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54)
- 2023(5552)
- 2022(4623)
- 2021(4707)
- 2020(3624)
- 2019(8772)
- 2018(9095)
- 2017(15655)
- 2016(9772)
- 2015(10695)
- 2014(10998)
- 2013(9688)
- 2012(9019)
- 2011(8381)
- 2010(8967)
- 2009(8169)
- 2008(8118)
- 2007(7273)
- 2006(7052)
- 2005(6595)
- 学科
- 济(24638)
- 经济(24601)
- 管理(21847)
- 教育(19773)
- 业(18718)
- 企(15452)
- 企业(15452)
- 中国(14975)
- 制(10162)
- 农(9652)
- 财(9529)
- 理论(8763)
- 策(8213)
- 教学(7889)
- 体(7034)
- 学(6699)
- 税(6699)
- 方法(6587)
- 税收(6540)
- 收(6488)
- 业经(6357)
- 银(6286)
- 银行(6286)
- 行(6125)
- 及其(5968)
- 政策(5927)
- 体制(5903)
- 农业(5619)
- 数学(5600)
- 地方(5584)
- 机构
- 大学(120171)
- 学院(117994)
- 研究(47391)
- 济(44143)
- 经济(42827)
- 管理(38558)
- 中国(31692)
- 理学(31608)
- 理学院(31172)
- 管理学(30560)
- 管理学院(30270)
- 教育(29821)
- 京(27308)
- 范(26445)
- 师范(26360)
- 财(25635)
- 科学(24701)
- 所(23361)
- 江(21635)
- 师范大学(21450)
- 研究所(20585)
- 中心(20073)
- 北京(18834)
- 财经(17709)
- 院(17152)
- 职业(16905)
- 技术(16590)
- 州(16416)
- 经(16010)
- 农(14739)
- 基金
- 项目(65955)
- 研究(60270)
- 科学(53426)
- 基金(43045)
- 教育(36140)
- 家(35212)
- 国家(34694)
- 社会(34533)
- 社会科(32352)
- 社会科学(32348)
- 科学基金(29195)
- 编号(28527)
- 成果(27589)
- 省(26860)
- 划(24514)
- 课题(23767)
- 基金项目(20540)
- 年(20511)
- 资助(18078)
- 性(17387)
- 规划(17174)
- 项目编号(16828)
- 部(16768)
- 重点(16145)
- 发(15894)
- 自然(15856)
- 自然科(15429)
- 自然科学(15425)
- 教育部(15295)
- 自然科学基金(15143)
共检索到211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丽
决策是教育改革的先导,不合理的、不科学的教育改革决策本身孕育着失败的可能。从教育改革的特殊性来说,教育改革决策本质上是一种伦理决策,它应是一个公共协商的民主化过程和一个不断完善的科学化过程。
关键词:
决策 教育改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军 王振存
教育均衡分为基础均衡和高位均衡,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文化性决定了教育均衡发展应关注文化影响,走向高位均衡是教育改革的应然追求,以文化关怀为切入点科学构建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策略对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应推进研究范式从绩效主义到文化自觉的转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文化关怀、特色彰显、生态共荣"的价值理念;充分发挥文化的推进作用,关注文化影响,加强文化研究,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和区域文化建设。
关键词:
教育均衡发展 基础均衡 高位均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洪成文 王菁
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从知识动员的角度出发,将教育研究者影响教育政策制定的方法和途径总结为五种。教育研究者应深入教育第一线,了解和掌握知识动员的过程及技术手段,培养教育大情怀,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持续性、高质量的知识和智慧,让学界的知识得到更充分的动员。
关键词:
知识动员 政策制定 教育改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涂端午
中国社会转型和国家改革发展已进入高风险阶段。风险决策正成为教育改革决策的新常态。事业在"进步"中倒退,"顾此失彼、扩大差距",社会不稳定,改革试点失败,塔西陀陷阱等是当前教育改革需要防范的五类风险。对风险的无知、无畏和无能构成风险决策的"三无困境"。技术性风险源、制度性风险源和系统性风险源是决策风险的三个重要来源。"三无困境"的产生,除受决策风险源影响外,也与决策者在决策中对自身与社会的成本、收益、风险的比较分析和价值选择相关。建议从四个方面建立健全教育决策风险防控体系:从法规上完善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决策风险防控机制;培育积极的风险文化,推进风险清单管理;促进教育决策模式转型;以防控三个风险源为重点,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
教育改革 教育决策 风险防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丛立新
《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由日本学者藤田英典所著,对日本课程改革的诸多举措与主张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本文介绍了该书对校园暴力、学校周五日制、中学一贯制问题的根源、改革举措及效果的分析与反思,展示了围绕日本课程改革发出的不同声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凤娥
我国农村经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新型岗位在农村不断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构成时代考验。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为乡村发展输送大量高技能、高技术人才。然而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仍然面临教育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不足、农村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及其吸引力不足、农村职业教育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进入农村、面向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欠合理等问题。立足当前实际和针对上述各种问题,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着力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跨界的职业教育,必须以跨界的理性思维为基础。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探索以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和趋势,《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涉及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未来的方向,涉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体制与机制问题,需要在教育机构的跨界——建立教育性企业制度、教育证书的跨界——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教育管理的跨界——建立国家职业教育总局这3个方面有所突破。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体制机制 职业教育法 跨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魏荷琳 李红
