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9)
2023(11365)
2022(9517)
2021(9389)
2020(7528)
2019(17436)
2018(17546)
2017(31994)
2016(17977)
2015(19921)
2014(19795)
2013(18252)
2012(16245)
2011(14412)
2010(14427)
2009(12741)
2008(11965)
2007(10304)
2006(9187)
2005(7827)
作者
(42344)
(35410)
(35188)
(34043)
(22429)
(16873)
(16279)
(13853)
(13670)
(12522)
(12225)
(11907)
(11135)
(10968)
(10932)
(10688)
(10526)
(10456)
(10257)
(10138)
(8921)
(8470)
(8347)
(8344)
(8039)
(7947)
(7882)
(7817)
(6949)
(6928)
学科
(61034)
经济(60867)
管理(44730)
(40380)
(34838)
企业(34838)
方法(28964)
数学(24480)
数学方法(24044)
中国(22982)
教育(21670)
(18439)
(17428)
业经(15685)
理论(15252)
(14882)
(12217)
农业(11683)
地方(11614)
(10804)
(10626)
技术(10326)
教学(10282)
(9905)
银行(9902)
(9597)
财务(9555)
财务管理(9529)
(9464)
(9311)
机构
大学(225323)
学院(221867)
(85546)
管理(84312)
经济(83625)
研究(72989)
理学(72816)
理学院(72025)
管理学(70695)
管理学院(70220)
中国(50651)
(47014)
(42663)
科学(40397)
(39082)
师范(38853)
教育(35311)
(34787)
中心(34656)
财经(33205)
(32844)
师范大学(31792)
(30263)
北京(29736)
研究所(29560)
(27850)
业大(27774)
(26957)
(26954)
经济学(26497)
基金
项目(150682)
科学(122276)
研究(121463)
基金(107862)
(91064)
国家(90103)
科学基金(79123)
社会(78119)
社会科(72889)
社会科学(72868)
教育(64382)
(59932)
基金项目(56319)
编号(52250)
(51813)
自然(47776)
自然科(46697)
自然科学(46687)
自然科学基金(45835)
成果(44198)
资助(42292)
课题(38131)
(35793)
重点(34851)
(33250)
(32552)
教育部(32459)
项目编号(32124)
(32079)
规划(31270)
期刊
(92832)
经济(92832)
研究(76423)
教育(60146)
中国(52833)
(34165)
管理(31469)
学报(27386)
科学(26533)
(25275)
技术(24627)
大学(24042)
学学(20729)
(19619)
金融(19619)
农业(16686)
财经(16667)
职业(15714)
业经(15621)
(14422)
经济研究(14157)
问题(12086)
图书(11171)
(10562)
论坛(10562)
(10378)
技术教育(10237)
职业技术(10237)
职业技术教育(10237)
理论(10058)
共检索到339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小俊  
本文从社会行动伦理的角度反思我国长期以来教育改革的两条基本路径:在"信念伦理"下的教育改革只是"理想化"地追求某种"教育价值信念"而忽视改革的可行性,从而使改革路径陷入自身合理性的危机;而在"责任伦理"下的教育改革路径往往只关注"技术合理性"而忽视改革的"价值合理性",从而又使改革陷入了"正当性"的危机。超越教育改革路径的前提是必须要对"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这两种改革的伦理立场进行超越,以"价值共识基础上的责任自觉"作为改革行动的伦理立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彭彩霞  
从国外对于大规模教育改革的反思来看,都凸显出教育改革身处困境之中。改革的循环与钟摆现象、形式化与表浅化、短暂性等是其表征。究其原因,涉及学校的保守性、教育体系本身及与外部关系的复杂性、决策者与实施者的隔阂、持续支持的缺乏等多个方面。要超越困境,需要重新理解"抵制"、促进决策者与实施者之间的相互调整、关注持续性与本地化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小波  李先敏  
当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发展对经济伦理观的建构是受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经济伦理现状分析,揭示市场经济伦理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诸如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缺陷,价值选择多元化等,最后指出,将制度、法律、道德有机结合,促进市场经济摆脱伦理困境以推动市场经济机制的持续发展和完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洁  刘畅  
当前我国空间规划改革处于由国土整合阶段向体制变革阶段过渡的时间拐点,首先,对国土整合阶段的核心方法和核心特征进行总结,并反思当前空间规划所面临的核心困境为精细治理目标下的空间管理权界缺位。然后,通过对近30年来我国空间资源配置措施的梳理,认为我国空间规划的价值观由工业文明时代的重发展轻保护转变为生态文明时代的保护与发展相融合。基于此,从价值本源角度分析,提出当前空间规划的问题在于体系与制度的调整滞后于价值观的转变。最后,以发展与保护融合的价值观,对新时期空间规划改革路径进行优化与创新,提出近期以分级分类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元驹  
文章将会计伦理教育作为一个教学研究方向,试图从会计伦理教育的视角探讨会计作为一个群体的职业伦理养成问题。会计伦理教育是指在会计专业教育阶段进行的伦理教育。由于会计伦理具有对会计行为约束、规劝、教化、提升和净化的功能,因此会计伦理教育自然应当成为会计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会计伦理教育应当从唤醒会计伦理教育理念、注重会计伦理教育教材建设、更新会计伦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加强会计伦理教学的实践性和设立会计伦理专业委员会五方面展开的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燕南  赵中建  
