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0)
2023(8842)
2022(7471)
2021(7321)
2020(5943)
2019(13844)
2018(13879)
2017(25614)
2016(14258)
2015(15993)
2014(15781)
2013(14332)
2012(12823)
2011(11338)
2010(10940)
2009(9292)
2008(8487)
2007(7171)
2006(5944)
2005(4591)
作者
(32703)
(27225)
(27202)
(26025)
(17232)
(13068)
(12629)
(10778)
(10733)
(9471)
(9366)
(8966)
(8668)
(8283)
(8251)
(8151)
(8127)
(8007)
(7807)
(7803)
(6687)
(6440)
(6424)
(6375)
(6210)
(6099)
(5946)
(5879)
(5360)
(5355)
学科
(48318)
经济(48158)
管理(34158)
(31764)
(27254)
企业(27254)
方法(27095)
数学(23284)
数学方法(22925)
教育(19724)
中国(19078)
(12996)
(12939)
理论(12744)
业经(11231)
(9956)
技术(8861)
(8685)
农业(8265)
(8190)
财务(8156)
财务管理(8140)
教学(7872)
地方(7847)
企业财务(7750)
(7500)
贸易(7499)
(7330)
(6972)
(6891)
机构
大学(179412)
学院(174370)
管理(67981)
(66444)
经济(65110)
理学(60385)
理学院(59712)
管理学(58537)
管理学院(58159)
研究(54856)
(36584)
中国(34176)
(32516)
师范(32332)
教育(31226)
科学(30713)
(29975)
师范大学(26798)
中心(25870)
财经(25087)
(24748)
(23791)
(23132)
业大(22718)
北京(22636)
研究所(21853)
经济学(21158)
技术(20664)
(20642)
(20312)
基金
项目(126242)
科学(103538)
研究(100399)
基金(91827)
(77743)
国家(76955)
科学基金(68095)
社会(65398)
社会科(60895)
社会科学(60876)
教育(54987)
(49778)
基金项目(48574)
(43789)
编号(42568)
自然(42140)
自然科(41246)
自然科学(41238)
自然科学基金(40495)
资助(35975)
成果(35112)
课题(30902)
(30766)
重点(29492)
教育部(28079)
(27584)
(27396)
人文(26400)
项目编号(26329)
国家社会(26122)
期刊
(61896)
经济(61896)
研究(56754)
教育(51389)
中国(37700)
(23947)
管理(23614)
学报(21841)
科学(21189)
技术(20389)
大学(19428)
(17338)
学学(16745)
职业(12857)
财经(12322)
农业(12114)
(10625)
(10361)
金融(10361)
业经(9981)
经济研究(9762)
技术教育(8517)
职业技术(8517)
职业技术教育(8517)
问题(8212)
(8186)
(8007)
论坛(8007)
(7483)
统计(7473)
共检索到245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俞凌云  马早明  
《教育的"正确"之路》通过探析教育与社会之间深层联结,肯定了教育在改变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迈克尔·阿普尔指出教育对社会的改变有好有坏,而好与坏的标准则取决于判断者的立场。站在受压迫的群众一边的阿普尔出于对底层人们艰辛生活的"愤怒"以及美国社会右转趋势的担忧,提出要在学习右派保守主义联盟的过程中扩大自身力量,从而中断右派。批判教育者们不能再停留于创造"最前卫"的话语,而是要积极参与到中断右派的具体实践中,通过教育去改变社会,使之成为一个建立在公平之上具有"厚民主"特征的社会。在阿普尔所期望重建的民主社会中,教育对不同阶级、贫富、性别和种族的人都是平等的,与此同时,教育的平等性与美国社会的"厚民主"也会在互动中不断强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璞  
本文通过分析“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阿普尔对“保守主义的复兴”这个特定历史情境的认定和理解,阐述其开展“批判的教育研究”的文化政治背景、逻辑起点以及捍卫立场。从而为我们理解阿普尔的著作,尤其是其80年代以来的著作中所内含的思想和主张提供一种观察视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占魁  
作为美国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创立者和最早在北美倡导批判教育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阿普尔对由右翼保守势力主导的市场化和私有化的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批判研究。在批判立场上,阿普尔表现出对社会草根群体的现实关怀;在批判方法上,阿普尔采取了情境化的关系分析进路;在批判旨趣上,阿普尔致力于民主社会的教育重建,其实践策略包括将批判性反思、学校变革、民主实践的捍卫与对教育改革中赤裸裸的经济逻辑的抵制相结合的"非改革主义的改革",将教师、社区和社会活动家等众多教育利益相关者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变革的"厚民主"的教育,以及旨在实现教育领域的知识分子从单纯以知识生产为目的的"学者"转变为能够基于自...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龚孟伟  陈晓端  
阿普尔的意识形态再生产理论阐明教育本质上是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和政治问题,认为学校也有自主的文化动力,教师和学生会形成学校内部的反抗力量,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他们通过创造性活动经常反抗占支配地位的"合法化知识"。阿普尔还追求将教育的乌托邦变成主体解放、教育民主、社会公正的现实,这些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他的批判教育学思想也存在泛意识形态、社会宿命论、去效率化的理论局限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璞  
作为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之一,阿普尔在其"批判的教育研究"中,为了捍卫他所认为的社会正义和平等以及真正的民主教育,质疑当前的学校教育,尤其关注学校里教师的困境,并对其应该坚持的立场和扮演的角色进行了阐释。阿普尔鼓励教师通过主体解放和批判意识的觉醒,在日常的课程和教学活动中,反对霸权,践行民主的教育;指导教师团结起来,运用集体行动争取民主的话语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钱民辉  
