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52)
2023(12703)
2022(11079)
2021(10780)
2020(8780)
2019(20581)
2018(20760)
2017(39224)
2016(22278)
2015(25059)
2014(25456)
2013(24446)
2012(22675)
2011(20492)
2010(20688)
2009(18545)
2008(18011)
2007(15793)
2006(14130)
2005(12529)
作者
(60840)
(50306)
(49840)
(47793)
(32228)
(23966)
(22946)
(19791)
(19327)
(18350)
(17204)
(16676)
(16037)
(15861)
(15556)
(15545)
(15236)
(15073)
(14458)
(14349)
(12646)
(12540)
(12094)
(11604)
(11317)
(11281)
(11230)
(11080)
(10054)
(9890)
学科
(78671)
经济(78576)
管理(60420)
(56155)
(47060)
企业(47060)
方法(36150)
数学(31102)
数学方法(30659)
中国(25967)
教育(22934)
(21923)
(20945)
(19773)
理论(17466)
业经(17221)
地方(16252)
(15256)
贸易(15252)
(14791)
农业(14361)
(14188)
技术(13670)
(13572)
(13166)
(12725)
财务(12659)
财务管理(12639)
环境(12419)
企业财务(11978)
机构
大学(307704)
学院(302775)
管理(118179)
(113912)
经济(111070)
研究(104299)
理学(102425)
理学院(101193)
管理学(99405)
管理学院(98838)
中国(72314)
(66893)
科学(63393)
(53246)
(52152)
(49295)
师范(49020)
研究所(47444)
中心(45784)
(45008)
(43743)
北京(43380)
业大(42425)
财经(42337)
师范大学(39986)
教育(39145)
(38525)
(37757)
(36420)
技术(34580)
基金
项目(202473)
科学(160175)
研究(155968)
基金(143715)
(123201)
国家(122019)
科学基金(104603)
社会(94441)
社会科(89138)
社会科学(89117)
(79388)
教育(77688)
基金项目(75851)
(68466)
自然(67416)
编号(66807)
自然科(65783)
自然科学(65769)
自然科学基金(64571)
资助(59549)
成果(57206)
课题(48079)
(46322)
重点(45707)
(43432)
(41989)
项目编号(41261)
教育部(40331)
(39292)
创新(38727)
期刊
(125895)
经济(125895)
研究(99974)
教育(63285)
中国(62803)
学报(43837)
管理(42904)
科学(41040)
(39247)
(38193)
大学(34301)
学学(30613)
技术(29017)
农业(27741)
(25015)
金融(25015)
业经(20456)
财经(19757)
经济研究(19575)
图书(17746)
(16779)
问题(15653)
职业(15462)
理论(14926)
(14263)
论坛(14263)
科技(14132)
(13821)
实践(13710)
(13710)
共检索到452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宁宁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对教育政策制定与教育研究二者之间的沟通活动产生了兴趣。西方学者对政策制定过程中研究的"利用"的认识不断深入,认为"利用"不仅包括"直接指导与线性运用",还包括"理念渗透"。他们习惯从两个立场切入问题:从教育政策的视角切入,目的是促进政府完善政策的制定过程;从教育研究的视角切入,目的是推动教育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学者们建立了空间模型、时间模型以及活动者的模型,对教育政策活动与教育研究活动之间的沟通方式进行解释。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康宁  
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再审思发现,从教育的社会属性来看,纯而又纯的教育并不存在;在教育的职责履行问题上,需要相应的保障条件;教育的地位形成不仅取决于外部社会,教育自身状态也是影响因素;教育的角色扮演,是教育对社会发展进程的态度及其实际社会地位共同作用的产物;而在教育的功能结构中,"显性负功能"已成为一种严峻的新挑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邵晓枫  
近三十来年,我国学术界对社区教育的本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对社区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还存在着争议。社区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以社区为地域范围进行的、居民自主参与的教育社会一体化的现代教育形式,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属性表现为育人性、社区性、大教育性、民主性和现代性几个方面。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万力维  
教育中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妨碍创造,但根本的原因在于权力的滥用,包括国家权力的直接强势干预、教育规训权力的控制和知识权力的压制。因此,只有清算权力滥用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创造的环境条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学军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究竟是什么?它不只是义务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义务教育价值取向的调整,是为了实现所有人所有可能方面的发展。它始终应是一种大视野的教育发展观,不能局限于一些学校、一个地区、一段时期、一个环节和教育一域。它的核心任务仍然在于要合理配置资源,而非意味着"资源均衡"向"质量均衡"的转变。它不是政策修辞,不是一般性的行政工作,也不是政府对于人们的恩惠,而是一种法律要求,是政府的责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杜祖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桂生  
尽管在各个时代的社会一文化中,或许都有那个时代的"个性"及人与人之间某种"共性"问题,然而,把"个性"或"个体社会性"作为价值追求并就此进行论证,则是近代以来的事情。18世纪启蒙运动中,在这方面多有建树。时至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理论上又多有进展。笔者对此了解有限,本文关注的主要是学校教育中学生"个性"与"社会性"问题。因为迄今为止,这依然是学校教育中抉择与统合的难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发展中的大国"这个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叫得响的品牌,这些归根结底在于人的能力和素质。没有顶尖的科技人才、潜心创业的企业家和精益求精的产业工人,就不可能有世界一流的企业和制造品牌,也就不可能助推中国成为制造强国。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来培养,低质量的职业教育很难培养出满足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紫薇  牛风蕊  
利用分层线性模型展开对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收入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受院校特征和省份特征两个主效应及跨院校-省份特征间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院校特征(学校规模、学校层次等)对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具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作用受省份层面因素的约束与调整;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分担能力对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具有正向影响,但政府财政能力对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具有不稳定性,且政府教育财政政策对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济康  
品牌原动力是消费者(或受从)非理性的情感需求;各种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共性,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也带有普遍性;研究人的情感需求是打追强势品牌的关键。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高培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圣明  
参与式预算主要体现了公开与民主这两大价值。公开就是要将政府活动的"节目表"公之于众,让全社会知道"钱从何而来,用到哪里去了?"而民主则是一种诉求的表达和利益的整合,权利所有者基于他们应有的权利,在给定信息条件(资源约束)下,按照各自的偏好,对公共服务项目的优先性进行选择,会使预算的安排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水云  刘复兴  徐赟  
对于教育政策的研究,欧美国家与中国在研究主题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研究关注点上略有差异,这与所在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阶段和背景有关。同时,研究的视角和范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西方的教育政策研究更加微观,重视经验性的实证研究,而中国的研究更宏观,重视思辨性的规范研究,特别缺乏经验研究基础上的理论建构。相应的,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也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更重视学科建设的跨学科性和人才培养的应用性。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侯金川  
本文依据“物质·能量·信息统一论”,对物理学上的“暗物质”和“中微子”之谜以及中医学上的“气”和“经络”之谜,给出了较为科学的解释。认为“暗物质”即超光速虚物质;“中微子”即虚物质量子;“气”是人体中的虚物质;“经络”为人体虚物质的交换运输通道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芬华  
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密化农业的人口压力已基本解除,据以解决农地零碎化问题的诸多条件已经具备。但是,一方面,合乎理论逻辑的农地流转与集中并没有伴随人口压力的解除而大规模出现;另一方面,农地流转速率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具有高度一致性。调研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进程遭遇到可流转农地的供给规模的阻滞,而农地控制权偏好以及可替代制度优势构成不同区域的农地流转速率差异的经济解释。文章旨在为中国现代农业组织替代小农制度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解决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