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18)
2023(13418)
2022(11679)
2021(11338)
2020(9255)
2019(21259)
2018(21337)
2017(39822)
2016(22530)
2015(25471)
2014(25407)
2013(24202)
2012(21936)
2011(19641)
2010(19680)
2009(17612)
2008(16496)
2007(14172)
2006(12202)
2005(10408)
作者
(60191)
(49609)
(49486)
(47080)
(31561)
(23893)
(22567)
(19653)
(19128)
(17703)
(17151)
(16455)
(15501)
(15425)
(15313)
(15287)
(15073)
(14799)
(14240)
(14087)
(12454)
(12334)
(11799)
(11414)
(11307)
(11119)
(11078)
(10923)
(9920)
(9914)
学科
(75770)
经济(75676)
管理(59036)
(54415)
(45894)
企业(45894)
方法(36056)
数学(30938)
数学方法(30557)
中国(25014)
教育(23401)
(21099)
(20067)
(18948)
理论(18181)
业经(17497)
地方(15144)
(14134)
农业(13947)
(13772)
贸易(13766)
技术(13716)
(13361)
(13058)
财务(12993)
财务管理(12970)
(12768)
企业财务(12254)
教学(12223)
环境(12052)
机构
大学(300875)
学院(298723)
管理(115627)
(106884)
经济(104099)
理学(100946)
理学院(99760)
管理学(97916)
研究(97742)
管理学院(97354)
中国(65688)
(64541)
科学(61193)
(49125)
师范(48791)
(48668)
(47903)
(43993)
研究所(43902)
(43748)
中心(43658)
业大(43511)
北京(41048)
师范大学(39774)
财经(39703)
教育(39613)
技术(36319)
(36182)
(35793)
(35542)
基金
项目(208274)
科学(164583)
研究(160104)
基金(147075)
(126653)
国家(125455)
科学基金(107828)
社会(97046)
社会科(91554)
社会科学(91533)
(83521)
教育(80837)
基金项目(78334)
(71389)
自然(69368)
编号(68949)
自然科(67731)
自然科学(67715)
自然科学基金(66459)
资助(59660)
成果(57199)
课题(49565)
重点(47559)
(47006)
(44876)
(43762)
项目编号(42242)
教育部(41163)
(40989)
创新(40393)
期刊
(115169)
经济(115169)
研究(93177)
教育(66259)
中国(62655)
学报(44712)
科学(41178)
管理(39694)
(39635)
(36148)
大学(34722)
学学(31147)
技术(30230)
农业(28206)
业经(20245)
(19848)
金融(19848)
财经(18336)
经济研究(17790)
职业(17512)
图书(16804)
(15600)
问题(14185)
(14081)
科技(13935)
理论(13689)
(13344)
论坛(13344)
(13266)
(13005)
共检索到428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文利  杨希  
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依据成本分担理论,对于不同收益属性的教育应当实施不同的成本分担策略,对于公共收益高私人收益低的教育类型应提供更多的公共资助。本文使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8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专业在研究生资助分配上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教育收益的角度对资助分配的合理性予以探讨和分析。研究发现,奖助学金等来自政府和学校层次的经费没有倾向于公共收益高私人收益低的专业,助教、助管和助研资助在专业间的分布基本合理但数额有限。有些公共收益较私人收益高的专业,其研究生教育的净价格反而较高。最后,本文提出应改进研究生资助结构,形成专业差异化资助体...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志昂  
对研究生教育的经济收益与非经济收益进行科学的测算与评价 ,是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从辨析研究生教育收益的概念出发 ,在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和对研究生教育收益进行分类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评估研究生教育的个人经济收益与非经济收益、社会经济收益与非经济收益的理论上的宏观指标 ,旨在为探索研究生教育收益等问题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范静波  
工学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当前背景下对我国工学类专业人力资本收益差距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我国工学内部的生物工程、计算机应用软件与"其他工科"三类专业教育收益率进行估算发现,相对而言,生物工程专业拥有最高的教育收益率,计算机应用软件次之,"其他工科"最低。同时考虑到我国整体工学教育收益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的差距,政府与高校应努力提高我国的工学,尤其是"其他工科"类专业的教育收益水平,这是提升我国工程人力资本存量与科技竞争力的关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锋亮  吴帆  肖为群  
目前国内关于研究生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而比较不同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收益率的文献更是缺乏。本文利用一项针对北京市科技工作者的大样本调查数据,采用明瑟收入方程的OLS回归和利用倾向分数匹配(PSM)控制样本自选择对不同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收益率进行估算,并进行分学历和分性别的比较。实证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学科和性别后,每增加一年研究生教育,能给学习者显著提高4.9%的收入。控制自选择偏差后,研究生教育整体能为个体多带来24.6%左右的收益。(2)理学和工学的研究生教育收益率都是显著为正。(3)经济学的研究生教育收益率很高,但这有可能是样本自选择偏差的结果,无论如何这表明在研究生教育层次有“逃离工科”的现象,值得高度警惕。(4)除了个别学科外,硕士的教育收益率均高于博士的教育收益率。(5)女性研究生教育收益率显著低于男性研究生教育收益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焦磊  
认为当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未能切合社会所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瓶颈的根本成因是缺乏外部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实质性参与,而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将外部关键利益相关者引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系统流程之中。从招生、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学位论文指导、毕业生追踪等角度提出了外部关键利益相关者参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策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方超  叶林祥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以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城乡劳动力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生教育收益率的测量发现:研究生教育与更高的工资水平直接相关,与大学教育相比,接受研究生教育能将全体、男性、女性、农业户籍和非农户籍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提高36.4%、39.3%、32.1%、17.3%以及41.9%;是否接受研究生教育在性别与户籍间存在较大差异,与男性、农业户籍以及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女性、非农户籍以及独生子女家庭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概率值要高出1、2.2以及2.9个百分点;在纠正了接受研究生教育决策中的自选择问题后,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测得研究生教育收益率约为34.8%~40%。在此基础上,从研究生教育机会供给、教育财政补偿、人才培养动态调整三个维度,提出了进一步释放研究生教育社会经济价值的政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方展画  