学术是自由的,但研究是严谨的。民族教育的研究中自由是有的,但严谨还缺乏。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在本土理论缺位的情况下,盲目引进西方理论去研究、理解和解释中国的民族教育,不仅不能真正做到理解,反而常常会产生误解和误识,并会在实践中误导。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将西方教育社会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的教育知识社会学思想和关键术语进行分析。其次,在厘清西方理论、术语产生的制度和学术背景的前提下,指出了西方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的解释存在着局限性和失配性。最后,从"意识三态观"的综合视野,对国家知识、民族教育与文化身份及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慧敏  
迈克尔·阿普尔(Michael W.Apple)教授出生在一个贫穷家庭,伴随着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平所产生的愤怒长大。他认为,知识分子的活动是一种投身于真实生活,饱含着情绪和认知的活动。愤怒是其中的一种情绪,它与希望同在,是很多东西的混合体。早期的生活经历、对社会现实的持续关注和对大学责任的期许可以保持着一个人的愤怒。在教育领域,愤怒的使命是要持续地发出促进社会公平,改变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呼吁,激发实际的行动,理论用之于现实。每一个知识分子,都是劳动者,无论是写书还是教学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关注社会良心。而未来的批判教育学要做真正的批判性工作,根据社会现实而发展自己的理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兰璇  
批判教育学将教育置于文化、政治、经济和权力这些更本源的问题框架之中,探究教育的功能,思考课程的实质。它不断地追问:"谁的知识?""重点学校对贫困生意味着什么?""现行教育政策是否对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的人群都是公平的?""谁在其中受益了?"……它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自我观察和反思的镜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洪志忠  
作为关键词的批判、民主等概念,其内涵的厘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批判教育研究的原旨。当前批判教育研究的新动向和热点问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遭遇的发展瓶颈,揭示了批判理论勃勃的生命力所在,为研究者深入思考教育与社会权力架构的关系,提供了可资照鉴的镜子。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占魁  
为进一步推动国内的阿普尔研究,本文简要回顾了阿普尔的个人履历及其与中国(包括台湾)教育学术界的交往历程,并对国内(包括台湾)所做的"阿普尔研究"进行了全景式的回顾。通过对阿普尔本人的直接接触和文献研究,本文对国内一些学者对其本人的一些不甚准确的介绍做了澄清,对一些学术文章和学位论文中所反映出来的翻译、研究方法和有关"新自由主义"的歧义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揭示,并对国内一些学者对其学术思想所做的草率评价做了必要的辩护。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丽玲  
迈克尔·阿普尔(Michael Apple)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国际著名课程与教育政策研究专家。《意识形态与课程》、《教师与文本》等著作的作者。本访谈最早完成于2002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全球学习大会上,后来作者在伦敦做博士后期间以及阿普尔2006年3月来北京参加国际会议期间,又与阿普尔教授有交流,有些内容曾经有过修改和补充。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跃  
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育学院迈克·阿普尔教授,从其个人生活史出发,畅谈了他对"教师教育与文化斗争"、"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生活"、"全球化与教师教育"以及"教师教育者与教师教育研究"等议题的深刻洞见,分析了影响新世纪以来美国及世界范围教师教育改革的各种力量,强调指出:教师教育是政治斗争的战场,当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去专业化程度更加严重;全球化时代,教师教育研究需要关系性和全球性思维,以底层视角直面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教师教育应致力于让教师真正地学会批判性思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兰璇  
迈克尔.W.阿普尔(Michael W.Apple)教授是美国批判教育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呈现了他对美国一些重要教育政策——"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标准运动、考试制度和教师工资制度等的看法,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借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任杰  尚友芳  
本文基于基本的普尔分析和引入金融创新因素的扩展的普尔分析,利用1996Q1—2013Q1的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在不断趋向成熟。建议货币当局动态化管理中介目标,逐步加强利率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货币当局对利率风险以及金融市场的监测,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鹰  周伟  
卡尔·波普尔认为,任何理论都是一种“猜测”,并在“反驳”中获得进步,极力反对归纳法和证实原则,提出了反归纳法、证伪原则和“猜测与反驳”的知识增长模式。该批判理性主义从证伪的角度来理解理性,坚持理性不在于证实,理性的态度即批判的态度。它是科学合理性观念的一个重大变革,弥补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某些不足,但其机械性和脱离科学常规的倾向,又容易使科学的变革绝对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