职教高考是优化人才结构、拓宽成才通道、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径。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职教高考,但在国家、省级、学校、学生等层面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之处。职教高考亟需明确组织形式的权威性、机会选择的普适性、考核选拔的竞争性、成长发展的可期性四方面改革,加快构建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省级统筹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模式,吸引更多有志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陈丽华
科学的全部发展与文化息息相关,科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化过程。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对科学本质内涵的理解带有明显的文化趋向,这种趋向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科学的文化价值的探讨。我国的科学教育,由于过于重视传授科学知识而遮蔽了科学的文化形态,不利于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发展。因此,剖析科学本质观的文化趋向及对我国科学教育带来的启示,为我国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科学本质 文化 科学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策权
职业教育须具备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还须具备自身的个性化特征。职业性和教育性是定位职业教育本质的应然视角,教育性的核心表现在教育的伦理性和策略性,职业性表现为专业设置的社会性、培养目标的实用性、培养过程的开放性。教育性、职业性诠释了职业教育质的规定性,职业教育是教育性和职业性的耦合,既体现工具理性、价值理性融通的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也彰显职业教育"道""艺"合一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育性 职业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王建梁 孙志军
本文认为人们对于美国基础教育质量低劣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事实上 ,美国基础教育质量还是相当有保证的。本文对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即加强基础与追求优异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总结了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措施与历史经验。最后 ,作者着力分析了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四点启示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美国 基础教育 教育改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逯行 黄荣怀
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推动了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如何系统化地认识与研究当下的教育改革,同时科学合理地设计教育实践的干预策略,是当下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本研究从历史学、社会学和教育学三个视角出发,通过探讨教育实践及其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从认识论的角度梳理了教育社会实验生成演化的四个阶段,包括教育实践理论启蒙与初步探索的"前认识阶段"、教育实验形成与规范化的"前研究阶段"、从教育实践社会化到教育实验社会化的"后实践阶段",以及从关注教育实践到关注教育社会实验的"后研究阶段"。作为价值回应,"教育社会实验"在提升对教育改革的认识上起到了认识论的作用;"教育社会实验研究"在加深对当代教育改革认识的基础上,为实践干预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萧帆
推进新一轮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渐成热点,从一个侧面说明推动改革的决策顺应形势、符合民愿。如何开展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时下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议论较多的话题,见仁见智中,也体现出对改革的重点领域及方式方法等的各自认知。笔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巨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理想的中国民族性教育。在经历了教育政治化、教育现代化两大阶段之后,我国教育改革应重视建构民族性。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诵读中华经典运动是中国民族性教育探索的初步,中国民族性教育探索的实质是建设民族新文化,教育创新是中国民族性教育探索的灵魂。
关键词:
民族性教育 民族新文化 教育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项贤明在3月18日的《学习时报》撰文说,简单划一是我国教育体制长期存在的一个制约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教育的多元化改革应成为引导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第一,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满足人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为社会发展培养多种多样的高素质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