大数据为学习和教育的变革提供了优质化反馈、个性化定制和精准化概率预测,同时也存在隐私泄露侵害尊严、过往数据束缚个体发展、数据主导决策禁锢学业进步等伦理威胁。在大数据的教育应用过程中推动自主性原则、善意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伦理原则的建立和健全,有助于规避伦理风险、权衡预期受益与潜在威胁、平衡各参与方的利益关系、推动人类价值与技术发展的和谐共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董小燕  顾建民  
本文论述了专业及专业人才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辨析了专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的主要差别 ,描述了国内外高校专业伦理教育的现状及趋势 ,提出了实施高校德育改革的具体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民武  曾力  何淑兰  
互联网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深刻影响着金融业发展生态。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出现了不同于传统金融业态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降低了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使得整个社会福利得到了边际改善,提高了金融的普惠程度。普惠金融蕴含了公平、包容、效率等伦理维度,主张让全体社会成员平等获得全方位金融服务的机会,体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选择值得审慎思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香  闫文平  
加快新工科建设是高职工程教育适应科技与产业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对接国家战略的关键举措。针对当前我国高职"新工科"建设中存在的学科壁垒、专业藩篱、普职隔断以及校企隔阂等问题,应加快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对接"产业链",调整优化高职工科专业结构;围绕"岗位链",打造高职"新工科"课程体系;紧扣未来卓越人才标准,创新高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三个融合",重塑高职工程教育生态系统。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蒋永福  
图书馆员伦理就是图书馆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图书馆员伦理属于职业伦理或专业伦理范畴。图书馆员伦理是一种责任伦理,图书馆员所履行的责任是一种为他责任。责任伦理理论和为他责任理论应该成为新时期考察图书馆员伦理问题的新视角。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维阳   苏静普  
生成式预训练模型以其高度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基于数据与反馈的动态学习方式重构了教育空间和教学方法,为教育体系带来了颠覆性变革。但随着生成式预训练模型普遍化,尤其是Chat GPT的崛起,一些新的伦理风险也逐渐凸显出来,其中包括技术风险、内容风险、数据风险和算法风险等。这些风险既有生成式预训练模型本身在训练过程中不自觉产生的偏见或误导性言论对人的侵犯,也有人类本身的因素如:开发者算法霸权、个体技术认知缺乏、教师数据素养欠缺等。针对这些伦理风险,可以从加强理论研究和知识普及、研发符合我国教育模式的生成式预训练模型、推动教育形态的结构性变革来进行伦理风险治理,以确保生成式预训练模型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符合教育伦理规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义胜  
虽然在技艺活动中,技艺者通过对物的支配与制作从而彰显了其自身的主体性,但从本质上说,它仍然是缺少伦理内涵的活动方式。德育应当是一种特定的伦理实践,然而当前学校德育的技艺化特征严重遮蔽了其应有的伦理意蕴。行动的开创性、展现性及复数性特征使它成为凸显伦理意蕴的真正的实践活动,从而为学校德育技艺化的抵制提供了重要的可能之径。教师及其他学校成员由技艺向行动的转变需要一系列主客观条件的支持,包括学校技艺管理方式的转变、教师伦理素养的自觉提升以及学校德育活动行动品性的彰显。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彬  张艳超  
"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这种模式对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增强高校办学实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产学研"模式引入到成人教育领域,阐明引入该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应然性,同时结合温州地区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旨在为新时期成人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与尝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海林  
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涉及的是普世伦理问题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普适伦理规范的建立。在此基础上 ,本文初步分析了普世伦理的前提和原则 ,较详细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陶新宏  
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断撕裂既有的伦理规范。信息社会存在的伦理困境无法回避,诸如隐私与个人信息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以及信息自由权利的滥用等。通过加强网络技术监控和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道德主体的道德自律以及倡导正能量的网络信息舆论等诸多路径,反思与探寻化解信息社会的伦理困境将对当下社会伦理构建有所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