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7)
- 2023(8720)
- 2022(7200)
- 2021(6762)
- 2020(5392)
- 2019(12438)
- 2018(12031)
- 2017(21252)
- 2016(12543)
- 2015(13757)
- 2014(13731)
- 2013(12805)
- 2012(11680)
- 2011(10707)
- 2010(10951)
- 2009(9944)
- 2008(9716)
- 2007(8950)
- 2006(7992)
- 2005(7579)
- 学科
- 济(39202)
- 经济(39118)
- 管理(36052)
- 业(33352)
- 企(25698)
- 企业(25698)
- 教育(19420)
- 中国(17631)
- 财(17128)
- 方法(15799)
- 农(14573)
- 数学(13943)
- 数学方法(13786)
- 制(13232)
- 贸(12969)
- 贸易(12967)
- 易(12819)
- 出(11944)
- 农业(9989)
- 业经(9555)
- 理论(9321)
- 体(9234)
- 学(8705)
- 务(8694)
- 财务(8676)
- 财务管理(8653)
- 企业财务(8204)
- 技术(8173)
- 口(8044)
- 出口(8041)
- 机构
- 大学(170720)
- 学院(165278)
- 济(67874)
- 经济(66396)
- 研究(58090)
- 管理(57090)
- 理学(49099)
- 理学院(48510)
- 管理学(47738)
- 管理学院(47395)
- 中国(38666)
- 财(36355)
- 京(35942)
- 范(30279)
- 教育(30232)
- 科学(30208)
- 师范(30128)
- 财经(27891)
- 所(27265)
- 江(26667)
- 中心(25527)
- 经(25368)
- 师范大学(24889)
- 研究所(24247)
- 经济学(23068)
- 北京(23052)
- 院(21160)
- 农(21026)
- 经济学院(20992)
- 财经大学(20749)
- 基金
- 项目(107092)
- 研究(87866)
- 科学(87831)
- 基金(77635)
- 家(65501)
- 国家(64832)
- 社会(57584)
- 科学基金(56123)
- 社会科(54506)
- 社会科学(54499)
- 教育(48554)
- 省(41712)
- 基金项目(39608)
- 编号(36890)
- 划(36733)
- 成果(32966)
- 自然(31994)
- 自然科(31282)
- 自然科学(31274)
- 自然科学基金(30739)
- 资助(30574)
- 课题(28742)
- 制(27887)
- 部(27113)
- 重点(25574)
- 教育部(24872)
- 性(24193)
- 国家社会(24023)
- 年(23994)
- 发(23734)
共检索到263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苟灵生 刘儒
在治理相对贫困问题的过程中,教育支出的作用值得探讨。文章通过我国2005—2019年的相关面板数据,提出检验财政教育支出与减缓贫困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测算了教育支出对贫困的影响特征及通过空间传导机制所衍生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教育支出对减缓贫困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在电子商务和经济发达地区,教育的减贫作用更为明显。
关键词:
教育支出 贫困 电子商务发展 门槛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弘
本文基于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算我国各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并在纳入产业结构升级这一传导机制的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及门槛面板模型分析包容性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减缓贫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包容性金融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在促进本地区贫困减缓的基础上,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减贫;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包容性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存在着双重门槛的非线性影响,一味追求包容性金融规模扩张反而会削弱对贫困减缓的促进效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单德朋 郑长德
经济发展方式能够改变贫困陷阱存在的理性预期,为可持续贫困减缓提供结构性动力来源。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将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研究贫困减缓问题的重要解释变量。通过对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对于两者关系的结论并不统一。基于此,构建了经济发展方式贫困减贫效应的微观机制,并分析了能够对该效应产生影响的主要控制变量。发现从微观层次的理论分析来看,经济发展方式能够通过产业构成和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密集程度对贫困减缓产生影响。之所以出现实证结果的多样性,原因在于研究对象背景条件的异质性和测度指标选择的差异。最后,审视了经济发展方式贫困减缓效应对中国现阶段贫困减缓实践的启示,并对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贫困减缓 微观机制 综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秀华 杨建州
文章选取1997—201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经济发展方式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方式对贫困减缓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经济发展方式对贫困减缓产生积极的影响,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发展方式对贫困减缓的作用越明显,呈梯度渐进增强趋势;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为门槛变量,经济发展方式对贫困减缓产生显著的正面效应,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秀华 杨建州
文章选取1997—201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经济发展方式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方式对贫困减缓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经济发展方式对贫困减缓产生积极的影响,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发展方式对贫困减缓的作用越明显,呈梯度渐进增强趋势;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为门槛变量,经济发展方式对贫困减缓产生显著的正面效应,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特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江 齐硕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7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普惠金融的深度、广度和可持续性3个维度构建了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测度各个地区普惠金融的实际发展水平。随后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研究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和贫困减缓的非线性空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和门槛特征,当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时,普惠金融发展会阻碍贫困减缓,只有当其跨越自身低水平门槛0.0822时,才能有效促进贫困减缓,且当经济发展水平程度较高时,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关键词:
普惠金融 贫困 门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游士兵 刘多晨曦 覃文 姜娇阳
