状态,主要原因在于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界面障碍,极大地限制了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被政府决策的采纳和应用。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例,构建有效的高等教育与政府决策的界面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两者之间还存在许多界面障碍,主要原因在于文化冲突、目标差异和信息粘滞。消除高等教育研究与政府决策界面障碍的策略包括专业化知识共享、跨文化沟通,以及自组织协作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瑜 黄蓓
国家助学贷款是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主要支持渠道,然而由于贷款还贷约束机制不完善、贷款人还贷能力低下和诚信意识淡薄等多方面原因,高违约率已经成为助学贷款健康持续开展的一大瓶颈。从结合我国大学生的收入与消费实际设计合理还贷期限与方案、完善征信系统、建立规范的助学贷款违约惩罚机制,以及加强诚信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着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对策。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高违约率 还贷制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烨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正经历着政策路向的演进过程,表现为政策的价值定位、政策目标实现模式、政策执行手段、政策体系的修正幅度和调整范围等方面的变化。对演进路向的深层次原因探究,必然会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动力系统纳入研究视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动力系统由居于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居于内部的政府、银行、学生和高校等利益相关主体所形成的核心推动力,以及连接内外动力系统的公共话语空间的舆论推动力共同构成。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动力系统是处于演进发展中的,同时它又是有限度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濮岚澜 陈学飞
对作为政策行动者话语登台、互动表现载体的媒介进行内容和语义框架的分析,可考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各政策行动者可能承担的角色。研究表明,尽管国家是建构这一议题的主导者,但该议题的演化已不完全是国家理性设计的结果,而是由政府有意图主导、媒介市场化改革及更广泛的社会心理氛围共同契合形成的话语运动所推动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冯广辉 仵晨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利用金融手段解决学生群体中的关键性“民生”问题,是保障教育公平,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的重要举措,对人才培养、高校稳定、银行发展和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综合文献研究,推理分析了国内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历史演进,依照学生、高校、银行、政府等主体,归纳出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所涉及的运行机制、借贷偿还、贫困认定、风险担保等多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研究进行了综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飞琼
2007年5月中央政府出台新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把生源地助学贷款纳入国家助学贷款体系试点推广。校园地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互相替代政策会改变贷后管理主体,给校园地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市场带来大的波动,进而影响整个国家助学贷款体系的稳定。应由当地信用社负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高校参与协助监督;谨慎变动两种助学贷款条款,促进助学贷款市场整体稳健发展。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生源地助学贷款 高校贫困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