本文以美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收费为讨论主题,分析了其美国日趋上升的“高额学费”现象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研究生进行资助的一整套相对完善的体系。在此基础上,作者就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各级政府要在收费改革中加大资助力度;利用市场调节机制进行收费制度改革;动员社会力量在高校设置各种奖学金、助学金;鼓励研究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与此同时按劳取酬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进前  岳昌君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猎聘网提供的样本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和计量回归方法,对在职硕士研究生获得教育个人收益的路径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职硕士研究生通过接受教育增强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并经由绩效奖励、内部流动和外部流动等媒介途径,释放教育生产效应和配置效应,从而获得工资收入增长,其中外部流动对提升在职硕士研究生教育个人收益水平有显著作用,是提升在职硕士研究生教育个人收益率的重要媒介途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宋芳  
区域经济发展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人力资本,并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孵化器。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应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发展比较优势、优化培养结构、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实现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家新  
指出高校的应用技术转型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利好条件。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高校应用技术转型背景下存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困局。提出通过提高转型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以实现布局均衡、通过完善转型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架构以实现结构合理、通过强化转型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础以实现品质优化、通过培育转型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以实现效益提升等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左秋雪  张倩  张晓北  刘佳  
文章以MPAcc为例,阐述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对其近十年的报考规模、办学质量以及发展方向加以分析,总结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改革给出意见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颖丽  张渊  
目前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与转型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需要大力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对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方向,抓好高校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一关键点:面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适当调整地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布局,尽可能将其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对接,构建契合地区经济发展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上级部门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布点方面适当倾斜后发地区,以此推动后发地区的人力资源积累,从而推动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敬锁  
当前,我国已有六届农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是否能够满足农业职业的要求,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对培养过程关注不够的现实,从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个方面,探讨构建农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链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并提出推进其评价工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邱向英  
我国多数高校目前对贫困生的资助主要还是体现在现金和物资等方面,这一现状和我国提倡的发展新资助要求不符,因此对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分析和资助方式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文章就新资助发展视角对目前高职贫困生的教育模式和资助方式展开研究和讨论,并对今后如何为高职院校贫困生开展资助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雪芬  李子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博士研究生助教是雇员还是学生的身份争议引起学界广泛关注,这一问题是反思博士研究生助教制度的重要窗口。博士研究生助教的身份之争,表面上是助教和大学管理者对助教教学任务性质的观念争锋,实际上却隐含着助教维护教学权益和大学管理者节约教学成本之间的利益博弈。其根本原因是,在学术劳动力临时工化的危机下,博士研究生助教制度的资助、雇佣和教育功能失衡,雇佣性超越教育性。无论研究生助教被定义为雇员还是学生,研究生助教制度都应平衡好资助、雇佣和教育三种功能,立足于保障博士研究生的教学权益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非成为节约教学成本的雇佣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