文章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减缓家庭相对贫困。这一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其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存在异质性,减缓效应在中部地区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更为突出。最后,居民金融市场参与意愿的提升是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家庭相对贫困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相对贫困 金融市场参与意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单德朋
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教育效能、教育结构与贫困减缓的关系,并利用2000~2010年西部地区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贫困流动性较弱,存在持续贫困的现象;由于教育质量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权衡替代,教育支出的减贫效果不显著;教育质量对城市减贫的作用比平均受教育年限更为显著;平均受教育年限对西部农村贫困减缓具有"门槛"效应,且现阶段教育效能对农村减贫的整体作用为负。由于离技术前沿距离较远,中等教育对西部城乡减贫的意义更为显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谭燕芝 彭千芮
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多维度确定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Durbin模型考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政府支出、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后,一个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贫困减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邻近地区惠普金融发展水平与空间关系共同作用,对贫困减缓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惠惠金融不仅通过提高收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自有资本缓解贫困,而且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降低邻近地区的贫困率。
关键词:
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贫困减缓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梁榜
基于2005—2017年的中国县域和地区面板数据,考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推广对地区收入分配的影响,以及贫困减缓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地区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收入分配的改善效应,但该缩小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对欠发达地区收入分配的改善效应更明显,体现出普惠性特征。从作用机制来看,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县域农村居民贫困减缓,进一步地,中介效应分析结果也显示,促进农村地区贫困减缓是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传导机制,且相比而言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村贫困减缓发挥的中介效应更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黄秋萍 胡宗义 刘亦文
利用中国31个省市20072015年的数据,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普惠金融发展的贫困减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加上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判断,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并表现出显著的单一门槛特征。在跨越门槛值之前,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跨越门槛值之后,贫困减缓效应随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所减弱,体现了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整体而言,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普惠金融发展减贫效应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区域特征。
关键词:
普惠金融 贫困减缓 门槛效应 PSTR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周 乔召旗
本文在对改革初期中国西部农村贫困特点回顾的基础上,综述了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反贫困措施。经过30年的扶贫发展,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贫困发生率大幅降低;贫困深度逐渐减弱;基础设施供给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差异有所改善。最后,本文总结了西部地区在减缓贫困过程中创造的公示制度、参与式方法、小额信贷和社区主导发展等扶贫经验。
关键词:
西部农村 减缓贫困 改革 经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单德朋 余港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农户创业与农村贫困减缓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农户创业减贫效应的短期和长期表现,识别不同行为主体创业行为的减贫效果差异,并给出了农户创业实现贫困减缓的前置条件。研究表明:农户创业与贫困减缓的关系存在时间不一致性,农户创业的减贫效应集中于短期,但由于贫困主体禀赋难以与创业的要素和技能需求形成有效匹配,由之带来的贫困农户创业风险增强了贫困脆弱性;农户创业的减贫效应存在显著的组间异质性,非贫困户创业行为创业绩效更好,减贫溢出效应显著,该结论解释了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无差别授信信贷政策的户贷企用和套利现象,鼓励创业扶贫的政策措施应思考扶持谁创业更有助于长期减贫的问题。此外,受教育程度、信贷支持和家庭结构是实现创业减贫的重要前置条件。
关键词:
农户创业 贫困脆弱性 精准扶贫 创业减贫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石新 葛芳婷
数字金融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本文采用2017年CHFS数据库,在借鉴相关研究得出家庭数字金融使用指标值的基础上,考察数字金融使用与家庭贫困之间基本关系,检验城乡差异和有无补助两方面异质性对二者关系的影响,通过机理分析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使用显著减缓家庭贫困,且在农村和无政府补助的家庭中两者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数字金融使用间接通过减缓信贷约束、增加创业概率和提高风险管理来减缓家庭贫困。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数字金融使用 家庭贫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姣 周颖
本文利用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发生率的年度数据,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检验,结论是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国贫困减缓有明显积极作用,即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大小和普惠金融服务成本高低对贫困减缓产生明显直接的正向影响,而普惠金融服务使用效率高低则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整体上表现不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普惠金融发展影响贫困减缓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普惠金融利于贫困减缓的发展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